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咱爷们喝点?-《娱乐,综艺之旅》

  本山传媒影视基地在苏家屯,三百亩的园区深处藏着一处特别的居所。小沈鹤说这里原本是工人住的简易炕房,被老赵改造成了一座农家小院。

  虽不常住,老赵却日日流连于此。院中有井,水泵抽水入池,菜地规整,防蚊草沿边而生,夏夜少有蚊扰。

  这并非真正的田园农家,而是一方精心雕琢的怀旧家园。对老赵而言,可能砖瓦草木间,皆是心安。

  白夜跟着小沈鹤到达时,正撞见赵本山戴着草帽在凉亭里乘凉。老爷子一身打扮很潮,oversize的黑色T恤配破洞牛仔短裤,脚上趿拉着限量版AJ拖鞋,要不是手里摇着把蒲扇,简直像个嘻哈老炮儿。

  “师父!"小沈鹤隔着老远就喊

  白夜跟着走进凉亭,微微躬身:"赵老师好,我是白夜,初次拜访,给您添麻烦了"

  赵本山蒲扇一停,眯着眼打量他:"知道知道,唱英文歌那个嘛!"突然东北话切换成塑料英语,"Wele to 东北!"

  小沈鹤一个趔趄差点栽了。白夜憋着笑,瞥见凉亭石桌上摆着黄瓜,香瓜,西瓜,柿子,旁边居然配着法式马卡龙——这混搭风,很赵本山。

  “坐!"老爷子蒲扇拍了下竹椅,"尝尝这黄瓜和西红柿,我刚从地里摘的”

  白夜也没客气,拿起黄瓜就啃,咔嚓一声脆响:"可以,有黄瓜味!"他嚼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朝赵本山竖大拇指。

  赵本山乐了,蒲扇往藤椅上一拍:"你小子识货!这黄瓜没打药,好吃。"

  白夜环顾四周,菜地里的辣椒、茄子长得都很好。他由衷感叹:"赵老师,这小院可真不错,比那些豪宅接地气多了。我在鹤哥豪宅过来,他那个菜地和你这比差老了,他那都荒废了"

  小沈鹤看了一眼白夜心说你怎么还拉踩啊。

  老赵眯眼一笑,蒲扇往菜畦方向点了点:"你这话太对了,人啊就该接点地气。这些菜都是我自个儿种的——当然有人维护,我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指挥指挥。"

  白夜会意地接茬:"嗨,哪个徒弟来看您,就让他们下地干干活呗!"

  “他们?"老赵蒲扇一摆,笑得满脸褶子,"现在可都金贵着呢!"说着也拿起一根黄瓜,"不愿意干农活了,说实在没人愿意干活,都喜欢享受,有人都不愿意在东北待,都愿意去大城市"。

  小沈鹤正吃西红柿,闻言差点呛着。

  “这园子整好了是真挺累人。"老赵忽然感慨,"可要是哪天不闻着泥土味儿..."他拍拍手站起,"总觉得不自在,我就是农民出身,不能忘本,对土地有感情"

  白夜听着老赵的话,脸上挂着笑,心里却在嘀咕:"哪个农民出门坐私人飞机啊..."不过这话可不敢说出口,毕竟第一次见面。

  他顺着话茬接道:"赵老师,我正打算搞个农场,到时候您可得去指导指导。"

  老赵眯眼打量他:"你也喜欢农家生活?看你这样儿,大城市长大的吧?"

  白夜摇头:"县城,不过种田这事儿,估计是基因里带的。"

  老赵哈哈一笑,蒲扇往腿上一拍:"这话对喽!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农民?"他指了指菜地,"就像这土,你踩两脚,它就认得你。"

  白夜瞄了眼老赵脚上那双限量版AJ,心想:"这鞋怕是比菜园的收成都贵..."

  小沈鹤适时插话:"师父,小白做节目有一套的,他正筹划个新综艺,叫《向往的农场》,有菜地,有大棚,整的都是高科技,水肥一体化智能大棚,能控温控湿,压根不用打农药,因为没有虫害,土壤都消毒过的,生长过程人进去还要消毒”

  老赵眼睛一亮:"你这玩意儿我可整不明白,但听着就带劲儿!我这能整嘛"

  白夜笑了:“能整,不过东北冬天取暖费太高,成本太高,小了不划算,大了看您想法”

  老赵咂摸咂摸嘴:“也是,咱这儿贼拉冷。那你打算搁哪儿整啊?”

  白夜解释:“首都机场附近。本来就想租个农家院凑合住,干我们这行的成天飞,半夜飞回来不方便,附近的别墅我又买不起。后来琢磨着,食品安全问题这么严重,不如直接整个农场玩。再后来一想——嘿,现成的节目素材啊!”

  老赵乐了:“你小子,这脑袋瓜子,真灵泛!”

  小沈鹤赶紧接茬:“师父,小白可是中传毕业的高材生,正经科班出身!”

  老赵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是,现在年轻人都有文化,读书好啊。不像我们那会儿,”他转头看向白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你也教教我?让我这土老帽也沾沾文化人的光?”

  白夜连忙双手直摇:"可不敢当!我是看着您小品长大的,您是没有学历,可不是没有文化啊!" 他掰着手指头数,"我是学文化的,您可是传播文化的——这差着境界呢!"

  老赵被逗乐了:"哟呵,你小子挺会唠嗑啊!"

