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见有人出来“截胡”,当即不悦,可有些话自己又不好直接开口,只能使了使眼色。
这时,文郁身后的心腹严舟心领神会,往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这赵烈资历尚浅,恐不足以担此重任啊!”
二皇子闻言,冷哼一声。
他知道这是文郁在背后搞鬼,心中暗骂:“文郁这只老狐狸,朕想让他出征的时候,他拒绝。
现在有人站出来,他还横加阻拦,难道真想让朕求着他吗?
哼,朕就非得不如他愿!”
不过严舟说的倒也不错,这赵烈在朝中确实资历尚浅,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
这从五品的官职,虽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可是在这人才济济的金陵城,就显得不够看了。
赵烈虽说一路从底层摸爬滚打走到今天,着实历经了无数艰辛。
但也正因在朝中没有根基,没有依附任何势力,即便早年在军中屡立汗马功劳,时至今日,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
虽进京多年,却始终被人忽视,默默无名,如同角落里的一颗尘埃。
但此次,赵烈虽自知资历不够,可眼见朝中无人敢站出来领命出征,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也想拼一拼、试一试,为自己争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时也为朝廷效力。
虽说赵烈站出来了,替二皇子解了围,但有了周泰的前车之鉴,二皇子心中还是多了几分慎重。
他凝视着赵烈,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审视,开口问道:“赵烈,你可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
曹寿已占据云州城,正在大肆招兵买马,势力逐渐壮大,且此人诡计多端,狡诈无比,你有何把握能完成此重任?”
赵烈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昂首挺胸,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臣深知此次责任重于泰山。
虽臣官职低微,资历尚浅,但多年来在军中摸爬滚打,对行军打仗也算略有心得。
此次周副统领兵败,臣也有所了解,皆因周副统领急功好利、轻敌冒进所致。
而且臣早年曾在云州城担任校尉,对云州城的地势极其熟悉。
云州城周边山川走势、关隘分布,何处可设伏,何处利于安营扎寨,臣都一清二楚。
臣有信心,凭借对地势的了解和自身的军事谋略,此举定能击溃曹寿,将曹寿生擒,收复云州城!”
二皇子闻言,当下说道:“好,若是你能收复云州城,生擒曹寿,朕必有重赏。”
此时二皇子也察觉到,这赵烈绝非周泰那般急功近利、徒有其表之人,从他的言辞和神态中,能感受到一股坚定与自信。
所以,当即下定决心,“赵烈听令!”
可谁曾想,就在这个时候,文郁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慢,陛下,赵烈虽有勇,但毕竟经验不足。
二十万大军关乎国运,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定远将军,实难担此重任啊!还望陛下三思!”
二皇子闻言,心中十分不悦,这文郁三番两次阻拦,实在可恨。
然而,身为帝王,他又不好当场直接发作,只能强压怒火,缓缓开口说道:“文大将军,朕听闻你早年间家境贫寒,甚至曾以杀猪维持生计。
后来也是凭借着难得的机遇,才一步步走到如今的高位,执掌重权。
朕瞧着这赵烈,如今恰似当年的你,同样缺少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他既然主动请缨,又对云州城的地势了如指掌,为何就不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一试身手呢?”
文郁听到二皇子这番话,心中猛地一沉。
早年间,他确实曾操持杀猪的营生,生活艰苦。
当年临川王萧宏起兵反叛,机缘巧合之下,他投身于萧宏的叛军之中。
在战场上,他作战勇猛无畏,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拼尽全力,很快便因出色的表现得到提拔。
后来,萧宏战败被杀,好在文郁懂得审时度势,关键时刻做出了明智之举。
梁武帝竟没有追究他追随叛军的罪责,反而看中他的能力,一步步予以重用。
就这样,他从微末出身一路攀升,最终成为金陵城城主,直至今日位极人臣,担任大将军大司马之职。
当然,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知晓的人寥寥无几。
虽说“出身寒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方显大丈夫本色”,但这些年来,文郁一直小心翼翼地试图掩盖这段经历,甚至连如今所用的这个名字,也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特意更改的。
岁月流转,这些年过去,已经极少有人还记得文郁曾经卑微的出身。
此刻,竟被二皇子在朝堂之上毫不留情地提及出身短处,文郁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然而,皇威在前,他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怒意,硬着头皮,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朝堂之上,二皇子目光如炬,看向赵烈,缓缓开口道:“既如此,朕便给你这个机会。”
言罢,神色一凛,高声宣布:“赵烈听命!朕封你为征南将军,特命你统领二十万大军,不日即刻启程,前往云州城征讨曹寿。”
赵烈听闻,心中大喜过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能连升三级。
他激动万分,赶忙重重地叩首在地,声音坚定且洪亮地说道:“谢陛下信任,臣定当不辱使命!若不能成功拿下云州城,生擒曹寿,臣甘愿提头来见!”
然而,就在此时,兵部尚书柳林神色忧虑地站了出来,恭敬奏道:“启禀陛下,朝廷此番征剿逆贼,臣本不该出言劝阻,但实有难处。
一下子调集二十万大军前去征剿,恐怕困难重重。”
二皇子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心中不悦之情溢于言表,沉声质问道:“柳尚书,难道你是要阻挠朕平定叛乱不成?”
柳林听闻,吓得脸色惨白,赶忙“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连磕头,慌张说道:“陛下明察,老臣实在是冤枉啊!”
