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泼点脏水-《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

  张启明接着讲道:“米国如今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全力发展电子科技。全球有识之士,都在紧紧跟随。

  亚洲的狮城国、东瀛、南韩无一不在大力发展电子科技,经济迅猛崛起。

  就连我们的宝岛省也在大力发展电子科技,这几年经济发展愈发迅速。

  我们香江政府在做什么呢?”

  张启明说到此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鄙夷:“香江政府在总督的领导下,学习米国去工业化,却不学米国发展高端科技,反倒跑去搞金融、地产。

  金融、地产能带动多少就业呢?

  就拿地产来说,香江的土地就这么多,总不能一直开发土地吧!

  开发完了又该如何呢?

  金融行业,就更不用提了,只有少数精英人士能够从事。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去从事金融工作。

  只有科技、实业这些能够生产出消费产品的企业,才能够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香江市民才能有工作来养家糊口。

  如果不做出改变,长此以往,香江的经济必将毁掉。

  最终获益的只会是少数几个人,而这几个人也只会是地产商、金融大亨。

  几百万市民,将会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张启明看着张健中、荣公子和林广罩三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暗自一笑,然后一脸严肃地说道:

  “这可不是我张启明在故意夸大其词。

  实际上,这种危机早就已经初现端倪。

  你们要是仔细观察一下香江现在的环境,就会发现贫民窟和富豪区,简直就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

  如果经济结构不做出改变,这种情况以后将会成为常态。

  我知道大陆现在改革开放,也没少听取香江富豪们的建议。

  就是不知道,给这些建议的到底是地产商、金融家,还是实业家。

  如果是前两者,那后果……

  也许这就是英伦政府想要的结果,也说不定。

  哦…算了…我还是不说了!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你们别往心里去,就当没听到过!”

  张启明说到这里,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随口问道:

  “我听说工行去年在魔都,开始进行证券柜台交易的试运行。

  海角省也准备学习香江的地产经济,打算引入‘楼花’模式来发展经济。

  我不知道这是谁提出来的建议?

  前者倒还没什么,金融搞好了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对实业融资发展还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后者嘛……就很难说了!

  你们也知道,我一直都不看好地产经济持续性,所以不用考虑我的建议!”

  张启明不动声色地把脏水泼完后,就闭上嘴巴不再说话,自顾自地喝起茶来。

  张健中、荣公子和林广罩听了他的话,心里不由得直冒凉气。

  “我们怎么可能不在意?”张健中、荣公子和林广罩在心中疯狂呐喊。

  这几年,无论是香江的一些富豪,还是国际上的各方势力,都一直在游说华夏开放金融和土地行业。

  如今,情况已经开始有所松动,工行也确实在去年开始试点运行证券融资交易。

  海角省划分区域,开放土地,大力发展地产经济,目的在于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的资金流入。

  试图打造出另一个香江、狮城。

  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明年就会开始试运行。

  如果这真的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阴谋,那后果……

  张健中、荣公子、林广罩三人相视无言,表面上故作镇定,内心却早已如惊涛骇浪般翻涌。

  张健中开口问道:“张生,我看香江的地产楼花模式发展得挺不错的,这里面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正在悠然喝茶的张启明,听到张健中的询问,心里便清楚海角省的地产试点,肯定是已经敲定了。

  这种大事一旦确定,就不可能再有变数。

  张启明前世曾看过相关的报道,海角省在香江资本和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之后,地产危机骤然爆发。

  海角省的经济也从全国的前列,一落千丈,跌至倒数几名。

  留下的,只有一片片烂尾楼。

  即便到了后世,那些烂尾楼依旧是海角省的一张“名片”。

  张启明微微一笑,说道:“任何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楼花也不例外。

  它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但弊端也很明显,容易失控,导致泡沫化,引发炒楼热潮。

  如今香江地产的泡沫化如此严重,实际上就是楼花造成的。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留下一堆烂尾楼。”

  “张生,我看香江并没有烂尾楼啊?”荣公子疑惑地问道。

  张启明听到这个问题,笑着回答:“那是因为香江的楼市是完全市场化的。

  开发商在调查了有购房能力的人数后,会有意减少地皮开发,抬高房价。

  房子少,人多,一旦有楼盘推出,就会迅速售罄。

  自然不会出现烂尾楼。

  要是房子比人还多,供过于求,你看会不会有烂尾楼!

  你们调查过国内有多少人买得起房吗?

  我记得现在国内的工人,好像都是由企业分配住房的。

  他们有了房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再花钱买房?

  如果国内要推行楼花模式,我觉得你们最好还是先做个调查。”

  张启明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些建议。

  他知道阻止海角省地产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说几句警示的话。

  能避免最好,就算不能,也希望能尽量减少损失。

  “非常感谢张生的建议,我们一定会慎重考虑!”李广罩感激地说道。

  张健中、荣公子两人也赶忙表示感谢。

  张健中满脸狐疑地问道:“张生,您刚刚提到计划在新界打造新城,目的是要打破香江原本由英伦设定的经济结构。

  英伦政府肯定也能洞悉您这么做的意图,您觉得他们会应允吗?”

  张启明回应道:“西方资本注重的是利益,如果能从其他合作中获取更多利益。

  我想他们不会介意批准我的提议。

  在这方面我已有所筹备,通过的概率很大。”

  张启明并没有详细说明,他和英伦方面具体达成了哪些合作。

  这让张健中、荣公子和林广罩三人感到十分好奇。

  他们完全想不明白,张启明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能够让英伦政府愿意,付出可能破坏地产经济的巨大代价,来同意这个合作。

  张启明虽然身家千亿,但这种涉及到千亿资金的项目,肯定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谨慎决策的。

  这样的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只是,这其中肯定涉及到张启明的商业布局,他们不好直接追问张启明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

  这次他们前来拜见张启明,主要目的就是想弄清楚新界新城计划,是否会对他们鹏城地区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无法阻止这个项目通过,那么他们就必须想办法参与其中,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时,李广罩开口说道:“张生,我听说这个新城计划,要解决两百多万人的居住问题,那所需的土地肯定是非常广袤。

  投入的资金恐怕千亿都难以满足啊。

  不知道您是否方便透露一下这个项目的详细规划呢?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也能够参与进来,为香江市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喜欢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