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的溃败率先发生,而侧翼的进攻几乎是在同时迸发到极限。
所属的炮兵纷纷进入预设地点,以大口径火炮疯狂的轰击阵线,全都是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由牵引车拖拽过来,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几百门大炮齐射,榴弹炮的威慑力十足,依旧是战场的王者。
苏维帝国的核心武器还是很优越的,一个是坦克,一个是大炮,这两者连对手都称赞不已。
在第14、第16装甲师的侧翼,分别是党卫第五装甲师,还有一个第一山地师。
此刻这两支部队遭遇到了疯狂的猛攻。
大量骑兵冲锋,让战场变得模糊不定。
两师配备的坦克、装甲车陷入在泥地当中无法自拔,接连被冲上来的骑兵骑脸。
利用反坦克手雷、燃烧瓶等武器,对着难以移动的坦克突袭。
骑兵不是一股,也不是一小股,而是大量的骑兵师。
如同洪水一般,瞬间淹没了两个师所在防区。
马匹奔腾的声音,如同鼓点,打在士兵的心底。
战线已经超出了克莱恩特的掌控,似乎在敌军总攻的同时,他就失去了对各部的联络手段。
通讯系统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将军,在我们侧翼活跃的不是一两个骑兵师,而是足足8个骑兵师,组成了一个骑兵集群,正在疯狂冲击第五装甲师的防线。”
参谋尽量保持语速的同时,让自己吐字清晰,汇报侧翼的危机。
“北部什么情况?”
“北部西南方面军的攻势同样犀利,他们投入了多个坦克旅,冲击我步兵防线。第一装甲集群的主力,被李峰五个坦克师牢牢牵扯住,无暇顾及战场。”
“继续打下去于我军非常不利,有可能被两个方面军包围在罗斯托夫地区。”
罗斯托夫地区,号称是北高加索的门户。
这也是克莱恩特意图夺取的地方。
打开北高加索的门户,就有机会威胁苏维帝国的煤矿跟油田。
这里的油田占据了苏维帝国80%的石油供应。
雨点突然打在指挥部的窗户上。
引得参谋上前查看。
雨水天气,对装甲集群大大不利,更不利于空军的作战。
配合第一装甲集群的空中部队肯定是优于西南方面军配属的空军,哪怕不能逆转战局,总归是可以扭转一部分颓势的。
可要是雨夹雪天气到来,飞机作战的效果大大降低,大家的飞机都无法参战的话,反而是葬送了己方的一些优势。
克莱恩特轻捶桌子,表达内心的不满。
“西南方面军这群手下败将,竟然敢主动进攻,真是让人意料不及。”
“而西南方面军、中五国方面军的骑兵能够在同一时间到达战场,莫非是李峰在指挥?同时指挥两个方面军?”
他一句话说在了点子上,猜的非常正确。
能够让两个方面军无差别的加入作战,把南北钳形攻势配合的如此之完美,必然是李峰的手笔。
南部8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北部则是5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
各自投入了数万兵力,压向第一装甲集群的侧翼。
第13装甲师、第14装甲师、第25装甲师属于第一装甲集群的核心主力,此刻却被李峰五个坦克师肆虐,部队损失惨重。
齐头并进的方案出现了偏差,侧翼的危机越来越大。
克莱恩特不得不考虑撤退的方案了。
他的左右两翼并非没有兵力,随同第一装甲集群作战的还有仆从国部队,有第17集团军第4军、匈牙利快速师两支部队,加起来有五万左右。
战场的局面还没到崩盘的地步,还有操作的空间。
当务之急应该确保撤退路线,确保后方的桥梁。
念及至此,他忽然想到一件事。
在开战之初,李峰就安排了一个骑兵师渗透到了后方,一直没有接到这支骑兵部队的作战迹象。
仿佛消失了一样。
光关注正面装甲师的战况了,似乎忽略了这支骑兵部队。
“坏了,我们的后方桥梁,恐被李峰的部队控制了。”
“迅速调集一支预备役,务必确保我后方桥梁之安全。”
战斗还在持续。
接连的反攻,让第一装甲集群的攻势彻底转入守势,仅仅半天时间,全面出现了向后撤退的情况。
傍晚时分,汉斯帝国的进攻防线已经收缩,所有的进攻全部终止。
