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就把明天要摆摊的事情给确定了下来,晚饭后就各自开始行动起来。
裁纸的裁纸,备货的备货,一个个的忙的脚不沾地。
尽管如此,大家脸上的笑容却没停过,一想到即将要挣钱了,就算是累一点也是开心的。
腊月二十一,一大早的夏家人就早早的起来了。
夏长福和夏有福一人驾着一辆骡车和牛车,装好昨天就准备好的货物,朝着县城和镇上走。
夏荷跟着一起去了县城,今日她们带了不少的对联,她怕夏长福和李翠花两人忙不过来,便跟着一起去了。
本来夏槿也是要跟着一起去县城的,但是夏荷怕镇上人手不够,就临时让她跟着去镇上了。
相比县城这边,夏长福和李翠花都是摆摊的老手了,哪怕再忙也能有序不乱。
镇上那边的人,除了张之外秀其他人都没怎么摆过摊,肯定更需要夏槿帮忙。
这边到了县城后,夏长福找管理集市的差役,要了一个和夏长福平时摆摊的地方挨着的摊位。
因着夏长福经常来集市摆摊,也很会为人,当值的差役也没为难,麻利的给了他们一个紧挨着的摊位。
夏长福怕下次摆摊有什么意外,直接非常爽快的交了年前所有摆摊的摊位费。
交完摊位费回来,几人便开始摆摊,夏长福这边摊还没有摆好呢,陆陆续续的摊位上面就来了很多来买东西的人。
食客看见夏长福时不时的去一旁帮忙摆弄对联,便有人问:“夏老板,这对联也是你家卖的吗?”
“是啊,这对联都是我弟弟写的,我弟弟是秀才,刚好趁着年前写些对联拿出来卖,挣了钱,也好补贴些家用。”
一些老顾客有不少人,都是知道夏家今年新出了一位秀才。
这会儿一听说这对联是新秀才写的,立马就要上前挑选。
不得不说,夏有福的这一手字写的确实不错,一般看了的食客,都会选择买上几副对联带回去。
毕竟买谁家的都是买,对联这东西,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买的。
这又是熟人摊位,又是新秀才写的,关键字写的还不错,货品一起买还能讲讲价省点钱,他们没道理不买啊!
还有一些不知道情况的人,看见夏有福这一手好字,也纷纷掏钱购买。
买的人多了,不一会儿时间,夏荷带来的所有对联就全部卖完了。
夏荷叹气:“还是写的太少了,要不然今天肯定不少赚。”
夏长福安慰她:“嗐,昨天准备的急,本来就没写出多少来,咱们今天也只是试试水,能卖完就成。”
“也是。”
顿了顿夏荷又继续道:“爹,要不你再去买点红纸回来吧,趁着这会儿我没事,我先把红纸裁好,咱们一回家小叔就能写了。”
昨天夏长福也买了不少的红纸,不过今天都被夏有福他们带去镇上用了,家里已经没有了。
夏长福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本来他们今天也是要买红纸回去的,这会儿去买,一会儿就不用去了。
“行,那你和你娘先在这守着摊位,我去去就回。”
番椒油和山货的摊位依旧火爆,母女两人忙个不停,连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两人都是机灵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夏长福回来时,还顺便给他们带了午饭回来。
三人一人拿了一个饼子,一边吃一边卖货。
吃完后,夏荷就躲去一旁的空地上面裁纸去了,夏长福和李翠花继续卖货。
等两人把货买的差不多时,时间也不早了,三人麻利的收拾好摊位,开始快速往家赶。
等他们赶到家,夏有福一行人也刚刚到家。
“你们也买红纸了?我们也买了。”夏老太看夏荷抱下来一沓子红纸问。
夏荷疑惑:“你们今天带去的都用完了吗?”
