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弄险-《红楼群芳谱》

  “钟儿!”

  “你的卷子……似乎稍稍有些怪!”

  “有些弄险了。”

  “你……应该中正平和的应策的!”

  “殿试忌讳那些,你怎么会想到做那样一篇策论!”

  “……”

  临近戌时正刻。

  京城。

  兴荣街,秦府!

  秦业的书房之地,看着殿试归来的儿子,听着儿子将今儿殿试的题目说道着。

  听着儿子说道他所应答的内容。

  秦业坐于椅子上,闭目沉思,片刻之后,神情略有小小的凝重,题目首要是国计民生之事!

  陛下的题目中,是要一位位新科进士……对国计民生诸事献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法子。

  法子!

  就太多了。

  国计民生的事情太多。

  若是一桩桩、一件件说下去,那些试卷还不一定写下,是以……肯定要挑选自己熟悉的写下来。

  写出来。

  在总观大略的基础上,对于一二之事进行细分。

  那就是策论。

  只要写得好,写得有理,写得足够出色,足够可行,那就是好文章。

  就可以有很高的名次。

  反之。

  若只是对国计民生之事泛泛而谈,每一样都说一些,每一样都说的寻常。

  卷子就寻常了。

  钟儿的切入点……是计然经济一道!

  国计民生根基,在于经济一道!

  这……听起来有些道理。

  但……先贤所语,义利二字,如何可为大文章?

  钱财银货自然是重要之事,若言国计民生根基……就明显太过了。

  国计民生的根基。

  在于仁政,在于人才,在于吏治……。

  从吏治一道入手其实挺好,尤其陛下近年来正在对吏治一道进行整顿。

  吏治有成,政通人和,则物阜民丰可期。

  否则难有大用。

  就算有再多的计然经济如何?

  可……计然经济的确也重要,比起吏治这个上佳的好切入点,明显差了一些。

  或者其它的也行。

  因水泥之物,又因自己先前是工部的官,知晓陛下正在对天下各省的水利沟渠、黄河、运河、大江……多多整顿。

  水,大地之脉络。

  如,人之经络,通之,人之血气无阻,则百病不侵,身子康健!

  水脉通畅,则无论天候如何,都不会有灾情,诸地就自动安稳了,各地也会澄清。

  从这方面切入,给予细细思忖也是极好的切入点。

  再不行。

  也可教化之道入手。

  若然天下庶民百姓都沐浴圣王先贤恩泽,则天下当相安无事,当国计民生安稳。

  那也是一条极好的道路。

  ……

  ……

  钟儿!

  怎么会想到从计然经济一道入手。

  言语什么赋税、徭役、行当百业、金银财货、岁收、岁支……,那些东西,自己都不明白。

  钟儿小小年纪又知道什么?

  就算钟儿所言有理。

  也……风险太大了一些。

  语落,秦业稍有皱眉,以钟儿的才学……这份卷子论述的当不差。

  但……另外一些事情就不好保证了。

  太有风险了。

  明明有更直接、深入的切入点,以钟儿的才学,也绝对可以写得很好,写的极其出色。

  “爹!”

  “如今卷子已经交上去了,估计都在读卷了。”

  “爹所言的那些,虽好!”

  “但于我而言,却不如计然经济之法。”

  “国计民生的根基,当在那里。”

  “也许,读卷之人不为认可。”

  “此论……是我的道理。”

  “嘿嘿,爹无需担心,殿试又不会被罢黜,我这个进士……还是稳妥的。”

  “殿试名次……不强求!”

  “也不好强求!”

  殿试只有一日!

  时间不定。

  以日落为界限,不给烛!

  日落之后,必须交卷。

  否则,根据殿试的规则,若是日落之后,卷子还没有写完,那么,无论卷子写的多好,都会判定三甲末端。

  交卷之后,就先后归来。

  因还在下雨之故,没有同袁勤等人闲聊,便是回府,便是来到老爹这里。

  卷子!

  题目和卷子的大概内容也和老爹说了一下,老爹似乎不太认可自己的文章思路。

  于此,秦钟有所预料。

  但是。

  自己当时在乌骓园考试的时候,还是选择自己的所思。

  “你!”

  “唉,负责读卷的官员……六部诸司都有一些,希望你的卷子上优!”

