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渔利引争-《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二月二十三的清晨,王谦和于子明踩着厚厚的积雪向小海子走去。冰镩和渔网在爬犁上叮当作响,老黑狗跑在前面,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

  \"谦哥,昨天那网真带劲!\"于子明搓着手说,\"少说有两百斤吧?\"

  王谦点点头:\"七爷说的老鱼窝子就是不一样。\"他看了看天色,\"今天早点收工,小荷说身子不太舒服。\"

  刚拐过山梁,两人同时愣住了——小海子上竟然已经有人了!四五个陌生汉子正在冰面上忙碌,已经开了三个冰窟窿。

  \"哪来的?\"于子明眯起眼睛。

  王谦摇摇头,加快脚步。走近了才看清,是青松屯的人,领头的是刘长富——刘长贵的弟弟,上次猎熊时结过梁子。

  \"哟,这不是牙狗屯的'神猎手'吗?\"刘长富直起腰,阴阳怪气地说,\"来得真不巧,这地方我们占了。\"

  王谦沉住气:\"刘大哥,小海子一向是咱们两家共用的。\"

  \"共用?\"刘长富冷笑一声,\"往年咋不见你们来捕鱼?现在看有赚头了,倒想起'共用'了?\"

  冰面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青松屯的人停下手中的活,慢慢围了过来。于子明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冰镩,被王谦一个眼神制止。

  \"刘大哥,\"王谦尽量保持语气平和,\"鱼是活物,今天你打明天我打,谁也打不绝。何必伤了和气?\"

  刘长富哼了一声:\"少来这套!这湖离我们屯更近,就该归我们!\"他指了指冰面上的渔网,\"识相的就赶紧走,别耽误我们干活。\"

  正僵持着,远处又传来脚步声。铁柱和二嘎子带着牙狗屯的几个小伙子赶来了,一见这架势,立刻抄起家伙围了上来。

  \"干啥?想打架?\"铁柱嗓门洪亮,震得冰面都嗡嗡响。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王谦赶紧站到两拨人中间:\"都别冲动!\"他转向刘长富,\"这样吧,今天你们先打,我们明天再来。\"

  \"谦哥!\"于子明急了。

  王谦摆摆手,带着牙狗屯的人撤到岸边。刘长富得意洋洋地冲他们挥了挥拳头,转身继续凿冰。

  \"就这么算了?\"二嘎子气得直跺脚。

  王谦望着冰面上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先回屯找老赵商量。\"

  大队部里烟雾缭绕,老赵听完汇报,气得直拍桌子:\"欺人太甚!小海子啥时候成他们青松屯的了?\"

  七爷抽着旱烟,若有所思:\"刘长富这是记恨谦儿上次猎熊的事。他哥刘长贵现在还在劳改,心里憋着气呢。\"

  \"那也不能霸占公家的湖啊!\"铁柱愤愤不平。

  杜勇军拄着拐杖站起来:\"要我说,多叫点人,把他们轰走!\"

  \"不行,\"王谦摇头,\"打起来谁都没好处。再说,湖确实是两个屯共用的,没个明确归属。\"

  老赵敲了敲烟袋锅:\"我这就去公社找李书记,让他评评理!\"

  \"等等,\"七爷拦住他,\"光靠上面压服不行,得想个长久的法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最后王谦提议:\"要不这样,咱们暂时不去小海子了,改去大泡子。那里远点,但鱼更多。\"

  \"那不就等于认怂了?\"于子明不甘心。

  王谦摇摇头:\"不是认怂,是避其锋芒。刘长富那人我了解,争强好胜。咱们越跟他争,他越来劲。\"

  散会后,王谦心事重重地回到家。杜小荷挺着肚子在灶台前煎鱼,见他回来,关切地问:\"咋了?脸色这么难看。\"

  王谦把早上的事说了,杜小荷放下锅铲:\"刘长富?他媳妇跟我一起在扫盲班学过字,人挺讲理的啊。\"

  \"是吗?\"王谦若有所思,\"要不你去找他媳妇说说?\"

  杜小荷擦了擦手:\"行,明天我就去。对了,老周来过了,说我这胎像双胞胎,得加强营养。\"她指了指锅里,\"特意嘱咐多吃鱼。\"

  王谦心疼地搂住妻子:\"放心吧,鱼有的是。大泡子比小海子大多了。\"

  第二天一早,王谦带着队伍去了大泡子。这里离屯子有十几里地,冰层更厚,但鱼也确实更多。一上午就捞上来三百多斤,比在小海子时还多。

  中午休息时,铁柱突然指着远处:\"看!有人跟踪我们!\"

  树林边,两个青松屯的半大小子鬼鬼祟祟地张望,见被发现,扭头就跑。

  \"刘长富派来的探子,\"于子明啐了一口,\"真不要脸!\"

  王谦却笑了:\"让他们看吧,正好知道我们没跟他抢小海子。\"

  傍晚回屯时,杜小荷已经回来了,正在院子里收拾鱼。见丈夫回来,她神秘地招招手:\"有戏!刘家嫂子答应帮忙劝劝。\"

  \"她怎么说?\"

