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偷鸡?李世民直呼好家伙!-《大唐十万里》

  “张主薄,咱们这是干什么去?这么多兄弟都叫上了!”吕亮眼角抽了抽,实在是闹不明白,自家师父是要做什么。

  “这哪里还用问,呸!”黄平啐了口唾沫,浑身都有些冒火,司农寺这么多年,平淡的就像是一块豆腐,他早就受不了了,今日这般动静,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跟着师父冲就行了:“张主薄让咱们怎么做,就怎么做。”

  “兄弟们,准备好了。”

  黄平向左右上林署的官员低喝一声。

  “署令,瞧好吧。张主薄,用不用抄家伙?”郭云松撸起来袖子,露出了黝黑的臂膀。

  别说,他们这些向来和土地打交道的官员,品阶不高,可是身子骨却比一般的官员要硬朗不少。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大手,孔武有力的臂膀······

  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张楚抄着手,步伐很快,眯了下眼眸:“不用。”

  “等会咱们要进皇城,带着家伙,进不去。”

  进皇城?

  听到这三个字,不论是黄平也好,还是吕亮也罢,眼珠子都是一瞪。

  “师父,咱们不是造反吧。”黄平压低了声音,快走两步,在张楚耳边说道。

  “放心吧,某家还没活够呐。”张楚咧嘴笑了:“不用多想,某家带你们,就是把咱们自己的东西拿回来罢了。”

  咱们自己的东西?

  什么?

  司农寺还有东西遗落在皇城?

  他们不解些微疑惑,但,只要不是造反,就无所谓了,跟着师父冲就是了。

  奶奶的!

  这可是皇城啊,上一次自己是什么时候进去的来着?已经想不起来了。

  司农寺衙门位于芳林门前,自然,张楚直接是从西侧的顺义门进来的。

  门口的侍卫阻拦。

  一来,这里一般走的官员并不多,只要是上朝的官员几乎都是走朱雀门,二来,这群绿袍大军,看上去也并不像是上朝的啊,再说了,朝会已经开始了好一会了。

  张楚冷哼一声,斜了他一眼,睥睨道:“看清楚某家是谁!”

  “昨日,你也跟着某家在城外北山,挖过窑洞吧。”

  “某家领陛下之命,率十六卫为陇右道百姓打开一条生路,此乃陛下金口玉言的敕令。”

  “现在某家率领司农寺官员,前来我太仓署的仓库,运送粮食前往北山,如此紧要之事,岂能耽搁?若是北山有百姓饿死,陛下震怒,你们何以自处!”

  “还不快闪开!”

  “你们自去禀报皆可,先让开路。”

  张楚低喝。

  今日既有朝会,那么就说明这些金吾卫乃是今日新轮值的士兵,如此,昨日不在皇城镇守,不在长安城中巡视,就大概率跟着李君羡,前往了北山。

  当看着这几个金吾卫脸色惊变的样子,张楚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原来是张祭酒!”

  顿时,值守的金吾卫纷纷行礼。

  “恕吾等眼拙,既然张祭酒······既然张祭酒身有要务,自是不敢拦。”

  “太仓署仓库,也确实是在皇城之中,这也确实是司农寺的分内之事。”

  “不过,张祭酒,你们先去忙,我,我这边还是得向宫里汇报一声。”

  领头的队正也走了过来,沉声说道。

  “这是自然!”张楚颔首。

  汇报?

  汇报去吧!

  自己可不怕汇报,这事,就算是陛下,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支持自己的。

  金吾卫闪开一条路,张楚带着黄平吕亮他们冲了进去。

  立马,也有金吾卫跟上监视,这是防止张楚他们去太仓署仓库之外的其他地方。

  那队正则是快步前去汇禀了。

  黄平,吕亮这个时候也都彻底反应过来了。

  贼他娘,合着师父的目标,是太仓署在皇城内的仓库啊!

  是了!

  北山的事,昨日已经传遍了长安,那地方缺粮啊。

  这皇城内的太仓署仓库自从被户部占了去后,便是满满当当的,足足一万担。

  这仓库位于太庙旁边,刚开始是为了祭祀而立,这原本是司农寺的活,但后来礼部接了这个差事,再加上司农寺开始没落,实在是没有东西填满了,就被户部直接占用了。

  因为皇城里各个衙门,可都是大唐的中枢,不比司农寺这种被赶出皇城的偏衙门,试问那个衙门里面没有紫袍大佬坐镇?

  自然,这里的衙门膳食也都多有规矩,这一点,是户部直接负责的。

  刚开始户部是每天运送粮食过来,但久而久之就嫌麻烦,正好,司农寺没落,这仓库不说二话,就直接被户部占了去。

  说实话,这件事,太仓署上下是有些憋屈的,可是没办法啊,只能忍着!

  谁叫户部人家位高权重啊,掌管天下钱粮,小小的司农寺怎么能抗衡?就算是闹到最后,丢人的肯定也是司农寺。

  所以······

  只能忍下来!

