深夜,李明衍的书房里烛火摇曳。
桌案上摊开着两份地图——一份是百越山川形势图,另一份则是楚国南部的军事要塞分布图。李明衍手持毛笔,在两图之间不断勾画,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快速书写。
"闽越之地,依山傍海,"他一边画一边对阿漓解释,"从地理上看,他们背靠武夷山脉,面向东海,本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位置。"
阿漓凑近细看:"可是现在他们的处境..."
"恰恰相反。"李明衍放下笔,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要道,"你看,楚国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设置了关卡。陆路被封锁,他们只能依靠海路。但是——"
他的手指移到海岸线上:"楚国水师虽然不如齐国强大,但对付闽越的渔船商船却是绰绰有余。特别是这几年,李园把征伐百越当作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闽越首当其冲。"
"据桀骏的情报,"阿漓补充道,"闽越族长无诸最重视的就是贸易。现在贸易断绝,族中积怨很深。"
李明衍点头:"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接下来的多日,李明衍开始着手准备与闽越接触的事宜。
首先是情报网的建立。得益于上万流民中各色人等都有,李明衍很快就找到了几个曾经在闽越地区活动过的商人。
"老许,"李明衍召见了其中一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听说你以前经常往来于楚闽之间?"
许老汉连忙躬身:"回李君,小人以前确实做些小本买卖,主要是贩卖楚地的铁器到闽越,再从闽越带回海产。可惜后来..."
"后来李园断了商路。"李明衍点头,"你可还记得闽越的情况?"
"记得,记得!"许老汉眼睛发亮,"闽越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很富裕。他们靠海吃海,渔业发达,还会制盐、织网。最厉害的是他们的航海技术,能造大船,可以远航到倭国、琉球等地。"
李明衍若有所思:"这么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铁器!"许老汉毫不犹豫,"闽越多山,铁矿很少。无论是农具还是兵器,都要从外面进口。以前楚国供应,现在断了,他们只能从更远的地方高价购买,十分不便。"
"还有呢?"
许老汉想了想:"还有布匹、陶器、药材这些。闽越虽然富裕,但毕竟地处偏远,很多东西都要靠贸易。"
李明衍满意地点头:"很好。如果让你重操旧业,有信心吗?"
许老汉激动得双手发抖:"李君是说...可以恢复贸易?"
"不仅要恢复,还要扩大。"李明衍站起身,"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取得闽越的信任。"
他转向邓起:"挑选二十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要会水性,懂礼数。让许老汉教他们闽越的风俗习惯。"
又对卢敖说:"准备一些礼物——不要太贵重,但要精巧实用。比如我们新制的农具,还有一些药材。"
众人领命而去。阿漓看着李明衍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慨:"你这是要编织一张大网啊。"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李明衍回到桌前,继续研究地图,"真正的高手,不是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在战前就确定胜负。"
"可是,"阿漓提出疑问,"闽越会相信我们吗?毕竟我们现在只是一群流民。"
李明衍神秘一笑:"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想要撬动闽越,光靠我们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在楚国内部的合作者。"
"你是说..."阿漓眼睛一亮,"熊克?"
"正是。"李明衍转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还记得当初在楚国分别时,我们的约定吗?他要复仇夺位,我要楚国底筹。现在,是时候启动这个计划了。"
他回到桌前,铺开一张新纸,提笔疾书。
"明衍致负刍公子书:
别来经年,不知公子安否?闻公子得李园重用,可喜可贺。然李园其人,外宽内忌,公子虽暂得其信,恐难长久。
今有一计,可助公子积蓄实力,亦可削弱李园威望,不知公子有意否?
百越之地,闽越最富,以贸易立族。昔春申君时,楚闽通商,双方获利。李园主政后,断绝贸易,频繁征伐,闽越苦不堪言。
若公子能暗中向闽越透露楚军动向,使其有备无患,必心存感激。届时再适时出兵,与闽越暗中配合,上演一出'大胜'之戏。如此,李园亲信屡战屡败,公子却能屡建奇功。功劳愈大,兵权愈重,岂不妙哉?
