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社区云的魔力-《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上海市的 "社区云" 上线那天,网格员小陈的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才落下。指甲修剪得短短的,边缘还沾着昨天帮张大妈疏通下水道时蹭的铁锈,洗了三遍都没彻底洗净,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褐红。"李奶奶独居" 五个字敲进系统时,回车键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给陈年的心事上了把锁,沉闷却踏实。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橙黄色提示框,宋体字清晰显示:"每周三上门看望",后面缀着小小的日历图标,数字 "3" 被红圈圈着,扎眼得像块警示牌,在白底屏幕上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什么。

  办公桌上的搪瓷杯冒着热气,胖嘟嘟的枸杞在水里打着旋,杯壁结着圈褐色茶垢 —— 这是用了五年的老物件,杯口边缘还有个小豁口,是去年摔在地上磕的。小陈盯着屏幕上的提示框,忽然想起去年冬至,李奶奶在浴室摔断了股骨。那天她在居委会整理台账,蓝黑墨水的钢笔没水了,笔杆缠着圈旧红绳,是儿子幼儿园手工课的作品,绳子已有些褪色发白。去传达室借墨水时,听见张大妈抱着颗大白菜念叨:"三楼的灯三天没亮了,往常这个点早该亮了,别是出啥事儿了。" 等她和保安砸开反锁的房门,老人正蜷在暖气片旁,灰蓝色棉裤上的尿渍冻成硬壳,摸上去邦邦的像块劣质塑料,碰一下都能听见细碎声响。体温计的汞柱卡在 35 度,像截凝固的冰,握在手里凉得刺骨,顺着指尖往心里钻。

  "陈姐,张大爷的药快没了。" 系统提示音是清脆的叮咚声,比社区广播喇叭柔和,像屋檐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响,不刺耳却足够引人注意。小陈滑动鼠标,鼠标线缠着圈透明胶带 —— 上次被椅子碾断后接起来的,胶带边缘已有些起皱。屏幕立刻展开对话框,附近三家药店的电话排得整整齐齐,第三家后面跟着行小字:"可送药上门,需提前两小时预约",字体比正文小一号,却连标点符号都清晰可辨。她的睫毛突然湿了,去年张大爷的降压药断了两天,中风倒在菜市场的冬瓜摊前,青皮冬瓜上溅着片暗红血渍,像朵难看的花。她攥着老人冰凉的手等救护车时,指甲掐进掌心,如今那道月牙形的疤还在,阴天时会隐隐发痒,像有小虫子在爬。

  鼠标垫是儿子绣的,歪歪扭扭的 "平安" 二字用红丝线绣成,针脚疏密不均,有的地方还露出白色布底,线头在背面打了个乱糟糟的结。边缘流苏磨得发毛,像只脱毛的小狗,掉下来的线头在桌角堆了一小撮。小陈点开张大爷的档案,头像照片还是前年拍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别着枚褪色的毛主席像章,边角磨得圆圆的,像块被岁月打磨过的石头。系统自动生成的用药记录里,绿色对勾表示按时服用,红色叉号旁标着原因:"忘买了味道太苦 跟茶水一起喝了",最后那条后面有社区医生的批注:"已科普服药禁忌",宋体字透着股不容分说的认真,像医生戴口罩说话时严肃的眼神,让人不敢怠慢。

  社区云的后台机房在地下一层,服务器嗡嗡作响,像群振翅的蜜蜂密密麻麻钻进耳朵,久了让人有些头晕。数据维护员小王戴着蓝光眼镜,镜腿用黑色橡皮筋缠着 —— 上次不小心坐断后临时补救的,镜面上还沾着点方便面油星,擦了好几次都没擦干净。他盯着屏幕上流动的绿色代码,突然指着其中一行笑出声:"李奶奶今天吃了两碗饭",后面跟着个黄色笑脸表情,嘴角咧得老高,露出两颗圆滚滚的牙,憨态可掬。这是志愿者小林添的,那姑娘总爱用表情包,手机壳贴满卡通贴纸,连水杯上都印着咧嘴笑的小熊。上次在 "王大爷血糖值 6.8ol/L" 后面加了个哭脸,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害得小陈以为出了大事,骑着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电动车飞奔过去,车把上的塑料套都磨掉一块。到了才发现老人只是多吃了块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正坐在藤椅上哼着京剧《贵妃醉酒》,摇头晃脑的很是惬意。

