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像祖父一样-《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

  “那边是谁?”

  正在为安和郡主准备茶汤的许容嘉一惊,心道,家中哪个下人这般无礼。

  “何人,如此无礼。”许容嘉的语气略带严肃了些,脸色瞬间变了。

  “五叔。”

  对面的安和郡主眼睛瞬间亮了,“有两个。”

  许容嘉尴尬的扯了扯嘴角,起身行礼,“郡主莫怪,那是我家五叔,六叔。”

  说话间,跟着安和郡主来的宫女已经将许亭杨两个请了过来。

  两个孩子长相相似,穿着一样,不经意瞧着,还真是一模一样。

  “参见安和郡主。”兄弟俩人规规矩矩的行礼,眼睛却是好奇的打量着面前人。

  安和郡主起身,来到二人身侧,“免礼,免礼。”她仔细打量着二人,秀气的眉头轻蹙,“长的一样又不一样。”

  许亭梧闻言,“当然不一样,我比他高一些。”

  许亭杨顿时急了,“哪有,哪有,分明一样。”

  兄弟俩顿时面红耳赤。

  对面的许容嘉尴尬不已。

  她真是搞不懂,明明五叔六叔都挺聪明的人,怎么每次兄弟俩都能因为一些不一样的小事争论起来。

  “五叔,六叔,这个时辰,你们怎么在这啊。”

  见大侄女开口,许亭梧赶忙回答,“娘陪殿下去看三哥了,我们俩没事,就来园子了。”

  许亭杨,“五哥说谎,他就是想偷懒来园子玩风筝。”

  装作一脸正经的许亭梧瞬间咧开了。

  “老六,你,你。”

  “放风筝!”

  “我也要去。”安和郡主两眼放光,一脸期待的看着许亭梧。

  这几日她父王一直在府里,就爱盯着她读书,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今儿个能出府已经是意想不到了,没曾想,还能放风筝。

  太子妃性子端庄柔顺,教导女儿向来是以温婉为主,是以不喜安和郡主做这些事情。

  许亭梧笑问,“郡主也要放风筝吗?”

  “我带你去,我有很多风筝,老鹰的,猴子的,还有螃蟹的。”

  安和郡主,“还有螃蟹!”

  “去年秋天赏菊宴,我吃过螃蟹,可是却没见过螃蟹风筝。”

  一侧的许容嘉只觉得无尴尬,拜托,谁会想用螃蟹做风筝啊。

  许亭杨头一次怀疑自己的审美,难道还真有人跟他五哥一样,喜欢螃蟹风筝?

  想到自己收藏的那些老鹰,燕子,许亭杨挠了挠脑袋。

  只觉得甚是不解。

  跟随安和郡主来的两个宫女,本想劝阻两句,但安和郡主已经跟在许亭梧他们后面往园子里去了。

  主子开心,下人哪敢泼凉水,只能乖乖跟在后头,护着她安全。

  好在安和郡主和许亭梧他们年纪都不大,是以男女那些规矩也无碍,又有许容嘉在边上,倒也无伤大雅。

  三房院子里。

  太子看着卧床昏迷的许老三,指腹轻磨着大拇指上的扳指,“亭柏受苦了。”

  许亭柏私底下早就是太子的人了,去北方战场也是太子的意思,一开始太子也是想着投资一下,拉拢许则川,没曾想,后面许老三给他的惊喜这么大。

  如今的许老三在军中的影响力早已不容小觑,若是他平安,在军中掌握权力,于太子可是如虎添翼。

  秦书轻道:“老三自幼习武,能报效大瑜,征战沙场,抗击外敌,也是他的心愿。”

  太子轻叹一声,“夫人深明大义,孤深感佩服。”

  “夫人放心,亭柏虽昏迷不醒,但他该得的那一份,孤是不会忘记的。”

  “他是有功之臣。”

  秦书心中突突,面上神色未改,“臣妇多谢殿下,老三在其职行其事,是应该的。”

  太子心中微动,这许亭柏可是兴安侯夫人的亲生的儿子,如今这样,心里指不定怎么伤心了。

  既然父皇让他前来,他就必须得做好抚慰工作,其次,也能借此机会,再拉近一些关系。

  “这是亭柏的长子吧。”

  太子的目光落在了一侧乖乖站着的许承瑞身上。

  秦书,“正是。”

  “承瑞,还不给太子殿下行礼。”

  许承瑞随即上前再次行礼。

  “许承瑞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笑了笑,“不用这般严肃。”

  “亭柏的长子倒是不像他,瞧着文质彬彬的。”

  “好孩子,你日后想要向你父亲一样,征战沙场,做个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吗?”

  许承瑞的小脸上闪过一丝迟疑,几息后,还是坚定的道:“回殿下的话,承瑞自幼读圣贤书,于习武一道,无太多天赋,是以想像祖父一样,科举入仕,为大瑜效力。”

  太子哈哈笑了出来,“像兴安侯一样。”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话音落,太子看向许承瑞。

  许承瑞赶忙道:“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太子见他小小年纪,却反应如此灵敏,甚是欣赏。

  “好啊,好啊。”

  “若是能都像你祖父一样,我大瑜何愁不能国盛力强,再临盛世。”

  秦书笑着附和,“陛下圣明,大瑜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在臣妇等人心中,已是盛世。”

  太子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秦书,“那侯夫人且再看看,日后说不准会更好了。”

  秦书神色微动,福身道:“那可真是臣妇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