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道途明志赴红尘*-《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王星此次闭关花了两百三十多年,加上之前的百年,总共花了三百多年,收获颇丰,修为道行大有长进,他心念澄澈如镜,不急不躁。修行之路,越往后,光阴便越是寻常资粮。

  三百多年?于凡俗已是王朝更迭,沧海桑田,然于踏足太乙之境、寿元近乎无穷的修士而言,不过一次稍长的闭关沉眠。上古多少惊才绝艳之辈,纵横一个时代后便隐遁无踪,并非消逝,而是深藏洞府,为叩问更高境界而沉浸于千载万载的枯寂之中。时间,于他们,是积累的土壤,是蜕变的温床。

  “然我之路,终究不同。”王星心中自语,这念头一起,仿佛打破了某种无形的平衡。此次闭关收获颇丰,修为道行大有进益,骊山道场各处秘境对他仍旧有效,若继续闭关,进步定然会有。可修行如登山,初时健步如飞,越近峰顶步履越艰。经过了突飞猛进的阶段,后面的修行定会越来越慢,直至后继无力!

  修行永远不是闭门造车,尤其如他这般,自踏上修行之始便走上创法之途的异类。若一直困于一隅,无异于饮鸩止渴!闭关打磨道行是必须的根基,然行万里路,观天地万象,吸纳万法精髓,糅合诸般妙理于一身,不断完善推高自身功法道行,才是他真正的通天大道!

  否则,仅凭人教《太清道德真经》、截教《上清灵宝洞玄真解》这两部至高功法,任选一门按部就班,以其混元道体之资,成就太乙,乃至太乙巅峰,并非难事。然要突破大罗,甚至窥望更高渺的境界,却是难如登天!

  修士欲成大道,必走己路,必立己道!亘古以来,从未有哪位真正的大能是沿着别人的道途走到底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大道唯一!王星脑海中浮现两位人教巨擘的身影。

  太上老君,无为而无不为,其道如渊,深不可测。他化身老子李耳行于地星,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阐述“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柔弱胜刚强”的至理。其核心在于顺应天道,不妄为,不强求,以无为之姿行有为之实,如天地生养万物而不居功。老子的道,是俯瞰寰宇的宇宙观,是洞察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包容与超然。

  而玄都大法师,同样修行人教清净无为之道,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象。他化身庄周,其学说着重于“齐物”、“逍遥”、“天人合一”。庄周之道,更强调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与超脱,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境界。

  他视万物平等,打破世俗价值与形骸束缚,其文汪洋恣肆,寓言深邃,充满了对精神桎梏的破除和对生命本真的追求。玄都的道,是从“无为”中升华出的精神逍遥,是心灵对天道的直接体悟与融合,更具个体生命体验的绚烂色彩。

  二者同源而出,一脉相承,却如大树生两枝,各有千秋。老子的道,是宇宙运行的总纲,是治国安邦的圭臬;庄周的道,是个体心灵的解放,是精神翱翔的翅膀。一个宏大深邃如海,一个灵动超逸如风。

  “这便是‘道同而途殊’。”王星心中明悟更深,如拨云见日。当初在兜率宫,师尊太上老君传授《太清道德真经》时,便明言仅让他借鉴其完善自身功法,而非改修此道,其深意便在于此!老君早已看透,王星的道,只能是“混沌衍天”,容万法而开新途。

  今时不同往日。相比上古修士,当下修士想要进阶大罗,艰难何止百倍!上古洪荒初开,道途空置繁多,天地法则显化,灵气充沛如潮。那时,凡有大毅力、大气运者,基本都能择一道途冲击大罗乃至准圣。

  阐教十二金仙便是明证,他们仅在玉清仙法的基础上稍作更改,融入自身感悟,便能寻得一条新路,一路向上,前途无碍。截教当年号称万仙来朝,虽有夸大,但其内外门弟子加起来,确有不下一二百号人物各自占据不同道途,气象万千。若非封神一劫使得他们大部分陨落封神,道途断绝,如今不知会涌现多少大罗、准圣!

  “说不上抢占道途也是封神灭截的一大原因呢!”王星心中不无冷意地想到。当今三界,历经亿万年演变,天地法则趋于稳固,易于成就大罗的道途基本已被上古大能占据填满。甚至这些大道主脉下衍生的诸多分支,也因其师承关系、势力范围而被牢牢把控。

  现下修士想要进阶大罗,唯有两条路:一是寻找前人未曾踏足的、全新的道途,此路渺茫,如同大海捞针;二是选择那些异常艰难、凶险万分、为他人所不愿涉足的荆棘险途,此路九死一生。

  正因如此,即便骊山道场中那些震古烁今的地星人杰,惊才绝艳如李太白、张良、诸葛亮、霍去病等,在进阶大罗的关口前,也一个个停下脚步,谨慎打磨,踟蹰不前。他们并非力有不逮,而是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足以承载其大道、能让他们真正破关而出的契机!此关之难,可见一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比此等困境,王星心中却无半分气馁。并非盲目自信强过诸位前辈先贤,而是深知自身得天独厚之处。

  其一,混元道体虽非亘古唯一,却也罕见到极致,此体质混沌包容,万法皆可容,万道皆可衍,为他创法开道提供了最坚实的根基。

  其二,自身气运着实异常浓厚。无论这气运是因何而来,未来需要承担何等角色,至少当下,这气运推动着他修为突飞猛进,奇遇连连。此等天赐良机,岂能辜负蹉跎?需知运来天地齐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此时刻,他必须勇猛精进,不能有丝毫懈怠。

  既然在道场中难以快速提升,那便走出去,踏入这浩瀚红尘,寻觅机缘,积累资本,为下一次的厚积薄发、一飞冲天做准备!

  心念至此,通达澄澈。王星再无纠结,长身而起。他枯坐如石的身躯舒展,仿佛带动了周遭沉寂的混沌气流微微荡漾。周身沉寂的气息如春雪消融,一股圆融内敛却深不可测的道韵自然流转开来,扰动碑林间弥散的混沌气息。青灰道袍无风自动,平凡的面容下,那双眸子开阖间,混沌生灭、星云流转的景象一闪而逝,复归深邃平静。

  计议已定,王星身影微晃,已化作一道难以察觉的流光,离开混沌碑林,直上九重天阙。

  第九重天——紫虚天。

  仙霞缭绕,瑞气千条,浓郁到近乎实质的紫色灵雾弥漫天地。一座古朴宏大的宫殿群悬浮于氤氲紫气之中,琉璃瓦泛着温润宝光,檐角飞翘似欲接引星辰,气象万千,正是黎山老母道宫所在。道宫周围,灵禽仙鹤翩跹,奇花异草吐纳芬芳,浓郁的天地元气几乎凝成露珠。

  殿内,黎山老母端坐于云床之上,周身气息与整个骊山道场隐隐相合,仿佛她便是这片天地的化身,宁静而浩瀚。这位先天生灵出身的大能,虽非人族,却开辟道场庇护万灵,其存在本身便是截教有教无类、为万物截取一线生机的理念彰显。

  有诗为证:

  混沌碑前悟道深,千年磨剑不闻声。

  弱水淬体金刚骨,罡风炼魂玉壶冰。

  战魂天里演兵戈,归墟界中参晦明。

  今朝踏破红尘路,一剑横空问九宸。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