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买牛2-《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

  夏长福把夏老头偷偷拉到一旁道:“爹,我觉得这个不错,虽然说母牛不如公牛力气大。

  但是价格不高,而且还带着一个公牛崽子。

  刚好最近两年咱们家地不多,买只母牛也完全够用了。

  等过明年地多了,小公牛也长大了,刚好能派上用场。”

  夏老头一想也是,心里不由的偏向夏长福的话,本就心动的他,现在更加心动了。

  花和买优等公牛一样的钱,买了一头母牛外加一头公牛崽,这么一算确实很划算。

  夏老头来到村长面前,询问他这牛怎么样?

  村长压低了声音道:“这头母牛确实不错,我刚刚看了牙口,这应该是生的第一窝小牛,正是壮年。

  而且价格也不贵,你要是想要可以买。”

  买牛到底是大事,夏老头没直接开始砍价,又绕着两头牛检查了一遍。

  见牛没什么问题之后,便开始找茬:“老板,这头母牛长的不怎么壮实呀,看着没多大力气,能下地干活嘛?”

  另外两人一听这话,立马明白夏老头的意思,也开始找茬。

  “是啊老板,这小牛犊看着也没什么精神,脑袋耷拉着,能养活嘛?”

  那卖牛的人也不是个傻的,这种套路他可见多了。

  “三位放心,咱们这市场里面的牛都是好的,绝对没生病。

  而且这牛都是从府城那边刚运回来的,长途跋涉的,还没有缓过来,回去养上两天就好了。”

  双方一顿输出,夏老头最终以25两的银子,拿下一大一小两头牛。

  当场又在牲口市场买了一辆牛车,又花了一两200文。

  买完牛之后,夏老头又拉着村长去街上吃了一碗馄饨,另外一人又买了三个大包子。

  都是庄稼汉子,光靠一碗馄饨肯定是吃不饱的。

  请人来办事,不让人吃饱怎么行,买包子的时候,夏长福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村长知道夏家如今不比以前了,也就没推辞,跟着一起去吃了早饭。

  吃完早饭之后,三人又在县城里面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用的东西,这才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夏长福赶着牛车,脸上的笑就没停下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捡到了钱呢。

  到了村口,夏老头和村长分开的时候,又从背篓里面拿了一包点心塞给他,村长推辞不过,这才收下。

  几人回来的时候,刚好是天最热的时候,因此一路回来也没遇到多少人。

  饶是如此,父子两人一路从村里走到村尾,也用了不少时间。

  主要是村里人太热情了,这年头村里谁家买头牛,那可都是大事,足够村里人讨论半个月了。

  尤其是夏家这次又一下子买了两头牛,虽然另外一头是小牛,但那也是一头牛呀。

  一家有两头牛的,十里八乡的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了,谁看了会不羡慕呀。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到家的时候,夏家其他人也都已经得到消息了。

  当然不是谁特意跑到他们家把这消息告诉他们的,而是村里一些遇到夏老头的人,都跟着夏老头父子两人一起来夏家了。

  不光如此,几人在路上讨论的声音很大,也引来了不少出来看热闹的人。

  所以等到夏家的时候,几乎大半个村子里面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了。

  这年代谁家买牛都是大事,村里人都跟着高兴,就像是自己家买牛一样,一个个的都激动的不行。

  更重要的事,前去凑热闹是有好处拿的,有好处拿的热闹谁不愿意凑。

  哪怕是这么大热的天,也抵挡不住大家伙儿的热情。

  夏老太几人听见外面的说话声,知道肯定是夏老头他们买牛回来了,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李翠花连忙把院门打开,果然就看见了半个村子的人,都朝着夏家这边来了。

  夏长福把牛车赶到夏家院里,然后就把从县城买回来的鞭炮,拿到院门口点燃。

  这边有个习俗,不论是谁家买了新牛车,都要在牛车赶回家之后,放上一挂鞭炮,以示庆祝。

  不光如此,主家还会准备一些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请大家沾沾喜气。

  这不,牛车一进门,夏老太就从背篓里面拿出特意交代夏长福买回来的东西,朝着大家伙的方向撒了出去。

  夏家人大方,撒出去的东西不光有花生和糖,还有铜板。

  铜板不是必要的,大方的主家会撒一些,不撒也没人说什么。

  毕竟大家都是庄稼人,挣钱不容易,没人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点钱,直接就白送给其他人。

  人群里有人见夏老太撒的有铜板,瞬间开始疯抢起来。

  这可都是白捡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抢到一文都是赚的。

  “这夏家人也太大方了吧,看来这竹笋生意没少挣。”

  “是啊,这么多年,咱们村子里面除了村长家买牛车撒了铜板,其他人家还真没撒过。

  看来夏家这次没少挣,铜板都撒了。”

  另一个人瞥了他一眼,开口怼道:“可拉倒吧你,这么多年除了村长家,你还见谁家买牛车了。”

  “怎么没有,大力家不就有牛车吗?”

  “大力家的牛车还是他们之前住在镇上买的,怎么买车的时候你去了,你看见了?”

  那人被怼的没话说,努了努嘴转身走了。

  这些年风调雨顺,竹溪村虽然家家户户过的都挺不错,但是买牛车的人家还真没有。

  毕竟这牛车太贵了,不是寻常人家能买的起的。

  就算是家里条件好的,三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辆牛车。

  这么一算,可没有人舍得买,就算是手里有余钱的也是攒着不敢花。

  家里那么多孩子,那个都要娶妻生子,盖房买地更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执念,哪有多余的钱买牛车。

  有那钱还不如先买上两亩地,让家里人能吃饱饭呢。

  撒了东西之后,大家又围着牛车看了看,人群慢慢就散去了。

  只留下一些和夏家关系好的人家,还在屋里坐着,聊聊夏家新买回来的牛。

  “老三,你这牛买的不错,母牛牙口嫩,长的也壮实。

  小牛一看就不错,更何况是个公牛。”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