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的生意慢慢地稳定了下来,没有再像前几个月那样繁忙,两家店铺所在地下城的销售量开始饱和。老刀发打出来的刀经久耐用,现在两家店铺里的订单更多的是来自西海岸地下城和A市地下城。
小思重新回到上课的日子,文化课、体能课、战斗技巧、甚至侦查术。我的日子也闲了下来,小怡每天都会到我这来,两个人商量着让林管家安排做哪些好吃的。
陆海天也难得的回了苏市地下城的家休息了两天。我对他提出一个想法。现在离暴雨期最少还有三个月,各地下城的居民受自身能力和交通工具的限制,搜寻物资的范围有限,而我们未来重建的蓝图还很宏大,需要大量的各类物资,我建议他是否可以联合其他地下城,大家都派出人手,分成很多个搜索小队,利用手上的一切资源,把整个末世前的各大城市全部搜寻一次。否则暴雨来临,东西经过暴晒和水泡,能用的都有可能再也无法使用。
我把这个想法跟陆海天说完时,他正坐在苏市地下城家中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捏着根刚做出来的辣鸭爪。他沉默了足足半分钟,忽然抬头看向我:“你说得对,现在不搜,等暴雨把城市泡成烂泥潭,再想动就只能蹚水摸鱼了。”
第二天一早,陆海天就召集了四大地下城的管理层开视频会议。全息投影里,另外三位负责人眼下还挂着熬夜的青黑,可听到远征计划时,倦意瞬间被精光冲散。
计划很快敲定了下来:从四个地下城各抽调两百名军人,再配上五十名懂机械维修的技工和三十名医护人员,组成八个远征队,分别往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突进,目标是那些人口密集、曾有大型仓库或工厂的城市。
出发的日子同时定在了十天后,我们的刀坊忙得脚不沾地。远征队加订了一批耐用的冷兵器,老刀带着工人们把淬火的温度提高了两度,刀柄缠上防滑的麻绳,刀刃两侧特意开了锯齿。小思放学后就来帮忙记账,他现在算得又快又准,连老刀都夸他“比算盘还灵”。
出发那天,A市地下城的广场上挤满了送行的人。A市地下城誓师大会的视频里,陆海天站在高台上讲话,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广场:“记住,我们不只是去找物资,是去给所有人抢活路。三个月后,不管你们在哪,必须往回赶,我们在地下城等你们。”
队员们齐声喊“是”的时候,我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的江威、刘军、王超和高原。
远征队走后,地下城的节奏好像慢了半拍,但没人敢真的松懈。官司主的物资兑换大厅里,有一张标满红圈的全国地图。八个小红点在图上挪得缓慢,旁边的标注不停更新:“东北队,发现罐头厂,铁皮封得严,估摸着有五百箱”“西南队,遇断桥,正找木筏”“东南队,扒开个防水材料仓库,防水布堆得比人高”。
陆海天的日子又变回了连轴转。他白天在指挥部盯着各队进度,晚上就去施工区反复巡视检查新修的堤坝。
我们的刀坊确实清闲了不少。昆市的铺面每天能卖出十来把刀,苏市的更少,有时一整天都没人来。老刀闲不住,开始琢磨新花样,他把回收的汽车弹簧钢融了,打了几把带钩子的登山镐。“你看这钩子,能勾住岩壁,还能当撬棍。”他举着镐子在视频里给我演示,火星溅在他胳膊上,他眼皮都没眨一下。
小思和小雪的生活倒是规律得很。小思早上六点起床去上体能课,下午练两个小时的格斗,傍晚还要去学侦查术。有次我去接他放学,看见他正趴在地上,用树枝在模拟的废墟图上画路线。“老师说,侦查要绕开三个地方:积水坑、松动的楼板,还有变异生物的巢穴。”他在纸上写写画画地给我讲解。
陆海天也不断地把A市远征队的消息发给我。东南队抵达了一个沿海城市,在一个港口仓库里找到大批的救生艇和防水布。“仓库是钢结构的,漏了点雨,但大部分东西都没坏。”陆海天跟我视频时,声音里带着笑意,“他们雇了当地没进地下城的幸存者做向导和搬运,效率提高了不少。”
可麻烦也跟着来了。西北队在穿越一片山区时,遭遇了变异狼群的袭击,还好只有人员受伤。
有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暴雨真的来了,地下城的管道嗡嗡作响,把积水排向蓄水池。远征队的队员们划着救生艇回来了,江威手里举着个大喇叭,喊着“我们回来了”。小思背着个急救包,跟着医护人员跑前跑后。陆海天站在堤坝上,手里拿着老刀打的登山镐,正指挥大家加固防渗膜。
三个月后的某天,地下城的上空突然传来了凯旋的号角声。我赶紧穿上衣服跑出去,中心广场上已经围满了人。苏市远征队凯旋而归,他们不断地从空间掏出各类物资,有大包的棉花、成箱的药品、崭新的抽水机、各类食物。。。。。。中心广场成山成山被成山的物资堆满。
远征队陆续回来。每一队都带回来了堆积成山的物资,电子屏上不断地滚动着物资清单,每当一类物资的名字和累计数量跳出来,人群就发出一阵欢呼声。
离预计的暴雨期还有不到十天的时候,最后一支远征队回来了。他们带回了一货车那么多的各类的种子,有水稻、有小麦,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籽。“我们在一个农业研究所找到的,密封得很好,应该还能种。”队员们说着,小心翼翼地把种子从空间掏出来。
种子被存进恒温仓库,又在广场上贴了张新公告:“暴雨过后,我们要重建家园。”每座地下城都在远征队员全部回来后,在中心广场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会,会场的灯光比往常亮了许多,人们在广场上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共抗暴雨,同建家园”。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大人们坐在旁边聊天,说的都是暴雨过后要种什么庄稼、要盖什么样的房子。
