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纵人抢粮?-《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荀攸一阵折腾,安抚完各郡县,回了洛阳。

  走时他空无一物,回来时带上了一车又一车的粮食。

  次日早朝,刘辩郑重问道:

  “朕欲御驾东征,彻底解决东边战事,并重设兖、豫、青、徐四州治所,众卿认为如何?”

  太师王允领着一众臣子出来谏言,

  “天下刚归于安定,恳请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

  “天下安定?”刘辩冷哼一声,不说远的,那兖、青两州造反的人,都号称数百万了。

  “叛贼不除,哪来安定一说?”

  他目光扫向群臣:

  “况且如今天气转暖,各地黄巾纷纷开始躁动,安定的只有司隶,难道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只有司隶吗?”

  群臣打了个寒颤。

  刘辩继续中气十足的说道:“朕为大汉天子,凡汉之疆土,一日百姓无安定日子,大汉就一日算不得安定,诸卿皆是贤臣,理应日夜敦促辅佐朕平定天下,而不是说些屁话,让朕乐而忘忧!”

  腐儒们都闭上了嘴,根本无法反驳。

  杨彪带头高呼:“陛下圣明!”

  王允眼瞅着事态发展不对。

  他觉得天子亲征兖州风险太大,可自己又劝不动,怎么办?

  王允左瞧右看,视线落在了卢植身上。

  这老头胆子可不小。

  王允转变策略,苦口婆心的说道:

  “陛下啊,话虽这么说,但要一步步慢慢来,国库哪经得起这样折腾?首要之急,应当是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而不是大动兵戈。”

  卢植听到关键词,附和道:

  “陛下,老臣也以为,应当先处理国府粮食不够的事。”

  刘辩紧皱着眉头,“前些日子,朕不是给你弄来了不少粮食吗?”

  “是有不少,可是远远不够,不说撑到粮食收获,老臣算过,恐怕连五月的赋税都撑不到。”

  卢植叹息道:“若是不解决问题,届时陛下不在洛阳,恐会出现不小的乱子。”

  刘辩点点头,确实是个要命的事。

  “还需要多少?”

  “至少要四百万石粮食。”

  刘辩头疼的很,四百万石?司马家把洛阳铲撸出火星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挖出这么多啊。

  上哪搞?刘辩离开龙椅,来回走了几步。

  再敲诈一批大臣?

  不行,敲诈完除非他一直守在洛阳,不然他一旦走了,搞不好会出变故。

  造纸厂也不是那么快能建好的,新纸短时间内也产不起来。

  要不让大臣们捐点?

  貌似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小黄门匆匆进殿,跪地禀告道:

  “启禀陛下,河南尹荀攸走访各郡县回来了。”

  刘辩表情缓和了些,“宣吧。”

  荀攸很快风尘仆仆的走进来。

  “参见陛下。”

  “免礼,荀卿,朕听闻你走访各郡县,有何所见所闻?”刘辩询问。

  荀攸直起身子,百官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

  荀攸一五一十的汇报:“臣见到无数新开垦的田地,有水利的加持下,成为良田,衣衫褴褛的百姓,用着官府新打造的农具,在地里劳作,各郡各县搭起不少草庐,生活安定,欣欣向荣,无家可归的流民都加入了屯田军……”

  随着荀攸的诉说,百官们脸上都露出笑容。

  甭管他们官职是干什么的,这幅盛世画卷,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这下他们总能自诩文景之臣了吧?

  “好,好啊。”

  刘辩多了些笑意,虽然百姓们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但至少不用每日提心吊胆,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亡。

  不包括那些豪强藏起来的人口,汉民足有五千万,可之后到三国时,十室九空啊。

  能让百姓凑合着活下去,生活安定些许,田地不再荒芜,他已经有很强的成就感了。

  百官见此情形,纷纷一拜高呼:

  “如此盛世,全仰仗陛下天恩,愿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刘辩笑容收敛。

  这特么叫哪门子盛世?

  天下十三州,唯有司隶地区,百姓在他的治下能衣着褴褛,每日清汤寡水的活着。

  得敲打众大臣一番,省得他们骄傲自满。

  刘辩皱眉道:“诸卿难道忘了刚刚还在吵粮草的事?唯有全国各郡县仓禀充裕,百姓吃饱穿暖,兵精甲足,疆域扩大,四方来服,才可称得上真正的盛世,诸卿若是只想做司隶之臣,朕看你们也不要来这上朝了,司隶各郡县应该很缺人,你们去给朕先把郡县打造出盛世再说!”

  刘辩梅开二度,他没办法,腐儒们只顾着眼前的司州,将来还怎么统领天下?

  众臣再次哑火。

  机灵一点的大臣,心里已经开始打起小算盘。

  这部分人压根没有立场,纯粹是天子喜好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天子好色,他们投其所好搜美女,天子好玩,他们就寻天下奇珍异宝。

  而今天刘辩的一席话,让他们看清天子的想法,他们决定今后会时刻提醒天子光复大汉河山。

  刘辩训示完众臣,坐会龙椅,沉声道:

  “仗朕一定是要打的,如果不打,就会有无数汉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叛军如此猖獗,若不尽早剿灭,朝廷威仪何在?朕的脸面何在?”

  众臣默不作声。

  刘辩继续说:“不过粮草之事,朕在东征前,一定会解决,诸卿回去后,也可以为朕想想办法,写成奏疏,呈送到尚书台去吧。”

  “陛下英明!”百官叩首。

  唯独荀攸在发呆。

  粮草?

  他有啊!

  而且他正好要汇报此事呢。

  “陛下,臣有事要奏!”荀攸一步踏出。

  刘辩示意他直接说。

  荀攸语速飞快道:

  “臣走访司隶七郡,共募集到四百五十万石粮食,目前正着人送回洛阳。”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刘辩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他简直要怀疑自己听错了。

  “何处来的粮?”

  “百姓之粮。”

  “百姓?”

  刘辩先是疑惑,随后面色一变,眼中杀气外放,厉声道:

  “你敢纵人抢粮?!”

  虽然类似的事在古代很常见,可百姓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数字。

  抢粮固然快,可多少人会被活生生饿死?

  而且这事居然出在荀攸身上,伤到他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