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戏做全套-《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而一旁的记名总兵成禄始终垂眸不语,眼底却飞快闪过算计。

  他冷眼旁观王致祥被押,心中暗忖:“这老匹夫妄图攀咬胜保,真是找死。如今大局在握的是胜保与那黑旗军头子……王致祥一个逃将而已,死了便死了,倒是能省去许多麻烦。”

  还有就是胜保人家是钦差大臣,西北剿匪总司令。

  相当于上将军衔,你一个太原镇记名总兵只是准将军衔,能给你求情吗?

  他悄然攥紧袖中的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此刻若贸然开口,恐引火烧身。

  不如静观其变,待胜保立威之后再行表态。

  待骚动稍歇,成禄忽而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调恭敬至极:“胜保大人威震四方,竟能在危难之际得宋将军倾力相救,实乃我大清之福!此等忠义之举,当速速奏报朝廷,为二位将军请功!”

  他言辞恳切,仿佛全然未曾察觉王致祥方才的指控,转而将焦点引向“功勋”。

  胜保闻此言,面色稍霁。

  他斜眼瞥向成禄,此人素来圆滑,如今这般识趣,倒是个可用之棋。

  遂摆手道:“成禄将军所言极是!本官自当上奏朝廷,为诸位将士表功!”

  他话音未落,宋景诗亦拱手附和,眼底却仍警惕地扫过成禄身影——此人蛰伏多年,未必无爪牙。

  成禄见状,愈发谦卑:“末将愿为大人鞍前马后,全力协助剿匪事宜!华州粮草兵马,尽听二位调遣!”

  他此言一出,既表忠心,又暗将主动权拱手相让,姿态之低,竟似将自身置于副手之位。

  胜保与宋景诗对视一笑,城门外阴霾骤然散了几分。

  唯有被按在地上的王致祥,喉间残喘如破风箱,目眦欲裂——这满室谄媚声中,再无一人愿听他嘶哑的“真相”。

  第二日。

  胜保下令宋景诗部清剿各路革命军。

  胜保知道两方都假打,他需要的是功劳,而傅昊需要的是让清廷得知革命军不堪一击。

  晨光初绽,宋景诗的兵马已如黑云般压向革命军第二师据守的各个村落。

  旌旗猎猎声中,他刻意将阵型铺展得松散,箭雨虚张声势地倾泻,却刻意避开要害。

  傅昊的“溃败”早在预料之中——那些衣衫褴褛的革命军士兵如惊鸟般四散,却总留下几具“尸体”供清军“收割”。

  “这次戏得做足了。”

  胜保在临时的帅帐中摩挲着翡翠扳指,密信里傅昊的承诺让他嘴角噙笑。

  他深知这场“剿匪”不过是权力博弈的棋局,真正的胜负不在战场,而在紫禁城那些老眼昏花的御史笔下。

  他需要的是“大捷”的奏折,而傅昊需要的是用这场闹剧为革命军争取喘息之机。

  宋景诗的骑兵队故意绕远路“追击”,马蹄在泥地上碾出夸张的轨迹。

  一名扮作革命军的细作趁乱塞给宋景诗一封密信,信中潦草写着:“东岭三里有伏,勿近。”

  他心领神会,即刻下令转向,佯装中计败退。

  远处山岗上,傅昊望远镜中的嘴角微微扬起——这场双簧,正按他的剧本上演。

  夜幕降临时,胜保继续写他的捷报。

  捷报写道我军入陕以来攻破灞桥,杜曲,景王,长桥,六村堡等茴巢。

  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每一笔都似刀锋劈开山河,字句间透着血火淬炼的锋芒。

  随后这封捷报快马飞驰向京城,马蹄踏碎潼关月色,烟尘中裹着将士们嘶哑的呐喊与未凉的刀疤。

  在胜保的又双叒叕的捷报飞向京城的时候,紫禁城的琉璃瓦正浸在暮色里。

  次日晨光初绽,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和赏赐已抵华州军营门口。

  一名太监端着圣旨,高声道:“胜保接旨!”

  胜保忙跪地接旨。

  太监高声道:“胜保入陕以来,连战连捷,阵斩马化蛟,白炎豹等匪首,实乃大清栋梁之臣。今特加封胜保太子少保衔,赏戴双眼花翎,另赐黄马褂一件,以彰其功。钦此!”

  胜保心中大喜,忙谢恩领旨。他恭敬地接过黄马褂和赏赐,太监又笑着说道:“胜大人此次功劳甚大,皇上龙颜大悦,还盼大人继续奋勇杀敌,早日平定西北之乱。”

  胜保忙道:“请公公回禀皇上,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待太监离去,胜保看着手中的赏赐,心中满是得意。

  他深知,这一场“剿匪”闹剧虽为虚假,却让他在朝廷中地位更稳。

  此时的他愈发觉得,与傅昊的合作是明智之举。

  他决定,接下来继续与傅昊配合,上演更多的“大捷”,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功劳与荣耀,当然这样做的坏处就是让傅昊的革命军能有更多发展壮大的时间。

  胜保转身踏入营帐,将圣旨与黄马褂置于案头,目光却在帐内一众将领身上逡巡。

  众人皆垂首躬身,贺声如潮,他却忽而冷笑一声,抬手止住了喧哗。

  "诸位可知,这双眼花翎与黄马褂之下,藏的是何等玄机?"

  他语调沉缓,指尖轻抚马褂上的金线,"皆是傅昊那小儿送来的'剿匪捷报'堆砌而成。朝廷昏聩,竟将戏文当作实绩。"

  一将慌忙上前,压低声音道:"大人慎言!此等话若传入京中..."

  胜保摆手打断,眸中掠过阴鸷:"本官自然知晓分寸。只是这出戏演得久了,难免露馅。傅昊的'匪军'如今愈发壮大,若真成了气候,你我皆是引火烧身。"

  帐外忽有急报传来,斥候踉跄而入:"禀将军!南面三十里突现大批叛军旗号,似有围营之势!"

  胜保猛地攥紧圣旨,眼底却闪过一丝诡笑。

  他霍然起身,黄马褂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来得正好!正愁无新戏可唱...传令三军,备战迎敌!此番,定要让那傅昊再送一份'大捷'入京。"

  胜保立于了台,远眺火光中厮杀的身影,指尖摩挲着太子少保的印信。

  随后仰天大笑,笑声裹着夜风:"圣眷愈隆,贼势愈盛...这局棋,终是本官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