这些都成了支撑着人类活下去的最大的信念。
小思重新回到上课的日子,文化课、体能课、战斗技巧、甚至侦查术。我的日子也闲了下来,小怡每天都会到我这来,两个人商量着让林管家安排做哪些好吃的。
陆海天也难得的回了苏市地下城的家休息了两天。我对他提出一个想法。现在离暴雨期最少还有三个月,各地下城的居民受自身能力和交通工具的限制,搜寻物资的范围有限,而我们未来重建的蓝图还很宏大,需要大量的各类物资,我建议他是否可以联合其他地下城,大家都派出人手,分成很多个搜索小队,利用手上的一切资源,把整个末世前的各大城市全部搜寻一次。否则暴雨来临,东西经过暴晒和水泡,能用的都有可能再也无法使用。
我把这个想法跟陆海天说完时,他正坐在苏市地下城家中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捏着根刚做出来的辣鸭爪。他沉默了足足半分钟,忽然抬头看向我:“你说得对,现在不搜,等暴雨把城市泡成烂泥潭,再想动就只能蹚水摸鱼了。”
第二天一早,陆海天就召集了四大地下城的管理层开视频会议。全息投影里,另外三位负责人眼下还挂着熬夜的青黑,可听到远征计划时,倦意瞬间被精光冲散。
计划很快敲定了下来:从四个地下城各抽调两百名军人,再配上五十名懂机械维修的技工和三十名医护人员,组成八个远征队,分别往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突进,目标是那些人口密集、曾有大型仓库或工厂的城市。
出发的日子同时定在了十天后,我们的刀坊忙得脚不沾地。远征队加订了一批耐用的冷兵器,老刀带着工人们把淬火的温度提高了两度,刀柄缠上防滑的麻绳,刀刃两侧特意开了锯齿。小思放学后就来帮忙记账,他现在算得又快又准,连老刀都夸他“比算盘还灵”。
出发那天,A市地下城的广场上挤满了送行的人。A市地下城誓师大会的视频里,陆海天站在高台上讲话,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广场:“记住,我们不只是去找物资,是去给所有人抢活路。三个月后,不管你们在哪,必须往回赶,我们在地下城等你们。”
队员们齐声喊“是”的时候,我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的江威、刘军、王超和高原。
远征队走后,地下城的节奏好像慢了半拍,但没人敢真的松懈。官司主的物资兑换大厅里,有一张标满红圈的全国地图。八个小红点在图上挪得缓慢,旁边的标注不停更新:“东北队,发现罐头厂,铁皮封得严,估摸着有五百箱”“西南队,遇断桥,正找木筏”“东南队,扒开个防水材料仓库,防水布堆得比人高”。
陆海天的日子又变回了连轴转。他白天在指挥部盯着各队进度,晚上就去施工区反复巡视检查新修的堤坝。
我们的刀坊确实清闲了不少。昆市的铺面每天能卖出十来把刀,苏市的更少,有时一整天都没人来。老刀闲不住,开始琢磨新花样,他把回收的汽车弹簧钢融了,打了几把带钩子的登山镐。“你看这钩子,能勾住岩壁,还能当撬棍。”他举着镐子在视频里给我演示,火星溅在他胳膊上,他眼皮都没眨一下。
小思和小雪的生活倒是规律得很。小思早上六点起床去上体能课,下午练两个小时的格斗,傍晚还要去学侦查术。有次我去接他放学,看见他正趴在地上,用树枝在模拟的废墟图上画路线。“老师说,侦查要绕开三个地方:积水坑、松动的楼板,还有变异生物的巢穴。”他在纸上写写画画地给我讲解。
陆海天也不断地把A市远征队的消息发给我。东南队抵达了一个沿海城市,在一个港口仓库里找到大批的救生艇和防水布。“仓库是钢结构的,漏了点雨,但大部分东西都没坏。”陆海天跟我视频时,声音里带着笑意,“他们雇了当地没进地下城的幸存者做向导和搬运,效率提高了不少。”
可麻烦也跟着来了。西北队在穿越一片山区时,遭遇了变异狼群的袭击,还好只有人员受伤。
有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暴雨真的来了,地下城的管道嗡嗡作响,把积水排向蓄水池。远征队的队员们划着救生艇回来了,江威手里举着个大喇叭,喊着“我们回来了”。小思背着个急救包,跟着医护人员跑前跑后。陆海天站在堤坝上,手里拿着老刀打的登山镐,正指挥大家加固防渗膜。
三个月后的某天,地下城的上空突然传来了凯旋的号角声。我赶紧穿上衣服跑出去,中心广场上已经围满了人。苏市远征队凯旋而归,他们不断地从空间掏出各类物资,有大包的棉花、成箱的药品、崭新的抽水机、各类食物。。。。。。中心广场成山成山被成山的物资堆满。
远征队陆续回来。每一队都带回来了堆积成山的物资,电子屏上不断地滚动着物资清单,每当一类物资的名字和累计数量跳出来,人群就发出一阵欢呼声。
离预计的暴雨期还有不到十天的时候,最后一支远征队回来了。他们带回了一货车那么多的各类的种子,有水稻、有小麦,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籽。“我们在一个农业研究所找到的,密封得很好,应该还能种。”队员们说着,小心翼翼地把种子从空间掏出来。
种子被存进恒温仓库,又在广场上贴了张新公告:“暴雨过后,我们要重建家园。”每座地下城都在远征队员全部回来后,在中心广场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会,会场的灯光比往常亮了许多,人们在广场上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共抗暴雨,同建家园”。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大人们坐在旁边聊天,说的都是暴雨过后要种什么庄稼、要盖什么样的房子。
这些都成了支撑着人类活下去的最大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