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生意好起来了-《奸佞皆我裙下臣》

  小北收回目光,穿过混乱的战场,望向了后方永通主船。

  满脸惊骇的李奎已经不复刚刚的狂妄,视线相对,李奎更是腿肚子发抖,因为小北那眼神,仿佛是在看一个死人。

  他妈的,到底是谁说的陆小北是靠脸上位的小白脸?

  “撤!快他妈撤!”李奎嘶声尖叫,再顾不得什么货和面子,只想立刻逃离。

  永通的船队彻底乱了阵脚,冒着熊熊火焰,狼狈不堪地调转船头,仓皇逃窜。

  还留下的几条快舟,残余水匪见势不妙,也发一声喊,驾着快舟四散钻入芦苇荡,消失无踪。

  河面上,只剩下燃烧的残帆、漂浮的碎木、散落的兵器,以及血腥气。

  夕阳的余晖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四合。

  小北缓缓抬手,抹去溅在脸颊上的一滴温热黏稠。

  “清点伤亡,修补船损。”

  “天亮前,赶到金陵。”

  王五抹了把脸上的血水:“伤了五个老兄弟,不碍事!船板凿穿两处,正拿木板和桐油灰堵着!”他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货没事!那吕胖子的‘醉青州’,一滴没洒!”

  十三日后。

  “醉仙楼”的掌柜捏着那张签押回执,指尖微微颤抖。

  看向眼前风尘仆仆的年轻东家

  “东家,当真...送到了?”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

  小北只是微微颔首:“吕东家的货,云信镖局,分毫未损。掌柜和青州那边确认一下回执是否属实,便可银货两讫。”

  没有激昂的陈词,只是十分淡定地陈述了一下事实。

  而这边小厮来报:“掌柜的,青州那边来信,已经收到货了。三百坛“醉青州”原浆,一坛不少,泥封完好。”

  掌柜脸上瞬间堆满了狂喜与敬畏,迭声道:“验!验过了!好!太好了!来人!快!给陆东家备上房!上好酒!备厚礼!”他几乎是扑向柜台,颤抖着双手捧出早已备好却几乎以为要化作流水的银票,恭恭敬敬奉上。

  消息一夜之间飞遍金陵商贾圈。

  那个被“永通”、“顺达”联手打压、几乎走投无路的青州吕家。

  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挂着“云”字旗的新镖局,硬生生从水匪环伺的绝境里护送到了终点!

  “云信镖局”四个字,在这些被早就被官匪勾结的商贾之间,像个救命稻草般,成了所有人的希望。

  “云信镖局”的黑底金字招牌,在扬州码头那是一夜之间成了最响亮的名号。

  吕万三那三百坛“醉青州”原浆毫发无损地送达金陵,其过程被添油加醋地渲染成了传奇。

  不过三日,码头上,云信镖局门前排起了长龙。

  看客们不再是冷眼旁观,而是一张张焦灼、期盼乃至带着孤注一掷神情的脸。

  船东、粮商、盐贩、丝商...被“永通”、“顺达”盘剥得奄奄一息的商贾们全都蜂拥而至。

  小北一时间觉得,自己手下的人太少,有点儿不够用了。但宁缺毋滥,小北不敢随便招人,能用的都得是自己信得过的人。

  沉重的镖箱、装着身家性命的木匣、盖着火漆的契书,被小心翼翼地抬入镖局后院。

  “陆东家!这是定金!务必护我全家老小平安抵达江宁府!”

  “新东家!这趟红货关乎我祖业存续,全仰仗您了!”

  “大人!这是小号半年的收成,求您...”

  称呼混乱,敬畏交加。

  小北端坐主位,极少言语,只以眼神示意王五、张猛验货、登记、定契。

  指尖划过一份份沾满汗渍和指印的文书,这些堆积如山的镖单和定金,是漕河上下被榨出的最后血泪,她不会让他们失望。

  吕万三挤在人群中,激动得语无伦次,拍着胸脯赌咒发誓:“陆东家!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老吕的地方,刀山火海,绝无二话!”他浑浊的眼里,都是真切的感激。

  扬州的秋,已带上了刺骨的寒意。

  运河疏浚工程临近尾声,淤塞多年的河道终于重现流畅,浑浊的水流似乎也清亮了几分。

  归期在即。

  两岸不再是绝望的泥泞和麻木的号子,新修的堤坝旁,简陋却整洁的窝棚区初具雏形,袅袅炊烟升起,竟有了几分人间的暖意。

  行辕内,阿骨的伤已大好,只是胸口留下了一道狰狞的疤痕。

  每日雷打不动地练习小北教他的桩步和几个简单的发力动作,汗水浸透单衣也浑然不觉。小北偶尔瞥见,只淡淡指点一两句错处,再无多言。阿骨却将那寥寥数语奉若圭臬,练得更加刻苦。

  他愈发沉默,性子随了小北。

  小北头疼,怎么带出来这么个闷葫芦,应该多让他和王五接触接触,话痨点儿多喜庆。

  吕万三风尘仆仆地从扬州赶回青州,整个人如同脱胎换骨。

  他不再是那个愁苦绝望的破落户,腰杆挺直,眼中已经开始带了野心勃勃的火焰。

  小北离城那日,天色阴沉,细雨如织,小北的官船静静泊在疏浚一新的码头。

  “陆大人!留步啊!”一声苍老的呼喊。

  一个枯瘦的老河工,曾是运河泥泞里挣扎的纤夫,如今在“以工代赈”下勉强糊口,竟赤着脚从泥泞的河岸追来,扑通跪在湿冷的码头上,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大人!您不能走啊!您走了,这运河...这运河又要变回吃人的阎王殿了!”浑浊的泪水混着雨水滚落。

  更多的身影从窝棚区、从疏浚的河堤上涌来。

  妇人抱着瘦小的孩子,匠户、仓丁、曾受过小北庇护的小商贩...

  黑压压的人群无声地跪满了码头,头颅低垂,脊背佝偻,像一片被风雨摧折的芦苇。

  都是压抑的啜泣和绝望的沉默,在雨声中沉沉的无声挽留。

  阿骨紧紧跟在小北身后,看着码头上的人群,又看看小北的侧脸,小小的拳头攥得死紧。

  他知道小北哥心里装着更大的事,可眼前的景象,他感同身受。

  如果小北哥不带他回淩朝,他大概率也是跪在那里,想要求他留下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