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闯关东-《四合院:带着大棚在六零当采购员》

  这老太太一晕,孙芬几人可吓坏了,金小碗更是急的眼泪都快飙出来。

  “奶奶,奶奶!”

  见老太太没动静,金小碗望向面前的大傻个,冲上去就要和对方拼命。

  “哎哎哎,停停停!”

  孙林连忙挡在这女人面前,心想这踏嘛还能成吗?

  这刚刚才缓和下来,怎么又要干上了?

  “他,你!”金小碗急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最后只能哭道:“你们是一伙的!”

  “可拉倒吧,站这看着!”

  只是个气急攻心,又不是啥大毛病。

  孙林说着走到床前从军包中掏出银针,用了一根扎在了老太太的脑袋上。

  而后又掏出一颗安神补心丸给老太太喂了下去。

  这没过两分钟,老太太便悠悠转醒。

  “奶奶!”金小碗连忙扑到老人身前

  可谁曾想老太太直接推开了金小碗,眼中带泪的望向大牛问道:“孙儿啊,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下大牛长记性了,没第一时间就说话而是望向孙林。

  他怕说话后,这像奶奶的奶奶又晕过去。

  对上大牛的目光,孙林点了点头。

  傻汉这才回道:“真的”

  “他们都说,奶奶走了,去了,很远的,地方”

  一听这话老太太只感觉双眼一黑,但孙林早就有所准备,直接又是一根银针扎在了老太太的脖子上。

  “老太太,已经发生了的事太过伤心也无济于事。”

  “往前看看吧,还有大牛呢!”

  直到听到孙林这话,老太太精神才好了些,看了眼大牛。

  老太太也知道大牛脑袋有些问题,便望向孙林问道:

  “小林,大牛的爹娘呢?”

  孙林却是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在街上捡到他的。”

  “但听大牛说,他老早就没了爹娘,是他奶奶一直带着他。”

  听到孙林这么说,老太太抓着大牛的手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乖孙,苦了你了,苦了你了啊!”

  “还有我那可怜的妹子啊,你怎么就走了呢!”

  大牛看着老太太抓着他的手哭,随后望向孙林,又看了看一旁的金小碗。

  “这不是我,弄的,你别咬我”

  “......”

  金小碗转过头,只当没看到、没听见。

  渐渐的老人情绪平静下来,这才跟几人说起了往事。

  闯关东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除了亲身经历者以外真正了解这件事的却并不多。

  而老太太一家便是四十多年前从鲁省来到黑省的其中一批。

  闯关东这个词听着很霸气,但其实它就是一部血泪史!

  四十多年前的华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年代,全华国处于“无主统一”的格局状态。

  各个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堪,不止农业和工商业被破坏,地方军阀为了扩军经常强征壮丁,好些农村地区更是“土匪”横行!

  而很多鲁省人闯关东便是在生存压力下“被迫逃离”和东北“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年我们一家五口人也是因为村里人得到东北生活很富足的消息,才一时动了心往东北来的。”

  听到老太太这么说孙林点了点头,其实这话并不假。

  相比于地处黄河下游、经常遭受水旱灾害的鲁省,东北确实是一块沃土。

  东北不止拥有松嫩、辽河平远登沃黑土地,而且地广人稀,大量的荒地没有被开垦。

  这对于当时以农耕为主的鲁省人来说简直就是福地!

  再加上早期清政F开放东北,允许汉人开荒,甚至推行出“招垦令”,给予移民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这使得早期很多鲁省人移民到了东北,也让东北条件好的消息传回了鲁省。

  老太太说着说着眼眶便红了起来,“现在说起来叫闯关东,叫移民,可我们都知道当时那就是逃难啊!”

  “但往东北这种地方逃难哪儿有那么简单的,我们一家子冬天上的路,一家人就没一件那么像样的的袄子,全身上下只能多塞些茅草来抗寒。”

  “那冷的人骨头缝里面都像是在漏风!”

  “就算是这样,我们一家人也没抱怨过什么,只想着到了东北后可以好好的过活。”

  “可老天就像是专门欺负我们穷苦人家一样啊,刚出了鲁省小妹身上就出了毛病。”

  “高烧不退不说,右腿也出了问题。”

  “爹娘最后还是丢下了小妹,把她放在一间院子门口后,又把家里那一床被子留给了她。”

  接着老太太眼泪就掉了下来,望着孙林说道;“我知道小妹之后肯定会怪我们,但爹娘也没办法了啊。”

  “真的没办法了啊!”

  一旁的金小碗连忙给老太太拍了拍后背,孙林也劝道:“这事不怪你们的。”

  “带着一起是死,留下可能还能有条活路。”

  “大牛他奶奶不可能看不清这个道理的。”

  听到孙林这么说,老太太心情才好了些,看了眼一旁的大牛,“希望是这样吧...”

  却在这时孙芬突然问道:“奶奶,为什么要在冬天往这赶呢,夏天不是更好吗?”

  老太太刚想说话,孙林拍了拍老太太的手,“你歇歇,我来说,你看我说的对不。”

  随后孙林望向孙芬说道:“并不是大家不想在夏天往东北赶,而是条件不允许!”

  “一家子往北迁徙得吃饭吧?”

  孙芬点了点头。

  “夏天是农家最为忙碌的日子,播种、除草、施肥的关键期就在夏天,而秋天则要收割、晾晒。”

  “这年月基本家家都吃不饱,就不可能有余粮,不带着秋收的少量存粮作为口粮,根本就活不下去。”

  孙芬又点了点头道:“这样啊!”

  “还不止呢!”

  “闯关东其实有两条线路,一个是海陆,从胶东到辽东,还有一条是陆路,也就是山海关线,从冀省过山海关进入东北。”

  “但这两条路夏天走都不合适!”

  “从海陆走,夏天海上航线容易受台风、暴雨影响,别说那时候的船了,现在的船说翻也得翻。”

  “从陆路走,一路都是土路,夏季多雨,一路泥泞难行,车马易陷。”

  “但冬天就不一样了!”

  “冬天的北方海域虽然有结冰,但胶东到辽东这条近海的航线结冰期短而且冰层薄,可以破冰前行,加上冬季风稳定,航行更安全而且省时间。”

  “而陆路的话冬天土地结冰变硬,路面相对平整,无论是徒步、推车还是赶蓄力车都很省力。”

  “你忘记爹娘什么时候带着你们出发的了?”

  孙芬点了点头,他们也是冬天出发的。

  “所以说人常道世事无常,却难知万事皆循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