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营造小夫政委力挽狂澜的假象-《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李峰将对方搀扶着,靠在了汽车上。

  伸手招呼随行的医生,对小夫政委展开全面的检查。

  诺维科夫上校、涅佐夫上校抓紧跑过来,充当翻译的同时,跟对方交涉西南方面军的情况。

  小夫政委此刻早已没了往日的意气风发,只是麻木地点点头,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至少暂时安全了。

  “小夫政委,辛苦你了。” 李峰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带着更多的部队突围,你是有功之臣。”

  诺维科夫嘴皮子一动,替李峰翻译了过去。

  一旁的战地记者凑过来。

  敏锐的捕捉到了新闻的味道。

  在西南方面军陷入绝境时,是中五国方面军伸出了援手,不仅接应溃兵,还救助了高级将领。

  “都是同盟,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我第八战区永远保持善意,对从前线撤回来的英雄保持敬意。小夫政委能够坚持到最后,带着数万兵力突围,这是多么令人震动的壮举。”

  啊?

  我做了这些事儿吗?

  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错愕,下意识地想要反驳 ,哪里是什么壮举?分明是一场丢盔弃甲的溃败,能逃出来全凭运气。

  李峰显然在捧他。

  败军之将,往往伴随着责罚与训斥。

  任何人打了败仗,从上到下都要为此付出责任,他早已做好了回去接受审查的准备。

  西南方面军的失败,最根本的责任在总参谋部,在那位身上。

  作为军队的高级军官,虽没有直接指挥部队的实权,可也是有特权的政委啊。

  没有乘坐飞机逃跑,留下来随同士兵一起突围。

  足够渲染出力挽狂澜的故事了,足够伪装成力挽狂澜的英雄。

  故事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铁血政委与他的突围勇士。

  故事嘛,全都是编出来的。

  只要能编出来,自然有大部分人相信。

  只要能把这场溃败包装成 “力挽狂澜” 的传奇,自然有大部分人相信。总参谋部也需要一个 “虽败犹荣” 的典型来安抚军心,而小夫就是最好的人选。

  若是真如李峰的说法,他不仅不会接受调查,还要一跃成为战争英雄呢。

  想到这里,辩解的想法咽进了肚子。

  他知道李峰在编织一个谎言,可这个谎言却像件温暖的棉衣,恰好裹住了他冻得发冷的身体。西南方面军的惨败需要有人背锅,但更需要有人站出来,给绝望的苏维军民一点慰藉。

  溃败的士兵需要一个传奇,也需要一个英雄。

  这位年轻的指挥官不仅救了他的命,还在为他铺一条黄金路。只要这个故事传扬出去,就算总参谋部要追责,也得掂量掂量民心向背。

  “小夫同志,现在有大批的溃兵需要安置,原有的番号混乱不堪,军官损失惨重,我建议立刻并入我方面军内。”

  小夫的手指猛地收紧,茫然的点了点头。

  名让给小夫,利李峰要吞下。

  借助小夫政委的名义,命令西南方面军的溃兵立刻并入中五国方面军。

  李峰要趁着苏维帝国总参谋部无暇顾及溃兵的时间差,将溃兵整编到麾下,拿到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而小夫政委,赫然是撬动指挥权的锚点。

  双方合则两利。

  这个道理,成年人都知道。

  聪明人打交道,不需要说明,哪怕语言不通,一个眼神也就懂了。

  从包围圈里逃出来的士兵,虽然疲惫不堪,却是实打实的有生力量,谁掌握了他们,谁就握住了东线战场上的一份实权。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李峰已经把 “铁血政委” 的光环稳稳扣在他头上,这份虚名足以让他免除责罚,甚至还可能在政治路途上添砖加瓦。

  作为交换,他必须协助李峰整编这批溃兵。

  约有15-20万的兵力、青壮从包围圈内逃出来。

  散布在各处的溃兵目前只能收到小夫政委的命令,跟总参谋部已经失联了,带着仅存的武器,投入中五国方面军的怀抱。

  西南方面军更多的兵力则是陷入在包围之中。

  混乱、溃败,一口气折损了差不多60万,而汉斯帝国仅仅付出了不足20万伤亡的代价,吃掉了西南方面军六七十万兵力。

  这场大型的歼灭战,实在是令人惊动。

  李峰的五个坦克师有序撤退,掩护溃兵、方面军主力向后,重新拉起一到防线。

  后方周卫国带领的20万预备役部队也已经赶到了战场,两股兵力汇合。

  中五国方面军瞬间扩编至55万人左右。

  这也就是李峰,凭借着即时战略视野,再加上独立军的精锐,掌握了这支部队的话语权。

  第一时间封锁了通讯系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

  随后由小夫政委牵头,成立督战组、督查组,控制部队的军纪。

  明确部队的指挥权,打散编制,填补靠谱的基层军官。

  这个过程很快,当然也伴随着一些雷霆手段,总有一些刺头跟钉子,偷偷的拔掉就行了。

  慈不掌兵,李峰对整编很有经验。

  毕竟之前一段时间,刚刚整编了几十万部队,扩军至150万。

  区区一个方面军司令,他还是坐得稳,还是坐得住的。

  战争出现了片刻的停滞,汉斯帝国取得了丰厚的战果,需要快速休整再进行下一轮的冲击。

  不需要李峰来强调,任何一名参与战斗的士兵都能感觉到,苏维帝国的损失庞大。

  折损了过百万的士兵,遗弃损失了2万多辆坦克,损失了上万架飞机。放在第八战区,这是不敢想的事情。

  2万多辆坦克,哪怕全都是T-26这样的脆皮,也足够推平鬼子了。

  妈的,还是财大气粗。

  苏维帝国参谋部早已紧急发起战时动员,苏维科夫后方的一百多家工厂开始生产波波沙冲锋枪。

  作战部则动员了530万预备役重新投入战场。

  前线战场仿佛变成了绞肉机,仅仅两个多月,就搅碎了差不多450万人。

  这里边包含士兵、青壮、平民,既有作战伤亡,也有失踪、疾病、被俘。

  战争的天平无限倾斜在汉斯帝国手上。

  到了晚上,甚至能听到军营内的哭声,这群从前线溃败下来的士兵,心理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作为进攻方,汉斯帝国仅仅损失不到40万人,损失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1200架。

  冲锋势头变缓,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