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别黎山老母,王星未在紫气缭绕的紫虚天多做停留。心念既定,便不再耽搁,混沌无相遁随心而发,身形化作一道难以捕捉的流光,瞬息间便穿透重重天界屏障,径直落向第六重天——悟真天。至于陆子期、柳如烟、李清照等几位好友,他盘算着待洞府开辟妥当,再邀其前来小聚不迟。
甫一踏入悟真天,一股苍茫、古朴、仿佛源自天地初开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举目望去,天空并非寻常的蔚蓝或星夜,而是一种混沌未明的灰蒙色调,如同未干的浓墨在宣纸上晕染。大地之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远处那片浩瀚无垠的混沌碑林。
无数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碑耸立着,有的如擎天巨柱,直插混沌天穹;有的似卧地古兽,匍匐于荒原;更有甚者,仅余断壁残垣,其上残留着残缺却依旧散发着惊天道韵的纹路。
这些石碑,正是骊山道场核心底蕴之一,据传乃太古遗存,其上道纹天成,包罗万象,常有道场大罗金仙于此开坛讲法,阐述大道至理。
悟真天广袤非常,自成一方小世界。王星并未急于动手,而是信步而行,绕着这片混沌气息最为浓郁的天地仔细探查起来。他对洞府的要求确实不高,无需灵泉飞瀑,亦无需奇花异草装点,只求一处能遮风挡雨、静心悟道的清静所在。
然“清静”二字,位置却需精挑细选。他看中了好几处地势稍高、视野开阔,又隐隐能与远处碑林道韵呼应的地点,奈何神识扫过,皆有名讳禁制留存,显然已有同门捷足先登。王星无奈摇头,只得另觅他处。
好在他在“住”这一字上,委实没有太多执念。又寻觅片刻,最终在距离那片浩瀚混沌碑林边缘约莫数里之地停了下来。
此地位置颇为微妙:向前数步,便是碑林那浓郁到几乎化为实质的混沌道韵笼罩范围,在此修行、感悟碑林真意,可谓得天独厚,省却大量奔波之苦;而环顾四周,此地却处于一片怪石嶙峋的荒坡之后,并非通往碑林的主干道旁,反倒像是被遗忘的犄角旮旯,过往修士稀少,异常僻静。
“嗯,此地甚好!”王星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离道源近,又不惹人注目,正合他意。
计议已定,王星不再拖沓。他并未祭出藏锋剑或八荒戟,只是随意地抬起右手,五指微张,对着前方那片怪石林立、寸草不生的荒芜山坡轻轻一拂。
刹那间,以他为中心,一股无形的伟力沛然勃发!那并非狂暴的破坏,而是造物主般精妙绝伦的操控。只见他掌心混沌法则神光微闪,前方坚硬如铁的混沌岩层如同温顺的流沙般无声无息地向两侧“流淌”开来,显露出山体内部的结构。
空间法则随之荡漾,岩层内部的空间如同折叠的纸张被悄然撑开、延展、加固。紧接着,五行法则轮转不息:金之法则赋予洞壁坚不可摧的韧性与金属冷光;木之法则并非催生草木,而是固化结构脉络,使其稳固如山;水之法则化作无形灵韵,涤荡新辟空间内的浊气尘埃;火之法则并非燃烧,而是熔炼岩层,使其光滑如镜,内蕴温润暖意;土之法则则厚德载物,夯实根基,让整个洞府与大地脉动完美契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轻松写意,不见丝毫烟火气。不过盏茶工夫,一座古朴大气、浑然天成的洞府便已成型。
洞口高约三丈,宽逾两丈,呈不规则的自然拱形,边缘未经雕琢,保留着岩石原始粗粝的纹理,却自有一股磅礴道韵流转其上,仿佛非人力所为,而是天地自然孕育而成。
洞府内部亦无过多装饰,主厅开阔,几间静室分布其中,石壁光滑,隐隐有混沌道纹自然浮现,与外界碑林气息隐隐呼应。
