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老朋友相见-《末世:我的生存日记》

  越野车行驶在新修的交通枢纽上,路面是用加固混凝土浇筑的,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盏太阳能警示灯,在沙雾里透出橘黄色的光。小思趴在副驾窗边,手里拿着个速写本,正对着窗外掠过的路牌画画。

  我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确实,比起去年走这条路时的颠簸,如今的交通枢纽简直像条平稳的绸带。路面下埋着的温度传感器会自动加热融雪,两侧的防风障能挡住七八级的沙暴,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建出一条这样的路,可以想象得到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代价。可车窗外掠过的景象,却比记忆里更苍凉——去年还能看到几丛耐旱的沙棘,现在连草根都被风沙刨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裸露的岩层,像巨人被剥去皮肤的筋骨。

  一路上倒是很畅通,去年我们在这里遇到过几只变异蜘蛛,它们的螯肢能轻易划破铁皮,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我下意识摸了摸手腕上的腕表,上面显示着“安全等级B”,天虎趴在后座,耳朵警惕地竖着,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

  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一号补给站。这是个半地下的建筑,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守卫,进入补给站的人都要扫描身份信息,我扫描好后,办事的人员立即给我敬了个礼。按陆海天说的,自从他这里弄了几个补给站后,其他地下城也相继效仿,这样更给了四地来回行商的方便,也为出来搜寻物资的居民们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这样的补给站还会越建越多。天灾总有一天会要过去,人们只是在想尽办法尽早恢复以前的生活。

  补给站属于露出地面的部分是观察哨岗,下面还有负一、负二层。就像一个客栈,负一层是吃饭和大家聚着聊天的地方,摆放了好几张四方桌;负二层则是提供住宿的大通铺,只需要交上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这里吃顿热乎饭。此时负一层里很热闹,几张桌子旁坐满了人,都是出来搜寻物资还有猎杀变异生物的,房子的一角堆着刚猎杀的变异生物尸体,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味和机油味。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把天虎几个都放进了空间,只带着小思和小雪走了进去。“是陶老板?”一个粗犷的声音传来。我转头,看到个熟悉的面孔——去年在昆市买过我们刀具的王猎人,他正举着个啃了一半的肉干朝我们挥手。

  见是老客户,过去跟他寒暄了几句,虽然我刚跟陆海天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我是陆海天的妻子。得知我要去苏市看看,甚至知道我们有可能在苏市开设分店,很是高兴,这样他买我们的兵器便更方便了。

  看了看补给站卖的食物价格,跟地下城一样,并没有因为环境建设更难而涨价。 要了三杯热牛奶,喝过后准备重新出发。

  刚把天虎它几个放出来准备上车,突然天虎对着补给站的后门低吼。那里的阴影里,慢慢爬出来几只指甲盖大的蜘蛛,通体漆黑,腿上还带着细密的绒毛。哨兵脸一变:“是噬铁蛛!这玩意儿专啃金属,上个月咬坏了我们三辆越野车的油箱!”

  小思已经从空间里掏出了老刀新打的短刀,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我按住他的手,从背包里拿出个金属罐——里面是谢铭配的驱虫粉,用变异生物的甲壳磨成的,对这类虫子特别有效。粉末撒出去的瞬间,那些蜘蛛像被烫到一样缩成一团,很快就没了动静。

  “还是你们的东西管用。”听到哨声跑过来了负责人抹了把冷汗,“这半年沙化得厉害,好多虫子都变异了。上个月有队人去鹰嘴山,说是遇到了能吐酸液的巨蜥,连合金盾牌都被融穿了。”

  我的心沉了沉。看来沿途的危险,并不会比一年前的少。

  天快亮时,我们到达了去年遇到陈松正他们的那片山。越野车开不进山路,我们只好步行。小思牵着小雪,天虎几个在我们后面半包围着护着我们。

  盘山路上的碎石比去年多了不少,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新鲜的爪印,足有脸盆那么大。闪电突然停下脚步,用鼻子嗅了嗅地面,然后朝着山腰的方向跑去。那座废弃的建筑看上去更破败了。

  “有人吗?”小思冲着建筑的地下室喊了一声,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出来的是个中年人,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手里握着根削尖的木棍。看到我们时,他愣了愣,突然又跑下去大喊:“小陶,是小陶他们回来了!”这是阿凯?

