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养廉银-《红楼群芳谱》

  “……”

  “这……。”

  “唉!”

  “那件事……我思来想去,还是……不准备为之。”

  “老母年岁不小,有鲸卿你助力,往来京城不为麻烦,路程不为麻烦,其余诸事难料。”

  “老母一辈子都在乡里,亲戚朋友都在乡里,前来京城,诸事重新开始,风俗雅言不同,多艰难。”

  “这里的天候同福建不一样。”

  “这里的吃食口味也和江南不一样,自然,吃食是可以亲手做的,这一点不为难。”

  “还有一事,便是我在京城待不了很久很久,除非我准备一辈子做京官,将老母她们接来,我心所愿。”

  “一二年之后,我若离开京城,老母她们又要离开?”

  “那时,老母可能刚刚熟悉京城之事,刚刚有一些相熟的人,就要离开……我不忍也。”

  “……”

  “更有,我之性情,鲸卿你是知道的,指不定接下来会惹出多少事情,我不想要老母她们为我担心。”

  “耗羡之事,是天子陛下仁德。”

  “将一些乱事归于正轨,我等也因此有了好处,银子……送回老母妻子她们那里,用处更大一些。”

  “老母!”

  “唉,外放为官,将来不知前往何处,我心……,此事也是艰难,我欲要长久伴在老母身边,又难以做到。”

  “老母年岁,老母的身子。”

  “权衡之,老母她们不来京城最好,对她们最好,对我也是如此。”

  “……”

  鲸卿所言的事情?

  淳峰闻此,神色一怔,立于窗前,片刻无言,只是一双眼睛静静地看向窗外雨势。

  月初。

  陛下有旨意落下,颁布朝廷内外,下发天下各省,所重便是火耗之事。

  大体之意。

  火耗归公!

  耗羡归公!

  何为火耗?

  大体正式缘于前明张太岳的一条鞭法,朝廷于天下各省各地征收赋税,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

  而非各种各样的碎银子、铜钱、钱粮财货之物,诸般种种,汇总于银锭上交国库!

  因百姓繁多,碎银子很多很多,质地也有不一,熔炼之时,便有损耗!

  损耗非好事。

  上交朝廷的银子少了,官员要吃挂落。

  如此,为避免那些损耗发生,便是加征火耗,以为弥补熔炼之时的损耗。

  却也因地方官员的心思,宁多勿少,往往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所需火耗。

  此般。

  在将属于国库的银子上交之后,还会剩下不少银子。

  那些火耗差额的银子,就留在当地,归于当地官员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火耗银子便是其一。

  国朝定鼎,延续前明一条鞭之事,火耗之事仍存,一两银子往往需要加征二三钱的火耗。

  甚至于四五钱!

  全看当地官员的心思。

  偏僻之地的州县,赋税不多,火耗……不能少,甚至于更多于朝廷真正需要的赋税。

  百年来,朝廷也有发过禁令,不准各地官员征收火耗,不准各地官员胡乱征收耗羡!

  耗羡同火耗相仿,范围更大火耗。

  朝廷在征收赋税之外,也在一些特别的地方征收钱粮绢布之物,那些东西同样有损耗。

  朝廷需要一匹布,往往当地征收一匹半的布!

  朝廷需要一石粮食,当地官员往往征收一石三四斗,甚至于多四五斗,乃至于更多。

  上皇还在的时候,有一些官员曾提出固定额外征收的份例,不准备各地官员横征暴敛。

  上皇仁政,当时并未施为。

  陛下,近年来,一直在整饬吏治, 而今落下那件当年上皇未做的事情。

  火耗要归公!

  耗羡同样归公!

  都定下固定的份例,除了一些特别的地方!

  此外。

  那些耗羡、火耗的钱粮原本归于当地官员支配,以后……纳入正式的赋税之中,同样要上交国库!

  然后由国库对那笔额外的钱粮给予分配。

  统一分配天下各地官员。

  以前不上台面的银子,以后……正式了!

  也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

  ——养廉银!

  按照旨意还有相关文书的意思,养廉银很是丰厚,最少都是十倍于现在的钱粮俸禄所得。

  如若是一些官位较高、所属管辖之地较为富裕的官……养廉银更高。

  一品官员的养廉银更是达到一万两以上,只少不多!

  今岁就要施为,今岁就会真正下发养廉银!