  \"说刘长富就是好面子,其实心里也明白小海子是共用的。\"杜小荷压低声音,\"她还说,青松屯今年收成不好,快揭不开锅了,所以才急着抢鱼。\"

  王谦点点头:\"那就好办了。\"

  第三天清晨,王谦决定再去小海子看看。刚到湖边,就听见一阵争吵声。刘长富带着人正和另一伙陌生人对峙,看打扮像是更远的黑水屯的。

  \"咋回事?\"王谦快步上前。

  刘长富见了他,脸色更难看了:\"好啊,还搬救兵来了?\"

  \"别误会,\"王谦摆摆手,\"我们就是来看看。\"他转向黑水屯的人,\"各位大哥,这是...\"

  黑水屯领头的汉子粗声粗气地说:\"这湖我们也要打鱼!凭啥让他们青松屯独占?\"

  原来黑水屯的人听说小海子鱼多,也想来分一杯羹。三方人马在冰面上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打起来。

  \"各位听我说,\"王谦提高嗓门,\"鱼是游的,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谁也独占不了。与其争来争去,不如商量个规矩。\"

  \"啥规矩?\"黑水屯的汉子问。

  王谦想了想:\"按屯轮流,一天一轮。今天青松屯,明天牙狗屯,后天黑水屯,怎么样?\"

  \"不行!\"刘长富断然拒绝,\"我们屯离得最近,应该占大头!\"

  黑水屯的人不干了:\"放屁!要论远近,我们黑水屯的西山还连着湖呢!\"

  争吵再次升级。不知谁先动了手,两伙人推搡起来。混乱中,刘长富一个踉跄,摔倒在冰窟窿边上,半条腿都浸在了冰水里!

  \"小心!\"王谦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刘长富的衣领。冰窟窿边缘的冰层已经开始碎裂,两人随时可能一起掉进去。

  千钧一发之际,于子明和铁柱也冲上来,合力把刘长富拉了上来。青松屯的汉子们见状,顿时安静下来。

  刘长富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王谦脱下自己的皮袄给他披上:\"快回屯换衣服,要冻坏的!\"

  黑水屯的人见闹出了事,也讪讪地散了。临走前,领头的汉子对王谦说:\"兄弟,你是个厚道人。这事我们听你的。\"

  回到青松屯,王谦和于子明一直把刘长富送到家。刘家嫂子见丈夫这副模样,又惊又怕,赶紧烧热水给他擦身子。

  \"多亏了王兄弟,\"刘家嫂子红着眼圈说,\"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刘长富裹着被子,脸色铁青,但眼神已经没那么敌对了:\"今天...谢谢了。\"

  王谦摆摆手:\"邻里邻居的,应该的。\"他顿了顿,\"刘大哥,关于小海子的事...\"

  \"按你说的办吧,\"刘长富叹了口气,\"轮流打,公平。\"

  三天后,小海子上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三个屯子的渔民各占一片区域,井水不犯河水。王谦特意安排牙狗屯的人离青松屯远些,给刘长富留足面子。

  中午休息时,刘长富竟然主动走了过来,递给王谦一壶烧酒:\"暖暖身子。\"

  王谦接过酒壶,抿了一口,辣得直咧嘴。两人相视一笑,往日的恩怨似乎随着酒气消散了不少。

  \"听说你们在大泡子收获不错?\"刘长富问。

  王谦点点头:\"鱼是多,就是远了点。\"他犹豫了一下,\"要不...咱们三个屯轮流去大泡子?那里鱼更多。\"

  刘长富眼睛一亮:\"当真?\"

  \"骗你干啥,\"王谦笑了,\"鱼是山神爷赐的,又不是谁家的。\"

  就这样,三个屯达成了协议:小海子三天一轮,大泡子五天一轮,互相监督,谁也不许多打。王谦还提议,每个屯出两个人组成\"护渔队\",防止外人偷捕。

  消息传回牙狗屯,老赵乐得直拍大腿:\"好小子!不但解决了争端,还扩大了渔场!\"

  七爷捋着胡子,满脸欣慰:\"这才是当家人该有的胸襟。\"

  当晚,王家院子里又热闹起来。杜小荷用新捞的鱼做了全鱼宴——红烧鲤鱼、清蒸鲫鱼、鱼头豆腐汤...香得连老黑狗都趴在门口不肯走。

  \"嫂子这手艺,\"于子明吃得满嘴流油,\"比县里饭店都强!\"

  杜小荷笑着给众人添菜:\"多吃点,明天还要干活呢。\"

  王谦特意请来了刘家嫂子和黑水屯的几位妇女,三个屯子的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刘家嫂子拉着杜小荷的手说个不停,约好等孩子出生了要来帮忙。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告辞。王谦和杜小荷站在院门口送客,望着远处月光下的雪山和近处炊烟袅袅的屯子,心中满是欣慰。

  \"谦哥,\"杜小荷轻声说,\"等孩子出生了,这世上又多了两个小渔民。\"

  王谦搂住妻子的肩膀:\"嗯,教他们打猎,也教他们捕鱼,更要教他们做人。\"

  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

  \"二月里来冰未消,

  三屯同心把鱼捞。

  不争不抢讲规矩,

  日子越过越有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