王星左右打量一番,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然而,他深知“玄黄剑主”的名头太过响亮,这新辟洞府虽在偏僻角落,但如此道韵天成,难保不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他心念微动,体内隐之法则悄然运转,一层无形的薄纱瞬间笼罩整个洞府,将其散发出的玄妙道韵与磅礴气势尽数敛去。因果法则亦随之而动,扭曲了洞府与周围环境的因果联系,使其在感知中变得模糊不清。
转瞬间,这座新生的洞府便如同蒙尘的明珠,光华内敛,外表看去,竟与他在初窥天时那间简陋的“破草屋”相差无几,灰扑扑,毫不起眼。
王星满意地拍了拍手,这才信步走入洞府。内部空间同样简朴至极,主厅空旷,仅有一张天然石桌和几个石墩。
他随意分隔出几间静室:一间用作会客,一间用于静修,其余几间则暂时空置,并无特定用途。至于存放法宝、培育灵植?王星心中哂笑。
他身怀混元界小世界,内蕴乾坤,灵气充沛,各类天材地宝、神兵利器尽可随身携带,出入取用方便无比,何须置于这固定洞府之中?非是担忧失窃——骊山道场规矩森严,极少发生此等龌龊——而是怕宝物光华引来有心人觊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道场修士百万,鱼龙混杂,他真正信得过的亲友前辈不过寥寥十数人。防人之心,不可不有。
一切准备就绪,王星便取出几枚特制的传讯玉符,神念烙印其中,向陆子期、柳如烟、李清照、小草妖青灵,以及李太白、李淳风、蒙恬等人发出邀请,言明新居落成,邀诸位好友前来一聚。
至于其他相熟的地星前辈如霍去病、张良、苏轼等,或因王朝事务缠身,或因在外游历,均未在道场之中,王星便不再另行通知。
信息传出不久,一道道遁光便接踵而至,落在王星这新开辟的洞府门前。
然而,当众人看清眼前景象时,无不目瞪口呆。
洞府所在之地,受混沌碑林那浓郁至极的混沌气息经年累月侵染,环境堪称恶劣。放眼望去,尽是灰黑色的嶙峋怪石,形态狰狞,寸草不生。地面干裂,布满蛛网般的裂痕,不见丝毫生机。
天空是永恒的混沌灰蒙,光线黯淡。凛冽的罡风卷起细碎的混沌尘埃,打着旋儿从怪石缝隙间呜咽穿过。荒凉、死寂、贫瘠,是此地唯一的注解。若非王星那灰扑扑的洞府门庭就开在怪石堆里,众人简直以为他选了个废弃的驿站!
“王师弟!”陆子期第一个按捺不住,指着那简陋得令人发指的石门,又环顾四周荒芜得鸟兽绝迹的环境,一脸不可思议地嚷嚷道,“你这……你这未免也太不讲究了吧?就算不选个山明水秀、仙鹤起舞的灵秀之地,那至少也得找个有片绿叶的地方吧?怎地选了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犄角旮旯开辟洞府?你这品味……师兄我实在不敢恭维啊!”
柳如烟身着淡雅宫装,此刻也是秀眉微蹙,看着眼前景象,无奈道:“师弟,道场九重天,风景绝佳之地比比皆是。便是悟真天内,远离碑林的灵秀山谷也有不少。
你这洞府……着实委屈了些。要不,师姐帮你寻个更好的地方,重新开辟?”便是向来清冷少言、如冰雕玉琢般的李清照,此刻也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子里流露出赞同之意,显然也觉得此地太过荒凉。
“哈哈哈!”李太白拎着他那标志性的朱红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口,白衣飘洒,带着几分醉眼迷离的促狭看向王星,“星小子,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癖好?比如……就喜欢这种万物寂灭、混沌未开的调调?”