  可是现在······

  吕亮下巴上的羊角胡有点哆嗦。

  他这辈子都没有想过,从自己手里丢出去的太仓署仓库,竟然有一天,还能再取回来!

  想到这里,不仅仅是吕亮激动,整个太仓署的官员,这会都已经攥紧了拳头,咬紧牙关了。

  他们望着前头张楚的背影,雄赳赳气昂昂的,好似誓要夺回曾经的尊严!

  ----------

  宫城。

  太极殿。

  今日朝会,因为这两日李世民稍稍怠慢了政务,所以颇有积攒,便直接在朝会上商议通过了,所以,时间拖得就有些久。

  处理好最后一件事,李世民把手里的折子丢下,有些疲累的吐了口气。

  “各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

  “若是无事,便退朝吧。”

  李世民宣布。

  “陛下,臣有事要讲。”房玄龄走了出来,抱着笏板,朗声道。

  李世民见是房玄龄,也猛地反应了过来差点忘了这件事,便赶紧道:“讲!”

  “是,陛下。”房玄龄躬身应下,转而望向了萧瑀,崔如渊,还有柴绍。

  “前日,臣和陛下,还有萧公,崔公,柴公一同定下了陇右道流民之计。”

  “崔公曾许诺,要给这批流民,一千担粮食,崔公应该不会忘记吧。”

  “当时柴公也言,京兆府支援一千担,可昨日,柴公已经运送了两千担粮食前往北山,不知道崔公这边,如何说?何时启程呐?”

  房玄龄笑着说道。

  此言一出,原本闭着眼睛的崔如渊缓缓睁开,皱眉,迎向了房玄龄的目光。

  “这件事,朕也知道,崔卿,既然大家都在这里,你就说一句吧。”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萧瑀,长孙无忌,王珪等人都挑了下眉角,心中暗道,来了。

  崔如渊站了起来,向李世民行了个礼:“陛下,臣,确实说过这话。”

  “并且,这诏令还经由中书门下还有陛下用过印的。”

  “但·······”

  “现在房公向户部要粮,臣只有两个字,没有。”

  崔如渊耷拉着眼皮,摇摇头,说的斩钉截铁。

  李世民皱眉。

  房玄龄也皱眉,万万没想到崔如渊竟当众反悔:“崔公,难道你要反悔?你也说了,此事已经中山门下和陛下······”

  “房公此言差矣。”崔如渊轻吸了口气:“诏令之上,写的清清楚楚,户部向位于陇右道的流民发出一千担粮食。”

  “试问,现在流民在什么地方?”

  “房公,是在北山啊!”

  “这些流民被张楚搞到了这个地方,说实话,已是和朝廷没有关系了,自然,也已和诏令不一样了,户部,如何调拨?”

  “当然,某家恨不得向北山调拨一万担粮食,可,房公,没办法啊,这户部不是某家的,是朝廷的!别说某家了,就算是陛下,没有三台用印,也不好从户部调拨出粮食啊。”

  “此事,再重新议吧,只要陛下,三台用印,户部,莫敢不从!”

  崔如渊说的正气凛然,还频频朝李世民拱手,这番话,是属实一点漏洞都挑不出来。

  便是李世民,都不好说什么了。

  “陛下,崔公此言,是有道理的,不论莫大的事,也不能坏了朝廷章程不是?不然今后,朝廷威信何在?这一点,房公应该也清楚。”

  萧瑀附和道。

  柴绍深深叹了口气。

  程咬金尉迟敬德他们对着崔如渊呲牙咧嘴,但,也仅仅只能如此了。

  房玄龄咽了口唾沫,幽幽注视着崔如渊,可最终,只能朝李世民拱了拱手,一言不发的回了自己的位置。

  崔如渊嘴角露出轻笑,得意无比。

  想让户部调粮?做梦去吧。

  “既如此,那就······退朝吧。”李世民站了起来,脸色很不好看。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内侍匆匆走了进来,赶紧给左丘汇报一通,左丘脸色诧异,赶紧跟上了李世民,低声汇报。

  李世民:??????

  他猛地抬头,双眸浑圆的盯向了太极宫外。

  原本脸色不佳,可此时,却有些·······嘴角抽搐,眉角轻颤,脸色也变的怪异起来。

  “这小子·······”

  李世民哭笑不得,他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再看看下面还带着得意的户部尚书崔如渊,现在,百官已经起身恭送自己了,想再拖时间,也不好拖了。

  既如此!

  “走,去瞧瞧!”

  李世民一甩袖子,没有回后殿,而是直接下了台阶,直出太极殿,朝太庙行去。

  反正就算自己不去,等会百官退朝,也能瞧见。

  正好,朕,站在那里,也能帮楚小子说说话。

  好家伙!

  好家伙!

  好家伙!

  出其不意,兵行险招,这臭小子竟然想起来这一点,真乃是······妙啊!

  户部如此强势,在这件事上竟然连朕的面子也不给,还说的冠冕堂皇,毫无破绽,可是这次·······遇见张小子,他娘的活该!

  嘿!

  李世民想到这里,已忍不住笑了,又是步伐快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