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裁掉优待-《红楼群芳谱》

  “一劳永逸!”

  “彻底剿灭!”

  “若是将外面的异族全部剿灭?”

  “……”

  “的确,那么大的地方,那么长的边境战线,国朝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驻守,兵饷的支出会极大。”

  “而国朝自身每岁所收不会有很大的增长。”

  “就会影响其它事。”

  “设置府县?那么大的地方,数十年、百年都不一定看到效果。”

  “在此期间,国朝还要不间断的投入力量。”

  “这……。”

  “代价太大太大了。”

  “有那些钱粮,投入天下各地,国朝自身之力都会有极大增长,国朝自身之力都会强大起来!”

  “那些异族居住没有固定的地点,如小神医所言,打不过就跑,等国朝退兵了,他们又回来了。”

  “着实麻烦,着实令人无奈。”

  “国朝自身一直强大,这……想来也是历朝历代所渴求的目标。”

  “……”

  “大道至简。”

  “的确是这个道理。”

  “本王本以为那些问题的答案会很复杂,到头来……还是在国朝自身了。”

  “盛唐岁月,那些异族……一丝异心都没有,就连后来强大的吐蕃都很老实。”

  “后来,开元、天宝之后,安禄山、史思明之乱,连吐蕃都攻入都城长安。”

  “前明岁月也是一样。”

  “……”

  “小神医,这么说来……以你之见,国朝之所以一直没有解决眼前那些异族的麻烦。”

  “是因为国朝之力还不为强大?”

  “……”

  恒王轻叹。

  以前,自己很少甚至于没有思索过那些事情。

  距离自己有点远。

  目下,自己只是一个办事的王爷,将父皇交代的差事办好,已经不易了。

  至于那些真正的军国机要,自有父皇、太子殿下、军机大臣们处理解决。

  异族!

  若非在直隶北部碰到察哈尔部,自己都不会想起异族。

  那些异族虽然为乱,但……终究不为大乱,国朝可以轻易处理,遣派一支大军,就可将其解决!

  如今听小神医所言。

  好像……自己想的有些简单了。

  的确。

  果然国朝真的可以将那些异族轻而易举解决,就不会放任那些异族为乱了。

  每一岁都消耗国朝许多钱粮。

  是国朝的实力不足够?

  小神医刚才言语的那些?

  真要动兵,花费就太惊人了。

  兵者,国之大事。

  父皇如今正在革新吏治,革新内政,准备令天下庶民百姓的日子更加好。

  那需要极大的支出!

  近年来,父皇多有减免许多地方的赋税,国朝所收……收到影响,再有兵事?

  父皇的那件大事就受影响了。

  攘外必先安内!

  待天下大定,天下繁荣昌盛,国朝力量会极大增强,起码钱粮会十分充裕。

  那个时候在解决异族……会轻松吧?

  可!

  若说将异族隐患彻底解决,又似乎难以做到,又容易消耗太多的国朝力量。

  还真是两难之事。

  不解决,是隐患。

  想要解决,投入太大,所得几乎不显。

  拿过炸鸡一家桶旁的巾帕擦着胖手,恒王看向某人,又有所问,甚至于……对比起来,父皇如今之时的国力……还不如皇爷爷之时?

  皇爷爷岁月,异族有动静,直接被皇爷爷派兵、亲征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全部老实了。

  什么西北异族,打一顿,杀了许多人,老实了。

  蒙古诸部。

  辽东的靺鞨建奴等部族。

  ……

  皆一样。

  数十年过去,那些部族又生乱了,也恰好相合小神医刚才所言,国朝没有继续投入极大兵力、压力,那些异族又回来了?

  嗯。

  好像也不一样。

  皇爷爷岁月,那些异族可能实力不是很强大,皇爷爷可以轻易将他们击退、击垮。

  这……。

  恒王摇摇头。

  对于那些事,自己也不太清楚,异族之事,自己真的不了解,然……无论如何。

  才能够文治武功的结果来看,皇爷爷岁月……的确显耀。

  父皇!

