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些学子年少气盛,如今便敢殴打他与谢全这两个朝廷命官。
不用想都知道,等再经沈四平等人煽动。
这些学子势必会非议朝廷,甚至是非议圣上。
这些学子也是懵懂痴傻,殊不知一旦将来他们入仕为官,那当下所言所行都会被当做筹码受人要挟。
而谢全有意煽动学子,令学子愈发不满,想着敲击登闻鼓惊动圣驾。
也是不愿看到这些学子自毁前程。
“只是.....”
此时铁铉语气全无半分不悦,甚至有些紧张冲谢全说道:“若学子果真敲击登闻鼓,惊动陛下。”
“即便向学子们解释清楚,宽解了他们,可仍有些难以收场。”
登闻鼓的威严还是要守的。
他与谢全并非佞臣,也全无私心。
而且此次朱标决心精简官制也是正由,于国有利。
反观这些群情激愤的学子,也不过是受人蛊惑。
一旦这些学子当真敲了登闻鼓,惊动了皇帝朱标亲自审定。而事后却证明乃是他们错过了自己和谢全,悻悻离去。
到时候登闻鼓的威严必然大打折扣。
就好比是狼来了的故事,类似的事一旦多发生几次,将来一旦有百姓果真受到欺压,敲击登闻鼓。
那朝中官员自然也就越来越不重视,甚至涉案官员还是借先前之由,从中斡旋。
同样明白铁铉的担忧,谢全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铁中丞所言极是,自然不能让那些学子真的敲响登闻鼓。”
谢全话锋一转,直接冲铁铉开门见山道:“如此便劳烦铁大人先到午门登闻鼓前等候,待那些学子近前之时,稍安安抚。”
“好!”
铁铉也没多想,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常茂却有些好奇问道:“谢大人不打算前去?”
“自然要去。”
“而且劳烦铁中丞也沉住气,下官未到之前,暂且不要同学子解释朝廷精简官制的用意。”
“好说。”
见铁铉抬腿便朝午门走后,常茂顺势安排锦衣卫带人保护。
都知道谢全、铁铉、马虎三人乃是朱标亲自提拔的信臣,铁铉若真被那些学子打伤,到时候朱标必然大怒。
也是此时。
谢全看向常茂紧跟着道:“郑国公,安抚学子之事,下官自有十成把握。”
“可若是不将幕后之人揪出来,也是徒劳。”
“说吧,让我如何做!”明白谢全已经有了打算,常茂直接说道,“锦衣卫都可听你调遣。”
“若是人手不够,玄武湖大营还有数千兵卒。”
“郑国公慎言!”
一听这个,谢全吓得不禁后退两步。
他谢全又不是打算造反,调动玄武湖大营的将士做什么!
常茂这话说的还真是让人后背发凉。
“郑国公,下官无权调动锦衣卫,锦衣卫向来也只听命圣上。”
“甚至就连公爷您也无权调度锦衣卫。”
“此事公爷应当明白!”
“是,可是陛下对你......”常茂也明白谢全的意思。
不过不等他说完,只听谢全出声打算道:“陛下对我等虽是信任,可我等却也不能肆意妄为。”
见常茂表情尴尬不再出声,谢全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烦请郑国公派遣锦衣卫至沈四平府前,学子群情激奋,今日打算前往午门敲击登闻鼓必使其措手不及。”
“若能寻到其罪证,便也不枉此次煽动士子敲击登闻鼓。”
眼下锦衣卫仍保留审理之权,锦衣卫的秘报可作为证物尤为重要。
所以只要探听到沈四平煽动学子的言论,便可将其罪证作实。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锦衣卫的便利性的确十分关键。
“那老夫呢?”
谢全刚同常茂说完,一旁的詹同也跟着出声道。
“谢大人给郑国公、铁中丞都交代了差事,那老夫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还请谢大人吩咐。”
“不敢不敢.....”谢全赶忙出声道,“詹尚书坐镇吏部多年,乃国之柱石。下官岂敢劳烦尚书大人。”
“无妨,若有需要你尽管说便是!”
