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章 交易-《官妻:我本布衣,美人扶助进省委》

  徐广成话里话外那隐晦的意图,大家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哪能不清楚?

  徐广成在那儿拐弯抹角、兜兜转转,不就是盼着朱领导能出面,去跟浙阳那边通通气,让浙阳国资把他们在长江新港项目里投的几百亿巨额资金给接盘过去,这样他们就能顺顺当当把投入的钱给抽回来。

  朱.领导当然也知道,走到这一步,眼下的徐广成和董易青,也算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

  这事儿说起来轻巧,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可真要落到实处,可就没那么简单。毕竟,那可是几百亿元的巨款,又不是一元两元的小钱,也不是一万两万能比的。这么一大笔资金,若是浙阳要想全部接盘下来,那难度简直堪比登天。

  毕竟,省里哪个企业能掏出几百亿,几乎不可能的。

  那要么就是多家企业一起出钱接下来,要么就是地方财政作担保。

  朱.领导坐在办公椅上,却不答话,他那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自然是思索神色。

  想了想,他还是觉得,不能答应这事儿。

  毕竟这背后的麻烦和风险,真是太大了。

  就在朱.领导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时候,董易青精准地捕捉到朱领导脸上那微妙变化。

  他眼睛一转,瞅准这时机,赶忙上前一步,脸上堆满谄媚笑容道:“朱.领导,这事儿,还请您帮帮忙啦!这笔钱,主要放在长江新港太久,我们付出的融资成本就抬高!若是我们能把这笔钱从长江新港项目里抽出来,那完全可以投给二公子那企业呀!我听刘大老说,您那老二那企业,现在正到冲刺的节骨眼上,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现在到处都需要钱。若我们投资一点,也可减轻二公子的融资压力呀。”

  朱.领导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从政,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某偏远地市当市长。在知情人看来,这不过是他让大儿子下去历练镀金罢了,用不了几年,他肯定会被调回天际城,而且可能会出任重要职务,前途那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朱.领导的二儿子,本来朱领导早就给他铺好了从政之路。

  可这家伙,在国外留学归来后,却对从政毫无兴趣,反而怀揣着一腔情怀,和另一个同学一起,经营着一家创新药业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一直专注于抗癌药的研发。只可惜,这抗癌药的研发之路,简直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还要艰难险阻。

  尽管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却始终未见显着成效。

  这些年,二公子和同学为了这公司,四处筹措资金,前后已投入四千多万元,可公司依旧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因此,二公子承受着巨大压力,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朱领导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然,朱.领导还有个女儿。

  女儿现在在一家国企担任人事副总。

  这副总的位置,自然是朱.领导精心安排的结果。他之所以不让女儿当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就像站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而且国企的各项业务,都需要严格的考核。要是完不成考核任务,收入也会大打折扣。而他让女儿出任副总,一方面,少了很多考核的压力,另一方面,收入与一把手的差距也不是特别大。

  所以,董易青这番话,实则一下子,就戳中了朱.领导的软肋。

  朱.领导的眼神瞬间微微一动,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他不说话,而是抿了抿茶,实则再次陷入思索之中,脑海里不断权衡着利弊得失。

  片刻之后,朱领.导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缓缓开口道:“让浙阳国资接盘?广成这提议,倒也算是个思路,只是,浙阳那边……未必会轻易松口啊。他们肯定也会考虑这其中的风险和收益,不会那么轻易就答应的。”

  董易青一听有戏,赶忙像只哈巴狗一样凑近朱领.导,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压低声音道:“领导,只要您出面,谁不得给您几分薄面?您在官场上的威望和影响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的。您一句话,说不定浙阳那边就会认真考虑咱们的提议呢。”

  朱领.导轻轻将茶杯放下,咂巴着嘴巴道:“这?我倒可以试下,要不,我先跟浙阳方面讲讲,探探他们的口风再说。不过,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咱们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

