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的目光,落在缓步走进来的林月颜身上时,那双浑浊却依旧锐利的老眼中,瞬间涌上了无尽的沧桑与激动。
“像……太像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这眉眼,这神态……尤其是这双眼睛,简直……简直和你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啊!”
林月颜看着眼前这位苍老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者,看着他眼中那真切的关怀与激动,鼻头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上前几步,屈膝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晚辈林月颜,拜见徐爷爷!”
“快!快起来!好孩子,快起来!”徐文远连忙上前,想要将她扶起,却因年迈体弱,险些一个趔趄。
陈锋眼疾手快,立刻上前一步,稳稳地扶住了他。
“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徐文远连连摆手,看着跪在地上的林月颜,老泪纵横,“丫头啊!这些年……苦了你了!”
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林月颜的头顶,就像抚摸着自己最疼爱的孙女。
“像,太像了!这眼神,和你父亲当年初入我门下时,一模一样!一样的清澈,一样的……倔强!”
待情绪稍稍平复,徐文远才在陈锋的搀扶下,坐回了主位的太师椅上,深吸一口气,目光转向陈锋和叶承,恢复了长者的雍容气度:“老夫失态了,让二位见笑。这两位是?”
林月颜也站起身,擦去眼角的泪水,为徐文远引荐道:“徐爷爷,这位是我的夫君,陈锋。这位是夫君的义弟,叶承。”
陈锋和叶承立刻上前,恭敬行礼:“晚辈陈锋,拜见徐老先生。”“晚辈叶承,拜见老先生!”
徐文远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陈锋身上,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能写出那样的诗词,果然不是池中之物。月颜丫头,你……眼光不错。”
他又看向一旁如同铁塔般的叶承,笑道:“这位叶小兄弟是镇北侯的侄子吧?一看便是军中猛将,孔武有力,难得,难得。”
叶承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地挠了挠头。
徐文远屏退了左右,厅中只剩下他们四人。
“都别傻站着了,坐下说话。”陈锋等人这才一一落座。
进屋落座后,自有书童奉上清茶。徐文远捧着那本《孙子兵法》,手指轻轻摩挲着封面,叹息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这本书。当年……我将此书赠予明远,是希望他明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治国安邦,需刚柔并济。可惜啊……”
徐文远看着林月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愧疚与痛惜。
“孩子,你父亲的事……是老夫……对不住他啊!”
“你父亲……他太直了,不懂变通之道啊。当年,他力主抗元,反对割地,老夫是知道的,也是支持的!只是……只是没想到,柳越那厮,竟会如此心狠手辣!更没想到,陛下……陛下竟急着为了平息舆论,拿他做了替罪羊!”
“当年老夫与几位老友尚在从长安南迁的路上,等得到消息,赶到金陵时……一切……都晚了啊!”
说到此处,这位三朝元老,当朝文宗,竟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林月颜听着这些尘封的往事,也是泪眼婆娑,泣不成声。她摇了摇头,哽咽道:“徐爷爷,您千万别这么说!爹爹的事,怎能怪到您头上?是那些奸人……是时局……奴家知道的,您当时自身亦在险境,能保全自身已是不易!况且家父……家父他……从不后悔……”
许久,厅中的悲伤气氛才渐渐平复。
徐文远稳了稳情绪,擦去眼角的泪水,关切地询问起林月颜这些年的生活,以及如何到的冀州,又如何嫁与陈锋。
林月颜避重就轻,只简单说了被忠仆林三所救,隐姓埋名生活在冀州,后因家贫及笄后税赋太重,不得已嫁与陈锋,至于原主的种种不堪,则一语带过。
徐文远是何等人物,听其言观其色,心中已猜到七八分,看向陈锋的目光便多了几分审视,但见如今林月颜气色红润,眼神中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再看陈锋举止得体,眼神清明,不似奸恶之徒,心下稍安,对陈锋的观感也好了不少。
他又问起冀州的风土民情以及边关情况。陈锋便将自己冀州的所见所闻,以及一路南下的见闻,择其要者说了出来——边军的困苦、百姓的艰辛,以及像王大疤瘌那样的地头蛇如何鱼肉乡里、草菅人命的事情一一道来时,徐文远气得浑身发抖。
“蠹虫!国之蠹虫啊!”他痛心疾首,“想不到,北地民生竟凋敝至此!边军竟困苦如斯!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只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谁人真正关心过我大乾的黎民百姓?谁人真正想过我大乾的千秋社稷?”
他看着陈锋,眼中充满了忧虑与期许:“陈锋,又得陛下青睐,将来必要持身以正,心系黎民,方不负平生所学,不负陛下厚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陵看似繁华,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尤其需谨言慎行。柳越……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其势……你当心中有数。”
提到这个名字,徐文远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有失望,有痛心,亦有一丝……懊悔。
“柳越此人,老谋深算,权欲熏心。你那日在朝堂之上,锋芒太露,怕是早已被他视为眼中钉。日后行事,务必……要万分小心!”