这时,文郁身后的心腹严舟心领神会,往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这赵烈资历尚浅,恐不足以担此重任啊!”
二皇子闻言,冷哼一声。
他知道这是文郁在背后搞鬼,心中暗骂:“文郁这只老狐狸,朕想让他出征的时候,他拒绝。
现在有人站出来,他还横加阻拦,难道真想让朕求着他吗?
哼,朕就非得不如他愿!”
不过严舟说的倒也不错,这赵烈在朝中确实资历尚浅,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
这从五品的官职,虽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可是在这人才济济的金陵城,就显得不够看了。
赵烈虽说一路从底层摸爬滚打走到今天,着实历经了无数艰辛。
但也正因在朝中没有根基,没有依附任何势力,即便早年在军中屡立汗马功劳,时至今日,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
虽进京多年,却始终被人忽视,默默无名,如同角落里的一颗尘埃。
但此次,赵烈虽自知资历不够,可眼见朝中无人敢站出来领命出征,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也想拼一拼、试一试,为自己争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时也为朝廷效力。
虽说赵烈站出来了,替二皇子解了围,但有了周泰的前车之鉴,二皇子心中还是多了几分慎重。
他凝视着赵烈,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审视,开口问道:“赵烈,你可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
曹寿已占据云州城,正在大肆招兵买马,势力逐渐壮大,且此人诡计多端,狡诈无比,你有何把握能完成此重任?”
赵烈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昂首挺胸,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臣深知此次责任重于泰山。
虽臣官职低微,资历尚浅,但多年来在军中摸爬滚打,对行军打仗也算略有心得。
此次周副统领兵败,臣也有所了解,皆因周副统领急功好利、轻敌冒进所致。
而且臣早年曾在云州城担任校尉,对云州城的地势极其熟悉。
云州城周边山川走势、关隘分布,何处可设伏,何处利于安营扎寨,臣都一清二楚。
臣有信心,凭借对地势的了解和自身的军事谋略,此举定能击溃曹寿,将曹寿生擒,收复云州城!”
二皇子闻言,当下说道:“好,若是你能收复云州城,生擒曹寿,朕必有重赏。”
此时二皇子也察觉到,这赵烈绝非周泰那般急功近利、徒有其表之人,从他的言辞和神态中,能感受到一股坚定与自信。
所以,当即下定决心,“赵烈听令!”
可谁曾想,就在这个时候,文郁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慢,陛下,赵烈虽有勇,但毕竟经验不足。
二十万大军关乎国运,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定远将军,实难担此重任啊!还望陛下三思!”
二皇子闻言,心中十分不悦,这文郁三番两次阻拦,实在可恨。
然而,身为帝王,他又不好当场直接发作,只能强压怒火,缓缓开口说道:“文大将军,朕听闻你早年间家境贫寒,甚至曾以杀猪维持生计。
后来也是凭借着难得的机遇,才一步步走到如今的高位,执掌重权。
朕瞧着这赵烈,如今恰似当年的你,同样缺少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他既然主动请缨,又对云州城的地势了如指掌,为何就不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一试身手呢?”
文郁听到二皇子这番话,心中猛地一沉。
早年间,他确实曾操持杀猪的营生,生活艰苦。
当年临川王萧宏起兵反叛,机缘巧合之下,他投身于萧宏的叛军之中。
在战场上,他作战勇猛无畏,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拼尽全力,很快便因出色的表现得到提拔。
后来,萧宏战败被杀,好在文郁懂得审时度势,关键时刻做出了明智之举。
梁武帝竟没有追究他追随叛军的罪责,反而看中他的能力,一步步予以重用。
就这样,他从微末出身一路攀升,最终成为金陵城城主,直至今日位极人臣,担任大将军大司马之职。
当然,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知晓的人寥寥无几。
虽说“出身寒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方显大丈夫本色”,但这些年来,文郁一直小心翼翼地试图掩盖这段经历,甚至连如今所用的这个名字,也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特意更改的。
岁月流转,这些年过去,已经极少有人还记得文郁曾经卑微的出身。
此刻,竟被二皇子在朝堂之上毫不留情地提及出身短处,文郁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然而,皇威在前,他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怒意,硬着头皮,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朝堂之上,二皇子目光如炬,看向赵烈,缓缓开口道:“既如此,朕便给你这个机会。”
言罢,神色一凛,高声宣布:“赵烈听命!朕封你为征南将军,特命你统领二十万大军,不日即刻启程,前往云州城征讨曹寿。”
赵烈听闻,心中大喜过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能连升三级。
他激动万分,赶忙重重地叩首在地,声音坚定且洪亮地说道:“谢陛下信任,臣定当不辱使命!若不能成功拿下云州城,生擒曹寿,臣甘愿提头来见!”
然而,就在此时,兵部尚书柳林神色忧虑地站了出来,恭敬奏道:“启禀陛下,朝廷此番征剿逆贼,臣本不该出言劝阻,但实有难处。
一下子调集二十万大军前去征剿,恐怕困难重重。”
二皇子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心中不悦之情溢于言表,沉声质问道:“柳尚书,难道你是要阻挠朕平定叛乱不成?”
柳林听闻,吓得脸色惨白,赶忙“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连磕头,慌张说道:“陛下明察,老臣实在是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