詹同也是清楚,此次都事态都已闹到学子敲击登闻鼓的份上了,他再想置身事外未免有些可笑。
而且此时不参与此事,哪怕朱标不会斥责什么,可朝臣必会指着他的脊梁骨斥他詹同首鼠两端。
也是听到詹同如此坚持,谢全想了想转而躬身请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尚书大人也到午门前等候诸多学子。”
“嗯.....”
“尚书大人主管吏部,总管官员升迁调度,于百官之中自然威望甚高,士子多少也有几分敬重。”
“那些学子若是见到尚书大人,届时必不会太过武断。”
“好。”
安排好一切后,几人分别行事。
而谢全却是径直朝玄武门走去,将今日一切原原本本禀告给了朱标。
半个时辰,午门登闻鼓前。
就在一众学子群情激愤,甚至就连詹同出面都无济于事之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全大步走到学子跟前,朗声说道。
“诸位学子,本官便是诸位视作奸佞之徒的谢全。”
“诸位若有不解,大可尽言。”
“倘若本官所言无方,诸位大可敲击登闻鼓,请奏圣上处斩本官!”
当看到眼前一众学子相继出声,嘈杂无比。
谢全立于锦衣卫身后,高声喊道:“烦请诸位一个一个说!”
“我先说!”
一名学子高举右手,朗声叫嚷。
见谢全点头示意后,锦衣卫这才给他放行,让他上前。
“在下薛杨,有一事不明想请问大人!”
谢全认的出来,这薛杨便是方才在茶馆中拿起物件砸铁铉砸的最凶的一个。
不过眼下这薛杨倒不似先前那般,冲自己恭敬拱手后这才缓缓说道。
“敢问谢大人,我朝官制起至唐宋,数朝不歇。”
“怎的到了如今却要精简裁撤?”
“请问薛士子,你平日可还信奉周礼?”
“什么?”薛杨一时不解,疑惑问道。
“本官想知道,薛士子平日饮食是否也要先奉父母尊师,阶下站立,直到父母师长用膳过后方才端起碗筷?”
“自然不是。”
“那请问薛士子,你家中每逢祖祭是否也要以人焚祭?”
“更不是了,如何能以人祭?”薛杨面露惊恐,连连否认。
谢全轻咳一声,转而看向一众士子道:“凡有饮食先奉父母,每逢大祭当以人殉,此乃周礼。”
“方才薛士子说我朝官制沿用唐宋,百年不废。”
“那周礼盛行已近千年,为何薛士子却不遵循?”
“这....大人所言,实乃强词夺理!”
看着眼前这薛杨表情困窘,支支吾吾半天说出才说出个强词夺理。
谢全表情戏谑甚至夹杂着些许失望瞥了他一眼。
“薛士子说我朝官制沿用唐宋,无需变更?”
“自然!”
“那太上皇裁撤丞相....”
话未说完,只见那薛杨脸色立时煞白,下一秒满是惊恐的冲谢全拱了拱手后,便也灰溜溜的走回到了人群中去。
开玩笑!
裁撤丞相乃是太上皇老朱亲自下旨,胡逆案也是当时的太子、如今的陛下朱标亲自操办。
即便薛杨当真对裁撤丞相有所不满,那他也万万不敢直说。
哪怕此时悻悻离开日后必受士林嘲笑,可他还不想豁出自己的性命,不想断了自己的仕途。
“可还有学子愿意出言赐教?”
谢全环顾一众学子,缓缓出声。
而等谢全声音落下,在场一众学子却仍迟迟无人开口。
毕竟谢全搬出周礼已废还有老朱裁撤丞相,这也算是将这些学子借古制作文章的心思彻底断送。
“敢问谢大人,如今我朝正是用人之际,精简官制岂不是于国无益?”
“这位学子请上前说话。”
那学子闻言本有些犹豫,可架不住身旁众人的撺掇,只得缓步走到谢全跟前。
“学子陈鹿,见过谢大人。”
谢全微微颔首,示意学子起身。
“请问陈士子,你家可曾盖过新房?”
“谢大人是说......”
