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70-《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昭武十二年的年末,长安在年夜宴上宣布,明年将再次改元华光。

  然后以整治民生为重点,兴修水利,建设南北大运河,挖通东西大水渠。

  长安:“这么些年下来,南北运河也只是从汞州到相州,朕想着,继续扩建,南起雷州,北至镇州,才能将南北真正结合起来。”

  镇州,原来是辽上州,如今是河北路宣抚司的州府。

  “至于东西向的运河,就顺着如今的两浙余杭一河,继续向西开挖,途径黔州,泸州,过会川府,直至滇山下,这样一来,就能将西南串起来了。”

  “这样也能将富裕的海师调动起来,南北巡视,东西检梭,一旦边疆有异动,水师则可快速直达。”

  “不要担忧耗费财力人力,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华光元年的第一份时报上,就刊印了开水渠修运河这件事,重点是简单陈述了运河疏通后,沿岸两地的经济会得到大的发展,以及南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

  时报一连刊发了六期运河之事,将大致的方向和范围,如何雇佣沿线百姓,如何派发徭役都说的很清楚,并遵循圣意,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普及开来。

  长安带着工部和杂事坊的人一起制定出适合当下的开渠之法,不必追求三两年内就完工,时间拖得久一些也没关系,要保证工事的质量和河工的安全,二十年内实现东西南北大通途,就是千古功绩。

  路线规划完毕,途径的州县也确定好了,只是在经过一些县城时,长安就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让河流拐个弯,给沟渠绕个道,为的就是从当地大族的田地中穿插而去,将其归拢置换到一起的土地给打散。

  当然,工事既然占了人家的土地,朝廷也得给相应的赔偿,且明面上这补偿的数额绝对不低,甚至略高于当地的土地价格,让人挑不出错处,以此来堵住悠悠众口。

  可这赔偿的发放方式,却是暗藏玄机。

  长安下令,由于战事刚结束,国库现银都有用处,因此用于置换土地的赔偿不再全部发放银钱,也由于秋收在即,不会将临近的整块良田用于赔付,而是新事新办,因地制宜的采取异地零散置换加现银的方式。

  工部早就同当地官府协商好,划出了可供赔付的田地,都分散在县内乃至邻县各处,比如县城东边给三亩水田,西头划五亩旱地,再给南山两亩林地,再搭配上北坡的几亩薄田。

  美其名曰是朝廷体恤,尽量以田抵田,且考虑到各家需求不同,特备多样地块供选择,务求公允。

  这赔偿方案一出,各地大族就傻了眼。

  按照朝廷这样的做法,原本毗连成片的良田沃土,就会被分割殆尽,换回来的则是七零八落且肥瘠不一的土地,这些田地甚至可能相距数十里,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一举打破了他们靠着模块化管理种田的优势。

  有人家试图联合起来抗议,却发现能找事的渠道早已定死,朝廷要修运河,是为民生计,合理且合法,而且还给了超额的赔偿,谁站出来强硬对抗,不仅可能鸡飞蛋打,还会担上阻挠国家大计的罪名。

  更有些家族内部,因对置换地块的意见不一,有人倾向于领取部分现银,有人想要全部置换山地,竟然先自家争执起来,裂痕暗生。

  朝廷这边则是动作迅速,先是派了官员前来,不光是协助更换办理地契,还免费丈量新田,厘清界碑等事项,既快刀斩乱麻,又将既定事实敲定。

  而在整个过程中,那些被刻意分散的土地,又穿插了当地小地主或自耕农的田地,最终呈交错相邻状,这也能有效减少大族重新兼并和强占土地的现象。

  对于过于冥顽不灵者,时报就派上了用处。

  哪个州府的工事不利,因何不利,是哪家不愿意置换土地,阻碍了国计民生的大事,只顾自己,上不听朝廷,下不关心民众,报纸上写的一清二楚。

  用不了两期时报,这些大族就疲软了,实在是受不住口诛笔伐,门口天天有人扔烂菜叶,不如就顺了朝廷的意。

  这期间,那些随着宗室郡主和郡王们出去打地盘的,也都纷纷给家中写信,有劝慰的,也有分族后搬迁到新地方的,树大分枝,散落到了各地。

  如此种种举措之下,那些盘踞地方多年的大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被长安借助河道工程无声无息地瓦解了。

  这些大族就像是被堤坝强行分开的洪水,再也难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而高度集中的土地被打散,经济基础就会动摇,影响力自然随之减弱,难以再形成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豪强,也就不会成为未来社会变革,走向共和的最终阻碍。

  长安心里明白,这里的技术不能被突然拔高,因为社会的发展是有滞后性的,一旦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超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多,就会造成不稳定,所以这几十年来她一直在力主发展民生经济。

  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又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当生产力的洪流不断奔涌,必会将生产关系推至革新的临界之处,一场顺应时势的深刻变革,便已如箭在弦,大势所趋。

  发财:“长安,你可真棒!”

  长安逗它:“棒在哪儿?”

  发财:“棒就棒在,你从来没有走空一步,当初你种下的每一粒种子,如今都长成了大树。”

  长安躺在摇椅上:“还不够,这棵大树还不够大。”

  再等二十年左右,当清波流淌连通南北西东,滋养万里沃野之时,那些曾因河道拐弯而零落四散的田产,将会无人在意。

  因为那时的这里,早已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