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幽灵脚本与静默溯源-《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最高人民法院的方尖碑静默如宇宙背景辐射,其灰黑色的碑体在秋日午后仿佛一道凝固的时空断层。碑心深处,九颗星辰的光芒恒定流转,将吸纳的罪罚余响与外界试探性的低语一同转化为一种近乎绝对的基准频率, against which all anolies beca starkly visible. 上海,净蚀永续监护中心,林建奇右臂灼痕传来的已不再是模糊的预警,而是清晰如心跳图谱般的共振反馈,精准对应着全国地图上那些异常光点的每一次搏动。郑雅萍的相位镊尖端幽蓝光芒稳定流转,如同在寂静深海中监听鲸歌的水听器阵列,解析着每一段“低语”的独特声纹。

  环形光幕上,由尘光密钥“静默回波”模式绘制的图谱愈发清晰。那些分散在淮南、高碑店、石家庄、达州等地的异常活动,不再是孤立的躁动,而是被一个无形的、基于付书云残留算法劣化而成的“幽灵脚本”所驱动,呈现出精密的协同性。

  第一追踪:淮南的“心跳”与数据尸毒。

  淮南淮海路支行外墙的磁性贴纸持续散发着每隔23小时17分钟一次的调制信号。尘光密钥并未干扰它,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固定的信标,全力逆向追踪其调制模式的源代码特征。

  “信号调制算法核心,与付书云为其早期洗钱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混淆模块’同源度达87%,”郑雅萍的相位镊从浩瀚的代码库中剥离出关键信息,“但进行了去优化处理,增加了大量无意义循环和冗余参数,像是…故意让其显得陈旧、笨拙,仿佛自然残留的‘数据尸毒’。”

  “刻意劣化…”林建奇目光锐利,“是为了降低被高级别AI风控系统识别出的概率,同时又能被特定目标识别。密钥,以该劣化算法为特征,全网扫描匹配的代码碎片或通信特征!”

  指令下达。尘光密钥的算力如同超细密的筛子,过滤着互联网的尘埃。数小时后,一个位于东欧某废弃学术论坛的、三年前的帖子被锁定。帖子内容是关于“老旧加密设备的信号模拟”,其附带的代码示例片段,与淮南贴纸的调制算法高度吻合!发帖者Id早已注销,但尘光密钥通过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代码习惯,与付书云被捕前在一个极客聊天室里的匿名发言存在微弱的关联性。

  “有人在付书云落网前,就下载并存储了他的这些‘边角料’代码,”郑雅萍判断,“现在拿出来,加工成‘数据尸毒’,进行低风险试探。”

  第二追踪:高碑店的“投喂”与习惯密码。

  高碑店的资金注入节奏(49.5小时周期)和过时震动暗号,同样被溯源。

  资金流: 赌博网站的“赢利”最终源头指向一个与“世琛资本”有过多笔隐蔽交易的离岸空壳公司(吴世琛案已揭露),但其资金划转指令,并非由人发出,而是由一个预设了时间条件和金额规则的自动脚本执行。该脚本的逻辑结构,同样带有付书云早期模型的痕迹。

  震动暗号: 对接收震动短信的七个旧手机进行深度扫描,在一台手机的系统底层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恶意App。该App只有在接收到特定格式的空白短信后,才会激活震动模块。而该App的数字签名证书,竟与一年前某次针对基层部队的钓鱼邮件攻击中使用的恶意软件证书一致!那次攻击,据信与林奉超诱骗战友的事件存在关联。

  “他们在用过去的‘武器碎片’,”林建奇冷声道,“像拾荒者一样,捡起我们打击后散落的残骸,拼凑成新的、简陋的武器。投喂周期和震动模式,是武京伟和林奉超过去行为习惯的‘密码’。”