“若你家建盖新房之时,都是何人动手?”
“多请工匠前来。”
“这就对了。”谢全理所当然点了点头,不过紧接着便出声道:“农家修建房屋之时,主人多会在场。”
“一来是担心工匠偷懒,白拿工钱。”
“二来便是担心木匠谎报用料,原本四根木柱便可支撑屋顶。要么以次充好,将坏木作为顶梁支柱。要么原本四根木柱便可支撑房梁,可偏要用八根、十六根,甚至三十二根。”
“如此,陈士子以为如何?”
“自然不妥!”
谢全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而面向一众学子道。
“房屋需要木柱支撑,朝廷需要官员用命。”
“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诸位以为可行?”
不等那些学子出声,谢全紧跟着道:“本官并非指责此次需裁撤的官职、官员乃是滥竽充数。”
“只是如今情形,不需要那些官职。”
“而所属官员无论平调、升迁亦或是罢黜,都有不妥。故此朝廷决意准这些官员辞官还乡,亦或是转至国子监留用。”
谢全声音刚落,紧跟着一人便直接出声质问道:“谢大人说的好听,可那些官员都已被下狱!”
“这位学子上前说话。”
“上前便上前!”那学子推开身前众人,大步走到谢全跟前质问道:“谢大人口口声声说着准那些被裁官员辞官还乡,甚至还得朝廷恩养。”
“可我等怎么听闻,锦衣卫今日便大肆逮捕许多官员!”
他们这些学子并非是为那些官员出头。
只是朝廷用罢即弃,过河拆桥的做法实在让无数学子寒心。
倘若朝廷当真给那些官员留一条活路,那他们这些学子还真不会多说什么。
而听到这名学子的话,谢全冲一旁的常茂点头示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紧接着常茂便将缉拿一众官员的原因全都说了出来。
“诸位都听到了,为保官职,那些官员竟犯下欺君大罪。”
“如此如何能不以严惩?”
不等那些学子继续出声,谢全紧跟着说道:“如陈学子方才所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些许官制虽是空闲,然仍有可用之时。”
“可诸位学子有所不知,陛下于朝会提及选派官员前往吐蕃。”
“可这些许官员个个三缄其口,事后更是向吏部衙门上了告假文书。”
“陛下因此不悦,可也从未想过罢黜、惩处这些挑肥拣瘦的官员,给他们辞官荣养的机会,甚至还准其返回国子监留用。”
“可如今!”
谢全语气一顿,猛的便严厉了起来。
“如今这些官员视陛下恩德如软弱,践踏陛下恩旨,竟暗行欺君之事。”
“不仅如此!”
“你等皆为学子,此次朝事竟迅速得知,并且还是一知半解,被人蛊惑。”
“诸位以为背后无人挑拨?”
“嘶~”
伴随谢全声音落下,眼前一众学子不免倒吸一口凉气,也开始思量了起来。
正如谢全所言。
他们只知朝廷要大肆裁撤官员,并对即将裁撤的官员下狱收监。
他们却不知这些官员有欺君之行,更不知朝廷原本是打算让这些毫无担当的官员辞官荣养。
最为主要的。
谢全方才也说了,裁撤这些无用官员乃是为了给新科士子腾出位置。朝廷在裁撤官员的同时,还会新设些许官职。
此次朝廷整肃官制,丝毫没有半分阻碍他们的入仕之路。
相反。
将这些占着官职无所作为的官员裁撤,反而会增加他们入仕的机会。
可不知怎的,他们得到的消息竟是朝廷过河拆桥,要将大批官员下狱处斩,甚至流传着朝廷打算精简官制,仅留些许主要部门,仍以现在官员担任。
当下被谢全这么一说,众人也不得不承认。
今次之事,必然是有人从中作梗,故意挑拨,想以他们这些学子为刀对抗朝堂。
“谢大人,究竟何人如此居心叵测!”
“若非谢大人为我等解惑,我等如今恐怕还被蒙在鼓里,任人哄骗!”
“还请谢大人为国除奸,将藏于背后蛊惑我等的贼人揪出来,绳之以法!”
