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北山从来不是只赚钱的地方!北山养老堂!-《大唐十万里》

  “先生········”

  见到张楚,褚忠顾不上把脸洗一洗,高高挥动着胳膊,从一群人中冲出来,兴奋的迎向了张楚。

  张楚从马车上跳下来。

  公孙幽离则是把马车安置好,持剑静静跟于张楚身后。

  现在北山的景色,和自己第一次来的时候,已是大变样了。

  不说别的,光窑洞的改变,都让张楚忍不住眼前一亮。

  相比于刚开始只能住人,毫无美感的窑洞,随着一步一步的安稳下来,各家也都多了不少装饰。

  或用鲜花,或用藤蔓,或用翠竹,或用麦秆,甚至于还有百姓在窑洞门前圈出来了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的土地已经翻耕过了,看样子,等到了开春在这里也能栽种些瓜果蔬菜。

  便是气氛之间,都昂扬着无比热烈的向上!

  张楚用力吸了口气,舒展开了四肢。

  他喜欢这里。

  喜欢空气中所传来的淡淡烧焦的味道。

  “焦炭,可烧制出来了?”张楚直接询问道。

  因为温度还没有彻底回归于能够大动土木的时候,钢厂什么的,不好建设,但,焦炭却可以试着生产了。

  生产焦炭,其实并不难。

  只需要搭建一个土窑,就能试着用煤炭烧制,生成焦炭。

  这一步,算是炼钢的准备步骤,但毫无疑问,很重要!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高效的燃料增压,更没有后世高效的增氧设备,所以,想要达成炼钢所需要的温度,上等的焦炭,就是重中之重了。

  现在大唐炼钢那么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达到足够的温度。

  只要温度足够,说实话,炼钢足已打开成为生产流水线般的效率。

  “先生,这段时间,我们用你的法子,烧制了好几批,只是不知道,哪一批是你需要的。”褚忠立马回答。

  “走,去看看!”张楚沉声道。

  褚忠急忙跟上。

  只是,经过站在窑洞前面的那群人时,张楚脚步微微慢了些,看着他们正四处查看,并且在纸本上写写画画:“他们这是········”

  张楚随口问道。

  “先生,他们是学生请来的药铺,私塾的人。”

  “学生想着,不论如何,先把这两样给成起来,不论是药铺还是私塾,都是这里百姓很看重的东西。”

  “只要这两样成立,就又能安一大批人的心。”

  褚忠回答。

  张楚颔首点头,他知道,褚忠这个做法是对的。

  尽管自己想着要把神仙里的学堂布置迁移过来,想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小的大唐医院,但,这些都需要时间。

  而且,这里的百姓,他们不知道神仙里的学堂和普通的私塾有什么区别,更不知道大唐医院和药铺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成立大唐医院亦或者成立私塾,对他们的安慰,可以说是一样的。

  褚忠尽快的把这些落实,对百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错。”张楚称赞了一句。

  “这里万众陇右百姓,可有选择了?能有几成留下?”

  张楚问道。

  褚忠迅速回答:“先生,学生有把握,等到开春,能有七八成的百姓留下,若是这学堂和药铺啥的都再落实下来,这个数目,能提高到九成!”

  褚忠很自信。

  “奥?”张楚眼睛一亮,说实话,这个比例,已是无比完美了。

  而且,张楚心里很清楚,其实留下九成,就已是相当于留下十成了。

  无他!

  那选择离开的一成,几乎都是这辈子都无法适应关中,到死都想着叶落归根的老人了。

  他们走了,说实话,对北山还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

  但,张楚倒是也不会这么想,这一成人,就算是什么都不做,自己都能给他们提供安养天年的环境。

  这么大年纪了,能从陇右走到这里,已实属不易。

  若是再这么折腾一趟,尽管立春天气暖起来,可等他们到了陇右,怕是也耽误了春耕农时,这一年,照样难过!

  更别说,这些老人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是无儿无女的老人了。

  但凡有儿有女,几乎也都不想着走了。

  儿女都想留下来,就算他们再倔强,可终归对儿女的决定,只能接受。

  毕竟,死在这里,今后还有儿女添坟烧纸,回到陇右,怕是自己死了都没有人给自己埋。

  而他们,则不然!

  无儿无女,只有苟活,既如此,不如回到故乡,回到祖辈的坟墓里去。

  “那一成········”

  “能不能再做做工作?”

  “让他们,全都留下。”

  张楚顿了顿,询问道。

  褚忠苦笑一声:“公子,这一成人,太固执了。”

  “而且,几乎已没有任何牵挂了,就算·······就算我找胡里长商量,从神仙里划出来些地,分给他们,他们也不愿意。”

  “难了········”

  “如果,他们能有个亲人,倒还好了。”

  “前不久,石老头一家,吵得很厉害。”

  “石老头倔强着还是想走,但他的儿侄孙,都不愿离去。”

  “家中女眷,也都想全部留下来,甚至于,石老头气的一个人找了个窑洞过去了。”

  “可最后,石老头终究还是想通了,这不,只要想通了,就立马乐呵起来了。”

  “前不久,学生还任命他为烧焦队队长!”

  “现在,干劲十足呐!”

  “可这些人,什么亲人都没了,去年还能活下来,就已谢天谢地,所以,他们也不想别的,只想着能回去,落叶归根!”

  褚忠说这话的时候,也忍不住唏嘘。

  这些人是幸运的,可又是可怜的。

  现在能活着,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盼头,就想着死了能死在祖坟上,不求其他。

  对于这些人,终归很难打动他们。

  “公子,人老了,就是偏执,更何况这些已生死意,别无所求的老人了。”公孙幽离也轻声道。

  张楚点点头,感慨道:“是啊!”

  他也很能理解这些孤苦老人的心思。

  扭头,望着身后接连窑洞所组成的生活区,一片空地上,正有一群老人,聚集着,就那么呆呆的坐在那里,晒着太阳。

  似乎,人老了,他们除了等死外,就只有晒太阳这唯一的活动了。

  他们·······

  虽没有为北山煤矿的建设付出多少贡献,可,张楚从来没有把北山只当成一个赚钱的地方。

  这里,终归说到底,也是张楚新开辟出来的,一块能生产并且能居住的唐人聚集地。

  自然,就不能因为发展,为了赚钱,就真的眼睁睁看着这些老人孤苦伶仃的回去。

  或许,来之前,他们身边也是有儿有女的,也是有亲人朋友的,只是路上,只剩下了他们。

  他们来这里,也是想着奔向新生活的。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张楚轻轻吸了口气。

  “对于这些老人,咱们不能不管。”

  “让他们走,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其实,偏执,也不过只是顺一口气罢了。”

  “只要让他们有留下来的理由,这一口气顺了,便也就通了。”

  说着,张楚看着仍是忙碌着的两块煤矿,望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工人。

  “药铺,要建,学堂,要建。”

  “同时,褚忠,养老堂,也要建!”

  张楚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