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权势之争-《秦凤药传奇》

  公主委屈地说,“女儿就是担心父亲,过来探望,另有一事提醒父亲。”

  “嗯?你说。”

  “此次常家大胆,纵容常牧之做出如此不顾大局之事,他们必定要受罚,不过……”

  她趴在皇上被子上委委屈屈说,“外公家就得意了。说不定此时就在欢宴庆祝呢。”

  皇上心中一直在气,气常牧之让自己左右为难。

  处置他,又会令朝中忠臣心中对自己起了嫌隙。

  常牧之这叫文死谏,极有尊严的死法,为得又是大周荣辱。

  本来他只想悄悄把合约一签,不要大张旗鼓。了结此事就算了。

  不处置牧之,人死了,留给自己这样大一堆烂摊子,叫他如何收拾。

  那些倭人大约等不了几天。这合约自己签是不签。

  他头剧烈疼痛,在看到牧之纵火的那一刻,他心中浮出几个字,麻烦了。

  处于两难之间,完全没顾上想别的后果。

  他不由坐起身,怀疑地盯着女儿,这个女儿一直和皇后一心,怎么突然转了性子?

  公主见父皇的眼神有疑,从地上起来,坐到父亲对面,很认真地说,“父皇,女儿刚才说知错,不是说着玩。是认真的,以后,女儿是父皇的女儿。”

  她还在犹豫,后头的话要不要说。

  还没打定主意时,外头侍卫来报说,皇后驾到,问皇上能不能见一面。

  “叫她走,朕累着呢。”

  “父皇!此时前来,何不听一听,来说事非者即是事非人。”

  公主想让皇后落井下石,最好是狠狠告上常家一状,更能说明公主刚才说的话全是真的。

  四大家族,两文两武,文的是太师王家,和望族常家。

  常家一没落,朝中太师独大,对皇上来说那将是多大的威胁。

  公主一语点破,皇上不会置之不理。

  这样常家就保住了。

  哪怕为了制衡王家,也不会过分处置他们。

  公主见皇上点头,自己闪身到屏风后头藏起来,好把空间留给皇后。

  皇后听闻出了这么大事,波澜不惊,前来慰问皇上。

  她行了礼自行搬了圆凳坐在床前,细看了看自己夫君脸色。

  “皇上瞧着脸色好些,多亏了青连医术高明。臣妾就放心了。”

  皇上嗯了一声,并不多说话。

  “照理说,身为皇后不该置喙朝政,可是和谈是大事,岂可因为常家一人之缘故而改变原有策略?”

  “大周一连经过几年天灾,百姓刚稳定,百业待兴,皇上真要用兵?”

  皇上终于转头将目光落在皇后身上无奈叹口气。

  “朕不想用兵,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办法?”

  “百官都看着朕!”他气恼地看向房顶。

  “若皇上有所牺牲呢?百官能体会皇上良苦用心吧。”

  皇后小心翼翼观察着皇上脸色。

  皇上一时没转过弯来,迷惑地问皇后,“朕有什么可牺牲的。”

  “大周给他们钱和地就是朕最大的牺牲。”

  皇后摇摇头,“国,公器也。”

  “皇上私人的东西,可肯放弃?”

  皇后见皇上仍想不起来,只得点破,“那矮子最后要的是什么,皇上忘了吗?”

  皇上先是一动不动,像定在那儿。

  然后,慢慢转过头,目光怀疑地落在皇后身上,眼神由疑惑变成震惊继而移开眼神,里面浮出一丝轻蔑。

  公主在屏风后听着自己母亲的话,血一寸寸凉下来。

  九皇子也在那儿待着。

  公主从进殿,他便绕到床帐旁换衣屏风后头坐着。

  公主所有表现他都听在耳中。

  不由对自己这位陌生的皇姐心中升起佩服。

  她句句在为常家求情,句句不提常家。

  常家不被牵连,牧之的事就好办。

  恩典既然有了,不在乎再多一些。

  牧之是千古罪人还是英雄,就在皇上一念之间。

  他更服气的是皇姐对皇上心思的拿捏。

  那声“爹爹”听得九皇子都心碎了,那样委屈那样小心,那样示弱。

  他不由暗自叹息,女子的柔弱若被用作心机和手段,无往而不利。

  更何况皇姐用得不着一点痕迹。

  虽是手段也有真情在里面。

  这才是高手。

  牧之的事到最后,只能落到这个女人身上。

  只听外头皇上声音问询,“你真舍得?不会是拿女儿试探朕之心意吧。”