李淳风手持太乙拂尘,闻言也是捻须莞尔,轻轻摇头。一旁身着玄色战甲、气势沉凝如山的蒙恬将军,虽未言语,但那刚毅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显然也被王星这独特的选址给“震撼”到了。
王星看着众人反应,颇感郁闷,解释道:“诸位误会了。此地离混沌碑林极近,便于我随时参悟碑文;又地处偏僻,非必经之路,过往修士稀少,正合我清修避扰之意。况且,”他摊了摊手,一脸坦然,“我常年在外游历,或是在碑林中枯坐,真正呆在洞府的时间能有几何?实在没必要在住所上耗费太多心神。”
“明白了!”李太白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揶揄道,“不是审美异于常人,就是懒筋发作!我看后者居多!”他这话引得周围众人一阵哄然大笑,连李清照嘴角都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王星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也不辩驳。目光扫过,发现一道怯生生的青色小身影正躲在远处一块巨大的怪石后面,探头探脑地朝这边张望,正是小草妖青灵。王星莞尔一笑,伸手隔空一招。
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瞬间笼罩青灵。小青灵“呀”地轻呼一声,小小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被摄了过来,轻飘飘地落在王星身侧。她有些紧张地揪着王星的衣角,一双纯净如翡翠的大眼睛好奇又带着点羞涩地打量着眼前这些气息强大的修士。
“小青灵,来都来了,躲什么?”王星揉了揉她头顶柔嫩的草叶,温声道,“上次答应介绍好朋友给你认识,喏……”
他指着众人,一一介绍,“这位是陆子期师兄,精研阵道,阵法造诣极高;这位是柳如烟师姐,丹道宗师,炼得一手好丹;这位是李清照师姐,剑道卓绝,寒螭剑下少有敌手;这位是李太白前辈,诗酒剑三绝,名动三界;这位是李淳风道长,善推演天机,洞察世事;这位是蒙恬将军,大秦名将,勇冠三军。”
介绍到柳如烟时,感受到她身上那股温和、充满生机的草木丹香,同属草木精灵的青灵天然感到亲近,大眼睛亮晶晶的,不由自主地向柳如烟靠近了一小步,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
而当介绍到蒙恬将军时,这位铁血名将身上那历经无数杀伐沉淀下来的、几乎凝为实质的血煞之气,即便已刻意收敛,依旧让天性纯净柔弱的青灵本能地感到一阵心悸和畏惧,小小的身体下意识地往王星身后缩了缩,小手抓得更紧了。
当介绍到李淳风时,青灵眼中一亮,竟开心地蹦跳起来,轻盈地落到了李淳风持着拂尘的肩头上,亲昵地唤道:“李道长!好久不见啦!”
李淳风显然也认得这可爱的小草妖,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拂尘银丝微动,轻轻拂过青灵的发丝:“呵呵,近千年未见,你这小家伙倒是一点都没变,还是这般灵秀可人。”
“李道长也一点都没变呢!还是那么仙风道骨!”青灵坐在李淳风肩上,晃荡着小腿,笑嘻嘻地回应。
有诗为证:
陋室荒丘隐道真,故友齐聚笑语频。
挥手辟府混沌意,藏珍倒玉耀星辰。
丹阵剑光添雅韵,灵藤诗酒慰风尘。
莫道玄黄剑主傲,道途漫漫共一心。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甫一踏入悟真天,一股苍茫、古朴、仿佛源自天地初开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举目望去,天空并非寻常的蔚蓝或星夜,而是一种混沌未明的灰蒙色调,如同未干的浓墨在宣纸上晕染。大地之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远处那片浩瀚无垠的混沌碑林。
无数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碑耸立着,有的如擎天巨柱,直插混沌天穹;有的似卧地古兽,匍匐于荒原;更有甚者,仅余断壁残垣,其上残留着残缺却依旧散发着惊天道韵的纹路。
这些石碑,正是骊山道场核心底蕴之一,据传乃太古遗存,其上道纹天成,包罗万象,常有道场大罗金仙于此开坛讲法,阐述大道至理。
悟真天广袤非常,自成一方小世界。王星并未急于动手,而是信步而行,绕着这片混沌气息最为浓郁的天地仔细探查起来。他对洞府的要求确实不高,无需灵泉飞瀑,亦无需奇花异草装点,只求一处能遮风挡雨、静心悟道的清静所在。
