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楚云飞:把老子的自行火炮拉出来-《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鹜鸠松坪的手指在作战地图上留下深深的压痕,能表现出其内心的不安定。

  了解越深,越清楚第八战区的战斗力。

  知道越多,越知道这支部队的难缠。

  第八战区走的是精兵路线,一直在抽年轻军官进行军事学习,提升部队战斗力。

  坚信一条,火力优于兵力,后勤优于一切。

  华北方面军总部的态度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他所有的警惕。

  多田骏那句 “风声鹤唳”,与其说是轻视第八战区,不如说是被资源困局逼出的无奈。

  日军的兵力像摊开的薄饼,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袤土地上越铺越薄,每个据点都想守,每个师团都想保,却连一支像样的预备队都凑不齐。

  鹜鸠松坪太清楚这种窘境了, 上个月他申请补充的枪械装备,陆军部拖了半个月才送来。

  就连牛肉罐头,也开始用杂粮跟牛血混充,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吃起来一股馊味。

  这种资源匮乏催生出的 “抠搜”性格,早已刻进日军高层的骨子里。

  多田骏舍不得从冀中抽调兵力增援兰封,无非是怕楚云飞声东击西 。

  万一这边援兵一动,冀中的防线就成了空壳,到时候丢的可能不止一座城。

  他们像守着破罐的吝啬鬼,既想护住所有坛坛罐罐,又舍不得多花一分力气加固,只能在 “既要、又要、还要” 的贪婪里来回撕扯。

  日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每个师团都想争取更多资源,每个军官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盘算。

  第八集团军的主力集结在兰封西北方位,楚云飞并未将三个军的兵力全部压上来,只是先投入了一个师的主力。

  另外调动三个炮团,以及防空营进入作战地点。

  第一战区的集结就显得拖拖拉拉了。

  即便蒋飞同意出兵三个师配合作战,真正落实下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前线并无多大变动。

  本就没有对友军抱有多大的想法,楚云飞呵呵一笑,忽略了友军的情况。

  此次作战的核心手段不是坦克,而是成型的自行火炮团。

  由38t坦克地盘加上绥造105毫米榴弹炮组成的自行火炮,是第八战区工厂的得意之作,命名为青龙自行火炮,俗称小青龙。

  这个名字源自于自行火炮外漆色彩,本是灰绿色,远远望去有点湛青的味道。

  战斗全重12吨,搭配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射程11公里,备弹45发。

  一共36辆自行火炮,搭配40辆弹药车随行。

  兰封西北有成片的伪装网在枯草间起伏,将炮团集结地伪装隐蔽。

  除了自行火炮外,还有150毫米重炮团,全部配备履带牵引车。

  剩下的榴弹炮团,则是卡车牵引。

  三个炮团全部实现了机动部署,这是本次作战的真正杀手锏。

  楚云飞用望远镜扫过阵地,他没把所有筹码都押上,只让一师的主力前出至距兰封城十公里的洼地,迫击炮营已经在那里构筑了半地下掩体,炮口齐刷刷指向东南方向。

  侦察部队传回的消息说,蒋飞承诺的三个师还在兰封以东的路上磨蹭,先头部队甚至在小镇上停了两个小时,理由是 “等待补给”。

  “钧座,第一战区并没有出兵的诚意啊。”孙铭在一旁附和。

  意料之中的事情。

  楚云飞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作战参谋递来的电报上,第一战区的措辞依旧冠冕堂皇,说什么 “正在协调各部,力求万无一失”。

  他随手将电报丢在桌上:“不用管他们,传令各炮团,明早六点准时试射。”

  参谋有些犹豫:“司令,不等第一战区的消息了?”

  “等他们?” 楚云飞走到沙盘前,用指挥杆点了点兰封城,“等他们到位,黄河水都能倒流。告诉炮群指挥官,目标是日军城西的炮兵阵地和北关据点,第一轮齐射就要打掉他们的气焰。”

  “这次要充分发挥火炮、步兵协同,发挥我军炮火优势,在炮火对轰上取得决定性优势。”

  他特别指了指青龙自行火炮的位置:“让自行火炮做好准备,等榴弹炮压制住日军火力,就冲上去抵近射击。我要让 21 师团尝尝,什么叫真正的炮火覆盖。”

  凌晨六点整,天色还是昏暗,第一发试射炮弹就从榴弹炮团阵地呼啸而出。

  炮弹的尖啸声响彻天际,十公里外的日军城西炮兵阵地就腾起一团黑烟,落点比预定坐标偏了五十米,但足以让阵地上的日军手忙脚乱。

  “校正参数,左偏三度,抬高两密位。” 榴弹炮团指挥官对着电话嘶吼。

  三分钟后,第二轮齐射的炮弹像群黑色的乌鸦,精准地砸进日军炮兵阵地。这一次,日军野炮有三门被直接命中,炮管像麻花般扭曲着指向天空。

  鹜鸠松坪在指挥部里听得心头发紧。

  城西炮兵阵地是他防御的重中之重,昨夜刚把炮兵联队调过来,没想到天亮就挨了劈头盖脸的打击。

  “还击!让他们尝尝帝国炮兵的厉害!” 他对着参谋咆哮,可回复他的只有零星的炮声。

  剩下的九门野炮刚打出第一轮齐射,就被第八战区的炮火死死压制,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反击。

  就在这时,柳树林里的青龙自行火炮突然动了。

  36 辆湛青色的钢铁怪兽借着晨雾掩护,沿着干涸的河床快速推进。

  驾驶员们把油门踩到底,履带碾过碎石的轰鸣被远处的炮声掩盖,直到抵近至日军阵地7.5 公里处才停下。

  “目标,日军残存炮位,自由射击!” 车长们的吼声通过电台传遍整个炮群,36 门 105 毫米榴弹炮同时怒吼,炮口喷出的火舌将晨雾染成橘红色。

  抵近射击的威力远超日军想象,足够覆盖整个战场。

  炮弹飞行时间缩短,日军的观察员刚发现炮口闪光,炮弹就几乎在阵地上炸开。

  这让日军炮兵根本来不及调整,来不及转移,更来不及躲避。

  形成火力压制后,迫击炮配合步兵压进。

  刚从炮位撤下来的日军士兵还没来得及跳进掩体,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掀飞。

  120毫米迫击炮的破片能覆盖十几米的范围,专打暴露在外的步兵。

  对散兵的杀伤力极大。

  楚云飞站在土塬的观察所里,用望远镜欣赏着自己的 “杰作”。

  眼前一片火海,场面蔚为壮观。