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西南方面军很可能是弃子-《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不要管当前弹药储备消耗了多少。

  打了胜仗,压制了古德兵团,你们苏维帝国就得给老子补充物资。

  不然这胜仗不是白打了?

  诺维科夫上校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无奈。

  他知道李峰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更改。

  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向后勤部提交物资补充要求,电报里详细罗列了炮弹、步枪子弹、罐头等物资的数量,每一项都标着 “急需”。

  后勤部的回电很快传来,依旧是推诿扯皮的话语,说什么前线物资紧张,需要统筹分配。

  诺维科夫拿着电报,只能苦笑。

  这些应付式的理由可打发不了李峰,还得继续要下去,必须拿到后勤部的允可为止。

  另一边,周卫国带着20万预备役兵力,正往前线靠拢。

  预备役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如何把这些兵力训练出来,在战争中迅速磨练,非常考验手下的指挥水平。

  李峰让他降低了行军速度,充当一次拉练。

  每天行军途中抽出两个小时进行射击训练和战术演练

  不用着急拉到前线来,多多的训练新兵。

  部队延缓攻势,一直等到了物资供应的批条后。

  第二天一早,五个坦克师压在正面,来了一场光明正大的进攻。

  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履带碾过地面,扬起滚滚尘土。

  坦克师的威慑力十足,与汉斯帝国的精锐硬碰硬。

  双方的炮火率先展开对轰,炮弹像雨点般落在对方的阵地,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

  坦克集群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前推进,汉斯帝国的坦克也不甘示弱,迎了上来。机枪的扫射声和炸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连续的进攻让敌军防线摇摇欲坠。

  不得已从大本营分出兵力支援阵线。

  如果李峰想,完全可以选择从南北某个战线突破进去,给被包围的西南方面军打开一条通道。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要的是彻底拖垮第二装甲集群。

  双方酣战一天,各有损失。

  整体战损比接近1:1,拥有旗鼓相当的坦克数量,拥有旗鼓相当的火炮,以及旗鼓相当的基层步兵火力。

  仔细算一算的话,汉斯帝国的损失还要更大一些。

  毕竟他们是经过了连续苦战,士气跟战斗力有所下降,装备损耗较大。而李峰的部队是首次投入战斗,士气高昂,装备也相对完好。

  “难缠,难缠,十分难缠。”

  这是古德司令给学生的定义。

  这位经验丰富的司令官,扑在密密麻麻的作战地图上,额头的皱纹更深了一些。

  李峰带着 25 万兵力,像一块牛皮糖,将他牢牢地纠缠在了五六十公里的阵线上。如果想包围这批兵力,需要投入更多部队,可现在他的兵力本就紧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分兵进攻的意义就在这里。

  战线拉宽,稀释装甲集群的威慑力。

  偏偏第二装甲集群后方是西南方面军,没办法肆无忌惮的发起闪电突袭。

  他们擅长的快攻手段,受局势的压迫,变成了阵地攻防战。

  这不是装甲部队擅长的战术,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在阵地战中,只能像步兵一样一点点推进,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一名参谋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油料和弹药消耗太大,再这样耗下去,恐怕撑不住。”

  他们已经被李峰拖入了泥潭,想拔出来都难。

  既然第二装甲器群的阵线不稳,这时候应该把西南方面军抽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夹击古德兵团,形成两面压制的效果。

  完全可以尝试吃掉该兵团,即便吃不掉,也能重创他。

  可是西南方面军没有任何动作的迹象,依然坚守在前线。

  开玩笑呢?

  搞什么呢?

  “诺维科夫上校,替我问一问苏维帝国的参谋部,为何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于西南方面军撤退的计划跟方案,想让我们如何配合?”

  然而从苏维帝国参谋部传达的指令却让李峰骤然火大。

  总参谋部不同意西南方面军的撤离,要求他们战略进攻,依托现有的碉堡、防线,反击汉斯帝国的集群。

  更有大林子的亲口命令,任何人不得提撤退的字眼。

  心腹阿朱司令提过撤离,直接把他总参谋长的身份给撸了,现在负责苏维科夫防御战,筹备预备役方面军呢。

  地位一落千丈。

  另一位心腹布琼尼不信邪,亲自统领西南方面军,结果吃了大败仗。

  眼下已经被汉斯帝国牢牢包围,也建议放弃乌克粮仓。

  大林子直接批斗这丫的消极怠战,直接免职。

  到了这时候,谁还敢提不战而退?

  谁还敢说放弃乌克粮仓的建议。

  如果不考虑大林子是脑瘫的情况下,那依然保持坚守不撤的命令就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了。

  李峰的瞳孔一缩,想到了一种不同方式的解读。

  大多数都在骂,说林子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微操。

  该撤的时候不撤,该退的时候不退。

  都已经被敌军包围了,还要求坚守,不让突围。

  这不是昏聩是什么?

  可反过来一想,汉斯帝国三大集团军群,进攻的时候势如破竹。

  打哪哪穿,根本没有部队能守得住。

  本质上是双方军队战斗力的差距,这一点短时间内无法弥补。

  即便把西南方面军撤出来,无外乎是一场晚一些的胜利,还是打不过集团军群的。

  可要是放弃了西南方面军,以其80万兵力,拖延中央集团集群跟南方集团军群在这里打歼灭战,拖延汉斯帝国的攻势。

  表面看是损失了80万兵力,实则拖延了中央集团集群的攻势,还拖掉了对方休整的时间。

  为了吃掉西南方面军,让汉斯帝国投入了重兵,投入了巨大精力。

  现在的时间节点,已经快到秋季了。

  秋雨季节的苏维帝国,显然是两个概念,泥浆飞溅,足够拦截所有的装甲部队。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葬送一个方面军,为帝国争取2-3个月的时间。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区区80万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损失了也就损失了。

  李峰的心底浮现了一股凉气。

  林子这家伙啊,八成就是这样考虑的,甚至就是这样决策的。

  对方绝对不是昏聩,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精明。

  用几十万兵力换取时间,换取汉斯帝国机动兵力的困乏,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局中人而言,对西南方面军而言,是不是太残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