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要搞合作社-《世威大帝》

  京师那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沐津没有去管,沐津现在正在墨阳郡搞开发。

  搞什么开发呢?

  没别的,就是搞农民生产互助合作社。

  农民互助生产合作社,是在低生产力水平时期,农民有效对抗天灾的一种模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经济实际上是相当脆弱的,只要天灾稍微猛一点,农民就等着破产吧。

  大虞能够到现在才出现此起彼伏的的小规模叛乱,就在于风调雨顺的太久了。

  农民生产互助合作社,沐津没有在南凉县搞。

  因为南凉县地广人稀,农民拥有的田亩数量能够对抗风险。

  但为什么在三安郡也没有推行,在于三安郡因为三安布的关系,农民对抗风险也还行,对于合作社这种模式也没什么需要。

  同理,崖林郡因为秫米酒的缘故,对抗风险也还马虎。

  南池郡更别说了,人家靠矿的。

  可以说,只有墨阳郡这么个苦逼的。

  民风悍勇,西南边军重要兵源地,使得墨阳郡没什么大的豪强势力。同样的,墨阳郡也没什么特产,百姓们一直就靠种地为生。

  而且,墨阳郡是人多地少。

  好在,大虞对于民间私斗管控极严,且墨阳郡各村各镇都沾亲带故的,才算没出大乱子。哦,也不是没出,但被沐津给平定了。

  就算是大乱子,墨阳郡也还是人多地少。

  当然,这个人多地少是相对崖林郡和三安郡来说的,南池郡表示它的田地也少。

  墨阳郡在朝廷户籍上的人丁并不多,但黑户极多。

  沐津在墨阳郡搞编户齐民后,看着掏出来的足足十一万黑户是目瞪口呆。

  更让沐津烦躁的是,墨阳郡人死不挪窝的思想。

  到现在,只有不到三千人被劝着搬离了墨阳郡,去南池郡和崖林郡安家了。

  暂时改变不了人们思想的情况下,田地一时半会又增长不了,那就只能想别的招了。

  别的招月不外乎那么几个,良种、先进的耕种方法和团结合作。

  良种暂时别指望,在生物科技没爆发前,百农子那位道士弄出来的育种选种方法已经算是最先进的了。

  先进的耕种方法嘛……

  沐津和百农子联合弄出来的,暂时是差不多到顶了。

  就剩下团结合作了。

  团结合作,沐津能想到的就是农民生产互助合作社了。毕竟,沐津前世从懂事起到参加工作,家里去买种子化肥,先是供销社,后来是合作社统一购买。

  算是对合作社还是挺了解的。

  搞合作社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当然得弄样板出来。

  有了样板做对比,才能说服别人。

  要不然的话,搞成大锅饭就不好了。

  实际上,沐津搞得互助合作社也没太麻烦。就现在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太麻烦的也弄不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农民互助生产合作社,就是将人们集合起来一起劳作。

  同时,官府在出现天灾的时候,可以给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让农民不需要去借高利贷。

  沐津目前将畜犁耕种方式全面推广的也就是南凉县,崖林郡都没有推广到位,更别提其余郡县了。

  推广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倒不是牲畜的问题,而是农具的问题。

  沐津掌控的锻冶坊表示:尽力了,实在忙不过来。

  至于民间的铁匠……

  沐津掌控的锻冶坊表示:殿下掌控的崖林、南池、三安、墨阳这四郡还有没收编的铁匠?

  这点沐津也很无奈。

  军队要钢铁,民间也要钢铁,可铁匠的数目一时半会扩充不上去,学徒的培养也是要时间的!

  目前沐津的锻冶坊里面的铁匠和铁匠学徒达到了两千人,每个月能够生产各式农具三万件。这三万件农具,还有两万件要被路过的商队给买走,能够流入沐津控制郡县的只有一万多件。

  沐津也不可能让商队不买,毕竟沐津现在收入多支持也多。

  军队就是最大的吞金兽。

  装备越是精良的军队对于钱财的消耗越大!

  在没有成为节度使前,沐津还可以不卖钢铁农具。但成为了节度使后,沐津不卖不行了。

  毕竟,钢铁农具的利润太大了!

  从那边两藩属国弄来岩盐加工成粗盐按最低盐价就地贩卖都有三倍利润,将钢铁农具卖给路过的商队,那是足足十倍的利润!

  世家为什么死死控制铁匠,不就是钢铁太过暴利!

  比盐的利润都狠。

  根据葛栩的计算,沐津要想把钢铁农具在自己地盘的价格打下来,锻冶坊的工匠至少要达到五千人。只有到了这个数目,才能在维持军队装备数量的前提下,大量打造农具。

  否则的话,农具的产量别指望能上去,因为锻冶坊里打造军械的铁匠数量都不够。

  因为沐津对训练的高要求,军队每个月光是需要补充的甲叶数量就达到了十万余片,战刀两千把,枪头一千余、箭矢五千。这还只是训练损耗,如果是有打仗,那损耗更快。

  没法,战争就是钢铁的碰撞。

  杨斌说这还是殿下的铁匠打造的军械很好的缘故,每个月的损耗才这么点。

  要是京师禁军按照殿下的要求训练,每个月需要补充的甲叶数量保底五十万片起,刀枪都得上万,箭矢两万起步。

  蔺琛也说过,当初他带兵在草原上打仗,有一次大战下来,他自己就砍缺了四把刀,换了两杆长矛。要知道,他蔺琛的地位不低,用的武器比普通将士可好多了,但也顶不住大战的损耗。至于普通将士的武器,蔺琛可是见识过,当时军中为了测试战刀,特意拿刀去砍鹿角,结果砍缺了十三把刀才将鹿角砍烂。

  当然,实际战斗中不是一个人砍鹿角,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也可见军械在战斗中的损耗之快。

  只能说,沐津对军队的要求太高了,以至于军械光是日常训练都损耗不低。

  在没法提供大量便宜钢铁农具的前提下,合作生产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十个人种一亩田和一个人种一亩田那完全不是一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