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满宠疯了-《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在张昭的眼里,满宠已经疯了,疯到开始自寻死路了。

  简直是胡作非为。

  张昭听说过,满宠能拒收圣旨斩赵萌,在民间颇有声誉威望。

  原本觉得是个趣人,自己若能回洛阳,一定要结交一番。

  却没想到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第一次见面就给了自己致命一击。

  张昭指着满宠,“满伯宁,你还不是司隶校尉!”

  虽说满宠在任时,司隶风气从兴修水利转变为重视律法,满宠也得到了司隶校尉黄琬的大力支持。

  现在黄琬病倒,外界传言下一任司隶校尉将会是满宠。

  可再多传言都不是事实。

  这一声呵斥,倒真让满宠沉默了下去。

  张昭以为自己已经唬住了他,谁料满宠皱眉道:

  “我从未说过我是以司隶校尉的名义行事,我身为河南尹,难道办不了这件事?五条人命就发生在我眼前,我难道不能办?你最好祈祷这事扯不到你身上,否则你我也不会放过。”

  轮到张昭噎住了。

  差点忘了,满宠的本职。

  一咬牙,张昭道:“我要去见陛下!”

  他算是看明白了,满宠这是不把弘农整回遍地白骨不罢休了。

  他只能希望天子能明白其中关键,赶紧下诏将满宠革职,让宜阳铁器坊恢复运转。

  满宠冷哼道:“陛下爱民如子,命案之事只会让陛下震怒,你尽管去好了。”

  “匹夫!”

  张昭挥袖,转身走出工坊,手下递来蓑衣,张昭一把扔在地上,骂道:

  “都湿透了还披什么!”

  一语双关,他知道,宜阳的百姓要糟了。

  就算重新恢复铁器坊运转也没用了。

  如今谁不清楚,凉州全境收复在即,宜阳铁器坊停一日,各地商贾、府衙对于农具的需要是不停的。

  他们会把需求会向凉州转移。

  是,那里离的远,把打造好的铁器运过来很麻烦。

  但是凉州坐在矿上!

  以前能成为大汉的冶铁中心为全国供给铁器不是没道理的。

  弘农想要矿照样需要去偏远的地方运,造好铁器后又要向各地输送,花两份成本。

  而对于凉州来说,就地取材,省去了一桩运费。

  除此意外,凉州冶铁那是驾轻就熟,宜阳缺胳膊断腿的人拿什么比效率、成本、质量?

  水排冶炼会让凉州远超宜阳。

  原本凭借着关系还能还能厚着脸皮不至于停工,不至于让百姓拿碗上街讨饭等朝廷的粥。

  但现在是宜阳铁器坊自己停了工,脸皮再厚也怪不得别人去找凉州打造铁器吧?

  还有,满宠如今一闹,六大洛商能干吗?

  这铁器坊的坊主可就是六大洛商之一!

  哪怕以后出来了,都不会往宜阳塞一分钱。

  指不定还要连累弘农的其他城池,张昭气炸了肺,自己这么久的努力成什么了。

  张昭一路来到府衙,经过一顿通报,见到在窗边负手观雨的天子。

  “臣弘农太守张昭,参见陛下!”

  刘辩回头看了他一眼,好笑道:

  “卿为何如此狼狈?先去换身衣服吧。”

  张昭着急的抬头,“臣有要紧事要向陛下禀告。”

  “不急,万事没有身体重要,奉孝,你带他去吧。”

  “喏!”

  张昭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天子,重重叹口气,跟着郭嘉离开。

  一炷香后,张昭回来了,刘辩招呼他来对坐,又着人奉上一碗姜茶。

  张昭没坐,姜汤也没喝,躬着身苦涩道:“陛下,臣都要着急上火了,恳请陛下能替微臣及宜阳数万百姓做主,让满宠回来吧。”

  “卿很担心百姓?”

  “事关百姓命脉,臣心急如焚!”

  “既然如此,五条人命在你眼里就不是命了?”

  “陛下……”

  张昭心凉了半截。

  他恃才而傲,不受官府招揽,直到在徐州遇到天子,自以为寻到明主,一路追到洛阳。

  但似乎他看错了。

  望着张昭失魂落魄的模样,刘辩指着对坐:

  “朕赐你坐在这,你若能说服朕,朕会出面解决这件事。”

  “臣逾越了。”

  张昭深吸一口气坐了过去。

  刘辩开始甩出问题,“朕听说对于此事,官府处置过了?”

  “启禀陛下,赵县令已有处置,臣开府要求洛商赴会,准备让他们拿出至少十万钱用作赔偿。”

  十万钱对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一万钱就够一户人家脱胎换骨了。

  “对于谋财害命的商贾,卿就是这么处理的?”

  “陛下,此事有平准令的规定,加之事情起因是工匠操作不当,臣打算的十万钱,已经是对洛商的顶格处理了。”

  “朕还听说,铁器坊环境十分恶劣。”

  “唉,若非如此,弘农拿什么翻身?”

  弘农十室九空,后来者十有八九都是伤残者,张昭求来的水排冶炼,别的郡县同样能求去。

  甚至不需要求,司金府正在主动推广,弘农唯一的优势就是更能吃苦,所有人都清楚好生活来之不易。

  刘辩深深的看他一眼,又道:

  “环境恶劣,势必会导致类似的悲剧频繁发生,卿是在助长此等风气。”

  “陛下,”张昭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这是第一次,况且臣已经决定对洛商从重处罚了啊。”

  刘辩装作不懂,道:“有什么联系吗?”

  “有,商人懂得趋利避害,会算得失,若是不懂他们就不是商人了,更不会出现在弘农,臣要求他们赔偿十万,他们一算账发现,为了节省安全措施的成本,远不及赔偿的成本,就会不断完善措施,直到趋近平衡。”

  “今日增加一条瘸腿着不允许单人操作的规定,明日完善水排冶炼技术,后日增加一些灭火用的水和沙子,大后日又能有新的应对策略,纵使漏洞在不断出现,可同样的也在不断完善。”

  张昭的话说完,刘辩暗暗点头。

  这个平衡终究会被打破,直到完善成本大于处罚成本的时候,商人算完账索性撂挑子装死,出事了就赔点钱,没出事就继续干。

  这就需要后世人去提高处罚,让商人再次感受到肉疼。

  但刘辩的问题远没有结束,更要命的问题被他甩出:

  “朕问你,为何不能将谋财害命的商人问罪?另外,商人私吃九成,一组五人的工匠,卖力却只能分一成你觉得合理吗?还有,朕觉得你在庇护铁器坊,至少满卿只是停掉铁器坊查案,你就找到朕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