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事业飞速版-《八零,不当免费保姆后儿女傻眼了》

  “妈,你坐稳了,我要加速了。”

  李半夏嗯了声,苏老三攥着车把,弯着腰,铆足了劲儿踩着脚蹬往养生馆冲。

  那股劲头让李半夏把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了回去,轻轻叹了口气。

  路上,遇到打招呼的熟人,都让他慢点,被摔了。

  他笑着跟人打招呼,还心血来潮的单手炫技,被熟人笑骂笑的更开心了。

  还安慰李半夏,“妈,你放心,我这手攥的紧着呢,我把自己摔了都不会摔了你……”

  路过他自己的杂货店,能看到不少人在排队。

  临近年底,苏老三的买卖也格外红火。

  他一开始借着姚大嫂的介绍,拿下了他们单位食堂蔬菜和肉类的供应,跟负责人慢慢熟悉后,请客吃饭送礼一条龙彻底打开对方的人脉。

  对方帮他介绍了做食堂的其他亲朋好友,亲戚介绍亲戚,朋友介绍朋友,负责人有回扣吃,苏老三送的食材从新鲜度到质量、价钱都没话说,苏老三本人性子又好,什么话都敢接,交流起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不少人都愿意与他合作。

  苏老三靠着这一波,好处虽然给出去不少,但也拉了不少单位食堂的各类供应。

  几个月的功夫,他在食堂食材供应圈,简直出了名。

  “对了,妈,学校那边想让咱们多开两个养生窗口,让咱们有空过去一趟……”

  李半夏点点头,想到儿子看不到,又出声说了个好字。

  苏老三天天往养生馆跑,看出了坚持养生给人带来的改变,觉得这个还挺重要,下半年打开食堂食材供应那会儿,就跟李半夏商量。

  能不能把她的药膳做成大众版本的,把店里纯天然的瓜果蔬菜跟李半夏的药膳养生结合起来,搭配出大众版本的强身健体的药膳?

  李半夏觉得行倒是行,但毕竟加了药的饭菜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那个口感的,所以建议苏老三先选两个食堂做试点,观察一下反馈,再决定要不要推广开。

  再好吃的吃食,也会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但不少人看了窗口贴的提示,上面说明了这些菜式是结合了药性和蔬菜的本身属性,实用到一定程度能帮身体清理垃圾毒素,帮助他们强身健体,气血充盈后,不少人不喜欢也表示愿意试试,后续隔一段时间调整一下菜单,给吃饭的人更多的选择空间。

  等月末结算各窗口的营收,养生窗口比普通窗口多出两倍。

  等坚持的人看到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窗口。

  苏老三跟李半夏观察到变化趋势,果断的在所有合作的食堂都开了养生窗口。

  有些单位不放心交给苏老三,跳过他直接找李半夏的养生馆合作。

  李半夏笑着给苏老三分红,母子俩一起赚钱,收入翻倍的往上涨。

  苏老三的杂货店因为地方太小,已经摆不下那么多商品种类了。

  他索性把百货分开,瓜果开一间,蔬菜开一间,肉类的活物跟砧板肉也分开卖。

  怕客户觉得买东西要去几个店麻烦,特意弄了个优惠活动。

  满多少减多少,多少金额后,他们可以免费送上门,几家店可以拼单,还有免费抽奖的机会,没有空奖,最次的阳光普照也能换几根葱。

  鸡鸭鹅鱼虾那间店,他安排上了现场免费宰杀,不用脏兮兮的带回家弄的满屋子狼藉,拎着干干净净的就能回去,不但省心还省事儿。

  这活动一开始,就火爆了。

  每天买活物等宰杀的,队伍能排出一里地。

  逼的同行不得不同步宰杀这项业务。

  还有猪牛羊这些肉,当天宰杀当天卖,可以免费送葱姜打成肉馅,也可以买他们蔬菜店里的菜拿过来打到肉馅里。

  这个活动更了不得,天天有人排着队等免费的机子打肉馅。

  生意好到同行直骂娘。

  一边骂一边上机器,但这机器哪那么好寻?

  苏老三那个是姚家大嫂在办招商会的时候,友情价从外商手里强买来的。

  他们眼馋也没用。

  有的商家气不过,在自家门口拉了个手剁肉馅的活动,在他们家买肉买菜,他们给免费剁成肉馅。

  这活动确实吸引了人,但手剁的太慢了,一个人要排上大半天,只开展了两天,商家也吃不消了,老抡着胳膊剁馅子,谁遭的住。

  苏老三这边的活动开展不过一个月,光活物免费宰杀,和免费送葱姜打肉馅这一块儿,就赚了小一万,块儿八毛的东西,居然能有这么丰厚的盈利。

  苏老三又惊讶又欢喜,觉得赚钱真的很容易。

  姚大嫂说港城那边还有更方便的机器,刚好有个港商参加招商会后要回去,苏老三搭着姚大嫂的关系跟着一块儿去了港城。

  在港城待了一个星期,入了两台电子称重机,新机太贵,他淘的是二手的,机子不需要再人工称重,通上电,把买的蔬菜瓜果肉类往上面一放,就能显示单价和重量。

  还在港城转了圈,赶在元旦那天,两家人聚一块儿吃团圆饭的时候,带着给一大家人买的礼物回来了。

  人情欠的是姚大嫂的,虽然她一直把都是一家人挂在嘴上,但没谁该谁的,她出人出力帮他,他也不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傻子。

  在给侄子、侄女买东西这块儿,苏老三没半点手软,小孩子的衣服、小鞋子、玩具几百大一千的买。

  还有特意给大嫂从港城带回来的一个首饰盒子,一套五金首饰。

  首饰是他大哥私底下帮人补课,一点点攒起来的钱,托他买的内地没有的款式。

  老大媳妇高兴的眼睛都笑弯了。

  姚大嫂眼尖,看出来做首饰盒子的木头,比那一堆五金都贵,知道苏老三用了心,对他说不出的满意。

  她拉拔他,说白了看的就是她小姑子简书的面。

  苏老三得了好处,愿意把钱花在简书和两个孩子身上,算他有良心。

  “玉真姐,这是给你捎的,说是港城那边今年刚流行的款,里头填了什么鹅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