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章 羡慕不来-《红楼群芳谱》

  “……”

  “以案断案,这一点始终是无错的!”

  “至于它事,需要外在处理!”

  文清兄所言的案子!

  一桩桩、一件件……,不难判决。

  依从国朝律例,就该那样判刑,至于因此生出另外的一些事情,则不归于案情之中。

  但!

  是否真的不归于案情之中?

  淳峰握着手中碗筷,低首看着碗中的饭菜,数息之后,再次看向文清兄。

  他的意思自己明白。

  然!

  国法不容外情。

  该怎么判就该怎么判!

  对一些人宽容,就是对另外一些人不公平。

  那人的老母和子女……因此饿死?则是另外之事,如若是自己牧民一方,当不会……,当极力避免那样的情形。

  至于其它地方。

  话音刚落,欲要再言,心中不太痛快。

  不太爽快。

  法理!

  人情!

  礼仪!

  ……

  有时候的确艰难。

  有些案子的确特殊,有些案子看着简单,实则牵连的一些事情……总是那样令人棘手。

  七杀罪!

  其中杀人的罪过,民间之言,杀人者,人恒杀之,实则,七杀罪中,真正罪当斩首的……不过一半左右。

  历朝历代,在制定律例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许多情形!

  “……”

  “忠岳兄勿要多心。”

  “我只是觉得许多案子,若是全部依从国朝律例而处置,未必就是最好的结果。”

  “依从国朝律例处置,的确是最合适的结果!”

  “翰林院内,我也有翻阅一些架阁库的文书,也有一些刑名卷宗的存在。”

  “同样一个案子,不同的人审理,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但……大部分审理案子的官员心思都相仿,都希望合情合理合适的解决!”

  “……”

  刘东武拱手一礼。

  观淳峰神色微动,歉然一语。

  自己所说那些,并不是要与淳峰的意见唱反调,并不是不同意淳峰的念头。

  而是!

  同样一件事,欲要完美的审判,非容易之事。

  不是审判的不容易,而是考量衡量的不容易,寻常案件也就罢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案件。

  “……”

  “唉,文清兄之意,我自明了。”

  “只是,许多事情欲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何其难?就如今岁陛下施为新政,我等觉得都是极好的。”

  “对于一些人就不一定了。”

  “……”

  淳峰摇摇头,亦是拱手一礼。

  文清兄说的,自己都明白,正因为明白,才会更加坚定己身的心思,若是真遇到那样的棘手案件。

  稳妥的法子,便是依从律例。

  而后,再考量其余诸般事。

  若是事事都兼顾完美、多方满意……,是不可能的。

  纵然是天下第一等的美人,在一些人的眼中,也非真的天下第一,甚至于是庸脂俗粉一样的人。

  案件不同。

  人不同。

  ……

  考虑的越多,越容易增添烦恼。

  完全的依从国朝律例,是干脆了一些,是冷酷了一些,是无情了一些,实则,对于大多数人是公平的。

  那!

  或许就够了。

  文清兄是富贵人家出身,非贫苦之人出身,对于许多事情可能没有见过,可能没有听闻过。

  自己!

  是亲历的。

  是亲眼目睹的。

  是亲自所闻的。

  ……

  对于最广大、最普通的庶民百姓心中所想,自己是知道的,许多时候,许多事情。

  那些人想要的只是一个公平!

  想要的不多。

  想要的很简单。

  只要按照国朝律例处理诸事,那些人就已经很满意了,很感恩了,至于更多的一些事情?

  也许,他们也需要,实则,他们更需要公平!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国朝各省各地,若是所有的官员都能够做到忠岳兄这样依照国朝律例处事。”

  “其实,已经足够了。”

  “文清兄所虑,我觉则是在公平、公正、公开得基础上需要考量之事。”

  “那需要官府有不俗的财力、物力作为支撑。”

  “你们说的都对。”

  “……”

  秦钟再次喝了一口汤,今儿厨子做的牛骨蛋花汤味道还是不错的,一百分的话,应该有八十五分左右。

  很不错了。

  尤其,还没有狠活的加持。

  听着文清兄和忠岳兄言论那么多,实则……二人说的是一件事,又非一件事。

  归根结底,也可以看做一件事。

  都是上好的策略。

  都是极好的法子。

  都可以考量施为的。

  “……”

  “鲸卿此言,是那般。”

  “国朝各个府县的官员能全部做到以国朝律例审理一个个案子,已是极好极好的结果!”

  刘东武也是轻轻一叹。

  有些事情说着很简单,真正坐起来,非容易之事。

  现在询问翰林院内的所有官员,愿不愿意那样做,绝对所有人都愿意的。

  倘若全部外放府县为事,真正施为的时候,或许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自己!