  皇后温和的笑声,落在公主耳朵里觉得阴森森的。

  “怎么会,女儿是皇女,是公主,身担公主职责。和亲换和平,古来有之。”

  “可那倭人生得龌龊恶心,足见其国尚未开化,珺儿自小到大娇生惯养,你不怕她吃苦?”

  “为了大周利益,不忍心也不行啊。”皇后叹道,“她享的福顶得上普通女子的几世的了。”

  “只给公主与银子,不给国土,想来倭人知道牧之死谏后本该对和谈绝望,皇上此时给出这样的条件,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行了,朕乏透了,你先下去。朕自会考虑。”皇上挥手赶走皇后。

  皇后去了许久,公主仍然起不来。

  九皇子扶了她一把,怜悯地看着皇姐。

  她虽面无表情,心中大约掀起惊涛骇浪了吧。

  皇上看着女儿跪在地上垂着头,安慰她,“朕不会要自己女儿和亲去的。朕宁可拿土地和银子换大周暂时的平静。”

  “朕不动常家。你说得很对。”皇上给了公主一个信任的眼神。

  “起来,地上凉。”

  “牧之的身后事交给你去办吧。以国士之礼入葬。”皇上发话。

  至此,公主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她此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皇后打定主意,必定要常家不得善果。

  和谈关键时刻给皇上出这么大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是由她们王家解决的——用亲生女儿,大周公主换来的和平。

  功过自在大家眼中。

  公主去和亲,王家必定掀起参奏常家的大浪。

  至于公主怎么想,愿意去不愿意,原不在皇后考虑之内。

  她爱公主,更爱权利和儿子。

  这一点她自己心知肚明,养公主也是为儿子有个帮手。

  不然女儿养大招个驸马也不入仕,有什么用。

  公主很懂事,对皇上道,“为堵皇后与王家之口,女儿会遣归山来求亲,女儿愿意下嫁归大人。”

  皇上怜惜地看着她,“你真不想嫁,也不必勉强。”

  公主却很坚定,“父皇,女儿想好了。归大人人品贵重,女儿愿意。”

  没人会责备他这个皇上有私心,为保女儿而牺牲重要城池。

  公主以国葬规格安排牧之后事,晓谕天下。

  举朝文武松口气,没人想看到有志之士下场凄惨。

  公主更是因为对牧之一片深情而转了口碑。

  连坊间都道公主是个有情有义的。

  从前的荒唐事竟是一笔勾销了。

  凤药失踪是在第二天被胭脂发现的。

  她不可能一夜不归。

  胭脂急得直跳脚,她听凤药提过九皇子,满口称赞九皇子在诸皇子中最知爱惜百姓。

  这话明摆着两人亲厚,否则和国家百姓有关的话,一个皇子怎么可能对普通宫女宣之于口?

  更何况凤药在书房伺候,九皇子没做领侍卫内大臣时,胭脂跟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更说明,九皇子与凤药关系匪浅。

  她硬着头皮找到禁宫里侍卫休息处。

  请人去请九皇子。

  九皇子听说有宫女找他,只当凤药来了,跑得飞快。

  气吁吁推开休息室门,看到一个陌生宫女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转悠。

  “给九王请安,凤药她不见了,我没人可找只得寻你想办法。”

  胭脂说凤药知道牧之出事,怕皇上震怒之下处置常家,出宫去通知云之暂时躲起来,结果一去再没回来。

  他马不停蹄打听各宫出入情况,知道凤药的确进宫了。

  他放了点心,马上又悬心。

  回宫却不见人,这事更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