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坏消息传来-《末世:我的生存日记》

  2051年3月21日清晨,地下城穹顶的模拟日出刚染上暖橙色,谢铭的消息就在三人组群里炸开:“老刀,第三批货今天再不到,城东安保队的人要扛着长茅来铺子堵门了!”我正坐在别墅的婴儿床边给安安喂辅食,银勺刚碰到小家伙的嘴唇,腕表突然震动起来,陆海天的消息简洁得像份指令:“上午十一点到苏市,在家等我。”

  林管家端着洗好的草莓走进来,见我盯着腕表出神,轻声道:“陆夫人,小思少爷刚才来电话,说刀坊一早来了批老主顾,他和谢先生忙,中午不回来吃饭。”我擦掉安安嘴角的米糊笑了笑,“好,我知道了。”

  指尖划过屏幕上与小思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是二十分钟前,他拍了张铺子的照片,来了不少客户,配文“今天肯定又是爆单日”。

  十一点,院子里传来越野车碾过碎石的声响,分秒不差。陆海天穿着件深灰色冲锋衣从车上下来,衣角沾着的红沙在晨光里格外扎眼——那是A市地表特有的矿砂,只有深入施工区才会沾上。他身后跟着的江威拎着个金属公文包,包角磕出了明显的凹痕,像是在颠簸的路上撞过无数次。

  “嫂子。”江威跟在后面打招呼,军靴上还沾着泥点。我接过陆海天递来的外衣,指尖触到布料下凸起的肩胛骨,才发现他比上周视频时清瘦了不少。

  “林管家,把炖好的参汤端到书房。”我转身时,陆海天已经回头对江威说:“你先回宿舍休整,下午五点再过来。”他的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却依旧字字清晰。

  跟着他走进一楼书房。陆海天拉开公文包的瞬间,一道蓝光突然在墙面炸开,三维地图像流动的星河在眼前展开。四条红色隧道正从东南西北四座地下城延伸,在中心位置汇成亮闪闪的“枢纽中心”,像枚钉在蓝星上的图钉。

  “好消息是地下枢纽比预期快了半个月,”他指尖点向地图上跳动的绿色光点,那些光点沿着隧道连成线,“秦岭段的岩层比探测时更稳定,已经提前打通临时通道。按这个进度,年底前能多容纳四十万人,恒温农场的框架也能同步搭起来。八年后四大城之间的隧道能够贯通。”我盯着地图边缘那些标着麦穗图标的绿色区块:“这些是……”

  “新的种植区。”陆海天揉了揉眉心,指腹在太阳穴上按了按,“隧道沿线要建二万个,用的是地表搜集的改良种子,据说能在恒温环境里种出水稻。”他顿了顿,指尖在“原计划”三个字上停了停,像是在斟酌措辞。

  我懂了,原来他们最初的计划是建一个地下备用城市。万一地表不再适合居住,人们还有在地下生存的希望。如此浩大的工程,他们是想着不管用多少年都要做到的,然而现在。。。。。。

  林管家端着参汤进来时,陆海天刚好打开另一份文件。瓷碗放在桌上的轻响,竟在这瞬间显得格外突兀。“但有个坏消息。”他的声音沉了下来,指尖划过虚拟屏上的报告,原本舒展的眉头拧成了川字,“张竟他们的气象团队一周前出了最新数据——原来预测9月高温消退是对的,但紧随其后的……”

  全息投影突然切换画面,蓝星的三维模型在墙面上缓缓旋转。赤道附近的红色高温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片深蓝色的雨云,像块被墨水浸透的棉絮,正一点点吞噬着大陆的轮廓。“超级暴雨会在高温结束后立刻到来,”陆海天的指尖悬在那片深蓝色上,“初步模拟持续至少两年。”

  “不止地表。”陆海天调出地下城的剖面图,第三层应急储备区的位置被画上了波浪线,“降雨量会是历史极值的三十倍,地下水系会倒灌。现在的防洪系统只能扛三个月,必须提前改造。”他放大A市地下城的结构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管道在虚拟屏上像暴露的血管。

  “那四座地下城的隧道……”我指着地图上连接枢纽的红线,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

  “贯通计划暂时搁置。”陆海天的指尖重重敲在枢纽中心,红色隧道瞬间变成断续的虚线,不止A市地下城,所有的地下城都面临同样的危机,因为当初建这四大城时,采用的就是同一个模版,“当务之急是加建抽水系统,每座地下城至少要加装五百台大功率水泵,管道得用抗腐蚀的合金。”他调出份清单,上面的数字密密麻麻:“所有地下城的第三层要改造成蓄水池,这需要工程队24小时轮班。”

  正午的阳光透过气窗斜斜切进来,在报告上投下刺眼的光斑。我端起参汤的手突然打了个寒颤,瓷碗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安稳日子原来这么短,短到刚在刀坊的货架上摆好兵器,就要开始琢磨怎么应对新一轮危机。

  “老天爷这是不想让人喘口气。”我低声说,指尖划过虚拟屏上被深蓝色覆盖的大陆,那些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只剩模糊的轮廓。陆海天握住我微凉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种让人踏实的力量。

  “末世来临前,我们就是这样了。”他笑了笑,眼角的细纹在光里格外清晰,是了,他们这些人知道这末世要来的消息是末世来临前五年,他顿了顿,目光掠过窗外,“接下来我会更忙,恐怕没太多时间陪你。”

  这时,腕表突然震动,是谢铭发来的语音,背景里夹杂着金属碰撞声:

  “小雨,刚跟小思盘了下,上午卖了十七把短刀,老主顾周姐订的折叠刀得催老刀快点,她说搜索队下周要去地表。”

  我听完笑了笑,回复他“我下午过去一趟”。陆海天看着我操作腕表,没有多问,只是端起参汤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弧度里,藏着太多未说出口的压力。

  他合上公文包时,金属搭扣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内袋里摸出个锡箔袋,“刘军说A市新出的奶酪饼干,小思上次提过,给他带回来了。”

  我捏着那袋还带着体温的饼干,突然发现书房的日历还停留在开业那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陆海天穿行于各个地下城和其他决策者一起与天较劲,我在刀坊里守着烟火气,谢铭和小思在货架间忙碌,看似不相干,却都在坚守同一个信念,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

  我望向墙上的三维地图,那些红色的隧道虽然暂时停了,但绿色的种植区还在闪烁,像片不会熄灭的星火。陆海天走到窗边,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疲惫的轮廓照得格外清晰。

  “下午我去刀坊看看,”我站起来,“中午林管家已经准备了好菜给你补补,你吃过饭好好休息休息。”陆海天回头时,眼里的疲惫淡了些,多了点熟悉的暖意。

  走廊里传来林管家安排佣人打扫的声音,书房的参汤还冒着热气,墙上的地图依旧亮着。远处的风里,孩童们的嘻笑,包子铺刚揭笼的蒸气香——那股子烟火气浓得化不开,那是人们坚持下去的希望,然而那些笑着的、闹着的、盘算着明天的人们,还不知道半年后,有场要下两年的雨,正悄悄悬在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