然“清静”二字,位置却需精挑细选。他看中了好几处地势稍高、视野开阔,又隐隐能与远处碑林道韵呼应的地点,奈何神识扫过,皆有名讳禁制留存,显然已有同门捷足先登。王星无奈摇头,只得另觅他处。
好在他在“住”这一字上,委实没有太多执念。又寻觅片刻,最终在距离那片浩瀚混沌碑林边缘约莫数里之地停了下来。
此地位置颇为微妙:向前数步,便是碑林那浓郁到几乎化为实质的混沌道韵笼罩范围,在此修行、感悟碑林真意,可谓得天独厚,省却大量奔波之苦;而环顾四周,此地却处于一片怪石嶙峋的荒坡之后,并非通往碑林的主干道旁,反倒像是被遗忘的犄角旮旯,过往修士稀少,异常僻静。
“嗯,此地甚好!”王星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离道源近,又不惹人注目,正合他意。
计议已定,王星不再拖沓。他并未祭出藏锋剑或八荒戟,只是随意地抬起右手,五指微张,对着前方那片怪石林立、寸草不生的荒芜山坡轻轻一拂。
刹那间,以他为中心,一股无形的伟力沛然勃发!那并非狂暴的破坏,而是造物主般精妙绝伦的操控。只见他掌心混沌法则神光微闪,前方坚硬如铁的混沌岩层如同温顺的流沙般无声无息地向两侧“流淌”开来,显露出山体内部的结构。
空间法则随之荡漾,岩层内部的空间如同折叠的纸张被悄然撑开、延展、加固。紧接着,五行法则轮转不息:金之法则赋予洞壁坚不可摧的韧性与金属冷光;木之法则并非催生草木,而是固化结构脉络,使其稳固如山;水之法则化作无形灵韵,涤荡新辟空间内的浊气尘埃;火之法则并非燃烧,而是熔炼岩层,使其光滑如镜,内蕴温润暖意;土之法则则厚德载物,夯实根基,让整个洞府与大地脉动完美契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轻松写意,不见丝毫烟火气。不过盏茶工夫,一座古朴大气、浑然天成的洞府便已成型。
洞口高约三丈,宽逾两丈,呈不规则的自然拱形,边缘未经雕琢,保留着岩石原始粗粝的纹理,却自有一股磅礴道韵流转其上,仿佛非人力所为,而是天地自然孕育而成。
洞府内部亦无过多装饰,主厅开阔,几间静室分布其中,石壁光滑,隐隐有混沌道纹自然浮现,与外界碑林气息隐隐呼应。
王星左右打量一番,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然而,他深知“玄黄剑主”的名头太过响亮,这新辟洞府虽在偏僻角落,但如此道韵天成,难保不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他心念微动,体内隐之法则悄然运转,一层无形的薄纱瞬间笼罩整个洞府,将其散发出的玄妙道韵与磅礴气势尽数敛去。因果法则亦随之而动,扭曲了洞府与周围环境的因果联系,使其在感知中变得模糊不清。
转瞬间,这座新生的洞府便如同蒙尘的明珠,光华内敛,外表看去,竟与他在初窥天时那间简陋的“破草屋”相差无几,灰扑扑,毫不起眼。
王星满意地拍了拍手,这才信步走入洞府。内部空间同样简朴至极,主厅空旷,仅有一张天然石桌和几个石墩。
他随意分隔出几间静室:一间用作会客,一间用于静修,其余几间则暂时空置,并无特定用途。至于存放法宝、培育灵植?王星心中哂笑。
他身怀混元界小世界,内蕴乾坤,灵气充沛,各类天材地宝、神兵利器尽可随身携带,出入取用方便无比,何须置于这固定洞府之中?非是担忧失窃——骊山道场规矩森严,极少发生此等龌龊——而是怕宝物光华引来有心人觊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道场修士百万,鱼龙混杂,他真正信得过的亲友前辈不过寥寥十数人。防人之心,不可不有。
一切准备就绪,王星便取出几枚特制的传讯玉符,神念烙印其中,向陆子期、柳如烟、李清照、小草妖青灵,以及李太白、李淳风、蒙恬等人发出邀请,言明新居落成,邀诸位好友前来一聚。
至于其他相熟的地星前辈如霍去病、张良、苏轼等,或因王朝事务缠身,或因在外游历,均未在道场之中,王星便不再另行通知。
信息传出不久,一道道遁光便接踵而至,落在王星这新开辟的洞府门前。
然而,当众人看清眼前景象时,无不目瞪口呆。
洞府所在之地,受混沌碑林那浓郁至极的混沌气息经年累月侵染,环境堪称恶劣。放眼望去,尽是灰黑色的嶙峋怪石,形态狰狞,寸草不生。地面干裂,布满蛛网般的裂痕,不见丝毫生机。
天空是永恒的混沌灰蒙,光线黯淡。凛冽的罡风卷起细碎的混沌尘埃,打着旋儿从怪石缝隙间呜咽穿过。荒凉、死寂、贫瘠,是此地唯一的注解。若非王星那灰扑扑的洞府门庭就开在怪石堆里,众人简直以为他选了个废弃的驿站!
