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多说不如……一巴掌呼醒-《重生摸鱼:糟糕,摸到核潜艇了》

  电池的设计,宁川是打算组装一个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核心的固态电池。

  在原本的生产流程中,硫化物的不稳定性大大提升了整套电池的组装难度。

  那么在实验整改过程中,宁川肯定是选用另一种合成方法来代替传统的高温固相法。

  方法可太多了,球磨法、溶胶凝胶、共沉淀法,巴拉巴拉。

  各种方法各有侧重,也各有缺点。

  哪种最合适,也就只有试了才知道,这就是他们现在待在实验室的意义。

  依照宁川的经验,在这种替代下,他会选用湿法球磨来保证硫化物的产量比。

  但这种方法下的产物含水量会比想象中的高很多,所以再连接一个干燥塔,边生产边干燥。

  黄之之作为二号实验人员,对于宁川的这一套实验安排,完全没有异议。

  首先是整套研究的负责人是宁川,他构思所以他设计,黄之之如果没有经过任何理论知识的佐证就反驳宁川的东西,那不是帮忙,就纯属添乱。

  就像在他们做概念和方案的确定时,宁川也是从不发言的。

  最多是后续实验做到懵圈开始瞎做时,突然伸手给他们两掌。

  当然这也是他不张嘴的第二个原因。

  他哪敢跟宁川对着干,小老板超凶的。

  宁川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只是个毫无感情的实验机器。

  并且试图通过毫无节制的努力工作来吓死老板。

  救命啊,老板怎么比他还没有节制。

  宁川真的是在很认真地在做这个实验,感觉他好久没这样认真过了。

  一个方法,一个测试;一组实验,一个改进。

  宁川在研究室的工作就这样交替进行着。

  期间唯一的休息就是和尝试着同他交流的崽子们聊聊天,然后一同分享一瓶可乐或者其他什么。

  他眼见着电解质实验完成、电极材料实验完成、电芯制备实验完成、电化学性能测试完成、小试线模拟完成、成本预算完成。

  然后好像就……成了。

  “老板。”

  “嗯?”

  宁川听见黄之之喊他便缓过神来。

  “所有任务结束了,这已经是个很完整的试验品了。”

  宁川看着眼前在实验室设备中完成的三十份样品,轻轻点了点头。

  黄之之只是吸了口气,抿抿嘴,没有再说话。

  “耽误你们休息了。”

  宁川看黄之之的表情并不算开心,毕竟是从9月底到今天重阳节,一天都没有休息。

  中秋节在工作,国庆也是。

  “要不我们把产业线弄完就放假准备过年吧。”

  从鹏城来江城三个月了,期间不说让他们回家看看,就连休息的时间都少之又少。

  目前来看,做产业线量产的工艺设计还需要二三十天的时间,那样所谓的提前放假也就是刚刚好把占掉的六日补回来。

  “唉……”黄之之叹了口气,坐在桌子上一托腮,整个人显得更萎靡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他只是解释道。

  “他就是觉得现在电池行业发展太快,他之前学的液态电池那一套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苏卓云滑着椅子过来,拿了个资料就又滑走了。

  但倒是把黄之之那点扭捏的小心思说的一清二楚。

  “固态电池?”

  “嗯。”黄之之点点头。

  宁川也叹了口气道:“或许吧,在未来固态电池确实是比较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看吧,就连小老板也这么说。

  “但这不是你一个中上游产业该担忧的事情。”

  一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任何一个环节的进步都有可能推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但同样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也可能会延缓一个产业的变革。

  不妨说的再简单些,胶卷相机这几年已经被数码相机替代了,但也会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怀旧或者质感而追求这个东西。

  而只要有人追求这个东西,就足以养活一个或大或小的厂子生存。

  固态电池的发展只是一个初步阶段,很多问题还没被解决,它即便获得大众认可,也不可能瞬间代替液态电池的地位。

  且发展呢,少说五年,往多了说差不多二十来年,事实确实如此。

  目前说竞争的话,还是要在液体电池上努力。

  而且他也不是闲着没事干才研究固态电池的,他是避免冲撞这三个家伙的成果才退避三舍研究固态电池的。

  倒成他的不是了。

  宁川琢磨来琢磨去,劝着劝着给自己劝急眼了,一巴掌呼在黄之之背上。

  “现在立刻干活去,少在我面前悲春思秋。”

  挨了一下子的黄之之立刻清澈了,一溜烟就跑去干活了。

  本来也是,既然固态有优势,他们就慢慢开始涉猎固态电池好了。

  只要他们是行业变革的推动者,自然就不会被其他人赶在后面了。

  ………………

  整整三个月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告一段落了,宁川给学校结了总共一百七十万的实验室租赁费和材料使用费。

  最近这段日子,他们各研发单位进展都不错,蔡思明已经带领鹏城的生产线生产出六十万只型号的电池。

  同宁川想的不同,他们家电池的诞生没有如他想象中去代替了国外同质量高价格的产品,反而是借助沿海电子厂的优势,替换了一大批便宜的镍镉电池以及小部分小型号圆柱电池。

  他们家……不好意思,宁川从来都记不住电池公司那个拗口的名字,他悄悄翻下文件,看下小抄哈。

  锂界,啊哈哈,这么简单的吗。

  “你去给我把公司名改掉。”宁川敲了敲黄之之。

  “锂界不好听吗?”

  “不好听。”主要是记不住。

  “好吧。”

  oK了,继续说电池的事儿。

  就是目前产能还没上来,但出一批卖一批,口碑已经响亮了,代替国外产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问题是鹏城唯二的两条生产线都在做磷酸铁锂电池,不同的是一个是零售款,另一个是组装特定电池组的组合款,没有给宁川试生产固态电池的地方了。

  他现在是必须再搭建一条生产线,那么这条生产线是否还要建设在地价昂贵的鹏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