  朱领.导此时此刻,心里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心里清楚得很,纪金来被控制后,浙阳的书记的位置空了出来,这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自然有不少人虎视眈眈,很多人,都绞尽脑汁,想坐上这个位置。

  到时候,不管是乌尔青云,还是其他有野心的人,或是路北方,若想坐上这位置,都得来拜他的山头,寻求他的支持和帮助。

  而这样,他确实有机会,促成国资接盘这事。毕竟,在官场上,利益交换是很常见的事情,他相信对方为了自己的前程,会认真考虑他的提议。

  因此,朱领.导在说完上面那句话后,接着又说道:“这事儿,我考虑下吧。最近,我抽个机会,去趟浙阳调研一趟。若是抓着机会,将这件事情落实了,我便跟刘蔃西打电话!”

  刘蔃西就是引荐徐广成和董易青见朱.领导的中间人,那可是互联网界响当当的大佬,在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广成和董易青见朱.领导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喜。他们知道这事儿有门儿了,两人脸上虽未表露太多兴奋之情,但眼神中已透露出几分期待。

  徐广成赶忙凑上前,小心翼翼地给朱.领导的茶杯里添上茶水。董易青则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忙不迭地应道:“朱.领导,那就全仰仗您了!只要这事能成,我们以后定当好好报答您。以后您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我们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领导微微点头,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接着,他挥了挥手,缓缓道:“好啦!先就这么说吧!你们先回去等消息,这事我会尽快着手处理。不过,你们也得做好心理准备,在浙阳,省委常委路北方,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主儿!他为人精明强干,原则性极强,而且,又是他在主导长江新港之事,因此,很多事情,也未必能如你们所愿。你们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件事上,还得想想其他办法。”

  徐广成和董易青连忙点头称是,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学生。随后,两人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朱.领导的办公室。

  看着徐广成和董易青离去的背影,朱.领导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若真能借此事让浙阳国资接盘,既帮了徐广成和董易青,又能让二公子的企业得到资金支持,说不定还能在即将到来的省委书记人选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可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不过,在此时要去浙阳调研,还得找个好理由。

  朱领导分管的是“三农”工作,在这秋收结束的时节,按常理再去浙阳,似乎并无特别必要。然而,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三农”工作本身,而是他要借考察“三农”工作之名,去接近乌尔青云,接近路北方,然后借机促成国资接盘徐广成和董易青的资本一事。

  这就需要精心策划,要暗藏玄机。

  就必须给此次浙阳之行,弄一个冠冕堂皇且合理合规的名目,才能不引起他人的过多猜疑。

  一番沉思后,朱.领导吩咐办公室,要他们精心策划,以“探索浙阳省‘三农’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进”为主题,拟定了一份详细的考察计划。

  这计划,涵盖考察浙阳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旨在全面了解浙阳在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当然,也有冬播、冬季水利修缮等方面的工作。

  而且,在方案中,朱.领导还重点列出团队成员,除了来自农业部门的专业干部,还有几位在农业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朱领导知道,只有阵势弄大,才能让浙阳重视此事。

  在方案形成后,朱领导便让手下,将这份精心雕琢、看似严谨务实的调研方案,通过正式渠道,发给了浙阳相关部门。

  浙阳方面收到这份方案后,哪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研究部署,做好接访工作。

  毕竟,此次考察对于浙阳的“三农”工作而言,既是一次展示成果的机会,也是获取上级指导和支持的重要契机。

  而且,来访的不仅有农业部门的领导,还有朱.领导,这事儿,省委是必须要重视的。

  省农业厅长沈万友收到这调研方案后,立即汇报给乌尔青云。

  乌尔青云深知,朱.领导的到来,可能会给浙阳的“三农”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可能是为了敲定当前浙阳省委空出来的多名省常委、省.书记而来。

  这样的事,当然得重视。

  在省常会议上,乌尔青云着重将这件事提出来,就如何接待朱.领导一行,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