此计虽险,然公子素有谋略,定能运作得当。明衍在南,当为公子外援。"
写完,李明衍将信笺仔细折好,交给庄贾:"选最可靠的人,走水路送往楚国。记住,必须亲手交给熊克,不可假手他人。"
庄贾接过信函:"属下明白。已经安排了精通水性的墨家弟子,他们会乔装成渔民,沿着内河北上。"
"很好。"李明衍又取出一个小包裹,"这里面是信物,当年熊克给我的玉佩的一半。见物如见人,他自会相信。"
十五日后的一个深夜,楚国南部某军营。
熊克正在账内查看地图,忽然亲兵来报:"公子,外面有个渔民求见,说有要事。"
"渔民?"熊克皱眉,"这种事情,为什么通报给我?"
"他说..."亲兵压低声音,"他带来了半块玉佩。"
熊克猛地站起,眼中精光一闪:"快,带他进来!不,等等——"
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书,又吩咐亲兵:"守好账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片刻后,一个衣衫褴褛的"渔民"被带进账内。他恭敬地行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
熊克接过打开,里面果然是半块玉佩,正是当年他交给李明衍的信物。玉佩下面,还有一封信。
他转向墨家弟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生现在如何?"
"回公子,李君现在已经聚集流民过万,在百越之地建立了据点。"墨家弟子恭敬回答,"他让小人转告公子,当初的约定,他一直记得。"
熊克点点头,展开信笺,快速浏览。读着读着,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妙!妙啊!"熊克地在账内踱步,"李明衍,你这个计策...甚合我意!"
他又仔细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精妙:"向闽越泄露情报,让李园的人打败仗...然后我再出马,来一场'大胜'..."
"好!"熊克连声称好,"不亏是先生,即使到了百越之地,亦有如此手段。"
他将玉佩交还给墨家弟子,又赏了他一锭楚金:"辛苦了。回去告诉先生,负刍依先生计策行事。"
熊克又想起什么,补充道:
"对了,也转告先生,闽越那边的戏也要做全套,烦劳先生多费心。"
墨家弟子躬身:"小人定当如实转达。"
熊克挥手让他退下,独自站在账内,望着摇曳的烛火。
"李明衍,李明衍,"他喃喃自语,"当初在密室中,你和我说要做棋手而非棋子。现在看来,你确实做到了。"
桌案上摊开着两份地图——一份是百越山川形势图,另一份则是楚国南部的军事要塞分布图。李明衍手持毛笔,在两图之间不断勾画,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快速书写。
"闽越之地,依山傍海,"他一边画一边对阿漓解释,"从地理上看,他们背靠武夷山脉,面向东海,本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位置。"
阿漓凑近细看:"可是现在他们的处境..."
"恰恰相反。"李明衍放下笔,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要道,"你看,楚国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设置了关卡。陆路被封锁,他们只能依靠海路。但是——"
他的手指移到海岸线上:"楚国水师虽然不如齐国强大,但对付闽越的渔船商船却是绰绰有余。特别是这几年,李园把征伐百越当作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闽越首当其冲。"
"据桀骏的情报,"阿漓补充道,"闽越族长无诸最重视的就是贸易。现在贸易断绝,族中积怨很深。"
李明衍点头:"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接下来的多日,李明衍开始着手准备与闽越接触的事宜。
首先是情报网的建立。得益于上万流民中各色人等都有,李明衍很快就找到了几个曾经在闽越地区活动过的商人。
"老许,"李明衍召见了其中一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听说你以前经常往来于楚闽之间?"
许老汉连忙躬身:"回李君,小人以前确实做些小本买卖,主要是贩卖楚地的铁器到闽越,再从闽越带回海产。可惜后来..."
"后来李园断了商路。"李明衍点头,"你可还记得闽越的情况?"
"记得,记得!"许老汉眼睛发亮,"闽越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很富裕。他们靠海吃海,渔业发达,还会制盐、织网。最厉害的是他们的航海技术,能造大船,可以远航到倭国、琉球等地。"
李明衍若有所思:"这么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铁器!"许老汉毫不犹豫,"闽越多山,铁矿很少。无论是农具还是兵器,都要从外面进口。以前楚国供应,现在断了,他们只能从更远的地方高价购买,十分不便。"
"还有呢?"
许老汉想了想:"还有布匹、陶器、药材这些。闽越虽然富裕,但毕竟地处偏远,很多东西都要靠贸易。"
李明衍满意地点头:"很好。如果让你重操旧业,有信心吗?"