  小陈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本牛皮笔记本,封面磨得发亮,边角卷得像海带,用根红绳捆着,绳结是她奶奶教的蝴蝶结,虽不工整却很结实。翻开第一页,2019 年的字迹已经发灰,铅笔写着:"赵阿姨周三透析,每次透析后需送降压药刘叔的轮椅左前轮该修了,刹车不太灵 小吴家的孩子要入学,需准备户口本复印件 3 张、出生证明原件",密密麻麻的铅笔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有的还打了叉,像老师批改作业,红色痕迹在纸上晕开,有些模糊。最底下那行 "李奶奶换煤气" 被水渍晕成蓝雾,那天暴雨,她扛着煤气罐爬三楼,罐身铁锈蹭了满裤腿,洗了好几遍都没洗掉,留下淡淡的黄印。裤脚淌下的水在楼梯上积成小水洼,映着声控灯昏黄的光,像撒了一地的金子。李奶奶在门口递过来的蓝白格子毛巾,现在还挂在她家晾衣绳上,洗得发了白,边缘起了毛球,每次看到都能想起老人当时眼里的感激。

  "叮咚",系统又响了。这次是独居的周爷爷家的烟雾报警器联动了平台,地图上的红点一闪一闪,像颗跳动的心脏,频率越来越快,看得人心慌。小陈抓起桌上的应急包,军绿色的,上面印着 "为人民服务" 五个黄字,字体有些褪色,拉链卡住了,她用牙咬开时,嘴角蹭到金属拉链头,尝到股铁锈味,混着早上吃的韭菜盒子的味道,有点冲鼻。去年周爷爷炖着红烧肉睡着了,厨房抽油烟机被烧得焦黑,塑料外壳熔成一坨,像块丑陋的疙瘩,她破门而入时,热浪烫得脸颊发麻,现在摸起来还有点糙,像砂纸擦过,留下浅浅的印记。

  电梯里的广告换了新的,"社区云,连接你我他" 的标语用橙色加粗字体,旁边画着朵大大的白云,云朵上站着好多小人,手拉手笑得很开心。小陈按了 12 楼,电梯壁的不锈钢映出她鬓角的白发,有三根特别明显,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才三十五岁,却比同龄人显老。上次居民代表会上,穿花衬衫的刘大哥说她 "记性不如从前了,上次让带桶酱油都忘了",她没吭声,只是把会议纪要往包里塞时,手指抖得厉害,钢笔差点掉地上,笔帽磕在桌角,留下个小坑。现在系统会自动提醒她明天要开调解会,参会人员的头像在屏幕上排成一排,其中两户是因为空调滴水吵了三个月的邻居,402 的王大姐说 502 的空调水溅到她家花盆,把新买的月季浇死了;502 的李大哥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得着吗,谁让她把花盆放窗台上"。系统贴心地附上《民法通则》第 83 条,宋体字像位不偏不倚的调解员,正襟危坐,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周爷爷家的门虚掩着,飘出股葱花炒蛋的香味,混着淡淡的煤气味,不浓却能闻得出来。小陈推开门时,老人正举着锅铲跟智能音箱吵架:"我说要放酱油!你这破玩意儿听不懂人话啊!说了三遍了都!" 灶台上的青花瓷碗里,炒好的鸡蛋黄澄澄的,油汪汪的闪着光,旁边摆着瓶打开的社区云平台配送的酱油,标签上的二维码还没撕,印着 "社区云专供" 五个小字,字体娟秀。烟雾报警器在厨房天花板上闪着绿光,像颗安静的星星,不再吵闹。周爷爷嘟囔着 "昨天炸油条忘关了,这破机器就记仇了,今天炒个鸡蛋也叫个不停",皱纹里沾着点面粉,像位刚从面缸里钻出来的老神仙,鼻尖上还沾着个小白点,看着有点滑稽。