喜欢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不用想都知道,等再经沈四平等人煽动。
这些学子势必会非议朝廷,甚至是非议圣上。
这些学子也是懵懂痴傻,殊不知一旦将来他们入仕为官,那当下所言所行都会被当做筹码受人要挟。
而谢全有意煽动学子,令学子愈发不满,想着敲击登闻鼓惊动圣驾。
也是不愿看到这些学子自毁前程。
“只是.....”
此时铁铉语气全无半分不悦,甚至有些紧张冲谢全说道:“若学子果真敲击登闻鼓,惊动陛下。”
“即便向学子们解释清楚,宽解了他们,可仍有些难以收场。”
登闻鼓的威严还是要守的。
他与谢全并非佞臣,也全无私心。
而且此次朱标决心精简官制也是正由,于国有利。
反观这些群情激愤的学子,也不过是受人蛊惑。
一旦这些学子当真敲了登闻鼓,惊动了皇帝朱标亲自审定。而事后却证明乃是他们错过了自己和谢全,悻悻离去。
到时候登闻鼓的威严必然大打折扣。
就好比是狼来了的故事,类似的事一旦多发生几次,将来一旦有百姓果真受到欺压,敲击登闻鼓。
那朝中官员自然也就越来越不重视,甚至涉案官员还是借先前之由,从中斡旋。
同样明白铁铉的担忧,谢全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铁中丞所言极是,自然不能让那些学子真的敲响登闻鼓。”
谢全话锋一转,直接冲铁铉开门见山道:“如此便劳烦铁大人先到午门登闻鼓前等候,待那些学子近前之时,稍安安抚。”
“好!”
铁铉也没多想,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常茂却有些好奇问道:“谢大人不打算前去?”
“自然要去。”
“而且劳烦铁中丞也沉住气,下官未到之前,暂且不要同学子解释朝廷精简官制的用意。”
“好说。”
见铁铉抬腿便朝午门走后,常茂顺势安排锦衣卫带人保护。
都知道谢全、铁铉、马虎三人乃是朱标亲自提拔的信臣,铁铉若真被那些学子打伤,到时候朱标必然大怒。
也是此时。
谢全看向常茂紧跟着道:“郑国公,安抚学子之事,下官自有十成把握。”
“可若是不将幕后之人揪出来,也是徒劳。”
“说吧,让我如何做!”明白谢全已经有了打算,常茂直接说道,“锦衣卫都可听你调遣。”
“若是人手不够,玄武湖大营还有数千兵卒。”
“郑国公慎言!”
一听这个,谢全吓得不禁后退两步。
他谢全又不是打算造反,调动玄武湖大营的将士做什么!
常茂这话说的还真是让人后背发凉。
“郑国公,下官无权调动锦衣卫,锦衣卫向来也只听命圣上。”
“甚至就连公爷您也无权调度锦衣卫。”
“此事公爷应当明白!”
“是,可是陛下对你......”常茂也明白谢全的意思。
不过不等他说完,只听谢全出声打算道:“陛下对我等虽是信任,可我等却也不能肆意妄为。”
见常茂表情尴尬不再出声,谢全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烦请郑国公派遣锦衣卫至沈四平府前,学子群情激奋,今日打算前往午门敲击登闻鼓必使其措手不及。”
“若能寻到其罪证,便也不枉此次煽动士子敲击登闻鼓。”
眼下锦衣卫仍保留审理之权,锦衣卫的秘报可作为证物尤为重要。
所以只要探听到沈四平煽动学子的言论,便可将其罪证作实。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锦衣卫的便利性的确十分关键。
“那老夫呢?”
谢全刚同常茂说完,一旁的詹同也跟着出声道。
“谢大人给郑国公、铁中丞都交代了差事,那老夫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还请谢大人吩咐。”
“不敢不敢.....”谢全赶忙出声道,“詹尚书坐镇吏部多年,乃国之柱石。下官岂敢劳烦尚书大人。”
“无妨,若有需要你尽管说便是!”
