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名声刷起-《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

  “萧氏不过一介女子,又曾是太后之身,执政期间,也是爱民之人,不如,陛下封其一个称号,效仿前朝待明王后裔一般,安置京中,也是美事一桩。”

  皇帝抚了抚胡须,按着他同萧太后之前的商量,这么做就有些违背条约了。

  不过,皇帝怎么会错呢。

  他以前给了她活路,给了萧氏众人活路,已然仁至义尽。

  “如此也好。”

  “既如此,就封赏萧氏为恭国夫人,赐京中府邸一座,无诏不可离京。”

  场下几人对视一眼,一个虚名,已经够了。

  “陛下圣明。”

  掖幽庭。

  紧闭的小院大门再次被打开,正在做活的萧衡一怔,只见领头人是皇帝心腹曹玉,心中微动。

  算日子,大瑜皇帝应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而她也该离开了。

  曹玉身后没有想象的毒酒,白绫,萧太后面色微变。

  她好歹也是太后之尊,难道要死的这么没有尊严吗?

  曹玉没有理会萧太后的变化,而是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行了一礼,“给您道喜了。”

  萧太后一怔。

  “陛下有旨,北凉太后萧氏,执政期间,勤政爱民,谅其乃是女子之身,有如此才能,朕敬佩不已,特赐封其为恭国夫人,赐京中府邸一座,荣养到老。”

  萧太后不可置信的听完全部,“什么?”

  曹玉笑道:“夫人,恭喜您了。”

  “日后,您便不知掖幽庭的罪奴呢,而是恭国夫人。”

  后面的太监齐齐行礼,“奴才参见恭国夫人。”0

  萧太后惊的咳嗽了起来。

  几息后,她忽然笑了起来,声音刺耳,尖锐,悲凉...

  另一边,和升公主已经收到旨意,急慌慌的来了宫里,领了这差事。

  曹玉将其交给齐王妃,这才回了勤政殿。

  宫里毫无波澜,宫外却是翻天覆地的流言起来。

  “我的乖乖,那萧太后竟然还活着啊。”

  “陛下真是仁善啊,竟然还留着她。”

  “.....”

  “左不过一个苦命的女人,守寡那么多年,儿子不争气,如今也是熬出头了。”

  各色各样的流言出来,在有心人的引导下,皇帝成功刷了一波好名声。

  许则川等人自是没这个功夫听这些的。

  户部再次迎来一场大任务,许则川豪气的从各部调遣了一些官员,同他们参与其中。

  周汕看着一件件入库的东西,笑的合不拢嘴。

  心中已经盘算着,怎么将这些东西换成银子。

  另一边,楚王颇有眼力劲的将另一部分东西送到了皇帝的私库。

  皇帝摸着再次肥硕的口袋,笑的胡子都动了起来。

  “老三啊,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楚王行礼道:“能为皇兄办事,是臣弟的荣幸。”

  皇帝抚了抚自己不安分跳动的胡须,镇定了些许,“好弟弟,兄弟中就你最省心。”

  楚王谦虚一笑。

  “皇兄莫要打趣臣弟了。”

  皇帝见他这么乖顺,不由吐槽,“什么时候老二若是像你这么懂事,朕也不用整日犯愁呢。”

  齐王虽然远在泉州,但是托他曾经办的那些事,皇帝就没对他放心过,所以,他身边的探子可是最多的。

  楚王尴尬的笑了笑。

  皇帝吐槽完,对楚王说话的态度又变得温和了起来,“你也很久没见妻儿了吧,朕也不留你了,回去吧。”

  “赏赐晚些时候送去你府里。”

  皇帝自诩是个大方之人,将先帝的优点学了个遍,毕竟想要马儿跑,你总得给他吃草吧,还得是最鲜美的草,才是最好的动力。

  光画大饼也不是一回事。

  楚王行礼,一脸欢喜的退下了。

  出了勤政殿,楚王看着天边的太阳,摸了摸自己的微凉的脖颈,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鼓了腰包的皇帝,干劲再次十足。

  工部的造船,火器再次加大投资,兵部款项,立刻到账,其他各处,只要不过分,皇帝一一满足,又趁着年节将至,还封赏了近期辛苦的朝臣,一时间,文武百官,皆大欢喜。

  户部的周汕,看着账本上越来越多的数字流失,心口再次痛了起来。

  身侧的侍郎忍不住安慰,“大人,马上过年了。”

  “想想年节。”

  他的本意是年节欢喜,放假多么开心,谁知周汕面色一变,咬牙切齿,“年节又是一场大开支啊。”

  操办宫宴,犒赏朝臣。

  周汕,“......”

  又是一年。

  年节至,皇帝正式封笔,大家回家安心过年。

  京城热闹非凡,在外做官,行商者,纷纷赶回京城。

  千里之外的泉州城。

  这座海边小城,虽不似京城那般繁华,但也是年味十足。

  托军营的福,加上修建港口,堤坝等,当地百姓赚了不少银钱,今年大家伙都能过上一个丰厚年。

  府衙后院。

  王若瑶正同嬷嬷商议年夜饭。

  外头,暮秋脚步飞快,面带喜意的走了进来,“太太,衙门外头,来了不少的百姓。”

  “他们带着自家种的菜,打的鱼,鸡蛋,非要送给咱们家。”

  “热情的简直让人无法拒绝。”暮秋出身王氏,也是有见识的,她心里清楚,这一举动,代表着许亭枫的官位会越来越稳,日后仕途会更加通顺。

  民间风评,对一个官员可是颇为重要的。

  王若瑶一喜,“还有这事,真是太客气了。”

  “嬷嬷,快备上银两,吩咐厨房取一些年货出来,同我出去。”

  王若瑶一个受过专门官家女眷培训的人,完美解决了今日之事。

  在她一脸真诚喜悦的言语下。

  这些百姓不仅送出了自己的心意,还得了王若瑶的银钱,年货。

  美曰人情来往,本就如此。

  知州大老爷家给的年货,谁不倍感荣焉。

  这么多的鱼肉蛋菜,府里也不吃不完,王若瑶又命厨房,做了饭菜分发给当地穷苦人,乞丐。

  一场年节,许亭枫风评大好,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再次攀升。

  得知此事的许亭枫,再次觉得,自己娶了个知心的妻子,何等荣幸。

  过完年,皇帝迎来了他统治的第二年,称景成二年。

  许则川也荣获五十五岁高龄。

  继续努力拼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