  白夜越说越起劲:“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有文化,最重要的是作品,不提小品了,您作品无数,电视剧你有《刘老根》和《马大帅》,电影你有《落叶归根》,最好的公路电影。”

  老赵乐得直拍大腿:"哎呦喂,你小子这是把我老底儿都翻出来啦。来之前做好功课了"

  白夜语气认真:“还真不是,不光是我,网上对您这些作品评价也很高,特别是马大帅,不过第一部更好,续集就…”他突然意识到说漏嘴,赶紧刹车。

  老赵却来了兴致:"有啥说啥呗?说!我老赵最不怕听实话。"

  白夜硬着头皮:"网友说第二部更像是闹剧,太散了,没有主线,不过我觉得反而更现实。但是编剧没把握好,没串起来”

  老赵点点头:“确实是,时间不够,没打磨好,好作品都是打磨出来的”

  白夜附和:“确实,乡村爱情也是,前二部不错,后面就差点意思”

  老赵乐了:“你是第一个第一次见面和我说,差点意思的年轻人”

  “哎呀妈呀,可算遇见个敢说真话的了!这些年见我的小年轻,一个个都跟捧哏似的,就会说'好好好'。"

  白夜连忙解释:“其实也挺好,只是比第一部差点意思,珠玉在前,续集就有点下滑”

  老赵:“没办法啊,续集难度太大了,只能加新人物,结构性的喜剧就好看,硬来就会累,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很好,火炬手就很累人,”

  “续集为啥难?就跟种地一个理儿!"他掰着手指头数落,"头茬瓜最甜,二茬瓜就寡淡;头茬韭菜最鲜,二茬就得猛施肥——可化肥催出来的味儿能对吗?"

  白夜点头:“我知道,综艺也一样,第一季有新鲜感,第二季想要获取一样的效果,创作难度是加倍的”

  “可不咋的!就跟咱这二人转似的,头回听觉得新鲜,要是连着让你听十遍,再好的调儿也成噪音了!"

  白夜摇摇头:“不一样,您的小品百看不厌,可能再过十年,看了无数遍,还会停下来在看一遍,就像西游记,好作品真的是百看不厌”

  老赵回忆起来往事:“那都是打磨了无数遍的作品,本子改了又改,演的无数次,一个二十分钟的作品,用了无数的时间打磨,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了。用了无数心血”

  白夜摇摇头,语气里带着无奈:"现在市场节奏太快了,《喜剧人》这种节目一周就得出一个新作品,"

  老赵眉头一皱:"那能行吗?喜剧最讲究火候!"

  “所以我们现在玩的是团队战。"白夜眼睛一亮,掰着手指数,"比的是三样:第一,团队多年积累的素材库;第二,幕后编剧的能力;第三,演员的表演功底。如果没有团队很难适应这么高强度的比赛"

  继续解释道:"虽然播出是一周一期,但我们可以提前录制,拉长创作周期。制作团队是C台的马冬的班底,您应该熟悉。"

  老赵摆摆手:"马冬我知道,挺靠谱。"他喝了口茶,"这事听着挺好,是个不错的平台。"

  白夜接着说道:"这次是四家联合投资,我组的局,马冬负责制作,加上赵家班、德芸社,会成立一家新公司,四家各占股份。"

  老赵笑了笑,蒲扇一摇:"这些事你去找下面的人谈吧,我不插手具体经营。"

  白夜爽快应道:"好,那我和团队对接。"

  小沈鹤在一旁插话:"师父,这项目真要成了,师兄弟在喜剧届江湖地位这块啊…!"

  老赵眯眼望向菜园,意味深长地说:"喜剧啊,归根结底还是得让人笑。别光顾地位,把本心弄丢了。"

  白夜认真点头:"您放心,作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第0期表演赛还需要您出山镇镇场子,加上郭老师,我在去试试陈小二陈老师,"

  老赵笑了:“野心不小啊你”

  白夜眼神认真:"赵老师,这事儿我想得很清楚。不是图热闹,是真想给喜剧留点东西。您、郭老师、陈老师,代表的是三个时代的喜剧巅峰。"

  老赵手里的蒲扇停了停,眼角的皱纹舒展开:"你小子倒会戴高帽。"

  “不是高帽,是实话。"白夜坐直身子,"现在喜剧市场看着热闹,实则浮躁。我想做的这个平台,既要流量,更要留量,留下真正的好作品,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商业价值,可以共赢”

  “你和郭老师都可以推徒弟一把。其他喜剧人也需要一个出头的平台,有能力就上嘛”

  老赵:“晚上别走了,因为你这段话,我炒几个菜,陪我喝点”

  白夜摇摇头摆摆手。

  老赵一听急了:“还有事,没时间,咋的?还是瞧不起我老的手艺?

  白夜赶紧摆手:"哪能啊!我是真没酒量,吃饭行,喝酒不行,怕糟蹋您的好酒..."

  老赵笑了:“嗨,喝好就行,能喝多少喝多少,不挑你,实在不行给你兑雪碧!"

  小沈鹤在后头起哄:"师父您偏心!我上次喝吐了您还骂我糟践粮食!"

  “你那是自不量力!"老赵头也不回地吼,转头对白夜秒变笑脸,"咱爷俩慢慢喝”

  白夜招呼远处的张天艾:“赵老师我给您带来点茅台,第一次来,也不知道你爱喝什么,你说下次我给你带”

  老赵一听:“我早瞧见那丫头拎着礼盒在那边上转悠半天了。"

  白夜笑着招手,张天艾赶紧提着礼盒过来。老赵接过来看了看:"哟,还是十五年陈酿!"突然板起脸,"下回来带点水果意思意思就行"

  “您这话说的,第一次登门,总不能真带俩苹果糊弄吧?"

  小沈鹤凑过来看酒瓶:"师父,这酒可以,您不要我拿回去!"

  老赵作势要打:"就你话多!"转头对白夜,"其实啊,带礼不带礼的真不打紧..."突然压低声音,"但这茅台可比上次大鹏送的假酒强多了!"

  “假酒?”

  小沈鹤解释:“被人骗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