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夏来福提议他们自己摆摊卖,于是第二天几人就开始在城里闲逛打听物价。
等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就按照在县城摆摊的模式,开始售卖他们带过去的东西。
就这么卖了一上午,他们非常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本地的商人,愿意按照沈墨寒等人的要价收购。
沈墨寒最开始的时候,怕对方有诈没敢直接答应,只说要商量之后再给他答复。
趁着这个空隙,四人在城里奔走多方打听,等把买家的信息了解清楚后,这才答应和买家的合作。
顺利的交完货,沈墨寒几人又想着空车回去太不划算了,便又一起商量着在府城买些这边县城里没有的东西,或者是卖的比较便宜的东西,他们也好来回赚个差价。
于是一行人又开始在城里奔走打听,又花了几天时间,这才把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
不出意外,此时几人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说不定用不了几天就到家了。
第二日,夏荷的心里装着事,也就没有睡懒觉,夏家人陆陆续续起来时,听着外面的动静,她也跟着起来了。
起床第一件事,当然是去看她昨天下午做的淀粉了。
在夏老头的帮助下,爷孙两个把装淀粉水的木桶提到后院,再把水给倒掉。
“小荷,这地瓜淀粉看着好像有些黑呀!是不是做坏了。”
夏荷凑近一看,好像确实是有些黑,淀粉黑的话,做出来的粉丝颜色也不好看。
“没事,咱们再加水洗一遍粉就行。”
夏老头一脸懵,不太理解夏荷口中的洗粉是什么意思。
这淀粉本来就是粉末,一加水就和水融在一起了,这怎么洗呀!
夏荷看他疑惑,也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爷,咱们先把这水全部倒掉,然后在把淀粉挖到一起,再继续加水沉淀一下看看吧。”
夏老头虽然还是没搞懂夏荷说的话,但是并不耽误他行动。
既然孙女说了那就试试呗,万一成了呢。
两人快速的把淀粉重新加上水,然后在给提到厨房去沉淀。
这会儿室外的天气还是有些冷,虽然放到室外不至于一会儿就冻上,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有冰渣的。
为了保证地瓜淀粉更好的沉淀,两人还是都给拎去了厨房。
“小荷,我和你娘去县城摆摊了,你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了,回来的时候我给你带上。”
夏荷想了想,有些不确定的问张秀“二婶,家里做番椒油的材料还有吗?”
“好像还真不多了,我去看看。”
张秀朝着仓房走,不一会儿屋里就传出她的说话声。
“东西都不多了,可以再多买一点。”
李翠花从骡车上探出个头,应声道:“行,我们下午回来的时候再多买一点。”
夏老太也喊:“再多买点猪板油。”
两人走后,夏老头拉着夏有福继续去挖地窖,杜莟带着夏槿和夏栀坐在屋里边烤火边学刺绣。
姐妹两个学的都很认真,杜莟也愿意教她们。
杜莟看她自己一个人无聊的坐在一旁扒拉火盆里面的炭,出声问:“小荷要不要一起学。”
突然被点名的夏荷吓了一大跳,反应过来后就开始疯狂摇头。
夏老太在一旁看的好笑:“咱们家小荷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让她做针线活。
她那屁股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坐着,就跟长了根刺一样,坐一会儿就难受,要是不起来走走,都能要了她的命。”
夏槿也在一旁笑“哈哈哈,奶说的没错,只要不让小荷做针线活,干啥都行。”
夏荷听着来自亲奶奶和亲姐的吐槽,无力反驳,认命般的低下头,装作听不见。
不了解夏荷的杜莟,见她这模样也被逗笑了。
果不其然,夏荷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就坐不住。
可现在她又没什么想做的事,做点吃食吧,这段时间家里吃席,她还真没有什么想吃的。
出去溜达吧,外面又太冷了,她不想出去。
最后夏荷自己在院子里面逛了一圈,干脆去地窖帮忙挖土去了。
夏有福见她拿个铁锹过来,打趣她:“你还真干呀,你这手都没干过重活,一会儿手上可别再磨出血泡来了。”
夏荷一本正经回他:“我觉得你提醒的有道理,我上去拿个手套再来。”
说完铁锨一扔,屁颠屁颠的又跑上去了。
等她准备好所有的装备后,刚干了一小会儿就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夏老太见她装备齐全的模样,一脸嫌弃:“我看你一上午是啥也没干,时间全用来准备你身上这身行头了吧。”
杜莟和夏槿几人打量着夏荷这身装扮,只见她双手戴着手套,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围裙,嘴巴上还用一块布巾围了起来。
夏槿打趣她:“小荷,你这包裹的这么严实,又是围住鼻子嘴巴,又是戴帽子的,你确定你干活的时候,不会喘不过气吗?”
夏荷一把扯掉围着嘴的布巾,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我说怎么喘不过气了,我还以为是我干活累的,感情是闷的呀!”