  秦业瞪了儿子一眼。

  道理是那个道理。

  事情不是那个事情。

  明明有更稳妥的应语对策,钟儿非要弄险,非要弄什么计然经济之道。

  “爹!”

  “咱们先用饭吧,我都饿了一天了。”

  秦钟笑语。

  对于殿试的名次,自己还是稍稍在乎的,对于自己的卷子水准……心中也有数。

  至于最终的结果!

  如自己进场之前所言,尽人事,听天命!

  “你……,你啊!”

  “你先去,我去祠堂上柱香,求祖宗庇佑庇佑,近年来,祖宗吃了那么多的香火、牲畜,也当出力!”

  “……”

  秦业再次瞪了儿子一眼。

  心,这么大的?

  自己的一颗心现在跳动不已,都快要跳出来一样!

  ……

  ……

  “嘻嘻,如秦郎所言,那些相仿女子日报的报纸……尽管也有立下,也有走售!”

  “结果,几乎不显!”

  “《京城女子日报》在京城站稳脚跟了。”

  “女子和男子的性情不太一样,女子选择的东西……一般不会轻易变化。”

  “除非有大的变故,如果那些人的报纸免费售卖,说不定会卖出很多很多。”

  “……”

  入夜!

  软玉温香,青莲在怀。

  地龙管道铺就,整个屋子都是暖暖的,一番尽兴,美人若水,彼此偎依,随意闲聊。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稳固根基了,不代表根基不能撼动。”

  “接下来还要继续保持报纸的水准,另外的一些女子杂志也可施为。”

  “人手!”

  “多找一些合适的人手,那才是重要的。”

  “你……这个月的心思多在报馆那边,好人家如何?金陵之地,李素素的那些人也该来了吧?”

  “……”

  白兔丰盈,秦钟轻抚之。

  女子日报的事情,青莲多将心思落在上面,月来都是亲眼所观,几乎日日都要前往,都要停留不短的时间。

  李素素也是如此。

  报纸有那般成绩,是正常的结果。

  比起外在的竞争,将自身做好更加重要,嗅着美人身上的清香,秦钟缓缓道。

  “秦郎叮嘱,妾身自然记得。”

  “才学且可用的女子,妾身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招揽的。”

  “说起来……有一个地方才学女子不少,只是……她们的身份有些特殊。”

  “那些人虽非各个都有才学,却也都是极好。”

  “秦郎放心,好人家的事情……芸娘和小草都有盯着的,不会有事的。”

  “营生也很好。”

  “素素金陵的人手……已经有书信传回了,估计下个月十日左右就会有人前来了。”

  “或许人还不少。”

  “……”

  虽然没有烛火之光,李青莲一张俊雅娇媚的脸上多有羞红,虽然已经十分亲近了,总是……忍不住害羞。

  秦钟就会折腾人。

  报纸的事情,很令人开心。

  素素也很欢喜。

  那起码是一个长久营生,且意义非凡,更是……时而有京城贵人下帖子入报馆,相邀她们过府一叙。

  那般邀请……自然婉拒。

  按照秦郎所言,腊月的时候会在百花大剧院相邀在报纸上投稿比较多的女子前往。

  自然,是否前往,则随意!

  相当于女子报纸的年会?

  以后每年都会举办!

  这个法子极好。

  极好!

  期时,还可以同关雎联手定做一些女子喜欢之物,以为尊贵,以为罕见。

  想来会有很多人喜欢。

  秦郎就是点子多。

  原本对于那些京城高门大户的相邀,自己是忐忑的,秦郎……直接解决了。

  秦郎!

  今儿殿试结束,举业……也彻底结束了,学业之道……秦郎说过那是一生的事情。

  殿试!

  秦郎定可取中状元!

  取中三鼎甲!

  对秦郎,自己很有信心。

  若是连秦郎都不能取中状元,不知道谁还能取中,除非那人才学无与伦比,而根据近月来的报纸了解。

  恩科会试的一位位新科进士中,并无那般人。

  果有那般人,秦郎在会试榜单上也不会是第一名了,对秦郎……必须十分有信心。

  至于报馆所需的人才之事,自己一直在搜罗可用之人。

  略难一些。

  女子!

  还是读书识字的女子!

  还是颇有才学的女子!

  还是愿意前来报馆的女子!