  自己……也不确定将来自己的心思是否和现在一模一样。

  “公平!”

  “公开!”

  “公正!”

  “鲸卿,你这三个词说得好。”

  “其实,天下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蝇营狗苟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三个词。”

  “若是将这三个词做好,任何地方,都当大治。”

  “……”

  淳峰也是大口喝汤。

  自己和文清兄说了一大堆,不如鲸卿说的这几句,无论再复杂的事情,能够坚守最基本的一道底线……就很好了。

  公平,是许多人都需要的。

  公正,亦是如此。

  公开,更需要。

  “公平、公开、公正……,嗯,这三个词细品味,其中有大丘壑,大文章!”

  “……”

  刘东武颔首赞誉。

  三个词,六个字。

  说着简单,写着也简单。

  做到。

  很难!

  “鲸卿!”

  “我猜着这个时候你们三个肯定在这里。”

  “若非这几日有些忙,我现在也在这里用饭了。”

  “……”

  话语闲谈,三人说着另外的事情。

  不时。

  耳边飘来熟悉之音。

  “哦?”

  “杨侍读?”

  “……”

  秦钟三人看了过去,皆起身,皆拱手一礼。

  是杨侍讲!

  不。

  接下来应该是杨侍读了。

  今岁,翰林院外放了不少人,自然需要一些人补上,杨侍讲也是更进一小步。

  大体定下了,也就这几日了。

  “鲸卿,慎言,慎言!”

  “吏部的文书尚未……,慎言,慎言。”

  “……”

  杨侍讲面上多笑意,走路带着一阵春风,听着新的称呼,心中还是很欢喜的。

  先前,掌院学士和直学士大人吩咐自己带着淳峰、鲸卿二人,就有感要更进一小步了。

  现在。

  就来了。

  还真快。

  虽如此,在正式文书尚未落下之时,还是谨慎、稳重为上,免得被宵小之人找茬攻讦!

  “杨侍读来找鲸卿的?”

  淳峰好奇。

  从先前的声音判断,大可能非找自己和文清兄的。

  “是……宫里的?”

  刘东武不确定一眼。

  杨侍读前来,肯定不会无事,尤其走路有些快,明显有些急事,他们都只是翰林院的微末之人。

  大事,轮不到他们。

  小事?

  杨侍读也无需如此,直接派人前来就行。

  唯有特殊的事情,还是紧急之事。

  刚才更是直接喊着鲸卿,依从多月来的经历判断,大可能就是皇城了。

  “你们倒是聪明。”

  “是宫里的。”

  “具体事情不知,人已经来了,马车也来了。”

  “鲸卿,快去吧。”

  “翰林院内,也就你有这般殊荣待遇了!”

  三天两头的去皇城,杨侍讲心间深处多钦羡。

  别看自己踏足仕途不少年了,别看自己现在要成为翰林侍读了,实则……入皇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数月来,鲸卿入皇城的次数早早超过自己了。

  这一点……要说不羡慕,是不能够的。

  要说十分羡慕,也是羡慕不来。

  鲸卿入宫的事情,自己也不清楚具体之事,也不敢多问,只是偶尔聚餐的时候,听鲸卿简言一二。

  有时候是上皇的缘故。

  有时候是陛下的缘故。

  ……

  啧啧。

  什么是简在帝心?

  这就是简在帝心!

  一个人的仕途能否长远,能否远大,和才能有关,和另外的一些事更有关。

  天下间的才能才学之士多了去了,也不见有几个高官重臣。

  尤其是翰林院的官,多多少少都是有才学的。

  而未来的走向皆不一。

  眼前三人,是去岁恩科三鼎甲,鲸卿名列第三,被陛下点中探花,听上去,不如状元和榜眼。

  实则。

  踏足仕途之后,三鼎甲的身份已经渐渐不重要了。

  鲸卿。

  未来的仕途绝对不可估量,只要不犯根本性的大错误,怎么也得是六部诸司的权重之人。

  再加上鲸卿的才能和禀赋,更进一步?

  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那个时候的更进一步,和才能的关系……更小了一些,就看谁更加的简在帝心了。

  鲸卿年岁如此,已经走在许多人的前面。

  “……”

  “鲸卿,去吧!”

  刘东武二人相顾一眼,均摇摇头。

  按理说,一次次的也该习惯了。

  然!

  再遇这样的事情,还是心中多有别样的感觉。

  “宫里!”

  “……”

  虽说入宫于自己不是稀罕事,但……入宫总得有一个理由吧?不知这次是什么事!

  轻声念叨一声,拱手一礼,没有在饭堂停留,随杨侍读一起离去。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