  十来分钟后陈松正从下面跑出来时,我差点没认出来。他比去年瘦了不少,但精神却更好了。手里握着把眼熟的长刀——正是我们去年留下的那把。“是小陶,真的是小陶。”他眼睛亮起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幸存者,有老有少,脸上都带着惊喜。后面还有一个男孩子,满脸的惊喜冲我们叫道:“阿姨你们真的回来看我们了。”是豆豆,那个跟小思差不多的男孩子,在去年分别时送给了我们鹅卵石的那个。

  溶洞里比我想象中整洁得多。他们在岩壁上凿出了储物架,上面摆着陶罐,里面装着金灿灿的麦粒;墙角堆着晒干的草药,散发着清苦的香气;最里面还有个小小的锻造台,上面放着块烧红的铁坯,旁边蹲着个年轻人,正在用锤子敲打——看手法,居然有几分老刀的影子。

  “这是陈阳,”陈松正笑着介绍,“去年你们留下的那把刀太好用了,他就天天琢磨着怎么打刀,现在我们的工具都是他修的。”

  陈松正带着来人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小雪已经和小思跟着豆豆跑到洞中的空地上,那里有片用石头围起来的田地,虽然不大,但绿油油的麦苗长得正旺。

  陈松正的眼圈红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们。看看,那就是你给我们的麦种。当时我们都以为麦子活不成,没想到居然结这洞中结了穗。现在不光够我们吃,还能存下不少当种子。”他指着洞顶的管道,“我们顺着溶洞找到了水源,还在石头上种了蘑菇,日子比以前好多了。那边看到了吗?也是你给的种子种出来的菜。”

  正说着,洞外突然传来天虎的咆哮。我们冲出去一看,只见几只长着骨刺的小蜥蜴正趴在不远处的岩石上,吐着分叉的舌头,涎水滴在地上,腐蚀出一个个小坑。它们的鳞片泛着青黑色,比去年遇到的铁皮蜥蜴更厚实。

  “是酸液蜥!”陈松正把孩子们护在身后,握紧了长刀,“这半个月总来捣乱,偷我们晒的肉干。”

  我从空间里拿出三把长刀——是特意给陈松正他们带的。小思已经和天虎冲了上去,他的动作比去年利落多了,短刀划开巨蜥的鳞片时,溅起的血珠都没沾到他衣服上。小雪抱着装驱虫粉的罐子,专往巨蜥眼睛里撒,引得它们暴躁地扭动。

  不过一刻钟,几只巨蜥就被解决了。陈阳摸着我们带来的长刀,眼睛发亮:“这,这……比我们用的铁坯硬多了!”

  我笑着点头:“特意带来送给你们的。”

  白天在洞里留宿时,陈松正给我们讲了这一年的变化。沙化越来越严重,以前能走的山路现在全被流沙埋了;变异生物也越来越聪明,上次有只巨蜥居然懂得绕到洞后偷袭;好在交通枢纽通了,会有猎人特意出来猎取这些变异生物,因此这后半年倒是安稳了不少,他们自己打到的变异生物,偶尔遇到了这些猎人也能换些物资。

  我也对他们说了A市地下城的状况,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也可去那边,反正只要不懒,活下去还是很容易的。这件事我也提前跟陆海天提过,当然也要看陈松正他们自己的意愿。陈松正说跟大家商量商量再决定。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不错。

  第二天晚上离开时,我们留了一些菜种子、还给了他们五只小鸡崽和五只小鸭崽。其他吃的,他们如今已基本能自给自足。陈松正非要带着人送我们到山下说:“盼着下一次的见面。”

  越野车重新驶上公路时,小雪在速写本上画了个小小的山洞,旁边写着“陈叔叔的家”。小思把剩下的麦种小心地收进空间,说要留给下一次遇到的幸存者。

  我忽然觉得这趟旅程的意义,早就不止开几家刀坊那么简单了。那些握过我们打造的刀具的手,那些在沙地里种下的种子,那些在黑暗里燃起的锻造炉火光,或许才是对抗这末世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