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上中下策-《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谢全犹豫片刻还是咬牙说道:“若约束过严,怕是如今这般少年锐气也会消减许多。”

  语罢。

  当看到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谢全这才意识到朱标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打算利用国子监来约束士子。

  而且被朱标这么一说,谢全也算是想明白了。

  相较于他们当年求学之时,于师长跟前唯唯诺诺,哪怕师长犯错仍不敢直言的怯懦相比。

  如今士子的锐意之气,实在难得。

  尽管这年少热血容易受人教唆,被有心之人利用。

  可若是大明的青年学子都失了这份少年锐气,那对大明朝来说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也是见谢全明白了过来,朱标微微颔首,随意说道。

  “朕会命国子监的讲学师傅多些注意,教学子们凡事莫急,当有沉思。”

  “在朕看来,当今的学子满是少年意气,他日入仕为官必能一改官场千年昏沉。”

  “至于受人蛊惑,为贼人臂助。”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

  “倒也无妨,这些学子到底还是听劝的。”

  “待真相摆在眼前之时,学子们还是能够知错改错。”

  明白朱标的意思,谢全郑重颔首后便也不再多言。

  实际上,如今谢全与朱标都很清楚,《洪武纪册》能让一众学子心有锐气已实属不易。

  再想让这些学子明晰是非,有足够的判断力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上百年的教化,根本不可能实现。

  至于当下!

  吐蕃、云南、安南还需用兵,将来大明还要继续开海远洋。

  而民生方面仍有可为。

  增加学子的判断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也急不来。

  倘若换做先前,朱标必然也和那些学子一般,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同样不愿见流言盛行,流言杀人。

  而如今,说朱标心中多了几分冷漠也好,说此事与大明兴盛相比分有轻重缓急也罢。

  总之朱标不愿在增加学子判断力,杜绝流言杀人上面花费太多的功夫。

  “传朕旨意!”

  朱标看向刘保儿,“命国子监今后三月通讲《洪武纪册》辩证篇,告诉学子凡事皆有前后两面,凡事当左右三思。”

  待刘保儿下去传令。

  谢全斟酌片刻,转而冲朱标沉沉拱手道:“陛下圣明。”

  “微臣明日便要动身前往吐蕃,还望陛下保重!”

  “明日启程?”朱标略有不舍的看了眼谢全。

  平心而论,谢全不似詹同那般圆滑,没有铁铉那般孤直。

  在一众朝臣之中,当属最合朱标之意的。

  倘若不是吐蕃无人总领,朱标还真有些舍不得放谢全远行。

  “此一行必有诸多不易,吐蕃百姓少经教化,生出骚乱民变也未尝可知。”

  “不过改土归流确为当下收拢偏远之地的必经之路,你当谨慎为之。”

  “微臣明白。”

  就在谢全躬身拱手,郑重领命之时。

  朱标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谢全的肩膀后,温声继续道:“到底还是要自己保重,朕对你有大期望。”

  “如今白柳堤等五名御史前往各地,经查各地官员。”

  “卿与马虎分别前往吐蕃、云南。”

  “将来待你等几人回京,六部主官也该换换血了。”

  听到朱标这番话,谢全也只当没听到般,默默低着脑袋。

  而朱标也意识到自己说的过多,旋即从腰间取下随身玉牌递到谢全手中。

  “豫才。”

  “听闻你还未取字,朕便替你选了豫才二字。”

  见谢全盯着玉牌上的豫才二字默默出神,朱标语调温和,继续说道:“朕知道祖籍绍兴,并非河南。”

  “然河南中原之地,自古多有治世之才。”

  “其地文化厚重,多出经国大才。”

  “加之你先前曾为河南布政使,朕也是在河南拔擢你至京。”

  “陛.....陛下.....”

  听到朱标对自己竟有如此期望,谢全一时感动,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去吧。”

  “朕从龙骧卫中给你挑选了二百名军中好手,一路护送你前往吐蕃。”

  “陛下信重之恩,臣万死难报!”