詹同也是清楚,此次都事态都已闹到学子敲击登闻鼓的份上了,他再想置身事外未免有些可笑。
而且此时不参与此事,哪怕朱标不会斥责什么,可朝臣必会指着他的脊梁骨斥他詹同首鼠两端。
也是听到詹同如此坚持,谢全想了想转而躬身请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尚书大人也到午门前等候诸多学子。”
“嗯.....”
“尚书大人主管吏部,总管官员升迁调度,于百官之中自然威望甚高,士子多少也有几分敬重。”
“那些学子若是见到尚书大人,届时必不会太过武断。”
“好。”
安排好一切后,几人分别行事。
而谢全却是径直朝玄武门走去,将今日一切原原本本禀告给了朱标。
半个时辰,午门登闻鼓前。
就在一众学子群情激愤,甚至就连詹同出面都无济于事之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全大步走到学子跟前,朗声说道。
“诸位学子,本官便是诸位视作奸佞之徒的谢全。”
“诸位若有不解,大可尽言。”
“倘若本官所言无方,诸位大可敲击登闻鼓,请奏圣上处斩本官!”
当看到眼前一众学子相继出声,嘈杂无比。
谢全立于锦衣卫身后,高声喊道:“烦请诸位一个一个说!”
“我先说!”
一名学子高举右手,朗声叫嚷。
见谢全点头示意后,锦衣卫这才给他放行,让他上前。
“在下薛杨,有一事不明想请问大人!”
谢全认的出来,这薛杨便是方才在茶馆中拿起物件砸铁铉砸的最凶的一个。
不过眼下这薛杨倒不似先前那般,冲自己恭敬拱手后这才缓缓说道。
“敢问谢大人,我朝官制起至唐宋,数朝不歇。”
“怎的到了如今却要精简裁撤?”
“请问薛士子,你平日可还信奉周礼?”
“什么?”薛杨一时不解,疑惑问道。
“本官想知道,薛士子平日饮食是否也要先奉父母尊师,阶下站立,直到父母师长用膳过后方才端起碗筷?”
“自然不是。”
“那请问薛士子,你家中每逢祖祭是否也要以人焚祭?”
“更不是了,如何能以人祭?”薛杨面露惊恐,连连否认。
谢全轻咳一声,转而看向一众士子道:“凡有饮食先奉父母,每逢大祭当以人殉,此乃周礼。”
“方才薛士子说我朝官制沿用唐宋,百年不废。”
“那周礼盛行已近千年,为何薛士子却不遵循?”
“这....大人所言,实乃强词夺理!”
看着眼前这薛杨表情困窘,支支吾吾半天说出才说出个强词夺理。
谢全表情戏谑甚至夹杂着些许失望瞥了他一眼。
“薛士子说我朝官制沿用唐宋,无需变更?”
“自然!”
“那太上皇裁撤丞相....”
话未说完,只见那薛杨脸色立时煞白,下一秒满是惊恐的冲谢全拱了拱手后,便也灰溜溜的走回到了人群中去。
开玩笑!
裁撤丞相乃是太上皇老朱亲自下旨,胡逆案也是当时的太子、如今的陛下朱标亲自操办。
即便薛杨当真对裁撤丞相有所不满,那他也万万不敢直说。
哪怕此时悻悻离开日后必受士林嘲笑,可他还不想豁出自己的性命,不想断了自己的仕途。
“可还有学子愿意出言赐教?”
谢全环顾一众学子,缓缓出声。
而等谢全声音落下,在场一众学子却仍迟迟无人开口。
毕竟谢全搬出周礼已废还有老朱裁撤丞相,这也算是将这些学子借古制作文章的心思彻底断送。
“敢问谢大人,如今我朝正是用人之际,精简官制岂不是于国无益?”
“这位学子请上前说话。”
那学子闻言本有些犹豫,可架不住身旁众人的撺掇,只得缓步走到谢全跟前。
“学子陈鹿,见过谢大人。”
谢全微微颔首,示意学子起身。
“请问陈士子,你家可曾盖过新房?”
“谢大人是说......”
“若你家建盖新房之时,都是何人动手?”
