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生煎包-《红楼群芳谱》

  看着钟儿用饭停下,秦业摆摆手。

  大早上闲聊而已,无需过于礼仪。

  可儿昨儿下午就派人说道了,不知具体何事,自己……似乎也该去瞧瞧!

  原本想着明儿去的,上午去宁国府,晚上去林府,今儿将一些小事处理处理。

  不过。

  和钟儿一块前往,也不错,也不为耽搁什么,左右都非大事。

  宁国府!

  可儿!

  可儿虽非自己所出,然……同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自幼教导诸般。

  姻亲之事上。

  承认有些许私心。

  实则,宁国府门楣还是不低的,那个贾蓉……存周所言不错,便是应下了。

  谁料……会弄成如今的样子。

  还有贾珍,宁国府主子,在京的贾家一脉族长,数年前……因病至今还躺在天香楼。

  着实……。

  父亲那般,儿子去了。

  可儿,一个人为宁国府管家奶奶,固然威风,也不为上佳,若然膝下有子嗣还好,奈何……没有。

  将来!

  宁国府一脉的爵位也难料,贾珍现在还在……爵位自然无碍,以后……就不好说了。

  大可能从宁国一脉的近支找一位。

  百年来,宁国一脉的族人不少。

  期时……可儿又该如何?

  也是一件稍稍麻烦之事,自己……也没有很好的法子,大体……也非大事。

  秦家,现在不是以前的秦家。

  将来若是有人想要因此欺负可儿,秦家不会应下的,钟儿和可儿关系极好,更不会允许那件事出现。

  尤其!

  今上对于宁荣两府略有不喜。

  自己……年岁如此,一些事情难料,眼下而观……可儿的事情也非很大很大。

  “宁国府贾珍!”

  “除非……除非传我医道的那位异人前辈再现吧。”

  “不然……。”

  秦钟吃着蛋羹,简言而落。

  贾珍。

  其人……就一辈子躺在天香楼吧。

  也就宁国府家大业大,诸般珍贵滋补的药石之物许多许多,不然……他早没了。

  “唉,那也是世家大族的通病!”

  “家风家规……还是早些立下为好,将来我若去了,你不一定有那般心思。”

  “……”

  秦业轻叹。

  宁国府贾珍,他的年岁比自己小很多,如今也就三四十的年岁,谁料……因马上风如此。

  寻常之家,也不会得马上风。

  那个病……大体是富贵之人得的。

  秦家!

  只要钟儿稳稳的走下去,不说也成为那样的世家大族,起码诗礼簪缨之家还是可能性不小的。

  期时。

  家族大了,人丁多了,许多事情就多了。

  就需要规矩了。

  就需要将规矩好好的守下去。

  贾珍、贾蓉他们……就是没有守住贾家先祖立下的规矩,对于府上的主子而言,守住规矩的确靠本心。

  然!

  贾存周就不一样。

  是以,规矩也需要家风、家教给于辅助,彼此并行,方有可能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

  “嘿嘿,爹……,那您就劳心了。”

  “我就省心了。”

  秦钟夹过一个锅贴,这个东西……自己也喜欢吃,焦黄酥香,馅料鲜美。

  “你小子……。”

  秦业抬首点了点某人。

  “爹!”

  “荣国府大姑娘为元贵妃了,按理说……政老爷应该晋官位才是,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

  “还有林家叔父,为巡盐御史多年,将江南盐政诸事……理顺清楚。”

  “将上皇岁月以来的盐政秩序格局变化许多,这份功劳很大,为户部清吏司郎中虽好,也不为足够。”

  “还要等一等?简单积累一下资历?”

  “爹,厨娘做的这个锅贴饺子真不错,您刚才吃了?再来一些?还有这盘生煎包,看上去也挺好吃!”

  “……”

  吃了一个锅贴,秦钟很是点点头。

  只是……少了一些辣酱,蘸那个更有滋味,招过香菱,笑语吩咐道。

  同老爹继续闲聊。

  “厨娘的手艺没得说,都很好吃。”

  “爹的饭量不大,一种吃一些,已经吃饱了,好吃你就多吃一些,正长身子的时候。”

  “升官进爵!”

  “存周……其实是有机会外放的,在外历练二三年,回来就可为位列四品官位了。”

  “六部诸司,有不少都合适的,甚至于我听工部旧人闲聊,存周明岁有可能外放外省巡盐道、粮道之列的官。”

  “但!”

  “明岁的可能已经不大了,出了薛家薛蟠、贾琏那些人的事情,那个机会已经没有了。”

  “表面上看宁荣两府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于存周而言非如此,于那些家族的人而言,非如此。”

  “接下来数年,那些人家的子弟,除非在考察中评语上等之列,才有可能加官进爵。”

  “否则,难了。”

  “嗯,也有一个例外,王家那个王子腾……他倒是有可能要更进一小步。”

  “只不过……以为父来看,一些事情难料。”

  “王子腾!”