  ……

  一番筛选,人就更少了。

  人,终究还是找到了一些。

  实则,自己也在此期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群体,就是不知道秦郎意下如何!

  素素的事情?

  素素决意同自己一处留在京城,金陵之地……自然要了结,自己也相托秦郎给予助力。

  想来事情不会艰难。

  下个月就会有根基了。

  素素的铺子……素颜也可开在京城了,想来……会十分红火,素素在营生一道,本就比自己有天赋。

  “说说看!”

  “……”

  亲昵怀中的美人,此刻闲聊自然是皆可言。

  “……”

  “嗯,其实妾身还没有想好该不该和秦郎说道那件事。”

  “嗯。”

  “还是说了吧。”

  “秦郎对京城的教坊司,还有一些顶级青楼当知晓吧。”

  “嘻嘻,说来……百草厅和那些青楼大都有合作,而秦郎你去青楼可是不多。”

  “先前金陵之地,若非妾身在高邮湖与秦郎相识,秦郎是否也不会踏足秦淮河?”

  李青莲柔声一顿。

  欲要有言,又觉有些不妥。

  想了想。

  还是说道出来。

  提及青楼之事,忍不住抿嘴一笑,秦郎……对于那些地方去的还真……罕见。

  秦郎不喜欢那些人?

  也不像。

  秦郎先前的诗词之中,也有提及那些人,更有为一位京城名妓出头。

  不过。

  这是一件好事。

  自己也是运道,否则,也不会碰到秦郎吧。

  如果没有碰到秦郎,自己现在还在秦淮河?还在御香阁?还要日日应付那些人?

  ……

  高邮湖雨夜遇到秦郎,是自己的缘分。

  大缘分。

  思忖此,忍不住更为贴着秦郎,感受秦郎身上的热意,感受秦郎心脉的跳动。

  多为欣怡。

  “咳咳!”

  “对于秦淮河,我还是很有兴趣的,自然要去瞧瞧。”

  “当初的师师姑娘位列秦淮第一名妓,风头无二,我猜应该会花银子去瞧瞧。”

  “青莲誉满江南,此刻风情如此,想来我当为江南万千人钦羡至极。”

  觉美人动情,觉美人打趣,秦钟一笑。

  十里秦淮十里春,自然极其感兴趣。

  只是!

  若言和青莲之间的缘分,怕是不存。

  昊天之下,机缘难料。

  还真是难料。

  很是难料。

  当初雨夜救上来的一位女子,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会是秦淮河李师师。

  更想不到会有如今之事。

  “呸!”

  “……”

  李青莲羞怒,小拳头伸出,在某人的肩头打了一下。

  “还是说刚才的事情吧。”

  “秦郎对教坊司、一处处青楼当知晓。”

  “而教坊司里面的许多女子……若出自高门大户,一般都是读书识字,再加上礼仪教导,当非寻常女子可比。”

  “只是因男子之事牵连其中,沦落教坊司。”

  “……”

  “还有京城一些顶尖的青楼。”

  “对于青楼之事,秦郎也当知晓一些,能够成为名妓……都需要早早培养琴棋书画,还要精通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吃食。”

  “乐舞。”

  “调香。”

  “身段塑性。”

  “……”

  “别的先不论,单单从女子报馆所需的人才条件而言,教坊司的一些女子很合适。”

  “尤其她们少了许多牵挂,也少了一些束缚。”

  “青楼名妓,正当时的也就罢了。”

  “而那些即将退隐,还有已经退隐的,却可……发挥其余热,以为所用。”

  “……”

  “秦郎,你觉此事是否可行?”

  没有在过往之事上多言,李青莲落于正题上。

  人才!

  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编辑之人,采风之人还好一些,然如何将采风来的消息给于编辑的有趣、有吸引力,就考验功力了。

  而那些人明显有优势。

  教坊司的一些女子,对于高门大户所知许多。

  青楼的一些名妓,自身能力很强,对于许多事情、许多话题……更知道该如何说、如何写!

  人才汇聚之地?

  反正,比起漫无目的的京城寻找,那些地方更容易找到,就是……事情略有艰难,多有麻烦。

  今儿在报馆的时候,还和素素商论此事。

  素素所言,让自己回来问问。

  秦郎!

  意下如何?

  京城报馆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