他又看向林月颜,眼神变得无比慈爱:“月颜丫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若受了什么委屈,或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只管来找徐爷爷。老夫虽已致仕,不在朝堂,但在这金陵城里,这张老脸,多少还有几分薄面。”
林月颜心中一暖,感受到了久违的、如同亲人般的关怀,再次红了眼眶。起身又要行礼,被徐文远拦住。
她看了一眼陈锋,站起身对着徐文远福了一福,有些羞涩地说道:“谢徐爷爷疼爱。月颜……月颜今日带夫君前来,除了拜见您老人家,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徐爷爷……在学问上,指点夫君一二。”
徐文远闻言,目光再次转向陈锋,带着几分探究和欣赏。
“哦?指点?”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道,“你夫君的大名,老夫可是如雷贯耳啊。《登高》之沉郁顿挫,《破阵子》之豪迈激昂,还有那《清平调》之清丽婉约,以及近日名动金陵的《登金陵揽月楼》……哪一首,不是足以流传千古的佳作?老夫这点微末道行,怕是……指点不了他啊。”
陈锋连忙起身,谦逊道:“老先生谬赞了。晚辈不过是偶得佳句,拾人牙慧罢了。若论经史子集、策论时务,晚辈……实乃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徐文远看着他那诚恳谦逊的态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不骄不躁,有此心性,方能成大器!”
“诗词终究是小道!”他看着陈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会试科举,考的,可不仅仅是诗词歌赋。其重在于经史子集之纯熟、义理之通达,更在于针对时弊、提出方略的策论!此非有真才实学、经世之志不可为。你若真心求教,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老夫有一个条件!”
“老先生请讲!”
“第一,你要答应老夫,此生此世,定要善待月颜丫头!她身世坎坷,历经磨难,你若负她,老夫……第一个不饶你!”
“第二!”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你要向老夫保证!无论将来身居何位,权势多大,都必须……持节守心,为国为民!绝不能……成为第二个柳越!”
陈锋闻言一怔,随即心中了然。
原来,柳越……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见证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学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倾朝野却也饱受争议的权相之路。这其中,或许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失望与无奈。
他看着眼前这位风骨凛然的老者,看着他眼中那份沉痛与期许,郑重地长揖及地。
“老先生放心!晚辈陈锋谨记老先生教诲!此生,定不负月颜,不负苍生!恪守本心,绝不敢有负老先生今日之期许!”
他的态度诚恳,眼神坚定,让徐文远看在眼里,微微颔首,露出了今日最为欣慰的笑容:“好,好!坐下说话。你有何困惑,今日便可说来。老夫虽老,这脑子还算清明。”
接下来的时间,便成了陈锋与徐文远的问答时间。陈锋将备考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尤其是对经义中某些晦涩难懂之处以及策论可能的切入方向,一一提出。徐文远果然学问渊博,深入浅出,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切中要害,让陈锋有茅塞顿开之感。两人一问一答,气氛融洽,竟有些忘年之交的意味。
林月颜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时而为夫君的巧妙提问而微笑,时而又为徐爷爷的精辟解答而颔首,眼中充满了光彩。
叶承起初还能正襟危坐,努力想听懂那些之乎者也,但没过多久,眼皮就开始打架,脑袋一点一点的,最后干脆靠着柱子,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徐文远见了,也不以为意,反而觉得此子憨直得可爱。
其间,也有书院的学子或教习慕名而来,想一睹作出《登高》等名篇的陈锋是何许人,更想聆听院长的高论。徐文远并未驱赶,反而允许他们在门外廊下静听。于是,廊下渐渐聚集了不少青衫学子,皆屏息凝神,听得如痴如醉。当他们听到陈锋提出的一些新颖观点以及徐院长精妙的阐发时,无不面露敬佩之色,看向陈锋的目光也大为不同。
不知不觉,日头已然西斜。
陈锋感到收获巨大,许多淤塞之处豁然开朗。他见时辰不早,恐影响老人休息,便主动提出告辞。
徐文远今日谈得十分尽兴,颇有不舍之意,但还是点头道:“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你日后若有闲暇,可常来书院走走。老夫这里,别的没有,几卷旧书,三五清谈,总是有的。”
“晚辈定当常来叨扰,聆听教诲!”陈锋再次郑重道谢。
林月颜也向徐文远辞行,眼中满是不舍。
徐文远亲自将三人送至院门口,临别时,又对林月颜殷殷叮嘱了几句,宛如一位寻常的祖父送别心爱的孙女。
马车缓缓驶离长安书院,陈锋回头望去,只见那位清瘦的老者依旧站在门口,夕阳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身影虽略显孤寂,却挺拔如松。
喜欢手搓弓弩养娇妻,竟要我黄袍加身
“像……太像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这眉眼,这神态……尤其是这双眼睛,简直……简直和你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啊!”