  如今所作所为……有闻是想要超越皇爷爷。

  尤其,小神医献出的压水井、打井之物,还有水泥之物……颇为入父皇之心。

  三种新式谷物……也为父皇大用。

  只要接下来天下安稳,没有大事,可以遇见,当文治出彩,当出彩!

  武功?

  父皇欲要在文治武功超越皇爷爷,肯定要有兵事上的成就,肯定要对那些异族动手。

  “……”

  “一劳永逸!”

  “彻底剿灭!”

  “好像都挺难。”

  “中原王朝一直处于长久的强大之中,这……从历朝历代的史书来看,应该也难。”

  “史册上记载的盛世虽有,时间都不长。”

  “异族!”

  “一直为麻烦了?”

  “剿灭吧,代价太大,所得甚少。”

  “不予理会吧,又时常侵扰边境,颇为放任了。”

  “……”

  小王爷还是有些无言。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自己的两个疑惑问题……小神医都有说道答案,也都很有道理,奈何……就是听上去怪怪的。

  细细琢磨。

  也别样……很对。

  那……异族该怎么办?

  中原王朝一直长久的强大?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历朝历代的一位位天子们……谁不想要做到这一点?谁都想要做到!

  自己身为皇族的一员,也很是希望国朝能够百年、千年的延续下去。

  还是一直强大的延续下去。

  如何做到?

  又落在恒王兄所言之事上了。

  眼下的国朝国力不为强大?

  如何使得国朝国力长久强大!

  小神医?

  可有所言。

  语落,忍不住从沙发上起身,踱步办公室内,本是随意闲聊,现在……事情大了?

  “国力的强大!”

  “殿下觉得该如何衡量?”

  “小王爷觉得呢?”

  “在殿下和小王爷心中,如果国朝的国力十分强大,那么,应该有什么外显呢?”

  “就如京城报馆!”

  “都说京城报馆坐稳京城报刊杂志行当的头把交椅,为何?”

  “每日,报纸销量最多。”

  “各种类别的报刊杂志很多,销量也很好,更拥有京城数一数二的刻印工坊。”

  “还有广告费的收入,也是排名第一!”

  “那些就是外显。”

  “国力强大呢?”

  “……”

  异族的问题,其实……在某些时候,从来不是问题。

  只要中原王朝自身不出问题,异族就不会有问题,出问题了,直接揍一顿!

  而中原王朝自身出了问题,异族的问题……一般相随而生。

  国力!

  长久、持续、强大!

  秦钟看向恒王,看向小王爷。

  视线一转,落于办公室的一角盥洗之地,刚才紧紧把玩那些采风文书,手上有些许痕迹。

  当清洗一下。

  “国力强大的外显?”

  “嗯?”

  “这个……,真让本王一下子说出来,本王……还真要好好想一想。”

  “嗯。”

  “国力强大的标识。”

  “府库充盈是必须的,国库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银子。”

  “其次,甲兵强大,足以保护国朝,维持国朝的安定。”

  “再者,天下各地安稳无事,庶民百姓安居乐业。”

  “似乎……。”

  “再有……政事通明!”

  “天子圣明,文武群臣皆有其力!”

  “四夷宾服!”

  “……”

  “小神医,你觉这些外显如何?”

  恒王心中又是稍稍一突。

  小神医所问。

  总是令人感觉能够回答出来,然……真想要回答的时候,又觉……不太容易说出来。

  就如国力强大该如何巨细言语。

  如何言语?

  国力强大如何言语?

  略有思忖,还是将所思的外显一一道出,想来不会超出那些,历朝历代……最为强大的时候。

  肯定是最有钱。

  将士最勇武。

  天子圣明,群臣佐助,庶民无恙,异族臣服……,那些就是外显。

  看向正在洗手的小神医,不知自己这个回答如何!

  “恒王兄所言,我认同!”

  这个问题……自己回答的话,应该也是那些事情,其它的?一时间也想不出来更多。

  “……”

  “殿下所言已经说了大半。”

  “一个国力强大的国朝,府库肯定是充盈的,每一岁都能够收到极多的财货钱粮。”

  “国朝有钱了,才会有能力办各种各样的大事。”

  “前明之末,为何一次次加征苛捐杂税,就是因为府库空空,没有银子了。”

  “没有银子,如何做事?”