  冲朱标郑重再拜后,谢全双手捧着玉牌便朝宫外走去。

  “传朕旨意。”

  待谢全走后,朱标看向一旁宫人。

  “命常茂与刑部尚书开济同审沈四平等人,罪证确凿,株连三族。”

  “命铁铉、詹同肃清冗职。”

  朱标虽命锦衣卫、刑部同审此案,可说到底却也是没什么好审理的。毕竟朱标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常茂、开济二人总不可能再审出什么冤情。

  而接到命令的瞬间,开济也顾不得天色已晚,当即便带着刑部差官前往诏狱提审案犯。

  锦衣卫衙门内。

  开济等了半个时辰,常茂这才匆匆赶来。

  “开尚书何必漏夜前来,明日....”

  “陛下有旨,下官不敢耽搁!”开济说着凑到常茂跟前,“公爷见谅,陛下既此时下旨,那你我二人便要连夜审理完毕。”

  “倘若明日朝会陛下问起,你我二人不至于无所应对。”

  “嗯.....有道理。”

  常茂点头应了一声,朝主位走去的同时,命锦衣卫将沈四平之流从诏狱中带出来。

  不过还不等常茂落座,却听开济继续说道:“下官此来,是要将一众案犯带到刑部公堂上审理。”

  “烦请郑国公随下官一同前往刑部审理此案。”

  “这又是为何?”常茂有些不悦。

  毕竟锦衣卫的案犯还从来没有交出去的先例。

  “郑国公,陛下既命刑部同审此案,自当由刑部主领。”

  “胡扯.....”

  正当常茂怒喝出声,打算跟开济争个明白之时。

  只见开济示意堂内众人到院中等候,旋即大步走到常茂跟前,沉声说道:“锦衣卫虽有审案之权,可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三法司审案,才是正途。”

  “放屁.....”

  “郑国公!”

  “此事关系到接下来裁撤冗官冗职,这份苦差难不成锦衣卫也要争抢?”

  听到这话,原本盛怒的常茂顿时一僵。

  哪怕此刻眼前的开济面色凝重,与他大有一种针尖对麦芒的架势。

  可莫名之间,常茂却感觉开济这家伙是出于好心。

  微微一顿后,常茂旋即起身走到院中,冲锦衣卫下令道:“将沈四平等一干案犯,还有更改公事日期欺君的官员,一并交予刑部。”

  没有理会院内锦衣卫的疑惑,常茂大步返回堂下,凑到开济跟前缓声说道:“开尚书有话不防直说。”

  “但凡为陛下效力,为国尽忠,本公绝无二话!”

  看着表情和善,大有求知好学之意。

  原本不想多说的开济轻叹口气,顿了数秒后这才出声说道:“郑国公,沈四平等人蛊惑学子,对抗朝廷。罪证确凿,并无审理之必要。”

  “可陛下却仍命审理,并且还是锦衣卫、刑部一同审理。”

  “因此陛下要的,便不是惩处沈四平之流。”

  “那....那是什么?”

  当看到常茂一脸茫然,竟能有此一问。

  开济不由深吸口气,只得耐着性子说道:“自然是要整肃吏制!”

  “沈四平等人因何犯下过错?”

  “一切皆因朝廷裁撤冗官冗职开始,那此时自然也要回归于精简吏制上。”

  没给常茂继续开口的机会,开济索性一股脑直接说道。

  “因此事涉及裁撤官员,所以不能有半分不矩。”

  “三法司审理,省的被裁官员心有怨言,借锦衣卫审理此案做文章。”

  实际上,开济根本不想蹚这趟浑水。

  当下是要裁撤官员,谁知道那些被裁撤的官员与朝中哪位大人交好,谁又知道被裁撤的官员是哪位大人的门徒。

  若让常茂在锦衣卫审定此案,他开济也就是个奉旨协助。

  即便裁撤官员会得罪不少朝臣,可那些人也怪不到他开济头上。

  只不过。

  常茂到底深受朱标信重,为官也有不少贤名。

  开济自然也不会把常茂当刀使。

  “烦请郑国公同下官到刑部衙门,连夜审理此案。”

  “好!”