  回到办公室时,夕阳把百叶窗的影子投在屏幕上,像道道栅栏分割着流动的数据,光影交错间有种奇妙的感觉。小陈点开 "特殊群体关爱" 板块,李奶奶的页面更新了动态,是志愿者拍的照片:老人坐在藤椅上,手里织着件宝蓝色的毛衣,竹筐里的毛线团滚到脚边,露出半截银灰色的棒针,针尖闪着微光。照片下面有行字:"说要给网格员小陈织件坎肩,说她冬天骑电动车太冷,风都往骨头缝里钻,心疼得慌",小陈的鼻子突然酸了,去年冬天她上门送慰问品,军大衣的领子竖着,还是挡不住寒风,冻得直打哆嗦。李奶奶摸了摸她冻得发红的耳朵,说 "丫头的耳朵跟冻梨似的,再冻就掉了",粗糙的手心带着暖暖的温度,像冬日里的小太阳。

  服务器机房的空调坏了,维修师傅说明天才能来,机房里像个蒸笼。小王脱了外套,露出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文化衫,后背汗湿了一大片,像幅深色的地图,蜿蜒曲折。他给每个数据流都起了名字,"李奶奶的饭" 是条细细的蓝线,蜿蜒曲折像条小溪,随着饭量多少起起伏伏;"张大爷的药" 是道粗粗的红线,笔直有力像条公路,按时按量从不错乱;"周爷爷的厨房" 则是跳跃的黄线,忽高忽低像群调皮的孩子,总在饭点前后活跃起来。这些线在屏幕上交织缠绕,像张温暖的网,把整个社区都兜在里面,密不透风却让人安心。上次系统崩溃三小时,他守在机房吃了五桶泡面,红烧牛肉味的,泡面汤洒在键盘上,现在敲空格键还带着点酸味,像没洗干净的酸菜,每次闻到都忍不住皱眉头。

  小陈的儿子在幼儿园画了幅画,贴在她的电脑旁:蓝色的云朵下面,好多小人手拉手,其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胸前别着颗红五星,五角星的角都画成圆的,像个小太阳,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妈妈",笔画都快连到一起了。孩子说老师讲 "社区云像朵会帮忙的云,比孙悟空还厉害,能变好多东西",他觉得妈妈就住在云里面,每天在云上给大家做好事。小陈每次看这幅画,都要摸摸儿子画的红五星,颜料是蜡笔涂的,摸上去糙糙的,像她手上的茧子,那是常年握笔、搬东西磨出来的,硬硬的却很有力量。

  晚上八点,社区活动室的灯还亮着,惨白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像只不停扇动翅膀的大蚊子。退休教师王阿姨戴着老花镜,镜框用胶布缠着 —— 那是孙子不小心摔坏后粘的,镜片上有两道浅浅的划痕,看东西得眯着眼。她跟着小陈学用社区云的老年版,手指关节有点变形,是年轻时批改作业累的,弯起来有点费劲。字体被调到最大号,"一键呼叫" 的按钮红得像颗樱桃,在屏幕上特别显眼,生怕老人看不见。王阿姨的手指在屏幕上戳了半天,指甲盖都戳红了,总算成功预约了明天的免费理发,激动得拍了下手,戒指上的玉坠磕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像颗小石子掉在空桶里,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以前想理发得等居委会通知,跟等圣旨似的,还不一定轮得上,现在自己就能约,跟逛公园似的方便。" 她的银镯子在键盘上划来划去,留下淡淡的白痕,像月亮在地上投下的影子,转瞬即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数据后台突然跳出条紧急预警:独居的孙奶奶连续 48 小时没开门。红色的警报框在屏幕上闪个不停,还带着刺耳的蜂鸣声,把趴在桌上打盹的小陈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差点撞到桌角。她抓起手电筒就往外跑,塑料外壳的手电筒,开关有点松,得使劲按才亮,光线忽明忽暗。夜风卷着银杏叶打在脸上,像小刀子割得慌,路边的霓虹灯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忽明忽暗,像个会动的皮影。去年孙奶奶在家摔了跤,是隔壁的猫叫引来了保安,那只橘猫现在还总蹲在孙奶奶家门口,肚子吃得圆滚滚的,等着老人家给它喂猫粮。现在系统的红外感应器比猫还灵,哪怕窗户开条缝都能监测到,灵敏度高得很。她爬上四楼时,听见屋里传来微弱的电视声,咿咿呀呀的像是越剧,调子婉转。敲门没人应,钥匙插进锁孔转动时,手心全是汗,把钥匙都浸湿了,差点握不住。门开的瞬间,看见老人坐在沙发上打盹,头歪在靠垫上,嘴角淌着点口水,像个孩子,遥控器掉在脚垫上,屏幕上正演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正对着祝英台唱得声情并茂,眼角似乎还有泪痕。

