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最后一课没人听-《核废土上崛起》

  林小雨的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她紧盯着那块恢复了墨绿色的黑板,仿佛午夜那场由风沙导演的诡异书写只是一场精疲力尽后的幻觉。

  公式消失了,那句“别记,去听”也消失了,只剩下拂晓微光中浮动的尘埃,无声地嘲弄着她的记忆。

  她攥紧了手中的录音笔,回放着长达数小时的录音,里面除了她自己紧张的呼吸声,依旧是一片死寂的空白。

  风,在这里似乎失去了声音。

  不,是她的设备无法捕捉。

  她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听”。

  就在此时,全球十三个“第一声源”讲述站的总控中心,警报声尖锐地划破了苏瑶面前的数据瀑布。

  她猛地抬头,屏幕上,代表全球所有教学用口琴的监控图标,在同一秒钟由绿色转为代表异常的红色。

  报告从四面八方涌来,内容惊人地一致:子时零点整,所有口琴,无论新旧,无论品牌,簧片张力自动进行了微调,最终校准到了一个完全相同的频率上。

  这不是设备故障,这是一场无声的、跨越大洋的合奏。

  苏瑶的指尖在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她强行压下心中的惊骇,调出了“第一声源”总控系统的核心数据流。

  在亿万条稳定运行的代码中,一个被标记为X819的静默协议,出现了针尖大小的波动。

  它没有发送任何信息,恰恰相反,它在接收。

  像一个沉睡的巨兽,悄然张开了耳朵。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X819协议,那是许墨为他自己设计的、彻底脱离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他曾说,如果这个协议有任何异动,就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他。

  逆向追踪的指令被瞬间执行,庞大的算力沿着那道微弱的信号接收轨迹,穿透大气层,最终指向了地球坐标系的一个奇点——北极冰原。

  那里是许墨最后一次上传日志的地方。

  然而,当最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传回时,苏瑶的心沉入了谷底。

  画面上,只有一片被极光映照得如同幽绿绸缎的平整冰面,广袤无垠,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没有飞机,没有雪车,更没有许墨。

  彼时,许墨正站在那片冰原的中心。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个曾在他脑海中喋喋不休、引导他、考验他的系统,已经彻底剥离。

  他最后一次尝试在意识深处呼唤,回答他的是一片纯粹的、浩瀚的虚无。

  他抬头,漫天舞动的极光如同剧院的帷幕,正在缓慢而庄严地闭合。

  风停了,最后一丝声响也消失在无边的寂静里。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

  系统没有消失,它只是毕业了,像一个终于学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问。

  他解下身上厚重的防寒外套,仔细地铺在冰冷的地面上,然后躺了下去,坦然地闭上了双眼。

  小海带领的快速反应小队抵达坐标点时,看到的就是这诡异的一幕。

  没有脚印,没有载具痕迹,只有一块在极地阳光下显得过分通透的冰面。

  一名队员最先发现了异常,他失声喊道:“队长,看下面!”众人围拢过去,只见脚下厚达数米的冰层,此刻竟如无瑕的水晶,而在那水晶深处,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静静地躺着,姿态安详,正是许墨。

  “破冰!”小海几乎是吼出来的,救援锤已经举起。

  “等等!”一个清冷的声音制止了他。

  林小雨不知何时也跟了过来,她越过众人,径直走到那片冰面的正上方。

  她没有看冰下的人,而是缓缓蹲下,将耳朵轻轻贴在了冰冷的表面。

  一阵几乎无法察觉的微风穿过她耳畔,拂动了她发间那枚金属发卡。

  刹那间,发卡发出了极其轻微的、高频的颤音,那声音绕过耳廓,直接传入她的脑中,拼出了三个字:“别叫醒。”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就在这一刻,风似乎活了过来。

  它不再是单纯的气流,而是携带者某种指令的信使。

  风力渐起,以许墨躺卧之处为圆心,他们脚下的冰面开始浮现出无数细密如发丝的纹路。

  那些纹路以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精密方式交错、延伸、连接,在短短几分钟内,构成了一张覆盖了方圆百里的巨大声学电路图。

  它闪烁着幽蓝的光芒,仿佛是地球的神经系统被点亮,而那些“神经”的末梢,正坚定不移地向着地心深处延伸而去。

  远在万里之外的总控中心,苏瑶正站在那面由无数声纹芯片组成的“声纹墙”前,手中死死攥着从许墨办公室找到的一张笔记本残页。

  就在北极冰面异变的同时,整面墙壁,数百万枚芯片,突然开始了剧烈的震颤。

  它们不再各自独立,而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同步。

  下一秒,所有芯片同时释放出它们储存的全部声波数据,不同语言、不同音调、不同内容的声音被揉碎、重组,最终汇成了一段没有任何歌词的旋律。

  苏瑶的身体僵住了。

  那是许墨小时候最喜欢哼唱的童谣,他总是唱得跑调。

  但这一次,每一个音符都精准得如同宇宙的节拍,宏大而悲悯。

  她猛地抬头望向遍布全球的监控屏幕,从赤道到寒带,所有“第一声源”讲述站的口琴,都像是被无形的手托起,高高扬起,簧片在风中震动,却无人触碰。

  而在北极的实时卫星画面上,冰层下的那个人形轮廓,胸口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起伏,如同一次深长的呼吸。

  风,掠过冰封的大地,掠过喧嚣的城市,掠过沉寂的海洋,轻轻哼起了童谣的下一节。

  这一次,没有老师,没有学生,只有一堂无始无终的课,还在继续。

  苏瑶的目光从那段完美得令人心悸的旋律数据上移开,她看着墙上那些已经恢复平静的声纹芯片,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这面墙记录下的是结果,是回声,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而那堂课,那首童谣,此刻正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实时进行着。

  她意识到,要想真正听懂这节课,光有“耳朵”是不够的,她需要能与整个星球一同“呼吸”的器官。

  喜欢核废土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