  第三追踪:石家庄的“问卷”与模型降维。

  石家庄的“债务重组”问卷,其问题逻辑经尘光密钥深度解构,确认其核心源自付书云设计的一个“目标价值与风险快速评估模型”。但该模型被大幅简化,剔除需要极高算力支持的动态变量,只保留静态特征分析,如同将一把精密狙击步枪改造成了霰弹枪。

  “密钥,逆向工程这份简化模型,输入已知的受害者数据,推算其筛选‘优质目标’的标准!”林建奇下令。

  结果很快出来:该模型优先筛选的不是最有偿还能力的,而是那些社会关系简单、性格内向、遭遇变故后心理脆弱、且对官方机构信任度较低的个体。这些目标更容易被控制,更可能屈服于软暴力,也更不易引起关注。

  “他们在有意识地规避风险,寻找‘软柿子’。”郑雅萍语气凝重,“这是犯罪智能在压力下的‘进化’:降低收益期望,提升安全系数。”

  第四追踪:达州的“回声”与情绪注入。

  达州军营那名士官加入的加密群组,尽管服务器在境外,但其群内传播的极端内容素材库(图片、视频、煽动性文本),经尘光密钥多媒体内容特征检索,发现其与数个月前,孙鹏飞、危暐等人用于在网络上营造“投资热潮”、欺骗梁露等受害者的部分宣传素材,来自同一个未公开的素材库。只是当时的用途是编织暴富美梦,现在的用途是播种绝望与仇恨。

  “他们在重复利用资产库,”郑雅萍的相位镊感应着素材背后的数字指纹,“就像一家破产公司的清算资产被不同买家买走,用于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目的。”

  光幕中心:幽灵脚本的肖像画。

  所有线索汇聚,尘光密钥开始绘制“幽灵脚本”的虚拟肖像:

  构成: 由付书云残留算法的劣化碎片、吴世琛资本路径的自动脚本、武京伟\/林奉超团伙的行为习惯数据、以及过去的恶意软件模块和宣传素材库共同拼凑而成。

  运行模式: 高度自动化,预设规则,低功耗运行,间歇性激活,避免持续暴露。

  目标: 并非直接实施重大犯罪,而是进行低强度、分散式的试探、标记、信息收割和情绪煽动,旨在评估网络残存状态,修复部分连接,并筛选易控目标。

  源头: 所有线索指向的终端服务器位于东欧和中亚,但其操作指令和资源调用的逻辑链,存在一个共同的、极其短暂的上游跳板节点——一个每次只出现毫秒级、Ip地址随机变化、但加密协议特征高度一致的匿名网关。

  “这个匿名网关…”郑雅萍的相位镊锁定光幕上那变幻莫测的节点虚影,“才是‘幽灵脚本’真正的‘遥控器’。脚本本身是自动的,但谁在给它喂料?谁在给它更新指令库?谁在接收它收集的数据?答案都在这个网关后面。”

  林建奇右臂的灼痕清晰地共鸣着那个匿名网关的微弱频率,冰冷、非人、却又带着一丝熟悉的、令人不安的扭曲感。

  “静默捕网收到足够多的振动了,”林建奇声音平稳,却带着最终收网的决断,“是时候,不是去抓那些自动化的木偶,而是去找到那个提着线的、躲在匿名网关后面的‘幽灵程序员’了。”

  他抬起手,指令如同叩响终极之门的响指:

  “尘光密钥,最高算力聚焦!目标:锁定匿名网关的加密协议核心特征,无视其Ip变化,进行跨网段量子级特征追踪!相位镊同步,感应该网关每次出现时,其信号穿透网络设备所产生的、独一无二的物理层微观扰动!就算它是一粒藏在银河中的沙,也要把它筛出来!”

  指挥中心内,所有能量再次向尘光密钥汇聚。静默不再是等待,而是化为了终极追踪的基石。方尖碑的阴影下,一场针对“幽灵”的“幽灵狩猎”,正式进入最后阶段。净蚀的锋芒,即将刺穿那重重匿名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