  "陈姐,你看这个。" 小王发来条截图,是李奶奶的健康数据。心率曲线像座平缓的小山,起起伏伏却很有规律,像波浪一样;血氧值稳定在 98%,像颗定盘星,稳稳地立在那里。下面有行志愿者的手写体:"今天晒太阳时,李奶奶说 clouds 比以前的干部记性好,不会忘事,还懂人心思",字迹娟秀,还带着点连笔,像小姑娘在跳舞。小陈把这段文字抄在笔记本上,钢笔水有点堵,划了好几道才写清楚,墨水在纸页上洇开,像朵小小的云,浮在字里行间,轻飘飘的。她想起李奶奶总把 "社区云" 说成 "clouds",说这洋文听着洋气,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能飘到每个人身边,知道大家需要啥。

  社区的宣传栏里,贴着社区云的操作指南,A3 纸打印的,边角被风吹得卷了起来,像波浪的边缘。有人在 "便民服务" 那栏画了个红色箭头,箭头尾巴还带着点波浪,指向 "家电维修",旁边还写了个 "好" 字;有人在 "活动报名" 下面用圆珠笔写着 "要广场舞队的,最好是教《最炫民族风》的,领舞要年轻点的";还有个小孩用粉笔在旁边画了朵云,云下面画了个笑脸,眼睛眯成了条缝,跟系统里的表情包一模一样,可爱得很。风一吹,粉笔灰簌簌往下掉,落在路过的张大爷肩上,像撒了把星星,他浑然不觉,正背着双手慢慢悠悠地往前走,嘴里哼着《东方红》,调子有点跑却很有精神。

  小陈的手机在半夜震动起来,是社区云的夜间模式提醒:"张大爷的药该续方了"。屏幕亮度自动调到最低,暖黄色的光,不会晃眼,像月光一样柔和。她摸黑在备忘录里记下来,手机屏幕的光映着窗帘上的花纹,像片流动的云,忽明忽暗,变幻莫测。去年这个时候,她总在梦里惊醒,梦见张大爷因为没药吃又倒下了,脸色苍白得吓人,惊醒后一身冷汗,摸黑给张大爷打电话,有时是凌晨两点,有时是三点,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带着睡意,却总说 "小陈啊,你比我闺女还操心,有你在我踏实"。现在手机的震动声很轻,却像颗定盘星,让她睡得踏实,知道系统会像个忠诚的哨兵,时刻盯着,不会出岔子。

  机房的服务器嗡鸣了整夜,像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耕耘着。数据流在光纤里跑了一圈又一圈,快得像闪电,穿梭不停。"李奶奶的饭" 线接收到新数据:"今晚吃了饺子,韭菜馅的,自己包的,捏得像小元宝,说要给小陈留几个",后面跟着个饺子的表情包,胖乎乎的很可爱;"张大爷的药" 线显示 "已预约送药,明天上午九点,送药人:王师傅,电话 138xxxx5678,备注:需带说明书";"孙奶奶的门" 线则变成了安稳的绿线,像条睡着了的蛇,安静地盘在那里,一动不动。小王趴在桌上打盹,口水在键盘上积了个小水洼,映着屏幕上流动的光,像块小小的水晶,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如梦似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社区办公室,透过窗户斜斜地落在地上,像条金色的毯子,暖洋洋的。小陈打开系统,看见新的待办事项里,

  喜欢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