许老汉激动得双手发抖:"李君是说...可以恢复贸易?"
"不仅要恢复,还要扩大。"李明衍站起身,"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取得闽越的信任。"
他转向邓起:"挑选二十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要会水性,懂礼数。让许老汉教他们闽越的风俗习惯。"
又对卢敖说:"准备一些礼物——不要太贵重,但要精巧实用。比如我们新制的农具,还有一些药材。"
众人领命而去。阿漓看着李明衍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慨:"你这是要编织一张大网啊。"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李明衍回到桌前,继续研究地图,"真正的高手,不是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在战前就确定胜负。"
"可是,"阿漓提出疑问,"闽越会相信我们吗?毕竟我们现在只是一群流民。"
李明衍神秘一笑:"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想要撬动闽越,光靠我们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在楚国内部的合作者。"
"你是说..."阿漓眼睛一亮,"熊克?"
"正是。"李明衍转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还记得当初在楚国分别时,我们的约定吗?他要复仇夺位,我要楚国底筹。现在,是时候启动这个计划了。"
他回到桌前,铺开一张新纸,提笔疾书。
"明衍致负刍公子书:
别来经年,不知公子安否?闻公子得李园重用,可喜可贺。然李园其人,外宽内忌,公子虽暂得其信,恐难长久。
今有一计,可助公子积蓄实力,亦可削弱李园威望,不知公子有意否?
百越之地,闽越最富,以贸易立族。昔春申君时,楚闽通商,双方获利。李园主政后,断绝贸易,频繁征伐,闽越苦不堪言。
若公子能暗中向闽越透露楚军动向,使其有备无患,必心存感激。届时再适时出兵,与闽越暗中配合,上演一出'大胜'之戏。如此,李园亲信屡战屡败,公子却能屡建奇功。功劳愈大,兵权愈重,岂不妙哉?
此计虽险,然公子素有谋略,定能运作得当。明衍在南,当为公子外援。"
写完,李明衍将信笺仔细折好,交给庄贾:"选最可靠的人,走水路送往楚国。记住,必须亲手交给熊克,不可假手他人。"
庄贾接过信函:"属下明白。已经安排了精通水性的墨家弟子,他们会乔装成渔民,沿着内河北上。"
"很好。"李明衍又取出一个小包裹,"这里面是信物,当年熊克给我的玉佩的一半。见物如见人,他自会相信。"
十五日后的一个深夜,楚国南部某军营。
熊克正在账内查看地图,忽然亲兵来报:"公子,外面有个渔民求见,说有要事。"
"渔民?"熊克皱眉,"这种事情,为什么通报给我?"
"他说..."亲兵压低声音,"他带来了半块玉佩。"
熊克猛地站起,眼中精光一闪:"快,带他进来!不,等等——"
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书,又吩咐亲兵:"守好账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片刻后,一个衣衫褴褛的"渔民"被带进账内。他恭敬地行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
熊克接过打开,里面果然是半块玉佩,正是当年他交给李明衍的信物。玉佩下面,还有一封信。
他转向墨家弟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生现在如何?"
"回公子,李君现在已经聚集流民过万,在百越之地建立了据点。"墨家弟子恭敬回答,"他让小人转告公子,当初的约定,他一直记得。"
熊克点点头,展开信笺,快速浏览。读着读着,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妙!妙啊!"熊克地在账内踱步,"李明衍,你这个计策...甚合我意!"
他又仔细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精妙:"向闽越泄露情报,让李园的人打败仗...然后我再出马,来一场'大胜'..."
"好!"熊克连声称好,"不亏是先生,即使到了百越之地,亦有如此手段。"
他将玉佩交还给墨家弟子,又赏了他一锭楚金:"辛苦了。回去告诉先生,负刍依先生计策行事。"
熊克又想起什么,补充道:
"对了,也转告先生,闽越那边的戏也要做全套,烦劳先生多费心。"
墨家弟子躬身:"小人定当如实转达。"
熊克挥手让他退下,独自站在账内,望着摇曳的烛火。
"李明衍,李明衍,"他喃喃自语,"当初在密室中,你和我说要做棋手而非棋子。现在看来,你确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