这话一出,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活儿没干多少,行头倒是不少。”
一番笑闹后,做饭的做饭,烧火的烧火。
吃完午饭,夏荷也不打算再去挖土了,老老实实的拿着账本子开始算最近家里的所有支出和收入。
最近一段时间,家里又是办喜事又是买地买铺子的,花销不少,进账还真没几个。
一番算下来,夏荷发现自家的银子根本就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原本还有九两多呢,十来天过去了,家里的银子也只是堪堪多了一点点,如果她没算错的话,家里目前一共是11两多一点。
夏荷叹气,花钱容易挣钱难,挣大钱更是难上加难。
要想来钱快,就只能等开春卖蕨菜干和笋干了。
迄今为止,这两项算是他家主要进账的大头。
看来这生意还是不能丢啊,趁着农闲得趁早打算才是。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
等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就按照在县城摆摊的模式,开始售卖他们带过去的东西。
就这么卖了一上午,他们非常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本地的商人,愿意按照沈墨寒等人的要价收购。
沈墨寒最开始的时候,怕对方有诈没敢直接答应,只说要商量之后再给他答复。
趁着这个空隙,四人在城里奔走多方打听,等把买家的信息了解清楚后,这才答应和买家的合作。
顺利的交完货,沈墨寒几人又想着空车回去太不划算了,便又一起商量着在府城买些这边县城里没有的东西,或者是卖的比较便宜的东西,他们也好来回赚个差价。
于是一行人又开始在城里奔走打听,又花了几天时间,这才把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
不出意外,此时几人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说不定用不了几天就到家了。
第二日,夏荷的心里装着事,也就没有睡懒觉,夏家人陆陆续续起来时,听着外面的动静,她也跟着起来了。
起床第一件事,当然是去看她昨天下午做的淀粉了。
在夏老头的帮助下,爷孙两个把装淀粉水的木桶提到后院,再把水给倒掉。
“小荷,这地瓜淀粉看着好像有些黑呀!是不是做坏了。”
夏荷凑近一看,好像确实是有些黑,淀粉黑的话,做出来的粉丝颜色也不好看。
“没事,咱们再加水洗一遍粉就行。”
夏老头一脸懵,不太理解夏荷口中的洗粉是什么意思。
这淀粉本来就是粉末,一加水就和水融在一起了,这怎么洗呀!
夏荷看他疑惑,也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爷,咱们先把这水全部倒掉,然后在把淀粉挖到一起,再继续加水沉淀一下看看吧。”
夏老头虽然还是没搞懂夏荷说的话,但是并不耽误他行动。
既然孙女说了那就试试呗,万一成了呢。
两人快速的把淀粉重新加上水,然后在给提到厨房去沉淀。
这会儿室外的天气还是有些冷,虽然放到室外不至于一会儿就冻上,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有冰渣的。
为了保证地瓜淀粉更好的沉淀,两人还是都给拎去了厨房。
“小荷,我和你娘去县城摆摊了,你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了,回来的时候我给你带上。”
夏荷想了想,有些不确定的问张秀“二婶,家里做番椒油的材料还有吗?”
“好像还真不多了,我去看看。”
张秀朝着仓房走,不一会儿屋里就传出她的说话声。
“东西都不多了,可以再多买一点。”
李翠花从骡车上探出个头,应声道:“行,我们下午回来的时候再多买一点。”
夏老太也喊:“再多买点猪板油。”
两人走后,夏老头拉着夏有福继续去挖地窖,杜莟带着夏槿和夏栀坐在屋里边烤火边学刺绣。
姐妹两个学的都很认真,杜莟也愿意教她们。
杜莟看她自己一个人无聊的坐在一旁扒拉火盆里面的炭,出声问:“小荷要不要一起学。”
突然被点名的夏荷吓了一大跳,反应过来后就开始疯狂摇头。
夏老太在一旁看的好笑:“咱们家小荷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让她做针线活。
她那屁股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坐着,就跟长了根刺一样,坐一会儿就难受,要是不起来走走,都能要了她的命。”
夏槿也在一旁笑“哈哈哈,奶说的没错,只要不让小荷做针线活,干啥都行。”
夏荷听着来自亲奶奶和亲姐的吐槽,无力反驳,认命般的低下头,装作听不见。
不了解夏荷的杜莟,见她这模样也被逗笑了。
果不其然,夏荷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就坐不住。
可现在她又没什么想做的事,做点吃食吧,这段时间家里吃席,她还真没有什么想吃的。
出去溜达吧,外面又太冷了,她不想出去。
最后夏荷自己在院子里面逛了一圈,干脆去地窖帮忙挖土去了。
夏有福见她拿个铁锹过来,打趣她:“你还真干呀,你这手都没干过重活,一会儿手上可别再磨出血泡来了。”
夏荷一本正经回他:“我觉得你提醒的有道理,我上去拿个手套再来。”
说完铁锨一扔,屁颠屁颠的又跑上去了。
等她准备好所有的装备后,刚干了一小会儿就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夏老太见她装备齐全的模样,一脸嫌弃:“我看你一上午是啥也没干,时间全用来准备你身上这身行头了吧。”
杜莟和夏槿几人打量着夏荷这身装扮,只见她双手戴着手套,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围裙,嘴巴上还用一块布巾围了起来。
夏槿打趣她:“小荷,你这包裹的这么严实,又是围住鼻子嘴巴,又是戴帽子的,你确定你干活的时候,不会喘不过气吗?”
夏荷一把扯掉围着嘴的布巾,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我说怎么喘不过气了,我还以为是我干活累的,感情是闷的呀!”
这话一出,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活儿没干多少,行头倒是不少。”
一番笑闹后,做饭的做饭,烧火的烧火。
吃完午饭,夏荷也不打算再去挖土了,老老实实的拿着账本子开始算最近家里的所有支出和收入。
最近一段时间,家里又是办喜事又是买地买铺子的,花销不少,进账还真没几个。
一番算下来,夏荷发现自家的银子根本就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原本还有九两多呢,十来天过去了,家里的银子也只是堪堪多了一点点,如果她没算错的话,家里目前一共是11两多一点。
夏荷叹气,花钱容易挣钱难,挣大钱更是难上加难。
要想来钱快,就只能等开春卖蕨菜干和笋干了。
迄今为止,这两项算是他家主要进账的大头。
看来这生意还是不能丢啊,趁着农闲得趁早打算才是。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