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功高震主?-《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

  夜。

  靖江江边。

  朱旺乘坐的旗舰,静静的停靠在码头上。

  朱旺压根没下船,应付一个又一个地方官员庆功宴的活,他直接甩给了常茂。

  正好那小子爱出风头。

  他从王小五所在的房间走出,回到了大厅里。

  道衍大师此时正坐在灯下,静静地擦拭着一枚白色的围棋子。

  “殿下回来了。”他看到朱旺,缓缓起身,行了一礼。

  “大师还没休息?”朱旺走到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贫僧心中有惑,辗转难眠,故在此等候殿下,望能为贫僧解惑。”

  “哦?大师有何困惑?”

  道衍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旺:“殿下,贫僧觉得,王小五此人,不当救。”

  朱旺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停顿了一下,随即又若无其事地喝了一口。

  “大师所言为何?”

  “殿下,贫僧担心……这又是一个胡惟庸案啊!”

  道衍的声音压得很低,“殿下,您比任何人都清楚陛下的脾性。如果他知道竟敢有人暗害他的嫡长孙,这是在挑战他皇权的根基。”

  “一旦王小五开口,牵扯出幕后主使,以陛下的雷霆手段,必然会掀起一场滔天血案!到时候,不知又有多少人头落地,多少家族被牵连而灰飞烟灭。这……有伤天和啊。”

  朱旺静静地听着,不得不承认,道衍的担忧,完全在情理之中。

  以老朱那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性格。

  这案子一旦查下去,绝对会演变成一场波及整个江南士族的政治大清洗。

  但他还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我知道。但是这个人,还是要救。”

  “哦?还请殿下为贫僧解惑。”

  朱旺缓缓放下茶杯,伸出了三个手指:

  “有三个理由。”

  “第一,是为了给我徒弟报仇。雄英是我徒弟,也是大明未来的储君。谁敢动他,谁就得死。不管他是谁,是什么身份,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这是规矩,也是底线。”

  “第二,弄清楚背后主使之人的真正势力。这帮敢对储君下手的人,所代表的势力,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家族那么简单。他们的根扎得有多深,网织得有多大,我必须弄清楚。不把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毒瘤彻底挖出来,我睡不着觉。”

  朱旺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借这把刀,杀点人!”

  “杀谁?”道衍的瞳孔微微一缩。

  朱旺微微一笑,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江面,声音悠悠地传来:

  “杀一些,阻碍先进生产力推广的人。”

  “杀一些,冥顽不灵,抱着祖宗牌位不放的守旧之人。”

  “杀一些,注定要被历史车轮碾碎,却还妄图螳臂当车的蠢人。”

  他转过身,看着道衍,脸上带着几分自嘲的笑意:“大师,你说,我是不是杀心太重了?”

  道衍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看着他眼中深邃的目光,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终于明白了。

  澳王殿下救王小五,根本就不是为了简单的复仇。

  他是有自己的打算。

  他是要借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为他那宏伟的改革蓝图,扫清所有障碍!

  那些反对女子入学、反对推广简化字、反对重商主义、反对一切新事物的腐儒和守旧势力,都将在这场风暴中,被连根拔起!

  这哪里是杀心太重?

  这分明是……大破而后大立!

  道衍缓缓起身,对着朱旺,深深地、郑重地行了一个佛礼。

  “非也。”他的声音,充满了虔诚与敬畏。

  “殿下此举,乃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心中存的是万民,行的是霹雳。只要问心无愧,便是……无上功德!”

  朱旺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穿透船舱,在漆黑的江面上,久久回荡。

  道衍这老小子是真会说话啊!

  老朱杀人有伤天和,自己杀人就是无上功德。

  这他妹的,情绪价值给的也太足了。

  ......

  应天府,通济门外。

  数万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来了!来了!澳王殿下的船队来了!”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

  只见远处的江面上,数艘悬挂着“澳”字大旗的新式战船,正逆流而上缓缓驶来。

  为首的旗舰甲板上,一个身着玄色玄色罗纹蟒袍的挺拔身影,正负手而立,不是澳王朱旺又是谁?