林月颜看着眼前这位苍老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者,看着他眼中那真切的关怀与激动,鼻头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上前几步,屈膝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晚辈林月颜,拜见徐爷爷!”
“快!快起来!好孩子,快起来!”徐文远连忙上前,想要将她扶起,却因年迈体弱,险些一个趔趄。
陈锋眼疾手快,立刻上前一步,稳稳地扶住了他。
“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徐文远连连摆手,看着跪在地上的林月颜,老泪纵横,“丫头啊!这些年……苦了你了!”
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林月颜的头顶,就像抚摸着自己最疼爱的孙女。
“像,太像了!这眼神,和你父亲当年初入我门下时,一模一样!一样的清澈,一样的……倔强!”
待情绪稍稍平复,徐文远才在陈锋的搀扶下,坐回了主位的太师椅上,深吸一口气,目光转向陈锋和叶承,恢复了长者的雍容气度:“老夫失态了,让二位见笑。这两位是?”
林月颜也站起身,擦去眼角的泪水,为徐文远引荐道:“徐爷爷,这位是我的夫君,陈锋。这位是夫君的义弟,叶承。”
陈锋和叶承立刻上前,恭敬行礼:“晚辈陈锋,拜见徐老先生。”“晚辈叶承,拜见老先生!”
徐文远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陈锋身上,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能写出那样的诗词,果然不是池中之物。月颜丫头,你……眼光不错。”
他又看向一旁如同铁塔般的叶承,笑道:“这位叶小兄弟是镇北侯的侄子吧?一看便是军中猛将,孔武有力,难得,难得。”
叶承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地挠了挠头。
徐文远屏退了左右,厅中只剩下他们四人。
“都别傻站着了,坐下说话。”陈锋等人这才一一落座。
进屋落座后,自有书童奉上清茶。徐文远捧着那本《孙子兵法》,手指轻轻摩挲着封面,叹息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这本书。当年……我将此书赠予明远,是希望他明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治国安邦,需刚柔并济。可惜啊……”
徐文远看着林月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愧疚与痛惜。
“孩子,你父亲的事……是老夫……对不住他啊!”
“你父亲……他太直了,不懂变通之道啊。当年,他力主抗元,反对割地,老夫是知道的,也是支持的!只是……只是没想到,柳越那厮,竟会如此心狠手辣!更没想到,陛下……陛下竟急着为了平息舆论,拿他做了替罪羊!”
“当年老夫与几位老友尚在从长安南迁的路上,等得到消息,赶到金陵时……一切……都晚了啊!”
说到此处,这位三朝元老,当朝文宗,竟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林月颜听着这些尘封的往事,也是泪眼婆娑,泣不成声。她摇了摇头,哽咽道:“徐爷爷,您千万别这么说!爹爹的事,怎能怪到您头上?是那些奸人……是时局……奴家知道的,您当时自身亦在险境,能保全自身已是不易!况且家父……家父他……从不后悔……”
许久,厅中的悲伤气氛才渐渐平复。
徐文远稳了稳情绪,擦去眼角的泪水,关切地询问起林月颜这些年的生活,以及如何到的冀州,又如何嫁与陈锋。
林月颜避重就轻,只简单说了被忠仆林三所救,隐姓埋名生活在冀州,后因家贫及笄后税赋太重,不得已嫁与陈锋,至于原主的种种不堪,则一语带过。
徐文远是何等人物,听其言观其色,心中已猜到七八分,看向陈锋的目光便多了几分审视,但见如今林月颜气色红润,眼神中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再看陈锋举止得体,眼神清明,不似奸恶之徒,心下稍安,对陈锋的观感也好了不少。
他又问起冀州的风土民情以及边关情况。陈锋便将自己冀州的所见所闻,以及一路南下的见闻,择其要者说了出来——边军的困苦、百姓的艰辛,以及像王大疤瘌那样的地头蛇如何鱼肉乡里、草菅人命的事情一一道来时,徐文远气得浑身发抖。
“蠹虫!国之蠹虫啊!”他痛心疾首,“想不到,北地民生竟凋敝至此!边军竟困苦如斯!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只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谁人真正关心过我大乾的黎民百姓?谁人真正想过我大乾的千秋社稷?”
他看着陈锋,眼中充满了忧虑与期许:“陈锋,又得陛下青睐,将来必要持身以正,心系黎民,方不负平生所学,不负陛下厚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陵看似繁华,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尤其需谨言慎行。柳越……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其势……你当心中有数。”
提到这个名字,徐文远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有失望,有痛心,亦有一丝……懊悔。
“柳越此人,老谋深算,权欲熏心。你那日在朝堂之上,锋芒太露,怕是早已被他视为眼中钉。日后行事,务必……要万分小心!”