夏老太嘿嘿笑:“可不是嘛,你小叔往哪一站,就有不少人开始抢购,后来提前写的卖完了,他们就排队等着买,刚过了午饭时间,我们带去的红纸就都用完了。”
夏老头也笑道:“哈哈哈,小荷你是没看见那场面,咱们家的摊位上面围满了人,有不少不明情况的人见了也跟着凑热闹。
人聚人,摊位上面的人就越来越多,连带着咱们家的山货,都跟着多卖了不少。”
夏荷也没想到,夏有福亲自去边写边买的效果会这么好。
话说之前也没有其他秀才这样干过,读书人都清高,一般人都拉不下脸面去干这些活计,总觉得一股铜臭味,看不起。
只要不是家里特别困难的人,大家都不会选择这些方式挣钱。
好在夏有福没这个臭毛病,夏荷一说他就同意去了。
“嗯,县城那边卖的也不错,那咱们今天多备些货。”
“行,我这就去准备。”夏长福听完就去准备明天要卖的东西去了。
夏荷把怀里的红纸递给夏有福:“这是下午的时候我在摊位上面裁剪的,小叔你休息一会儿再写。”
夏有福伸手接过来:“我不累,你忙你的我这就去写。”
夏有福平时抄书也没少写字,这点字对他来说确实不算什么。
主要是他自己也喜欢写,写的时候也能顺带着练字,还能赚钱,因此就更愿意了。
夏有福说完便把红纸拿回屋,打算去写对联。
“小婶婶,你去帮小叔吧,晚饭我们来做就行。”
有人帮忙速度确实更快一些,杜莟闻言也没犹豫,朝着她点点头跟着一起进去了。
夏荷跟着去了厨房帮忙做饭,累了一天了,晚饭也没有做的太麻烦,炒了一大盘子酸辣白菜,又蒸了几根腊肠,一家人凑合着吃了一顿。
饭后,夏家人继续帮忙准备明天要卖的对联,夏荷则是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把今天的账做出来。
累是累了些,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番椒油、青番椒酱菜、山货、对联,几样加起来几人一共进账12两400文。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
裁纸的裁纸,备货的备货,一个个的忙的脚不沾地。
尽管如此,大家脸上的笑容却没停过,一想到即将要挣钱了,就算是累一点也是开心的。
腊月二十一,一大早的夏家人就早早的起来了。
夏长福和夏有福一人驾着一辆骡车和牛车,装好昨天就准备好的货物,朝着县城和镇上走。
夏荷跟着一起去了县城,今日她们带了不少的对联,她怕夏长福和李翠花两人忙不过来,便跟着一起去了。
本来夏槿也是要跟着一起去县城的,但是夏荷怕镇上人手不够,就临时让她跟着去镇上了。
相比县城这边,夏长福和李翠花都是摆摊的老手了,哪怕再忙也能有序不乱。
镇上那边的人,除了张之外秀其他人都没怎么摆过摊,肯定更需要夏槿帮忙。
这边到了县城后,夏长福找管理集市的差役,要了一个和夏长福平时摆摊的地方挨着的摊位。
因着夏长福经常来集市摆摊,也很会为人,当值的差役也没为难,麻利的给了他们一个紧挨着的摊位。
夏长福怕下次摆摊有什么意外,直接非常爽快的交了年前所有摆摊的摊位费。
交完摊位费回来,几人便开始摆摊,夏长福这边摊还没有摆好呢,陆陆续续的摊位上面就来了很多来买东西的人。
食客看见夏长福时不时的去一旁帮忙摆弄对联,便有人问:“夏老板,这对联也是你家卖的吗?”
“是啊,这对联都是我弟弟写的,我弟弟是秀才,刚好趁着年前写些对联拿出来卖,挣了钱,也好补贴些家用。”
一些老顾客有不少人,都是知道夏家今年新出了一位秀才。
这会儿一听说这对联是新秀才写的,立马就要上前挑选。
不得不说,夏有福的这一手字写的确实不错,一般看了的食客,都会选择买上几副对联带回去。
毕竟买谁家的都是买,对联这东西,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买的。
这又是熟人摊位,又是新秀才写的,关键字写的还不错,货品一起买还能讲讲价省点钱,他们没道理不买啊!
