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从冷家那里低价收购而来的那个船坞。
位于虎头湾工业区下游莫约六十里的位置。
这一带地势平坦,水流相对较为平缓。
船坞就位于伏龙河的边上。
唐风骑着白羽,在他的身侧是南宫岳与吴勉二人陪同。
身后是唐元元及一众护卫。
走近船坞,便看见两个上了年纪的船匠一直等候在大门口。
两人看着一行人的到来,赶忙指挥着其他匠人迅速打开船坞大门。
“草民沈飞,见过王上,见过两位大人。”
“草民赵俊成,见过王上,见过两位大人。”
老船匠沈飞和赵俊成赶忙向着众人跪拜。
“起来吧!”
唐风等人翻身下马。
“主公,这是沈飞,船坞一直由他在负责打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匠。”
“赵俊成是赵家送来的船匠匠头,赵家的船匠都是由他在管理。”
清楚情况的吴勉,这时赶忙向唐风介绍起两位老船匠。
身体硬朗的沈飞此时很是激动。
他知道这个船坞是很久以前,平天王亲自让吴大人从冷家手中收购而来的。
只不过这都过去快两年了,平天王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船坞一般。
从来没有来这里一次。
而这两年,关于平天王的故事,他可是听了许多许多。
在他的心目中,平天王就如同是神一般的存在。
能够让西疆三郡之地的百姓,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过上好日子。
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只不过没有新的命令,他管理的船坞也只能按照以前会的手艺,打造一般的渔船。
好在近两年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吃得起鱼,因此买船打渔的渔民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正是如此,船坞的经营情况,便逐渐转好。
原来船坞中有只有两百来名船匠,如今也慢慢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
平天王现在一下子就塞了一千多熟练的船匠过来。
这可把他给吓住了。
同时沈飞心中也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平天王弄回来这么多经验丰富的船匠,肯定是要有大动作。
他这两天与赵俊成交流之后才知道。
这一千来号船匠,竟然来自千里之外。
而且曾经是北海郡王麾下的船匠。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平天王的本事,可真是无法想象。
唐风看向沈飞,笑着颔首,“沈飞,你这两年管理船坞井井有条,本王很是满意。”
沈飞没有想到,平天王竟然会夸赞自己。
他激动得赶忙跪下,“多谢王上夸赞,这些都是草民应该做的。”
唐风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这个举动,更是让沈飞感激得老泪纵横。
这牛皮,可以吹到死了。
一旁的赵俊成脑袋低垂,不过还是在偷偷地打量着唐风。
他看着这个平天王刚刚的动作。
心中愕然不已。
即便自己曾经的老东家,也从来没有亲自搀扶过匠人。
这实在是,实在是......
对于唐风刚刚的行为,他已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他知道,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少东家转手给了平天王。
自己以后,也将不再是赵家的匠人。
不过想到眼前这个你年轻无比的平天王,对一个老船匠如此客气。
想必自己这些更有本事的船匠,应该不会受到刁难。
“你姓赵?”
唐风面相亲和,声音和煦地看向赵俊成。
赵俊成赶忙作揖一礼,“回禀平天王,草民本是一个孤儿。”
“是赵家将我养大,又让草民学了造船的本事。”
“已故的王爷曾经见草民在造船一途上有所成。”
“不仅赐名赵俊成,还让草民执掌船坞。”
“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唐风闻言,“原来如此。”
沈飞这时赶忙说道,“启禀王上,草民这几天与赵兄交流了不少。”
“赵兄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造船天才,草民与之相比,为其提鞋都不配。”
说到这里,沈飞一脸羞愧,“草民以为,这个船坞匠头应该让赵兄担任才是。”
一个能造出海的大船,一个只能够造打渔的小舢板。
这两者之间完全都不在一个档次。
赵俊成听到沈飞这么说,赶忙躬身一礼。
“沈匠头谬赞了,赵某的确擅长造船,不过对于船坞管理却是不如沈匠头。”
赵俊成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外来者。
哪有一来就抢别人饭碗的道理。
吴勉轻咳一声,颔首道,“诸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还是进入船坞去详谈吧。”
沈飞赶忙微微躬身,伸出右手示意,“平天王,两位大人,里面请。”
唐风微微点头,吴勉和南宫岳紧随其后,沈飞则躬身侧走在前面带路。
除了唐元元一人跟着进入船坞之外。
其余亲卫都分散守在了船坞周围。
许多船匠看着一行人到来,都在远处张望。
沈飞带着一行人简单地在船坞中简单转悠了一圈。
而后按照唐风吴勉的安排,将众人带去了平日里与船匠开会、以及讨论事宜的坊区。
与其说是一个坊区,其实就是一个工作间。
只不过在工作间里面,靠墙边有一个木架,木架上面斜放着一块大约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平整木板。
这块木板上面,挂着一张造船的简易图纸。
图纸的材质,是用多张羊皮拼接而成。
羊皮已经有了许多磨损,上面多处地方,已经模糊。
看样子,这张羊皮图纸有了不少年月。
“平天王,两位大人,这张图纸,就是船坞能够打造最好船只的图纸。”
“已经有了八九十年了,这个船坞能够撑到现在,全靠这张图纸。”
沈飞看着图纸,神情十分感慨。
赵俊成这时赶忙开口道,“禀平天王,两位大人。”
“小东家这次让我等将所有造船资料都带了过来。”
“只要将这个船坞的规模扩大,就具备造大船的能力。”
沈飞闻言一喜,赶忙追问道,“赵兄,此言当真?”