  自己是七品官,养廉银大概在一千两上下,十倍于自己先前所得。

  也是为此,鲸卿于自己建言,建议自己将福建老家的老母妻子等人接来,接入京城。

  之前没有养廉银的时候,自己一岁百两上下,不过大体支撑,难以维持一家人在京城的过活。

  毕竟,田亩不在,日日事事都需要银子。

  若有养廉银,则不一样了。

  一千两银子,足以好好的养活一家人了,甚至于还有很多很多的剩余银子。

  自己当时就心动了。

  又觉事情太突然,难以想好。

  现在。

  鲸卿又问到这件事。

  ……

  细细思忖之。

  还是摇摇头。

  接来有接来的好处。

  不接来,也有不接来的好处。

  最终的结果。

  还是不接来。

  自己在京城待不了太长时间,老母她们该如何?多舟车劳顿?老母她们独自待在京城?

  非好!

  非好!

  语落,深深叹了一口气。

  心间深处,还是希望老母她们在自己身边的,可是……又想到另外一些事,还是算了。

  还是算了。

  “……”

  “长者年岁有大,一些事情,的确不太方便。”

  “京城之地的天候,秋冬之时,长者不一定喜欢。”

  秦钟颔首。

  淳峰的决定,在意料之中。

  比起妻子等人,更在乎母亲,其母年长,肯定考量更多,不来的可能性更大。

  “鲸卿!”

  “书信之物,还望多多相助。”

  “早一日送到福建,也早一日收到母亲她们的消息。”

  “……”

  淳峰转身,拱手一礼。

  鲸卿家里的营生很大,姐姐是宁国府的当家奶奶,江南之地都有人手,传递文书,很快!

  而京城的福建会馆之人,时效上,相对慢一些。

  离开家乡不短时间了,真希望今儿的书信,明儿母亲她们就可以收到,后日……自己就能收到母亲她们的文书。

  “小事。”

  “如若江南王家那里的营生渠道铺设好,从福建往来京城更快了,更为好处。”

  “……”

  秦钟近前一步,托礼而起。

  “养廉银!”

  “以后京城这里倒是可以采买不少好东西送给老母。”

  “鲸卿,你那百草厅的上好丸药,我可是盯上了。”

  “对女子身子极好的定坤丹,也要多买一些!”

  “……”

  “耗羡之事,火耗之事,唉……,其实,若可……我不远有那些养廉银的。”

  “皆是天下百姓的血汗之物,我……如今受之惭愧。”

  “……”

  一件事情定下,淳峰心中轻快不少。

  银子!

  自己今岁的养廉银一千两上下,如何开销?

  好像也开销不了什么。

  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

  吃的好些?

  嗯,这个可以,等养廉银下来了,请鲸卿他们好好去酒楼吃一顿,也聊表心意。

  穿的好一些?

  自己现在穿的就不错。

  玩乐之事?

  自己也没有什么杂乱心思。

  嗯。

  一些书可以多买一些。

  报纸也可以挑选一些订下来。

  还可以送给老母她们一些银子,其实……老母她们在老家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比起银子,京城一些好东西,她们更需要吧?

  京城一些时兴的首饰,女儿年岁有长,需要有好看的饰品,胭脂水粉?福建就有!

  但!

  妻子她们不一定愿意采买,若可……也要采买一些送回去。

  京城之中有素颜铺子,还有关雎的好物,鲸卿和它们都有关联,想来可以拿到不小的优惠。

  又沾光了!

  还有丸散膏剂等物。

  京城的丸散膏剂,虽不敢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也都是上乘居多。

  百草厅的好物,自己早早就盯上了。

  老母身子有碍,需要一些好的丸药,妻子她们也可以服用一些丸药好好调理身子。

  ……

  银子!

  还是有用的。

  心中多惭愧,银子还没有下发,自己都已经想好如何开销了,都想好该买一些东西了。

  养廉银!

  养廉银的根本是天下百姓多付出的赋税,是本不该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却……。

  自己受之。

  又有惭愧。

  “忠岳兄,养廉银之事,由暗转明,乃是一大益事。”

  “有汉以来,一两千年,耗羡之事一直有,一些事情,勿要想太多,哈哈,若觉受之有愧,以后外放为官,可要好好补偿百姓。”

  “……”

  银子!

  自己不缺银子!

  不代表另外一些人不需要。

  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而言,还是需要银子的,尤其是一些权位较轻的人,尤其是一些清正守心的人。

  养廉银!

  一两千年来,一直存在,暗地里存在,汉朝以来就存在,真要计较的话,更早之时也存在。

  耗羡、火耗归公,也算将那笔银子更为均等、更为规矩的落在官员身上。

  耗羡、火耗之事有定例,对于百姓是一件好事,以后官员想要随意征收火耗,就非容易了。

  一些官员有养廉银在,心思有成,无需为财货动心,对于吏治……也有助力。

  吏治有助力,难得之事!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