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盒阿莫西林似乎不够-《大唐十万里》

  而窑的发展史,和炼钢技艺的发展,几乎就是同步的。

  早在商代,其实就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炼铜窑炉,到了春秋战国,聪明的先祖,在熔铜窑炉基础上,掌握提高炉温技术,让铁器开始慢慢普及了天下。

  至于钢的出现,其实也能追溯比较远的。

  汉便有了百炼钢,等到了西汉末期,更是有了炒钢技术。

  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钢虽有,但产量并不多,再加上一些技艺的欠缺,让钢的含碳量不能很好的控制,所以钢的应用,并不广泛。

  一直等到了宋朝,随着窑炉的改进和发展,炼钢法才有了新的突破。

  钢,也开始逐渐广泛走入了人的视野之中。

  张楚一边思索着,一边瞅着窑洞下面的火焰,陷入沉默。

  毫无疑问,若是能够大面积产出精钢,对于大唐各方面的促进,都是巨大的!

  不论是兵刃,甲胄,还是说各种工业的发展·······

  钢的地位之高,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

  之前,张楚不考虑,因为条件确实是有些特殊,但,现在随着煤炭的开始使用,炼钢的条件,已经渐渐开始成熟了。

  “公子!”

  “看什么呐?”

  那老汉突然惊呼一声,打断了张楚的沉思,并且快步直接站在了张楚面前,挡住了张楚打量窑洞的视线。

  张楚抬头看了他一眼,轻轻一笑。

  望着老汉满脸紧张的样子,很理解他为何有如此反应。

  估计,这窑,是人家的不传之秘,也是人家祖祖辈辈摸索出来的,全家老小,都指望着这口窑过活呐。

  这就是小作坊模式的弊端之一。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就是真实写照。

  民间不缺匠人,更不缺有些偏方的匠人,但,在当前这种环境下,这些匠人别说交流了,几乎每个人都死死捂住自己口袋里的那点技术,生怕让人偷学了去!

  这就导致工业技艺的发展,有些慢了。

  当然,想要打破这种隔阂,也很简单,那就是推动商业的发展。

  瞧瞧宋朝为何能够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技艺的发展。

  人家都开始抱团取暖,建立更大的作坊,你如果还独独守着自己的小作坊,就算技艺再好又如何?也顶不住人家的猛烈倾销啊。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小作坊的技艺得到了交流,得到了整合,进而一步的带动了宋朝商品经济。

  张楚站了起来,拍拍手,也没有解释,随口道:“奥,天冷,蹲下取取暖。”

  “怎么样老丈?”

  “这套器械,能不能打?”

  张楚直接岔开了话题。

  老丈见张楚这么说,倒也不怀疑。

  眼前这贵人穿金戴银的,怕是那一身袍子都能买自己十条命了,人家还会偷学自己祖传的手艺?

  这年头,但凡有点路子谁会干匠人这一行?

  更别说,还是打铁。

  俗话说得好,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人家贵公子,脑残了才会偷学自己的技术。

  “公子,能打!”

  “三天的时间,急了点,但是够。”

  “正好,这几天怕是大雪封城的, 也没有其他生意,老小儿我加把劲,准成。”

  说着,这老汉又把手里的五枚金叶子,拿出来了四枚,递回了张楚:“公子,一枚就够够的了。”

  老汉倒是实诚。

  眼中也没有多少贪恋。

  张楚没有接,随意的挥挥手:“尽心做,当是赏钱了。”

  “三日后,我来取。”

  张楚没有再多说什么,抄起手,便朝外走去。

  老汉搓搓手,赶紧跟上,把张楚送出了门,这五枚金叶子,足够他们舒舒服服的过去这个冬天了。

  老汉嘴笨,不知道说什么感谢话,就一直搓着手,憨厚道:“放心吧公子,老小儿我定豁出去命,也得把公子的东西打好。”

  张楚头也不回。

  老汉望着这位贵公子的背影,再高高喊了一声:“公子慢走,小心路滑。”

  然后,便把铺子上的门板按上了。

  显然,这三日,他已是定了全部精力都扑在这一套器械上。

  别看这器械不大,所用的材料都比不上一柄钢刀,但,也因为不大,就要更轻巧,更灵便,所费的精力,一点不少!

  张楚没有回府。

  而是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走着。

  器械问题,解决了。

  太医署那边手术室也在搭建着。

  死囚,更不用愁,陛下绝对会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还有一点,让张楚有些头疼。

  那就是消炎抗菌药。

  开刀之后什么最重要?自然就是消炎,抗菌!

  只有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大大提高存活率。

  可是·······

  自己去哪里搞这些?

  自己手里是有一盒阿莫西林,可,一盒,有些勉强,如果能多些消炎抗菌的药,毫无疑问会更安全。

  依靠大唐现在的药方?

  啧·······

  不是张楚不信,主要是那么多方子,真的想要找出来一个有点效果的,那就必须要一个个试了。

  不仅要浪费大量药材,主要是时间,耗不起。

  而效果么·······

  张楚挠挠头。

  这一刻,张楚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青霉素曾堪比黄金了。

  若是有了重大创伤,没有这玩意,真的几乎就是必死无疑啊。

  但凡有一点点的发炎感染,怕是·······天神下凡也救不了啊。

  至于阿司匹林·······

  现在完全没有时间去研究这玩意,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制出来的,尽管不纯的水杨酸倒是好得,煮一锅柳枝水就是了。

  似乎······只能如此了!

  希望,那一盒阿莫西林配合柳枝水,能让秦伯伯撑过去吧。

  张楚吐了口气,可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阿莫西林加柳枝水,终究不太保险。

  张楚慢慢往前走,踩着雪,都已没过了小腿。

  积雪被挤压发出来的声音,很好听,能让张楚心神稍稍安静下来。

  裴行俭跟在后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张楚每走一步,他便踩过张楚踩过的地方,保持安静。

  他知道,师父现在正在思考,不能打扰。

  “蒜哟,上好的蒜。”

  “有没有人要蒜?”

  “贵人,贵人,要不要蒜?要不要蒜?”

  “便宜啦,大冷天的,你说个价,合适,小的就给贵人你送到府上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忽的,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窜出来了一个小贩,冲着张楚和裴行俭吆喝。

  这条街上,除了张楚和裴行俭外,就没有其他路人了。

  显然,小贩也很想早早收摊回家,便精准投送。

  裴行俭赶忙摇头,示意自己不需要,生怕小贩打扰了张楚

  不过,张楚的脚步却猛地一顿。

  他骤然回首,死死盯着小贩,而后目光,慢慢的,落到了小贩肩膀上担着的竹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