位于虎头湾工业区下游莫约六十里的位置。
这一带地势平坦,水流相对较为平缓。
船坞就位于伏龙河的边上。
唐风骑着白羽,在他的身侧是南宫岳与吴勉二人陪同。
身后是唐元元及一众护卫。
走近船坞,便看见两个上了年纪的船匠一直等候在大门口。
两人看着一行人的到来,赶忙指挥着其他匠人迅速打开船坞大门。
“草民沈飞,见过王上,见过两位大人。”
“草民赵俊成,见过王上,见过两位大人。”
老船匠沈飞和赵俊成赶忙向着众人跪拜。
“起来吧!”
唐风等人翻身下马。
“主公,这是沈飞,船坞一直由他在负责打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匠。”
“赵俊成是赵家送来的船匠匠头,赵家的船匠都是由他在管理。”
清楚情况的吴勉,这时赶忙向唐风介绍起两位老船匠。
身体硬朗的沈飞此时很是激动。
他知道这个船坞是很久以前,平天王亲自让吴大人从冷家手中收购而来的。
只不过这都过去快两年了,平天王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船坞一般。
从来没有来这里一次。
而这两年,关于平天王的故事,他可是听了许多许多。
在他的心目中,平天王就如同是神一般的存在。
能够让西疆三郡之地的百姓,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过上好日子。
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只不过没有新的命令,他管理的船坞也只能按照以前会的手艺,打造一般的渔船。
好在近两年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吃得起鱼,因此买船打渔的渔民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正是如此,船坞的经营情况,便逐渐转好。
原来船坞中有只有两百来名船匠,如今也慢慢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
平天王现在一下子就塞了一千多熟练的船匠过来。
这可把他给吓住了。
同时沈飞心中也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平天王弄回来这么多经验丰富的船匠,肯定是要有大动作。
他这两天与赵俊成交流之后才知道。
这一千来号船匠,竟然来自千里之外。
而且曾经是北海郡王麾下的船匠。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平天王的本事,可真是无法想象。
唐风看向沈飞,笑着颔首,“沈飞,你这两年管理船坞井井有条,本王很是满意。”
沈飞没有想到,平天王竟然会夸赞自己。
他激动得赶忙跪下,“多谢王上夸赞,这些都是草民应该做的。”
唐风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这个举动,更是让沈飞感激得老泪纵横。
这牛皮,可以吹到死了。
一旁的赵俊成脑袋低垂,不过还是在偷偷地打量着唐风。
他看着这个平天王刚刚的动作。
心中愕然不已。
即便自己曾经的老东家,也从来没有亲自搀扶过匠人。
这实在是,实在是......
对于唐风刚刚的行为,他已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他知道,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少东家转手给了平天王。
自己以后,也将不再是赵家的匠人。
不过想到眼前这个你年轻无比的平天王,对一个老船匠如此客气。
想必自己这些更有本事的船匠,应该不会受到刁难。
“你姓赵?”
唐风面相亲和,声音和煦地看向赵俊成。
赵俊成赶忙作揖一礼,“回禀平天王,草民本是一个孤儿。”
“是赵家将我养大,又让草民学了造船的本事。”
“已故的王爷曾经见草民在造船一途上有所成。”
“不仅赐名赵俊成,还让草民执掌船坞。”
“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唐风闻言,“原来如此。”
沈飞这时赶忙说道,“启禀王上,草民这几天与赵兄交流了不少。”
“赵兄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造船天才,草民与之相比,为其提鞋都不配。”
说到这里,沈飞一脸羞愧,“草民以为,这个船坞匠头应该让赵兄担任才是。”
一个能造出海的大船,一个只能够造打渔的小舢板。
这两者之间完全都不在一个档次。
赵俊成听到沈飞这么说,赶忙躬身一礼。
“沈匠头谬赞了,赵某的确擅长造船,不过对于船坞管理却是不如沈匠头。”
赵俊成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外来者。
哪有一来就抢别人饭碗的道理。
吴勉轻咳一声,颔首道,“诸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还是进入船坞去详谈吧。”
沈飞赶忙微微躬身,伸出右手示意,“平天王,两位大人,里面请。”
唐风微微点头,吴勉和南宫岳紧随其后,沈飞则躬身侧走在前面带路。
除了唐元元一人跟着进入船坞之外。
其余亲卫都分散守在了船坞周围。
许多船匠看着一行人到来,都在远处张望。
沈飞带着一行人简单地在船坞中简单转悠了一圈。
而后按照唐风吴勉的安排,将众人带去了平日里与船匠开会、以及讨论事宜的坊区。
与其说是一个坊区,其实就是一个工作间。
只不过在工作间里面,靠墙边有一个木架,木架上面斜放着一块大约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平整木板。
这块木板上面,挂着一张造船的简易图纸。
图纸的材质,是用多张羊皮拼接而成。
羊皮已经有了许多磨损,上面多处地方,已经模糊。
看样子,这张羊皮图纸有了不少年月。
“平天王,两位大人,这张图纸,就是船坞能够打造最好船只的图纸。”
“已经有了八九十年了,这个船坞能够撑到现在,全靠这张图纸。”
沈飞看着图纸,神情十分感慨。
赵俊成这时赶忙开口道,“禀平天王,两位大人。”
“小东家这次让我等将所有造船资料都带了过来。”
“只要将这个船坞的规模扩大,就具备造大船的能力。”
沈飞闻言一喜,赶忙追问道,“赵兄,此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