  明白开济是在帮他,常茂便也没有多说,同开济一同径直朝刑部衙门走去。

  此次审理皆按照流程,近三个时辰才将沈四平等人审理完毕。

  见天色已晚,开济命人备好热汤面,与常茂一同用饭。

  “开尚书,当真就需要这么麻烦?”

  “陛下已下令将沈四平等人夷灭三族,你我只需走个过场,让他认罪便是。”

  “方才你又何必将沈四平所犯罪行一一列举,命他认罪?”

  开济闻言喝了一口热汤,沉声回道:“一切皆依照法度,自然要让沈四平等人自己认罪。”

  “你我如此,也是全陛下圣明。”

  “而且还是那句话,此事关系到接下来朝廷裁撤冗官,自然不能有半分差错。”

  “嗯......”

  即便开济这么说,可常茂依旧觉得多此一举。

  反正都是要夷了沈四平等人的三族,又何必白白耽误三个多时辰严审沈四平等人。

  常茂明白开济出于公心,自然也不会多言。

  不过看当下这架势,提审那些更改公事时期的官员,恐怕还要好几个时辰。

  估摸着今日要审到明日朝会才能作罢。

  就在常茂将碗底最后一口面汤全都喝完,起身便要返回堂下之时。

  开济突然抬眸看向要走的常茂。

  “郑国公应当清楚,此次陛下命刑部同锦衣卫一同审理此案,乃有意将司法裁定之权还予三法司。”

  “如今公爷统领锦衣卫,或可为陛下分忧。”

  “嗯?”

  常茂闻言很是茫然,他显然没想到此处。

  不过饶是见到常茂双眸空洞盯着自己,开济却自顾自道:“公爷深受陛下信重,想必自能明白其中关窍。”

  “先前有胡逆乱党,朝中贪官污吏甚多。非常之时,自当用锦衣卫非常之法。”

  “可自打毛骧被处死以后,陛下何曾交给锦衣卫一件重大差事?”

  “这.....此话有所偏颇吧。”常茂想了想,缓缓出声道:“自打毛骧死后,我朝并无特大案情.....”

  “那此次呢?”

  开济表情严肃,紧紧注视着常茂道。

  “此次陛下并未命锦衣卫独自裁定,还不足说明情况?”

  “嗯......”

  被开济这么一说,常茂突然想起马虎前往云南之前,也曾同他说过类似的话。

  当时马虎只说让他凡涉及裁定官员,必要禀明朱标,请朱标钦定。

  再加上今日谢全也很是紧张,说锦衣卫只听命圣上。

  他常茂非但不能将锦衣卫视作人情,全凭谢全吩咐。甚至就连他常茂也要得到陛下的旨意,方能调动锦衣卫。

  思绪至此,常茂对开济方才所言也是深信不疑。

  毕竟开济、谢全,还有马虎。这三人无论哪一个都比自己聪明太多。

  倘若他们三人都觉锦衣卫当交出审案之权,那看来朱标还真有这个心思。

  “那开尚书以为,当下本公当如何为陛下分忧。”

  “上中下三策!”

  开济早就想好,直接说道:“上策,公爷借今次之事,上书请命,请求陛下将削减锦衣卫司法之权。”

  “不过如今公爷统领锦衣卫,若上此奏,势必会让朝臣认为公爷难当重任,有心躲闲。”

  “嗯.....”常茂略微沉吟,也跟着摇了摇头。“确实不妥。”

  “咱爷们从来都不是躲闲偷懒的孬货,为陛下效力,虽死而已!”

  常茂说完继续看向开济。

  不过他心中也在想,开济的上策都如此不堪。那中策、下策,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主意。

  只不过虽然心中这么想,可他还是想听听开济将中策、下策一并说完。

  “中策!”

  “公爷寻个案犯,重刑拷打。而后私下联络铁中丞,请御史台弹劾,从而使陛下下令,罢免锦衣卫司法裁定之权。”

  “不过这样一来,公爷必会受罚,免不了受些委屈。”

  “下策呢?”此时常茂语气已经有些不悦,心底对开济所言的下策,他也没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致。

  “至于那下策。”

  “自然是公爷静观其变,等将来有天陛下亲自下令,罢免锦衣卫司法裁定之权。”

  喜欢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