还有一些不知道情况的人,看见夏有福这一手好字,也纷纷掏钱购买。
买的人多了,不一会儿时间,夏荷带来的所有对联就全部卖完了。
夏荷叹气:“还是写的太少了,要不然今天肯定不少赚。”
夏长福安慰她:“嗐,昨天准备的急,本来就没写出多少来,咱们今天也只是试试水,能卖完就成。”
“也是。”
顿了顿夏荷又继续道:“爹,要不你再去买点红纸回来吧,趁着这会儿我没事,我先把红纸裁好,咱们一回家小叔就能写了。”
昨天夏长福也买了不少的红纸,不过今天都被夏有福他们带去镇上用了,家里已经没有了。
夏长福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本来他们今天也是要买红纸回去的,这会儿去买,一会儿就不用去了。
“行,那你和你娘先在这守着摊位,我去去就回。”
番椒油和山货的摊位依旧火爆,母女两人忙个不停,连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两人都是机灵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夏长福回来时,还顺便给他们带了午饭回来。
三人一人拿了一个饼子,一边吃一边卖货。
吃完后,夏荷就躲去一旁的空地上面裁纸去了,夏长福和李翠花继续卖货。
等两人把货买的差不多时,时间也不早了,三人麻利的收拾好摊位,开始快速往家赶。
等他们赶到家,夏有福一行人也刚刚到家。
“你们也买红纸了?我们也买了。”夏老太看夏荷抱下来一沓子红纸问。
夏荷疑惑:“你们今天带去的都用完了吗?”
夏老太嘿嘿笑:“可不是嘛,你小叔往哪一站,就有不少人开始抢购,后来提前写的卖完了,他们就排队等着买,刚过了午饭时间,我们带去的红纸就都用完了。”
夏老头也笑道:“哈哈哈,小荷你是没看见那场面,咱们家的摊位上面围满了人,有不少不明情况的人见了也跟着凑热闹。
人聚人,摊位上面的人就越来越多,连带着咱们家的山货,都跟着多卖了不少。”
夏荷也没想到,夏有福亲自去边写边买的效果会这么好。
话说之前也没有其他秀才这样干过,读书人都清高,一般人都拉不下脸面去干这些活计,总觉得一股铜臭味,看不起。
只要不是家里特别困难的人,大家都不会选择这些方式挣钱。
好在夏有福没这个臭毛病,夏荷一说他就同意去了。
“嗯,县城那边卖的也不错,那咱们今天多备些货。”
“行,我这就去准备。”夏长福听完就去准备明天要卖的东西去了。
夏荷把怀里的红纸递给夏有福:“这是下午的时候我在摊位上面裁剪的,小叔你休息一会儿再写。”
夏有福伸手接过来:“我不累,你忙你的我这就去写。”
夏有福平时抄书也没少写字,这点字对他来说确实不算什么。
主要是他自己也喜欢写,写的时候也能顺带着练字,还能赚钱,因此就更愿意了。
夏有福说完便把红纸拿回屋,打算去写对联。
“小婶婶,你去帮小叔吧,晚饭我们来做就行。”
有人帮忙速度确实更快一些,杜莟闻言也没犹豫,朝着她点点头跟着一起进去了。
夏荷跟着去了厨房帮忙做饭,累了一天了,晚饭也没有做的太麻烦,炒了一大盘子酸辣白菜,又蒸了几根腊肠,一家人凑合着吃了一顿。
饭后,夏家人继续帮忙准备明天要卖的对联,夏荷则是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把今天的账做出来。
累是累了些,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番椒油、青番椒酱菜、山货、对联,几样加起来几人一共进账12两400文。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