他又看向林月颜,眼神变得无比慈爱:“月颜丫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若受了什么委屈,或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只管来找徐爷爷。老夫虽已致仕,不在朝堂,但在这金陵城里,这张老脸,多少还有几分薄面。”
林月颜心中一暖,感受到了久违的、如同亲人般的关怀,再次红了眼眶。起身又要行礼,被徐文远拦住。
她看了一眼陈锋,站起身对着徐文远福了一福,有些羞涩地说道:“谢徐爷爷疼爱。月颜……月颜今日带夫君前来,除了拜见您老人家,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徐爷爷……在学问上,指点夫君一二。”
徐文远闻言,目光再次转向陈锋,带着几分探究和欣赏。
“哦?指点?”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道,“你夫君的大名,老夫可是如雷贯耳啊。《登高》之沉郁顿挫,《破阵子》之豪迈激昂,还有那《清平调》之清丽婉约,以及近日名动金陵的《登金陵揽月楼》……哪一首,不是足以流传千古的佳作?老夫这点微末道行,怕是……指点不了他啊。”
陈锋连忙起身,谦逊道:“老先生谬赞了。晚辈不过是偶得佳句,拾人牙慧罢了。若论经史子集、策论时务,晚辈……实乃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徐文远看着他那诚恳谦逊的态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不骄不躁,有此心性,方能成大器!”
“诗词终究是小道!”他看着陈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会试科举,考的,可不仅仅是诗词歌赋。其重在于经史子集之纯熟、义理之通达,更在于针对时弊、提出方略的策论!此非有真才实学、经世之志不可为。你若真心求教,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老夫有一个条件!”
“老先生请讲!”
“第一,你要答应老夫,此生此世,定要善待月颜丫头!她身世坎坷,历经磨难,你若负她,老夫……第一个不饶你!”
“第二!”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你要向老夫保证!无论将来身居何位,权势多大,都必须……持节守心,为国为民!绝不能……成为第二个柳越!”
陈锋闻言一怔,随即心中了然。
原来,柳越……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见证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学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倾朝野却也饱受争议的权相之路。这其中,或许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失望与无奈。
他看着眼前这位风骨凛然的老者,看着他眼中那份沉痛与期许,郑重地长揖及地。
“老先生放心!晚辈陈锋谨记老先生教诲!此生,定不负月颜,不负苍生!恪守本心,绝不敢有负老先生今日之期许!”
他的态度诚恳,眼神坚定,让徐文远看在眼里,微微颔首,露出了今日最为欣慰的笑容:“好,好!坐下说话。你有何困惑,今日便可说来。老夫虽老,这脑子还算清明。”
接下来的时间,便成了陈锋与徐文远的问答时间。陈锋将备考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尤其是对经义中某些晦涩难懂之处以及策论可能的切入方向,一一提出。徐文远果然学问渊博,深入浅出,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切中要害,让陈锋有茅塞顿开之感。两人一问一答,气氛融洽,竟有些忘年之交的意味。
林月颜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时而为夫君的巧妙提问而微笑,时而又为徐爷爷的精辟解答而颔首,眼中充满了光彩。
叶承起初还能正襟危坐,努力想听懂那些之乎者也,但没过多久,眼皮就开始打架,脑袋一点一点的,最后干脆靠着柱子,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徐文远见了,也不以为意,反而觉得此子憨直得可爱。
其间,也有书院的学子或教习慕名而来,想一睹作出《登高》等名篇的陈锋是何许人,更想聆听院长的高论。徐文远并未驱赶,反而允许他们在门外廊下静听。于是,廊下渐渐聚集了不少青衫学子,皆屏息凝神,听得如痴如醉。当他们听到陈锋提出的一些新颖观点以及徐院长精妙的阐发时,无不面露敬佩之色,看向陈锋的目光也大为不同。
不知不觉,日头已然西斜。
陈锋感到收获巨大,许多淤塞之处豁然开朗。他见时辰不早,恐影响老人休息,便主动提出告辞。
徐文远今日谈得十分尽兴,颇有不舍之意,但还是点头道:“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你日后若有闲暇,可常来书院走走。老夫这里,别的没有,几卷旧书,三五清谈,总是有的。”
“晚辈定当常来叨扰,聆听教诲!”陈锋再次郑重道谢。
林月颜也向徐文远辞行,眼中满是不舍。
徐文远亲自将三人送至院门口,临别时,又对林月颜殷殷叮嘱了几句,宛如一位寻常的祖父送别心爱的孙女。
马车缓缓驶离长安书院,陈锋回头望去,只见那位清瘦的老者依旧站在门口,夕阳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身影虽略显孤寂,却挺拔如松。
喜欢手搓弓弩养娇妻,竟要我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