  “他接下来不好说。”

  “对于那些人、那些力量……陛下不会轻易动之,有所动,就会有所弥补。”

  “比如,削十分,又会补偿七八分,不会令那些人有很大的心思动静。”

  “大体,还是削之、弱之!”

  “王家那个王子腾……就是陛下的心意之一,他得到的好处越多,另外一些人得到的好处就少了。”

  “……”

  “还是不说那件事了,也轮不到你个小小的翰林编修操心。”

  “陛下,权术驾驭的愈发熟练了。”

  “上皇,当年的一些人,只怕要难了。”

  “数年来,陛下借助清查国库亏空之事,借助各省亏空之事,上下整顿吏治,地方上、文官群体……。”

  “哼,你小子听得倒是仔细,不说了,不说了。”

  “……”

  “反正和你关系不大。”

  “那个宣南坊改造之事,和你有不小的关系,恒王弄好了,也有你的功劳。”

  “若可,明岁你在编书之余,也要多看着。”

  “……”

  “如海,他倒是有可能在近期升官。”

  “只是,他为户部清吏司郎中还没有太多,应该还要再等半年乃至于一年吧。”

  “大可能要外放。”

  “先前江南盐政之事,如海处理的很好,陛下很是满意,若然外放,起码也是一方大的州府知府。”

  “亦或者巡抚衙门的要职。”

  “以如海之才,陛下不太可能让他这么早就长久待在京城,外放历练,知府、布政使、巡抚……是如海的大致晋升路线。”

  “如海一甲探花出身,那条路很稳,顺利的话,以陛下如今的用人之心,十年左右,在外,为封疆大吏不难。”

  “倘若回京,军机处为军机章京,添为六部诸司侍郎、尚书都不难。”

  “那条路……说不准也是你将来的路!”

  “年关前后,多去如海那里走一走!”

  “……”

  将手中的报纸放在一旁,瞧着钟儿此刻吃锅贴吃的开心,还有那一盘子生煎包。

  京城内外熟悉的早点小吃,厨娘做的的确好。

  奈何,自己饭量有限。

  尤其,钟儿以前说过……以自己的年岁多吃些清淡的好,可以少生一些病患。

  存周的事情。

  如海的事情。

  钟儿他倒是好奇。

  说道说道也无碍,一些事情提早说道说道,也省的自己以后少说一些。

  钟儿早慧,早知道也没有什么坏处。

  这一次为解决薛蟠、贾琏那些人的麻烦,宁荣两府、世交世族之人……出力很大。

  代价很大。

  甚至于是伤筋动骨的代价。

  只是……他们还是选择了。

  王子腾!

  他得了好处,终究……是陛下的权宜之计,不知他是否可以看得出来,或者想到。

  也许,想到了,也许,也是他所愿!

  也许,没有想到,总归是好事。

  没有那般杂乱事,存周明岁就要外放为官,出了这档子事……要推迟二三年了。

  如海!

  陛下倒是有心继续提拔他,奈何……如海多年来多在江南为巡盐御史,于六部诸司,于各省之事了解不多。

  估摸还要留在京城一段时间,顶多一年半载,也要外放。

  想要在京城做官一直做到军机大臣……不可能。

  军机处!

  陛下御极以来出现且逐步完善的。

  自己的年岁……纵览全貌,不说对军机处十分了解,起码对于军机处的人员选择……有数!

  凡入内之人,除了权衡之人,另外真正手握重权的人,皆有外放的经历。

  欲要入军机大臣之列,更需要有些许封疆大吏的经历。

  想要在京城做京官一直做到人臣之极,若非皇族,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如海,是陛下所极其看重的。

  以如海之才,以自己的眼力,十年左右,位列封疆大吏不难,位列六部诸司尚书之列的大臣也不难。

  其后!

  为军机大臣,可能性也不小。

  与之相比,存周兄就逊色许多,存周兄的干才……普通了一些,若非当年代善公的恩泽,存周兄会艰难许多。

  钟儿!

  将来的仕途之路,如海就是一个参照,甚至于会比如海走的更为顺利一些。

  如海的前途可期,钟儿还年幼……早早为好,将来也可为助力。

  钟儿的老师自然也很好。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多一些总归好处多多。

  朝中有人好做官,历来不是一句虚话!

  如海的女儿,那个林家玉儿……,一时间,秦业大为意动,瞅了瞅自己的儿子。

  心间深处掠过那位林家玉儿的模样。

  挺好!

  真的挺好!

  生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