损失惨重的装甲师合并在一起,井然有序的向西撤退。
依托工事、防线,延缓两个方面军的包围。
李峰时刻关注战场,在敌军出现收缩的情况下,立刻通知周卫国。
“调动预备役兵力,从中五国方面军调动机械化第六军摩步师,并调动五个步兵师的兵力,向东南方位压进,配合骑兵集团形成包围效果。”
“务必阻断第一装甲集群可能向东南逃窜的路线。”
“调动西南方面军麾下的37、第9、第18集团军主力,猛攻北部防线,命令56集团军堵在西北方位的缺口,确保第一装甲集群无法向西北方向逃窜。”
西南方面军方向的压力很少,既没有汉斯帝国的主力装甲师,也没有所谓的党卫师。
只有仆从国的几个部队。
所以必须让铁木思路的37集团军猛攻,该集团军约有8.5万兵力,属于西南方面军的进攻主力。
两大方面军的主力南北共进,切断第一装甲集群的先头装甲师。
愿意用齐头并进的策略是吧,那就砍掉三个装甲师,把克莱恩特兵锋的蛇头给斩断了。
指挥命令频频传出李峰的指挥部。
所有的参谋全部运作起来,分别向师、团、营级兵力下达作战任务。
给他们明确的向南、向北推进多少里,拿下哪一处阵地,摧毁哪一片路段。
李峰的指挥细致入微,仿佛一双巧妙的手,将十几万兵力安排到最合理的位置。
炮兵连、坦克连拆分到步兵内,掩护部队作战。
每个连队都能分到配合作战的坦克,反攻的势头凶猛。
雨水天气的突然到来,让本就泥泞的战场更添了几分颓势。
冰凉的雨水,足够剿灭装甲师的锐气。
地面一层烂泥,很多士兵的鞋子全部湿透。
没有防水皮鞋的话,泡一晚上,脚丫子都给你泡烂了。
天气愈发恶劣,而两大方面军的攻势却异常的犀利,炮火、子弹接连涌上战线。
士兵披着防水布,冒雨进攻。
所属的炮兵纷纷进入预设地点,以大口径火炮疯狂的轰击阵线,全都是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由牵引车拖拽过来,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几百门大炮齐射,榴弹炮的威慑力十足,依旧是战场的王者。
苏维帝国的核心武器还是很优越的,一个是坦克,一个是大炮,这两者连对手都称赞不已。
在第14、第16装甲师的侧翼,分别是党卫第五装甲师,还有一个第一山地师。
此刻这两支部队遭遇到了疯狂的猛攻。
大量骑兵冲锋,让战场变得模糊不定。
两师配备的坦克、装甲车陷入在泥地当中无法自拔,接连被冲上来的骑兵骑脸。
利用反坦克手雷、燃烧瓶等武器,对着难以移动的坦克突袭。
骑兵不是一股,也不是一小股,而是大量的骑兵师。
如同洪水一般,瞬间淹没了两个师所在防区。
马匹奔腾的声音,如同鼓点,打在士兵的心底。
战线已经超出了克莱恩特的掌控,似乎在敌军总攻的同时,他就失去了对各部的联络手段。
通讯系统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将军,在我们侧翼活跃的不是一两个骑兵师,而是足足8个骑兵师,组成了一个骑兵集群,正在疯狂冲击第五装甲师的防线。”
参谋尽量保持语速的同时,让自己吐字清晰,汇报侧翼的危机。
“北部什么情况?”
“北部西南方面军的攻势同样犀利,他们投入了多个坦克旅,冲击我步兵防线。第一装甲集群的主力,被李峰五个坦克师牢牢牵扯住,无暇顾及战场。”
“继续打下去于我军非常不利,有可能被两个方面军包围在罗斯托夫地区。”
罗斯托夫地区,号称是北高加索的门户。
这也是克莱恩特意图夺取的地方。
打开北高加索的门户,就有机会威胁苏维帝国的煤矿跟油田。
这里的油田占据了苏维帝国80%的石油供应。
雨点突然打在指挥部的窗户上。
引得参谋上前查看。
雨水天气,对装甲集群大大不利,更不利于空军的作战。
配合第一装甲集群的空中部队肯定是优于西南方面军配属的空军,哪怕不能逆转战局,总归是可以扭转一部分颓势的。
可要是雨夹雪天气到来,飞机作战的效果大大降低,大家的飞机都无法参战的话,反而是葬送了己方的一些优势。
克莱恩特轻捶桌子,表达内心的不满。
“西南方面军这群手下败将,竟然敢主动进攻,真是让人意料不及。”
“而西南方面军、中五国方面军的骑兵能够在同一时间到达战场,莫非是李峰在指挥?同时指挥两个方面军?”