  他身后站着一身甲胄的常茂,飞鱼服的蒋瓛,以及一袭黑色僧衣的道衍。

  “澳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知是谁带头,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百姓们挥舞着手臂,将手中的鲜花、水果、甚至是瓜子花生,奋力地向船上抛去。

  这个举动把朱旺都吓了一跳。

  生怕被谁偷偷扔过来一个鸡蛋或者石头。

  他赶忙摇头示意大家不要再扔了,同时也赶紧给不远处的三宝使眼色。

  后者立刻会意,赶忙让舵手把船往江心偏了点。

  朱旺边上的常茂,看着这盛大的场面,激动得是满脸通红。

  他挺直了腰杆,生怕别人注意不到他。

  “旺哥!你看!你看啊!”他兴奋地拽了拽朱旺的衣角,“这阵仗,我爹当年北伐如果得胜回朝,也该也有这么热闹吧!”

  朱旺愣了一下,旋即就摇了摇头。

  “令尊如果能回来,排场肯定比这大的多。我们这只是小打小闹,总共也才灭了不到一千个海盗,跟他没法比的。”

  常茂认真的点点头,“肯定是的。我爹没完成的心愿,我一定替他完成,然后得胜还朝,把他那份荣耀一块带回来。”

  看着突然变得一本正经的常茂,朱旺还有点不习惯。

  但他还是拍了拍后者的肩膀,“会有机会的。”

  看着岸边那些眼神狂热的百姓,看着他们脸上那近乎盲目的崇拜,朱旺心中反而涌起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知道,自己此刻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就越要如履薄冰,行事越要谨慎。

  因为,在那座巍峨的皇城深处,还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

  武英殿。

  朱元璋透过窗户,遥遥地望着通济门的方向。

  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站在他身旁的朱标,却是忧心忡忡。

  “爹,”他忍不住开口,“旺哥打了胜仗,你为何不让我去迎接呢?虽然斩首少了些,但是毕竟是海上作战,能全歼敌人,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啊。”

  朱元璋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斩首不足千,对方只是一股小海贼,有什么可夸耀的。况且,咱已经让吏部尚书李信,兵部尚书唐铎带着百官迎接了,还委屈他了不成。”

  “但是民间可不这么看,现在百姓已经把旺哥当神看了,甚至在家里供奉了神位,每天......”

  看到朱元璋越皱越深的眉头,朱标终于住了嘴。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自己这个大儿子一眼,微微叹了口气。

  “标儿,我知道你想说朱旺现在太的民心。但是,你觉得,咱该如何是好?下道旨意,让百姓们不准再崇拜他?还是将他禁足于澳王府,不让他再出来抛头露面?”

  朱标闻言一滞,呐呐道:“儿臣……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标儿,你给咱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着谁,是堵不住,也禁不了的!旺儿他为国为民,立下不世之功,百姓爱戴他,敬仰他,这是他应得的!你作为太子,作为未来的君主,看到这一幕,心中该有的,不是猜忌,不是提防,而是欣慰!是与有荣焉!”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标。

  “你若连容下一个劳苦功高的兄弟的胸襟都没有,那这大明的江山,咱还真不敢交到你手上!”

  朱标被父亲这番话说得是面红耳赤,冷汗直流,连忙跪倒在地。

  “爹,儿臣知错了!”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儿子,心中的火气才渐渐消散。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走上前,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标儿,你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太实诚了些。有时候,也太过仁厚。有些弯弯绕,你看不明白。”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朱旺那小子,看着无法无天,实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今天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你以为他真是为了炫耀自己吗?”

  “那……是为了什么?”朱标不解地问道。

  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

  “他是故意在给咱递刀子啊。”

  “呵呵,可惜,咱不上这当。”

  “来人!拟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