“王师弟!”陆子期第一个按捺不住,指着那简陋得令人发指的石门,又环顾四周荒芜得鸟兽绝迹的环境,一脸不可思议地嚷嚷道,“你这……你这未免也太不讲究了吧?就算不选个山明水秀、仙鹤起舞的灵秀之地,那至少也得找个有片绿叶的地方吧?怎地选了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犄角旮旯开辟洞府?你这品味……师兄我实在不敢恭维啊!”
柳如烟身着淡雅宫装,此刻也是秀眉微蹙,看着眼前景象,无奈道:“师弟,道场九重天,风景绝佳之地比比皆是。便是悟真天内,远离碑林的灵秀山谷也有不少。
你这洞府……着实委屈了些。要不,师姐帮你寻个更好的地方,重新开辟?”便是向来清冷少言、如冰雕玉琢般的李清照,此刻也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子里流露出赞同之意,显然也觉得此地太过荒凉。
“哈哈哈!”李太白拎着他那标志性的朱红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口,白衣飘洒,带着几分醉眼迷离的促狭看向王星,“星小子,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癖好?比如……就喜欢这种万物寂灭、混沌未开的调调?”
李淳风手持太乙拂尘,闻言也是捻须莞尔,轻轻摇头。一旁身着玄色战甲、气势沉凝如山的蒙恬将军,虽未言语,但那刚毅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显然也被王星这独特的选址给“震撼”到了。
王星看着众人反应,颇感郁闷,解释道:“诸位误会了。此地离混沌碑林极近,便于我随时参悟碑文;又地处偏僻,非必经之路,过往修士稀少,正合我清修避扰之意。况且,”他摊了摊手,一脸坦然,“我常年在外游历,或是在碑林中枯坐,真正呆在洞府的时间能有几何?实在没必要在住所上耗费太多心神。”
“明白了!”李太白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揶揄道,“不是审美异于常人,就是懒筋发作!我看后者居多!”他这话引得周围众人一阵哄然大笑,连李清照嘴角都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王星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也不辩驳。目光扫过,发现一道怯生生的青色小身影正躲在远处一块巨大的怪石后面,探头探脑地朝这边张望,正是小草妖青灵。王星莞尔一笑,伸手隔空一招。
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瞬间笼罩青灵。小青灵“呀”地轻呼一声,小小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被摄了过来,轻飘飘地落在王星身侧。她有些紧张地揪着王星的衣角,一双纯净如翡翠的大眼睛好奇又带着点羞涩地打量着眼前这些气息强大的修士。
“小青灵,来都来了,躲什么?”王星揉了揉她头顶柔嫩的草叶,温声道,“上次答应介绍好朋友给你认识,喏……”
他指着众人,一一介绍,“这位是陆子期师兄,精研阵道,阵法造诣极高;这位是柳如烟师姐,丹道宗师,炼得一手好丹;这位是李清照师姐,剑道卓绝,寒螭剑下少有敌手;这位是李太白前辈,诗酒剑三绝,名动三界;这位是李淳风道长,善推演天机,洞察世事;这位是蒙恬将军,大秦名将,勇冠三军。”
介绍到柳如烟时,感受到她身上那股温和、充满生机的草木丹香,同属草木精灵的青灵天然感到亲近,大眼睛亮晶晶的,不由自主地向柳如烟靠近了一小步,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
而当介绍到蒙恬将军时,这位铁血名将身上那历经无数杀伐沉淀下来的、几乎凝为实质的血煞之气,即便已刻意收敛,依旧让天性纯净柔弱的青灵本能地感到一阵心悸和畏惧,小小的身体下意识地往王星身后缩了缩,小手抓得更紧了。
当介绍到李淳风时,青灵眼中一亮,竟开心地蹦跳起来,轻盈地落到了李淳风持着拂尘的肩头上,亲昵地唤道:“李道长!好久不见啦!”
李淳风显然也认得这可爱的小草妖,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拂尘银丝微动,轻轻拂过青灵的发丝:“呵呵,近千年未见,你这小家伙倒是一点都没变,还是这般灵秀可人。”
“李道长也一点都没变呢!还是那么仙风道骨!”青灵坐在李淳风肩上,晃荡着小腿,笑嘻嘻地回应。
有诗为证:
陋室荒丘隐道真,故友齐聚笑语频。
挥手辟府混沌意,藏珍倒玉耀星辰。
丹阵剑光添雅韵,灵藤诗酒慰风尘。
莫道玄黄剑主傲,道途漫漫共一心。
喜欢我捡到了落宝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