他一句话说在了点子上,猜的非常正确。
能够让两个方面军无差别的加入作战,把南北钳形攻势配合的如此之完美,必然是李峰的手笔。
南部8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北部则是5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
各自投入了数万兵力,压向第一装甲集群的侧翼。
第13装甲师、第14装甲师、第25装甲师属于第一装甲集群的核心主力,此刻却被李峰五个坦克师肆虐,部队损失惨重。
齐头并进的方案出现了偏差,侧翼的危机越来越大。
克莱恩特不得不考虑撤退的方案了。
他的左右两翼并非没有兵力,随同第一装甲集群作战的还有仆从国部队,有第17集团军第4军、匈牙利快速师两支部队,加起来有五万左右。
战场的局面还没到崩盘的地步,还有操作的空间。
当务之急应该确保撤退路线,确保后方的桥梁。
念及至此,他忽然想到一件事。
在开战之初,李峰就安排了一个骑兵师渗透到了后方,一直没有接到这支骑兵部队的作战迹象。
仿佛消失了一样。
光关注正面装甲师的战况了,似乎忽略了这支骑兵部队。
“坏了,我们的后方桥梁,恐被李峰的部队控制了。”
“迅速调集一支预备役,务必确保我后方桥梁之安全。”
战斗还在持续。
接连的反攻,让第一装甲集群的攻势彻底转入守势,仅仅半天时间,全面出现了向后撤退的情况。
傍晚时分,汉斯帝国的进攻防线已经收缩,所有的进攻全部终止。
损失惨重的装甲师合并在一起,井然有序的向西撤退。
依托工事、防线,延缓两个方面军的包围。
李峰时刻关注战场,在敌军出现收缩的情况下,立刻通知周卫国。
“调动预备役兵力,从中五国方面军调动机械化第六军摩步师,并调动五个步兵师的兵力,向东南方位压进,配合骑兵集团形成包围效果。”
“务必阻断第一装甲集群可能向东南逃窜的路线。”
“调动西南方面军麾下的37、第9、第18集团军主力,猛攻北部防线,命令56集团军堵在西北方位的缺口,确保第一装甲集群无法向西北方向逃窜。”
西南方面军方向的压力很少,既没有汉斯帝国的主力装甲师,也没有所谓的党卫师。
只有仆从国的几个部队。
所以必须让铁木思路的37集团军猛攻,该集团军约有8.5万兵力,属于西南方面军的进攻主力。
两大方面军的主力南北共进,切断第一装甲集群的先头装甲师。
愿意用齐头并进的策略是吧,那就砍掉三个装甲师,把克莱恩特兵锋的蛇头给斩断了。
指挥命令频频传出李峰的指挥部。
所有的参谋全部运作起来,分别向师、团、营级兵力下达作战任务。
给他们明确的向南、向北推进多少里,拿下哪一处阵地,摧毁哪一片路段。
李峰的指挥细致入微,仿佛一双巧妙的手,将十几万兵力安排到最合理的位置。
炮兵连、坦克连拆分到步兵内,掩护部队作战。
每个连队都能分到配合作战的坦克,反攻的势头凶猛。
雨水天气的突然到来,让本就泥泞的战场更添了几分颓势。
冰凉的雨水,足够剿灭装甲师的锐气。
地面一层烂泥,很多士兵的鞋子全部湿透。
没有防水皮鞋的话,泡一晚上,脚丫子都给你泡烂了。
天气愈发恶劣,而两大方面军的攻势却异常的犀利,炮火、子弹接连涌上战线。
士兵披着防水布,冒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