“多请工匠前来。”
“这就对了。”谢全理所当然点了点头,不过紧接着便出声道:“农家修建房屋之时,主人多会在场。”
“一来是担心工匠偷懒,白拿工钱。”
“二来便是担心木匠谎报用料,原本四根木柱便可支撑屋顶。要么以次充好,将坏木作为顶梁支柱。要么原本四根木柱便可支撑房梁,可偏要用八根、十六根,甚至三十二根。”
“如此,陈士子以为如何?”
“自然不妥!”
谢全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而面向一众学子道。
“房屋需要木柱支撑,朝廷需要官员用命。”
“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诸位以为可行?”
不等那些学子出声,谢全紧跟着道:“本官并非指责此次需裁撤的官职、官员乃是滥竽充数。”
“只是如今情形,不需要那些官职。”
“而所属官员无论平调、升迁亦或是罢黜,都有不妥。故此朝廷决意准这些官员辞官还乡,亦或是转至国子监留用。”
谢全声音刚落,紧跟着一人便直接出声质问道:“谢大人说的好听,可那些官员都已被下狱!”
“这位学子上前说话。”
“上前便上前!”那学子推开身前众人,大步走到谢全跟前质问道:“谢大人口口声声说着准那些被裁官员辞官还乡,甚至还得朝廷恩养。”
“可我等怎么听闻,锦衣卫今日便大肆逮捕许多官员!”
他们这些学子并非是为那些官员出头。
只是朝廷用罢即弃,过河拆桥的做法实在让无数学子寒心。
倘若朝廷当真给那些官员留一条活路,那他们这些学子还真不会多说什么。
而听到这名学子的话,谢全冲一旁的常茂点头示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紧接着常茂便将缉拿一众官员的原因全都说了出来。
“诸位都听到了,为保官职,那些官员竟犯下欺君大罪。”
“如此如何能不以严惩?”
不等那些学子继续出声,谢全紧跟着说道:“如陈学子方才所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些许官制虽是空闲,然仍有可用之时。”
“可诸位学子有所不知,陛下于朝会提及选派官员前往吐蕃。”
“可这些许官员个个三缄其口,事后更是向吏部衙门上了告假文书。”
“陛下因此不悦,可也从未想过罢黜、惩处这些挑肥拣瘦的官员,给他们辞官荣养的机会,甚至还准其返回国子监留用。”
“可如今!”
谢全语气一顿,猛的便严厉了起来。
“如今这些官员视陛下恩德如软弱,践踏陛下恩旨,竟暗行欺君之事。”
“不仅如此!”
“你等皆为学子,此次朝事竟迅速得知,并且还是一知半解,被人蛊惑。”
“诸位以为背后无人挑拨?”
“嘶~”
伴随谢全声音落下,眼前一众学子不免倒吸一口凉气,也开始思量了起来。
正如谢全所言。
他们只知朝廷要大肆裁撤官员,并对即将裁撤的官员下狱收监。
他们却不知这些官员有欺君之行,更不知朝廷原本是打算让这些毫无担当的官员辞官荣养。
最为主要的。
谢全方才也说了,裁撤这些无用官员乃是为了给新科士子腾出位置。朝廷在裁撤官员的同时,还会新设些许官职。
此次朝廷整肃官制,丝毫没有半分阻碍他们的入仕之路。
相反。
将这些占着官职无所作为的官员裁撤,反而会增加他们入仕的机会。
可不知怎的,他们得到的消息竟是朝廷过河拆桥,要将大批官员下狱处斩,甚至流传着朝廷打算精简官制,仅留些许主要部门,仍以现在官员担任。
当下被谢全这么一说,众人也不得不承认。
今次之事,必然是有人从中作梗,故意挑拨,想以他们这些学子为刀对抗朝堂。
“谢大人,究竟何人如此居心叵测!”
“若非谢大人为我等解惑,我等如今恐怕还被蒙在鼓里,任人哄骗!”
“还请谢大人为国除奸,将藏于背后蛊惑我等的贼人揪出来,绳之以法!”
喜欢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