  “将士如何打仗?”

  “天下出事了,如何解决?”

  “是以,一个真正强大的国朝,肯定是有钱的!”

  “有钱的国朝不一定强大,但没钱的国朝一定不强大,宋朝……是历朝历代堪为最有钱的朝代了。”

  “前明之末,又是对比。”

  “除了府库充盈之外,庶民百姓人丁数目肯定是一年多过一年的。”

  “一户人家,如果夫妻二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很可能不太会生孩子,就算生下来,也只会一个、两个,不会很多。”

  “若是日子过得还可以,那么,孩子就会很多。”

  “人丁口数的增加,一般也是国力强大的外显。”

  “其次,人丁口数之内,行当百业的人多了,读书人多了,那也是一大外显。”

  “再者,人丁多了,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

  “故而,还需要对国朝律法真正贯彻下去,真正执行下去,使得富贵之人不能轻易欺负弱小。”

  “土地兼并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

  “而往往一个朝代的崩溃,就是因为土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那个场面……是富贵之人无所制的结果。”

  “如果可以解决土地兼并的事情,那么,天下之民都有田亩耕种,就不会有些许乱事了。”

  “甲兵强盛,也是必须的。”

  “政通人和也是需要的,其实……只要天子和群臣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政通人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

  这个话题。

  秦钟也没有多言。

  恒王殿下已经说了不少,自己……也就补充了一点点,如果这个问题列为举业题目。

  那么,估计会有更为详尽的答案。

  惜哉。

  那个答案……历朝历代都有人知道。

  可!

  终究还是出现了历朝历代的事情。

  一件事情的解决,大体都有三步。

  首要,问题是什么。

  知道问题是什么之后,就要想一想为何会那个问题!

  知道了为何会出现,就要给予解决!

  解决之后,一件事才真正解决。

  “……”

  “有些事情说的容易一些,做起来十分艰难。”

  “如前明的张居正,其人大才,父皇多有夸赞其大才,前明若是无他,多有艰难。”

  “至今他的许多法子都可用。”

  “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却好像都难以解决,父皇……,嗯,这里也无外人。”

  “说说也无碍。”

  “小神医,成章,你们万万不要外传。”

  “不然本王就倒霉了,你们可能也要倒霉!”

  “……”

  “父皇有一次在养心殿所言,科举之道,位列秀才、举人之后,便可免除赋税和徭役。”

  “那是对读书人的优待。”

  “非进学的读书人,就没有那个优待,寻常人更没有了。”

  “举人更甚一些,举人名下的田亩只要不超过一两百亩,一般也无需理会那些事。”

  “是以,许多民户为了不缴纳赋税,便是将田亩挂在那些举人的名下,虽然也要缴纳一些赋税。”

  “但是相较于上交给朝廷的就少了一些。”

  “结果,朝廷得到的少了。”

  “国朝定鼎百年,读书人越来越多了,小神医你这一次恩科会试的举人都有近九千人。”

  “天下间的举人更多了,起码数以万计了。”

  “果然每个人都那样做,一个人挂名两百亩,那就是数百万田亩不需要缴纳赋税!”

  “父皇即位之初,对天下田亩曾有大致统计,一共有六万万田亩之数!”

  “国朝定鼎百年,三年一次乡试,每一次,国朝都要多出一两千举人!”

  “百年来,按照三十次算!”

  “也有五万举人了。”

  “都挂名田亩,不缴纳赋税,便是千万田亩了。”

  “尤其那些举人大都出身山水俱佳之地,田亩也是极其肥沃之地。”

  “而非多穷山恶土之地。”

  “三年一次的会试,国朝都要多出一两百位进士。”

  “再加上秀才!”

  “足足差不多一两千万以上的田亩不缴纳赋税,关键其中大部分都是上好的田亩。”

  “如此继续下去,在国朝田亩固定的情况下,不缴纳赋税的田亩越来越多,很明显……国库可以收到的钱粮就少了。”

  “父皇之意,是否……可以裁去那些优待?”

  “这个……这个……,小神医你觉得如何?”

  主角第一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