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对东北的愿景-《世威大帝》

  搬运粮食的时间还是超时了,足足用了十天的时间才将五万石粮食从船上运到粮仓里面去。

  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靖北军的危机,但苏愈的心情却是舒畅了起来。朝廷在平定江南后,就迅速调集粮草运送过来,可见朝廷对靖北军的重视。

  也不枉这些将士这些年的坚定守候了。

  不过,有件事必须要考虑了,那就是平定天下后,朝廷的五都该如何设立。

  大虞承继大齐,设有五都。但除了东西二都外,其余三都只有锦屏还名副其实,剩下的两个,就算是朝官都不一定有印象。

  但是,五都之策却是必须的。

  因为大虞太大了,光靠两都,是不可能压得住地方豪强的。

  除了五都之策外,还必须修运河,要修一条能够连接南北中的大运河。

  在苏愈看来,西京咸宁、中都洛川、南都锦屏、东都宁江、北都燕云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中都洛川,居天下之中,是苏愈心中最好的定都之地。

  但缺点也很明显,太中了。

  定都洛川,很容易失去进取之心。

  准确点说,中都洛川、东都宁江、南都锦屏,都太安逸了。

  容易死于安逸啊。

  西都咸宁和北都燕云,有志开拓的帝王会选择的定都之地。西都是为了西拓,北都则是为了北拓。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北都很容易打首都保卫战,西都则是周围关隘一旦失守的话,那就只能弃城而逃了。因为西都太大,守城远没有攻城来得方便。

  看着最后一艘空船离开港口,苏愈缓缓吐出一口气,信心又莫名增强了几分。

  “科举?这位殿下的选才之道还是很不错的,还一直硬着不开恩科,不错,不错。”想起这些天和苏括聊天得到的消息,苏愈很是满意喃喃道。

  又想起朝廷大办学堂的举动,特别是国子监设立文武院,朝廷自己来培养将领,苏愈就更加满意了。

  跟在苏愈身后的周聪,脸上也满是笑容,一下子多了五万石粮食,手头可是大大宽裕了。尤其是看到太傅苏愈也很开心后,周聪就更开心了,因为老太傅一开心的话,靖北军的日子就要好过了。

  回了节度使府后,苏愈看着周聪道:“节帅,我们的屯田计划,可以开始了。”

  草原上的大乱也是有影响的,那就是曾经被草原奴役的东北各个部族都疯狂向东北边军示好,想投入大虞的怀抱,获得大虞的庇护。

  但苏愈压着周聪一直没有答应。

  原因也很简单,粮食。

  这些部族之所以如此想投入大虞,就在于他们的产出已经养不活部族了,想得到大虞的粮食。

  但是,靖北军拿不出粮食。

  现在好了,有了五万石粮食,不少事务就可以推进了。

  苏愈在心中计算了下,安抚东北之地的那些部族,最多付出两万石的粮食。将那些部族安抚好,东北边军进驻,接着就可以安排人员过去屯田了。

  一番下来,需要至少八万石的粮食。

  不过,规模小一点的话,四万石的粮食也可以了。

  苏愈是了解过东北之地的,沼泽遍地,适合放牧的地方不多。因此,东北的各个部族都是游猎采集为生,用毛皮草药等物从草原部族那里换取粮食。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和大虞做生意,那是因为东北和大虞间有一条长达千里的沼泽,除了冬天冷会冻住外,只要一暖和化冻,好了,不用走了。

  当然,也可以通过海贸。

  但最大的问题是,人家东北的部族都在内陆,没有几个靠海的。而且,沿海也是沼泽密布,没好到哪里去。

  苏愈已经通过苏括上书,下次运粮过来的时候,顺便送几艘适合运人的大船来。

  一想到船,苏愈就忍不住想骂大虞文宗以后的皇帝。

  如果这些皇帝能够想到开发东北,何必受制于河北世家!

  而且,这些皇帝还鼠目寸光,将宣宗时期积攒的大海船都给烂掉了。

  可惜了宣宗皇帝,耗费心血将雪域高原上的帝国给打成了蔫鸡,想开发东北时已经是心力交瘁的晚年。可就算如此,宣宗皇帝还是攒了一堆的大海船,留给后世皇帝去开发东北用。

  唉!

  苏愈对周聪说起了开发东北的计划。

  等朝廷运人的大船和下一波粮船一起来后,就安排人员沿着海岸,去东北那边找合适建造良港的地方。在那边安下脚后,一边建造港口一边开始安排人员屯田。

  应对沼泽,大虞有一套成熟的办法,要知道,江中之地当年可就是一块大沼泽,现在不是变成了大虞的产粮重地?

  根据苏愈的估算,东北之地光是将沿海开发好,靖北军手里的难民绝对都能安置好,甚至还需要从其余地方移民!而且,开发好了东北,朝廷又多了一个产粮之地,东北边军的粮食,也不必受困于河北。

  一举三得!

  周聪连连点头,当即和苏愈认真探讨该如何在东北之地屯田。

  以前朝廷压根不重视东北,东北边军的存在基本上是配合朔北边军去夹击草原,很少有独自表现的机会。

  东北边军内部都自嘲过,说是东北边军,不如说是河北边军更贴切。

  而且,东北越是开发,就越是需要人,到时候就能从河北不断移民,掏空世家的人丁。

  两人越讨论越是兴奋,最后满面红光。

  看着周聪喜滋滋离开,苏愈默默下颌的短须,开心地笑了。虽然现在天下还未平定,但是,大家却都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都开始为之奋斗了。

  苏括带着船队很快就回到了江南,然后一艘快船就迅速逆江而上。

  ……

  “南北沟通的大运河,东北屯田?”沐津听了苏括的汇报,别的没说什么,单将这两给拎出来了,“诸位,说说看,太傅的这两建议如何?”

  “大善。”葛栩立即点头赞同,“大运河沟通南北,河北遭灾,可以从江南迅速调粮。江南遭灾,可以从河北迅速调粮。”

  当然,葛栩有个没说,调兵也很快。

  “那就等朝廷平定了叛乱,收复了河北之地后,再细细讨论。现在嘛,都回去想想,免得到时候慌乱。”沐津道。

  “是,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