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年代文里的泼辣寡妇2-《快穿之得闲》

  小说是一本七零年代文。

  两个知青下乡过程中相知相守,一起考大学的故事。

  可如今,才1964年7月,距离启动剧情还有十一年。

  原文中夏有米只是一个路人甲,戏份很少。

  她的身份是文中反派的便宜娘,是个寡妇。

  总算跟男女主隔着辈分,不用去掺和他们的剧情线,夏有米长舒了一口气。

  转而想到她在原文的几句描述,看不出到底经历了什么。

  只能从记忆中慢慢提取。

  然后,一段狗血的故事,将她雷得一激灵,恨不得将媒婆拉出来再打一顿。

  简单来说,马媒婆牵线的三段姻缘乱套了。

  以男孩为中心。

  小反派陶蒲的亲爹亲娘是真爱。

  但发生了意外。

  亲爹陶向荣原本要娶胡家姑娘,然后娶回了夏有米。

  亲娘邹芳茵原本要嫁城里大户,结果因为意外怀孕,还倒赔了马媒婆一笔钱。她苦苦等着孩儿亲爹陶向荣来接她,三年后,最终等到牺牲的消息。

  随即,她也一命呜呼了,留下三岁的反派。

  胡家是马媒婆的亲戚家,在见识到邹芳茵的对象时,就起了心思想要顶替她。

  结果正好邹家女儿意外怀孕,自己堕了名声,不仅让出这个好对象,还赔了钱。

  马媒婆两头吃。

  自然也不愿失去大把彩礼,就瞒着对方将胡晓玉嫁了过去。

  结果,那家人发现不是邹家女,大为恼火,他们本就冲着邹芳茵娘家,也就是小反派陶蒲的外婆家才求娶的。

  结果,是鸡飞狗跳。

  胡晓玉也不愿离婚,她死死缠住了那家人,成为一对怨偶。

  而,村里孤零零的。

  夏有米原本的议亲对象,也就是陶向荣的亲弟老三陶向才。只能继续打着光棍,谁让他们家为了省下一份说媒钱,给两个儿子同时议亲,结果闹个大的。

  幸亏也撞到了个好儿媳,许给老二本身没问题的。

  他们陶家老两口还嘲笑过胡家和邹家。

  一个浑水摸鱼被人揭发。

  一个婚前发现意外有孕。

  都不是好处理的。

  结果。

  直到,发现在老二回村探亲的几次里,他们小夫妻相处得不尴不尬,孙子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才得到老二坦白。

  原来,他中意的是邹家姑娘。

  当初也是马媒婆满口答应一定谈妥的,结果,为了利益最大化。只将夏有米一人塞给了陶家,还特意选择了在外当兵的陶向荣。

  即便是揭发,也很难找她麻烦,只能吃闷亏。

  陶向才那儿许诺免费寻个好的也能糊弄过去。

  这一波操作下去,马媒婆美滋滋数着钱去了另一个村,留下几人大眼瞪小眼。

  另外,邹芳茵生完孩子以后,一直身体不好。

  村里唯一的亲人邹姑姑严厉,不许她再联系那个负心汉。

  陶向荣几次回来也找不到人。

  直到,小反派陶蒲满了周岁,他们意外撞见,这才知道多了个儿子。

  这下,陶家人炸了。

  因为三个兄弟早就分了家,陶家老两口是跟着小儿子住,有什么大事也在小儿子家商议。

  所以,小孩的存在,一直都是瞒着夏有米的。

  甚至陶老二还说对不起她。

  自己根本过不了心里的坎,没碰过人家姑娘。可能,正巧对方没有母亲的教导,不大懂那男女之事,只以为是陶向荣性格冷淡。

  也这么开朗地过着小日子。

  因一些共同的愧疚,陶家人对夏有米愈发好,甚至还帮她分到了精品田的耕种。还因为夏有米吃苦耐劳,学东西快,照顾出来的稻田长势很好。

  被推荐到农校试验田干活。

  比一般村民的待遇好多了。

  可这些,都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

  即便他们打算过了,等陶向荣安定下来,就跟夏有米说开。

  还能把她当作家人,可以为她重新寻上一桩好的亲事。

  陶向才还觉得自己可以娶。

  但被精明的老夫妻制止了,甚至为了打消儿子的念头,还急忙重新为他寻个媳妇。

  他们不是认为夏有米不好,还能省下彩礼钱呢,但是,丢不起这个人。

  兄弟俩娶一个老婆,在破旧俗的风气下。

  实在抬不起头。

  变故就发生在,陶老三的新媳妇儿进门,正怀上一胎。部队传来了陶老二的死讯,这个消息甚至没有遗漏邹芳茵居住的村里落。

  将本就吊着一口气的人一同带走。

  邹姑姑头大,办完丧事就想离开,还想商量着把陶蒲丢给陶家老两口。

  可新媳妇不干。

  她自己正怀着,还替二伯哥养娃,没这个道理。

  他不是有个正经媳妇儿吗?

  瞧着一家人支支吾吾的,老三媳妇就把这件事儿给捅到了夏有米这里。还直接将小孩给领进门,给了她好大的下马威。

  原本还在伤心丈夫离世的夏有米。

  被新弟妹胡晓丹一番数落,这才知道当了傻子。

  而且,是那种比绿毛龟更憋屈的,纯种接盘侠。

  这不是欺负她娘家没人吗?她大闹整个溪边村,好一番发疯打砸摔碗,因为耽误了工期,还差点把工作搞没。

  众人围观她的怒火,也只是多了点谈资。

  最后,还是邹姑姑稳住她。

  耐心赔礼道歉,还帮她写报告请示上级,保下了试验田的工作。

  然后在一通劝说下,糊弄着这么过日子。

  原文中,

  反派陶蒲有几段对于养母的回忆。

  “她原不是个聪明的,总被人忽悠着干活,甚至,还有人想抢她试验田的工作。都抢成功了,还是教员不认同顶替者的成果,才重新把她找回去。”

  “后来,她脾气越发不好,可总没短我几分吃穿,能念书和考大学,完全是托了母亲的福气。”

  “早逝的亲爹娘害人害己。多一句坦诚那么难吗?非让无辜者受苦,所以,我最瞧不上那些打着真爱的名义,让身边人倒霉的男女。”

  “她走后,没有人再能打我,训我,护我。”

  “余生,我都在后悔发迹太晚,没让她多享受几天好日子。”

  “我恨那两个害了母亲的人。”

  “我要报仇。”

  “......”

  所以,反派成为反派的动机,与夏有米相关。

  原文没有细细交代,但根据经历和时间,推测跟她的工作试验田相关。

  如今,

  盯着这件事的不少,尤其是新来的知青。

  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科研工作农妇怎么能胜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