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难以快速扩张的产业-《世威大帝》

  心血来潮,沐津决定去看看油枣这玩意种得怎么样了。

  油枣已经种了三间长五丈宽两丈的屋子了,每年可以收油枣四万多斤,榨得灯油六千多斤。

  唉,还是榨油技术落后。

  沐津是看过的,榨完油的油枣渣,里面实际上还有很多油,但目前那榨油机已经榨不出来了。

  还得弄出更好的榨油机啊。

  榨油厂的工匠不是不想弄出更好的榨油机,要知道榨油坊用的那些榨油机,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榨油坊也不止灯油一种产品,还有茶油、芝麻油。

  榨油坊目前可以做到一斤茶籽出二两半油,一斤芝麻出油可以到三两多。而其余没有改进过榨油机的榨油坊,一斤茶籽能出一两半油、一斤芝麻能出油二两就不错了。

  可以说,沐津的榨油坊里的机械,估计是目前技术水平做到的极限了。要想再进步,那就得弄出蒸汽机来了。

  一想到蒸汽机,沐津顿时蔫了。

  蒸汽机的原理沐津还记得一二,但是个什么样子?

  早丢给前世的老师们咯。

  沐津也不是没有想着推广油枣种植,但普通百姓家弄不出专门种植油枣的大房子。有大房子的世家豪强们,也看不上油枣赚的那点钱。

  南凉县一年消耗的灯油也不过才四千来斤的样子。

  消耗灯油的主力是县城和镇子百姓,农村百姓夜晚照明还是依靠粗制火把。

  反正沐津放开了山泽,老百姓们打柴不用交钱,弄根粗树枝再缠上茅草的粗制火把,就很对农村百姓们的胃口了。

  但现在不行了,又得了个三安郡,沐津估计了下,每年的灯油需求量起码在三万斤。

  王府出产的松脂蜡烛一根可以烧三个时辰半,蜂蜡蜡烛一根可以烧四个时辰。目前松脂蜡烛价格已经低到了四十文钱一根,但蜂蜡蜡烛价格仍然保持在两百文钱左右,尤其是掺香制成的香蜡烛,价格则是到了三钱银子一根。

  是的,香蜡烛用铜钱是买不到的,必须用银子来购买。

  至于灯油……

  哪怕就是点上一整晚,消耗掉的灯油换算成铜钱,也不过才五文钱。

  不过,油灯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亮度真的不高。

  一根蜡烛可以照亮一间长一丈宽一丈的屋子,但这样的屋子换做是油灯的话,得需要四盏。

  而县城和镇子的老百姓,大部分是晚上还有事做的,不像农村老百姓,天一黑就基本睡觉了,对夜晚照明需求并不大。

  有余之家点蜡烛,普通之家点油灯。

  但现在多了一个三安郡,王府的蜡烛和油灯产业都不够用了。

  沐津在和三安郡的世家豪强们做利益交换的时候,养蜂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利益交换。西南诸郡全年鲜花不断,是上好的蜂蜜产地。

  只不过,西南养蜂技术极其落后。

  大虞养蜂技术最好的地方是江南,但江南世家将养蜂技术捂得死死的,别的地方的世家豪强想去弄养蜂技术,江南世家是不管对方想做什么利益交换,都是眼皮子不抬一下。

  江南世家之所以将养蜂技术看得死紧,除了蜂蜜外,更重要的是蜂蜡。在大虞照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掌控了蜂蜡,就可以说是垄断了蜡烛最重要的原料来源。

  可惜,如今江南动乱,也不知道江南世家豢养的养蜂人,有多少人能在这动乱中活下来。

  好的养蜂技术,不仅在于多出各种蜂产品,还懂得将蜂群的效率最大化。

  什么时候分蜂、什么时候割蜜、什么时候取蜡……

  这些技术,可是千百年的养蜂经验积攒下来的。

  江南为什么养蜂技术远超其余地方,就在于江南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不像北方,冬天蜜蜂是必须要越冬的。至于西南为什么养蜂技术不行,就在于西南开发太晚,且西南世家豪强们的心思,也没放在养蜂上。

  毕竟西南多水果,各种水果开发出来的产品,比如果脯什么的,都很容易运到两京富裕之地赚钱,也就看不上养蜂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沐津,崖林和三安两郡,都看不到养蜂的。

  当然,现在又弄出了一种兽脂蜡烛。

  不过,这种兽脂蜡烛需要去南边两藩属国采购小兽,且这种小兽野性太大……

  沐津觉得,自己应该要抽时间来搞定这种小兽的驯养了。

  毕竟,靠着南边两藩属国的采购,数量实在是太不稳定了。

  而蜡烛这种产业,最忌讳的就是原料来源不够稳定。

  像松脂和蜂蜡,不止南凉县,整个崖林郡已经有了大量松脂采割人。不仅有了采割人,想南凉县的百姓,还在道路两旁自主栽种松树,而且还在松树上挂上牌子,表示是谁种植的,防止有人偷割。

  至于会不会有人偷割?

  本村的是没有也不敢有,但邻村的……

  这个时候还很淳朴的民风表示,想社死的就去偷割。

  当然,沐津也表示,主要是查偷割太容易了。

  这个时候的社会,人员流动性差的可以,没官府开的路引出不了县。

  至于村镇之间的人员走动……

  沐津已经在南凉县建立了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虽然战马培育让沐津很伤,但挽马还是没问题的。正儿八经的马车很贵,但前世林场那种板车造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就是没有橡胶,坐板车上颠的屁股痛。

  这种载人板车一般是坐四个人,挤一挤六个人也行,用挽马拉车,谁让驴的动力一般只能拉两个人,太不够用了。同镇之间的村子是三文钱一个人,不同镇的就是五个人了。

  至于挽马的饲料问题……

  沐津选的这种公共交通用的挽马平时对精料没什么要求,是个草就行,没有草的话,树的嫩叶子也行。

  当然,速度也就别指望了。

  嗯,拉着四个人一天可以赶四十里路的样子。当然,如果要快点赶路的话也可以,拉着人一天跑六十里路也是能做到的。

  就是吧,得加钱。

  四十里的路赶完后,这种挽马不需要喂精料,也不需要太多的休息。但是超过四十里,那就得补精料以及得好好休息至少一天了。

  要加的钱,就是精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