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承姚殿试-《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

  武安侯夫人顿时不依了,“这两孩子郎才女貌,可谓是天作之合,你若是不依,我今儿个就坐在你家不走了。”

  话虽如此说,却是开玩笑的,若是直接答应,岂不是显的东乡侯府姑娘太不矜持了。

  沈氏这个生母坐在一侧,看着厅外摆放的诸多聘礼,心里可谓是满意十足,唯有这婚事定的实在是有些太匆快了。

  蓝氏早早得了吩咐,见此,不由拉着沈氏低语起来。

  “今日实在抱歉,是我家失了礼数。”

  “妹妹莫怪,实在是我家老爷子发话了,这婚事必得在殿试前头定下,以免节外生枝。”

  沈氏一听这话,心里顿时紧了紧,“这。”

  见蓝氏一脸真诚,今儿个又请了官媒,带了聘礼。

  两个孩子也同意,沈氏也就允了。

  上头,徐氏虽然在说笑,可眼神却是没离开过在场众人的,见自家大儿媳点头,心里随即有数了。

  “秦姐姐,既然八字都合了,我家也没什么异议了。”

  “只是,毕竟我家老二不在,怎么的也得问问他的意思。”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点头。

  “是该这个理。”

  沈氏低着头,心里却是清楚,自家如今做主的还得是现在的东乡侯。

  就在这时,外头嬷嬷来报,“老太太,侯爷身边的陈六回来了。”

  徐氏一怔,她看了眼天色,心思已经转了几圈。

  “秦姐姐,你们先坐着,我去瞧瞧,什么事情。”

  秦书笑道:“不妨事,你且去吧。”

  徐氏心中一动,带着嬷嬷去了前头。

  陈六是东乡侯的心腹,徐氏对他的态度甚是和蔼。

  知道陈六回来的原由,徐氏心中不由诧异。

  能让东乡侯松口,现在就答应婚事,莫非牵扯到了朝堂。

  徐氏不敢耽搁,赶忙带着人回了正厅。

  厅中。

  洪氏是个长袖善舞的,又做足了晚辈的姿态,同众人相聊甚欢。

  见着徐氏回来,笑吟吟道:“可把母亲盼来了。”

  徐氏摇着扇子,不由好奇,“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武安侯夫人笑道:“一些京中趣事。”

  “等再过几个月,先帝孝期过了,我招呼宴席,到时候你们可都得来。”

  徐氏含笑应着,“这是自然的。”

  先帝孝期一年,确实把人憋得不轻。

  “秦姐姐,你家的诚意我跟老二是知道了。”

  “既然孩子们也没异议,咱们也不做那恼人的事情。”

  “如今风气不同了,规矩也没那么多,如此,咱们两家就定下亲事。”徐氏笑眯眯的瞧了卫妙云同许承姚,缓缓说着。

  徐氏忽然改口定下,众人皆是一惊,可是面上却是未见丝毫变化。

  东乡侯没有异议,看来是许家在别的地方使法子了。

  “马上就是殿试了,承姚前途要紧,咱们可不能让这些小事耽搁了他。”徐氏又补充了一句。

  一直做隐形人的沈氏终于开口,附和着,“母亲说的是。”

  “殿试才是要紧事情。”

  沈氏出自清流门第,最是清楚科举之重,如今虽说风气不同,女子也能参考,可能考中的能有几个。

  自家女儿虽好,可是文采却是一般,是以,日后前程荣光还得靠许承姚。、

  秦书一听她们这么说,就知道许则川那边搞定了,随即接话,“你们说的是。”

  “承姚,还不赶紧拜谢老太太同沈太太。”

  许承姚随即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多谢老太太,太太疼惜,承姚感激不尽。”说着,他又看了眼卫妙云,捕捉到未来妻子那热切又带着三分羞涩的眼神后,许承姚又道:“承姚此生能得妙云为妻,乃是三生之幸。”

  “日后,必定不负于她。”

  卫妙云手里攥着的帕子早就皱的不能看了,脸庞也是红的不能再红。

  徐氏含笑应着,“好孩子,我相信你。”

  沈氏亦是含笑点头,“如今规矩不同了,你们早些定下亲事,日后走动也多些。”

  蓝氏附和,“可不是。”

  “还请老太太,沈姐姐放心,我啊,这辈子没有一个女儿,日后妙云入府,我必定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

  众人哈哈笑着,武安侯夫人打趣,“你们许家,女儿都是最最金贵的。”

  二人婚事就此定下,两家皆大欢喜。

  殿试之日,转瞬到来。

  许承姚换上儒袍,在家人的期待中前往皇宫。

  太极殿外,已经设立了桌位。

  所有贡士向皇帝行礼,然后归位,开始准备答题。

  看着宽阔的广场,脚下整齐的白玉石板,许承姚内心颤抖,手心,脚心更是火热。

  曾经,他的祖父,父亲,叔叔,都在这里参加过考试。

  如今,他这个许家的孙辈也来到了这里。

  想到自家长辈们的名次,许承姚心口一紧,压力好大。

  试卷一一发放,众多学子看着卷中的内容,心口皆是一滞。

  上方不远处的楼阁里。

  皇帝,许则川,右相几人坐在一起,远远看着广场上的景象。

  皇帝抚着胡须笑道:“诸位爱卿,不妨下注,此次一甲三人是谁?”

  许则川正捧着试卷,久久沉思。

  右相笑道:“陛下,您这题目出的如此高深,此次名次怕是大有变动啊。”

  皇帝没有遵循从前例题,而是以海务为题,做策论。

  皇帝笑了笑,看向许则川道:“许相,你觉得朕这题目出的如何?”

  许则川放下试卷,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如今大瑜最缺的就是海务方面的官员,皇帝此举不妨也想看看这方面的人才。

  一侧的右相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打趣道:“许相,你家大孙也在其中呢。”

  皇帝哈哈笑着。

  许则川不以为然,只是道:“科举本就看他的本事。”

  皇帝颔首,“许相说的是。”

  “不知道,你家孙儿有没有你家四郎当年的风范呢。”

  许则川摇摇头,他对许承姚还是了解的。

  “怕是要让陛下失望了。”

  周汕抚须不语,只是一味的听着他们说话。

  皇帝一噎,“你对自家孩子就这么没信心?”

  许则川点头,“能同我家老四那般聪慧的,自古能有几个。”

  许家能出这么一个天才,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